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述评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a1803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对国内外中小学心理健康的教育模式进行了系统梳理,包括国外的医学模式、心理学模式、教育学模式及国内的教育辅导式、组合模式和系统模式等,并对各种模式的特点进行分析与比较,提出现有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的不足。
  关键词: 中小学心理健康 教育模式 国外研究 国内研究 存在不足
  一、国外研究
  西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最早诞生于1894年,历经百余年的发展,西方学者对心理健康模式的认识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医学模式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40年代)。医学模式是美国最早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该模式倾向于将学生成长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问题统称为心理疾病,并强调采用心理诊断、行为矫正、心理治疗等方式给予转变。如,儿童心理学运动之父莱特纳·威特默(lightener witmer),在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开设了第一所儿童心理医院,由经过专业训练的临床医生为智力落后、心理困难的学生提供心理服务[1]。
  心理学模式阶段(20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60年代)。二战后,随着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学校对心理学服务需求不断增加,这一时期主要处于学校心理咨询与辅导阶段,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开始采用心理咨询和团体心理辅导的方式对“问题学生”进行帮助,并为学校和家长提供对学生教育的辅导建议。
  教育学模式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今)。教育学模式认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应拓展到全体学生,教育目标重在教育、预防和发展,是现代学校开展心理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模式。学校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发展特点,制订教育计划,设计合适的教育内容,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心理讲座、心理辅导等多种途径为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提供帮助,以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促进学生潜能发展。目前,国外现行的教育学取向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有发展性辅导模式、“辅导是有目的行为的科学”模式、“辅导即心理教育”模式、“辅导是全员服务”模式等[2]。
  纵观国外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阶段性发展,呈现出以下发展特点:(1)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取向由矫治性转向发展性;(2)教育对象由只针对少数有问题学生向全体学生转变;(3)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全员参与,强调学校所有教师及家长都有义务承担教育角色;(4)教育领域不仅局限于单纯的心理教育,而是与学科相结合,贯穿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
  二、国内研究
  相对于国外,我国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步较晚,1994年教育部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的若干意见》首次提出“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该文件明确指出“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此后,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逐步开展起来,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从无到有,形成了一些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教育辅导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之初,针对教育模式医学取向严重的问题,申继亮、彭华茂(2002)提出建立教育辅导式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该模式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应当遵循人本主义思想,关注学生生存环境,给学生潜能发挥创造条件[2]。其特点如下:强调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渗透性,让广大教师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者;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注重环境育人的重要性,强调坚持整体性原则,从根本上解决学生问题。该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部分学者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错误认识,但此模式理论性过强,缺乏可操作性。
  组合模式。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的过程中,诸多学者意识到组合模式对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如四结合式(黄锦衣、蔡钾锂,2002)[3]、五结合式(贺欣荣,2004)[4]和六结合式(龙飞,1999)[5],此类模式强调心理教育应与心理测量、心理咨询、班主任管理、家庭咨询、行为矫正、学习策略指导、校本课程等工作相结合,从而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系统模式。包括系统合作模式(李东斌,2004)[6]、多层面全过程模式(林红,2002)[7]、八维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王家锦,2002)[8]、多元心理健康教育模式(陈国胜、2007)[9]等等。各种模式虽名称不尽相同,但均强调系统的观点,认为应从整体上构建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每种模式均有明确的目标、任务、原则、内容、方法、策略、途径等,重视多种实施方式、多个主体参与、多个环节渗透,全方位、多维度地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10]。
  由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目前国内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存在以下特点:(1)同国外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路径一样,教育重点由以矫治为主向预防、发展为主转移,由只针对极个别有问题学生向针对全体、兼顾个别转变;(2)心理健康教育的医学模式、心理学模式和教育学模式出现融合的趋势,如现行的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中均包括心理教育课程、心理讲座、心理咨询、行为矫正训练,等等;(3)强调从整体上构建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从而有效避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学科化、医学化、片面化、孤立化,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三、现有研究的不足
  1.缺乏全人教育视野下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研究。不可否认,目前我国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仍存在学科化、形式化、功利化的倾向,形成了所谓的“半个人”教育的现象。因此,有必要调整研究的视角,将全人教育的理念渗透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各个方面。
  2.国外教育模式重视理论研究,可操作性不强,国内教育模式理论研究不足,致使在实践过程中没有统一的理论与标准作为指导,使得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流于形式,效果无法评估。
  3.缺乏心理健康教育本土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几千年来,积累了大量修身养性的精神财富,在提高个体心理健康方面的价值不可小觑。因此,国内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应以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促进心理健康教育本土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4.在可查阅到的相关文献中,多数研究者将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研究重点放在心理健康教育实施途径方面,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及效果评价研究。
  参考文献:
  [1]崔景贵.国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及其启示[J].中小学学校心理健康教育,2003(6).
