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败在大学生活中的三种功能

来源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tai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亲爱的2021级新生以及各位家长:
  今天我能够作为教师代表来跟大家讲几句话,也是一个特别特殊的经历。上个星期收到通知以后,我就一直在回忆自己1995年考入这所学校以后的全部人生。我的思虑如此过度,以至于有几个晚上我都梦见,学校在查看了我的大学成绩单以后,决定取消我这次发言的资格,非常的失败和沮丧。相信我,这样的梦你们在大一的时候也常常会做。毕竟,对过于美好的事物突然降临到自己头上表示怀疑,是一种正常的应激反应。
  但是,这几个夜晚吓醒的经历,让我找到了今天跟各位分享的关键词。因为我发现,真正伴随着我们成长的,一直都是对于失败的恐惧或者失败本身。所以,作为老师,我特别想跟各位同学分享的是失败在大学生活中可能发挥的几个功能,供各位缺乏失败经验的同学们参考。
  首先,失败会让你看见自己能力的边界。对你们很多人来说,之所以考不到更高的分数完全是因为有总分的限制。所以,你们应该会愿意,在更广阔的知识空间里和更充裕的自主时间里,试探一下失败何时到来。
  当然,认识自己的边界并不总是那么愉快的经历。“跳出舒适区”的另一面就是“跳进不适区”。除了建议大家在碰到失败的时候,勇于寻求学校提供的各種专业帮助之外,我也建议大家常常想起考入清华的初心。荣耀不是你来这里的目的。通过自己的努力,在一个跳一跳才够得着的平台上打开自己新的可能才是。所以,面对未来的失败,你要学会忍耐。
  第二,失败会让你看到输赢之外的风景。我们过去的成功通常都与输赢相关。一分之差,天上地下。然而,宏观经济学家早已指出,任何抽象的指标一旦用于评价,就一定会失去它的测量价值。你们来到清华之前,可能也已经厌倦了单向度的输赢体系,然而,只是碍于赢家的身份,不愿背上“凡尔赛”的骂名。所以各位,是时候放下你们的偶像包袱了!与其把所有的精力放在如何“科学”地提高0.1个绩点上,不如承受这一点小小的失败,在打好基础的前提之下,尽快地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更有意义的知识探索和创造实践中去。“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是习近平总书记4月19日考察清华大学时对广大青年学生提出的殷切要求。各位,要做心怀国之大者,就要多看前路风景,少谈一时输赢。
  第三,失败很有可能让你看到个人以外的世界。卢梭说:“当人们从事一个人能单独操作的工作和不需要许多人协助的手艺的时候,人的生活是自由、健康、善良而幸福的,并且在交往中无拘无束。”然而,这种“自由和无拘束”很可能只是哲学家的想象。来到清华以后,你们很快就会发现,几乎在所有方面,自己都不再是中学里无所不能的那一位。然而,如果可以就此学会用平视的眼光欣赏他人的成就,用开放的心态寻求他人的支持,你们将有可能在与他人的合作中打开一个新的世界。甚至,你们可能还会发现合作不仅仅是为了双赢。在我们生活的北京,正在推广汽车礼让行人的做法,这是人们在一个超大城市里追求合作的努力。比起在交通安全上的共赢,让我这个公共管理学者更加感慨的是,原来人与人之间的耐心、包容和合作可以那么动人。
  谢谢大家!
  (作者系清华大学写作与沟通教学中心主任、公管学院长聘副教授/本刊有删节)
  适用主题:能力的边界;跳出“舒适区”;重新分析自我的能力;不断挑战自我……
  文本解读:哈尔滨德强高中  纪顺
  角度一:能力的边界。
  成长速度快慢取决于对自身的要求,越是优秀的人,越是会在不断突破自己能力边界的过程中,寻找到新的人生转机。
  角度二:跳出“舒适区”。
  所谓的“跳出舒适区”的目的只是为了让我们战胜自己的懒惰,通过外在的环境去逼迫自己学习。如果在舒适区的我们有自驱力,舒适区的环境岂不是是一件锦上添花的事情,“跳出舒适区”说的是人,而不是区。
  角度三:接受失败。
  在生活中,我们要做一个强者,把失败的原因总结为教训,这样失败就是一笔无形的财富;把失败的经历积累为经验,失败就变成阅历。这样,失败带给你的将是另一场惊喜。
  学生运用示例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生活充满阳光,遍地鲜花,但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经历过失败。在遭受失败后,不必埋怨命运的不济,也不要一味沉浸在失败的阴影里,“如果为错过太阳而哭泣,那么,我们也会错过群星。”我们应该做的,是正确面对挫折,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在挫折中奋起,向成功迈步。
  (编辑:关晓星)
其他文献
近日,话题#发Nature论文硕士回家当公务员#冲上热搜,引发热议。  2021年8月18日,以浙江理工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撰写的论文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Nature》发表。论文内容显示,这些研究在表面高分子链微观动力学机制上取得了创新成果,深化了对固体高分子表面动力学的认识,是界面科学和高分子科学一次具有重要学术意义的研究突破。  但真正让网友“吵翻”的,是第一作者、浙理工硕士生郝治伟的毕业去向。