  [2]申继亮,彭华茂.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困境与出路[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1):14-20.
  [3]黄锦衣,蔡钾锂.中学心理健康教学模式的探讨[J].教学与管理,2002(10):30-32.
  [4]贺欣荣.多维立体的中学心理教育模式及其实践[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4.
  [5]龙飞.“六结合”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探讨与实践[J].内蒙古教育,1999(1):30-32.
  [6]李东斌.建构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系统合作模式的探索[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1):26-30.
  [7]林红.关于实施多层面全过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思索[J].辽宁教育研究,2002(10):73-74.
  [8]王家锦.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操作模式的探索与研究[J].辽宁教育,2002(1):60-63.
  [9]陈国胜.中小学多元心理教育模式探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7.
  [10]张冲,孟万金.国内外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述评[J].中国特殊教育,2006(3):34-37.
  基金项目:衡水学院2014年教育教学改革课题——中小学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课题编号:jg2014053)。
其他文献
摘 要:核电是资金、技术、风险高度集中的行业,往往一个小的事故就会造成很大的灾难和后果。核风险具有发生频率低、损害范围广、后果严重、影响巨大的巨灾风险特征,选择合适的保险方案,将有利于发挥商业保险风险管理的成本优势和防灾减灾的专业优势,为中国核电事业的发展提供切实的保障。  关键词:核电;运营期保险  一、我国核电发展现状  核能发电是利用核反应堆中核裂变所释放出的热能进行发电的反应。自1991年
摘 要: 伴随持续数年的高校扩招,大学生就业的形势更加严峻,就业压力必将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走上自主创业之路。同时随着大学生自主创业意识的增强和参与人数的增加,自主创业在某种程度上缓解了就业压力,但其发展不容乐观。在分析制约大学生自主创业发展的因素前提下,提出引导大学生自主创业良性发展的途径和对策。  关键词: 大学生 自主创业 制约因素  近年来,伴随持续数年的高校扩招,高等教育的规模日益扩大,毕
摘 要: 本文从生存型职业教育和发展型职业教育的概念入手,分析其特点和区别,利用文献综述法分析中国职业教育的变化,以此阐述我国职业教育的类型、发展方向:“生存型”职业教育。利用问卷调查法与对比法研究发展状况并提出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的建议和对策,分析、研究职业教育发展的未来趋向:“发展型”职业教育。  关键词: 生存型职业教育 发展型职业教育 现状 发展方向  20世纪末期我国的职业教育主要表现
摘 要: 随着国家和地方经济进入新常态,企业对高职毕业生的质量的关注,越来越多地体现在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忠诚合作等职业素养上。本文从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现状入手,分析了职业素养的培养途径,有利于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 高职生 职业素养 培养策略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从高速渐渐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新增就业岗位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创新型企业、民
摘 要: 早期心理学家埃里克森、鲍尔比和库伯史密斯等人对自我做了大量理论探讨,并提出对自尊问题的不同看法;近年来维格菲尔德、张文新、田录梅和魏运华等人对自尊的研究取得了新进展。这些研究揭示了青少年的自尊与其年龄、性别、家庭环境、人际特点和人格等之间有密切关系,影响其心理健康水平。  关键词: 社会心理学 青少年 自尊发展  1.青少年自尊的产生与发展  1.1自尊的内涵  自尊是个体对其自身价值的
摘 要: 书法教育是中国传统教育中最为精彩的一种文化和精神组合。但是长期以来,由于现代教育模式和和社会等问题,书法教育长期以来无法被重视,随着《新课标(2011版)》明确提出对书法教育的要求,这一现象有了很大改观,就如何实施文章展开论述。  关键词: 文本价值 “随文” 书法教育  一、问题现状与误区  (一)书法教育现状令人担忧。  书法,是一种组合了精彩的文化和精神的中国传统教育,但对于这一传
摘 要: 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学校应积极主动采取有效方法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系列活动。  关键词: 第二课堂 社团活动 有效途径  为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校特色建设,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开展第二课堂和社团活动,能让学生获得更多选择和发展机会,为培养学生生存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打下良好基础。它具有如下功能:(1)拓展学生的知识与技能;(2)发展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培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