期刊
2021年9月5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实施以来第六个中华慈善日。从统计数据上看,中国的慈善事业近年来发展迅速、成果斐然。然而,也不乏有人觉得:慈善是公益组织和有钱人的事,和自己未必有关。  慈善究竟和谁有关?这个问题的答案,不仅关乎慈善事业的发展前景,也是世道人心的外在体现。人与人之间无私的关爱扶持,可谓之“慈”,根植内心的助人愿望,可谓之“善”。从这个角度上看,每个心怀善念、愿意向他人伸
期刊
湖南永州郡祁学校的一则视频引发热议。视频显示,为教育中学生不要浪费粮食,该校高中部校长王永新站在垃圾桶边当众吃光学生剩饭剩菜。有人称赞其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也有人质疑此举系“作秀”“不卫生”。2021年9月6日,王永新受访时否认摆拍,并称从这个学期开始,一天三顿都这样吃:“我把孩子们看作自己的孩子,心里没有这个界限了。”  时文链接  “校长吃学生剩饭”是节粮教育的最好示范  □廖卫芳  眼下,全
期刊
斯蒂芬·茨威格,是奥地利中短篇小说巨匠、诗人、剧作家、传记作家,生前就已经是世界上“被翻译出版最多的作家”了。他擅長写小说、人物传记,也写诗歌、戏剧、散文特写和翻译作品。以描摹人性的内心冲动,比如骄傲、虚荣、妒忌、仇恨等朴素情感著称,煽情功力十足。他的小说多写人的下意识活动和人在激情驱使下的命运遭际。2021年11月28日,是斯蒂芬·茨威格140周年诞辰。  追求自由:无拘无束的求学与游历生活  
期刊
2021年8月30日,国际奥委会前主席雅克·罗格去世,享年79岁。2001年至2013年,罗格曾擔任国际奥委会主席12年之久,2013年至今担任国际奥委会名誉主席。为了向罗格表示敬意,奥林匹克大厦、奥林匹克博物馆以及国际奥委会所有属地都连续五天降半旗。罗格去世后,现任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对其一生进行了回忆,并称:“整个奥林匹克运动都会为失去一位伟大的朋友和热情的体育迷,而深切哀悼。”  素材呈现  
期刊
出生于1991年的任晓媛,有丰富经历和很多“金光闪闪”的头衔:2018年,她被福布斯中国选为30位30岁以下科学家之一;同年,作为5名中国女性科学家之一加入由全球80名女性科学家组成的团队,参加了“家园归航计划”在南极为期3周的科学探索;2019年,她进入了英国广播公司BBC的“巾帼百名”名单。前不久,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向任晓媛颁发了2020年“地球卫士青年奖”,以表彰她创建的公益团队MyH2O吾水
期刊
“阿姆吉拉”这个名字,叶如陵听了三十多年。在藏语里,“阿姆吉”意为医生,“拉”是表示尊称的敬语。  援藏31年,叶如陵走过西藏40多个县,为西藏最大的医院填补了脑外科的空白,促成了一批又一批医生进藏支援,两次放弃调出西藏的机会。退休后,他回到北京,拒绝了多家医院的高薪聘请,在社区中为居民义诊,一做又是20年。  如今,叶如陵已经81岁了,却从没想过“退休”,他说:“只想做一辈子志愿者。”  人物解
期刊
卓嘎,女,藏族,西藏玉麦乡玉麦村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曾和妹妹央宗一起当选年感动中国人物。几十年来,卓嘎秉持“家是玉麦、国是中国”的坚定信念,以抵边放牧、巡逻的方式守护数千平方公里的国土,令世人钦佩。  人物解读  角度一:坚守“三人乡”,守卫边陲。  西藏隆子县玉麦乡地处喜马拉雅山脉南麓,离隆子县城不过200公里,却由于隔着几座大山,几成边陲孤岛。1960年,卓嘎的父亲桑杰曲巴被任命为西藏隆子县玉
期刊
罗翔:《圆圈正义》  作者简介  罗翔,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刑法学研究所所长。2008年至今,入选历届中国政法大学“最受本科生欢迎的十位老师”,2018年入选中国政法大学首届研究生心目中的优秀导师。曾在《比较法研究》《刑事法评论》等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政法大学校级青年项目,参与国家社科、公安部、司法部等多个科研项目。  作品介绍  《圆圈正义》一书共收录作者49篇随笔文章,分
期刊
在大家的普遍印象中,中国科技到明朝中后期就走向停滞,清初顺治康熙时期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一片空白。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中国人发明世界最早探照灯  孙云球于顺治五年(1648)生于苏州,根据孙云球《鏡史》的记载,他制作的放光镜以凹面镜放大光源,作为反光镜,使光源向一个方向反射。俄罗斯奥尔洛夫《俄罗斯电工技术史话》记载,欧洲最早的探照灯是俄罗斯人库里宾1779年将反光镜放在光源后面制成。这比中国晚了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