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多元交融”的现象贯穿整个舞蹈发展历程,纵观舞史,不论是诗、乐、舞紧密交融的秦汉时期,还是舞蹈渐显“独立”的唐代,抑或当下舞剧的繁盛,舞蹈或以主位或以辅位,与其他元素融洽相处,不断发展。创作舞蹈剧时,只有将舞蹈所包含的各种元素协调共融,才有可能把舞意、舞情传达到观众内心。文章主要对舞剧《天路》中舞蹈时空的设置、舞蹈语言的编织,以及舞蹈情感的安排三方面进行解析,从而阐述编创者元融统一的创作手法,映衬出此舞剧多元交融中的创意奇点。
关键词:舞剧;多元交融;舞蹈时空;舞蹈语言;舞蹈情感
舞剧是最为综合的舞蹈表达手法,元素众多是舞剧的内在需求,交融统一是编创者不断追求以使舞剧作品得以完整展现的本质要求。舞剧《天路》由王舸担任总导演,通过团队的协作以及多方面的配合,铸就了一条民族舞剧的通天之路,一经上演备受好评。该剧在富有深刻内涵的内容之中加入创作者独特的视角、新颖的编排,情景交融,展现有关青藏铁路的人、事、情。
一、时空穿梭 跳转交错
时空是舞蹈审美意象存在的基础,蕴藏着舞蹈无尽的生命力。时间赋予舞蹈流动的本质,空间给予舞蹈场所,时间与空间的结合是舞蹈存在与呈现不可或缺的因素。与其他艺术形式的融合,可为舞蹈带来新颖别致的效果,为观众带来耳目一新之感。舞剧《天路》在整体时空的处理上借鉴了文学的结构方式,以倒叙的方式铺陈,在现在与过去中交错穿梭。舞剧的开头是姐弟俩(央金和索朗)故地祭祷,随后回到过去时——铺路筑情之景,随后展开过去进行时——筑路过程中人、事、情描述,最后回到现在进行时——故事开始之地,聚焦姐弟二人的情态。
舞剧中的时空浓缩且简短、复杂且多面,电影亦是如此,在短暂的时间内将内容说清道明,由此电影中的巧妙构思可以为舞剧更好的呈现提供编排上的借鉴。舞剧《天路》中,创作者运用了电影闪现、回切的创作手法,从人物心理出发,化心象为视象,使整个切换符合逻辑,既增强了审美视觉效果,又便于人物形象的塑造、人物关系的搭建。如剧中卢天对儿时片段式的回忆,将卢天的所想所忆视觉化,其中又以旁观者的视角,运用冷暖色调在同一舞台空间营造不同的时空,观看并参与着自己回忆里所产生的幻象,通过展现其成长的过程、与父母的关系,完整塑造了卢天这个人物,同时给予观众虚虚实实、目不暇接的审美体验。舞剧《天路》中的灯光与多媒体设计者任冬生谈到,舞剧中戏剧性的处理相对较多,突然地闪回、内心外化等都需要灯光与之配合,在这里灯光除了刻画人物和环境还要解构空间。在展现回忆与现实的时空交融上,利用能使舞剧获得电影效果的重要媒介灯光对舞台进行分切,通过色彩的对比、光线的闪转营造时间差,结合人物不同的身体语态与不同情景的闪现,营造出蒙太奇式的场景切换效果,使得多个时空交错,在一明一暗间诉说着情愫。
二、汉藏共言 抒叙同语
舞剧以舞蹈为主体,注重动作语汇的编织,这是舞剧区别于其他艺术方式的独特之处,更是谈论舞蹈综合性的前提。在整个舞剧中,用词精准、语句连贯是说明讲白、表现风格的要点,语句优美、情浓意足是引起共鸣、打动人心的关键。
舞蹈语言因时代、地域、舞种的不同,有着不同的韵律与特征。但在同一个背景下,又使得多种元素的交融成为可能,在编创者合理的安排下,彼此相得益彰、和谐统一。舞剧《天路》作为一部民族舞剧,少不了民族精神的传达与民族性语言的表达。《天路》讲述的是青藏铁路铸造的过程,体现了不怕艰险、为国为民的中国精神,民族团结、水乳交融的民族精神。在舞蹈呈现上,因故事发生地在西藏,编创者选择了藏族最具代表性的动作语汇,用于展现藏族的民风民俗,用现当代语汇诉说着士兵们在青藏铁路鋪设过程中的种种经历。当共同挽救生命、欢愉歌唱、夯土铺轨之时,两种不同风格的语言交织同构,融于一事,更加体现出共患难、同命运、汉藏一家的情谊。
舞蹈表达内容庞大,却只能用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非语言性的肢体动作来呈现材料,易造成常人无法理解的尴尬,这使得舞蹈本体表达形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同时也展现了舞蹈拙于叙事长于抒情的特点。话语的诉说就像是听到了肢体的无奈而展开,缓解了舞蹈囧于叙事的尴尬,适当的旁白能够辅助舞蹈更精准、更有力表达。舞剧中,在设计卢天与母亲书信的情节时,编创者用舞蹈动作表现人物的形态、写信时的动态以及读信前后的情态,加上三次适度的言说,既点明了书信的内容、弥补了舞蹈不易表达的不足,又减少了冗长的赘述。视觉与听觉共享,叙事与抒情兼并,语语相融,情意尽显。
三、以琴融情 多情统一
情感性是一切艺术的共性特征。情感于舞蹈而言是舞动的起始点,亦是舞动最终的落脚点,贯穿整个舞蹈作品,与舞蹈形式相辅。
舞剧《天路》喻隐多样的情思,在整体的结构上以情引领、藏拙突优,淡化了青藏铁路铸造的过程和细节,着重表达铺设“天路”时的风俗人情,铸就民族精神。如:舞剧中军人与藏族人民共同挽救幼小生命与共筑青藏铁路的舞段凸显出汉藏一家的民族情;士兵们雪中肩负铁轨、山洞攀架捶打的片段,展现出士兵们的爱国情;劳作、打嘎等藏族舞蹈片段体现了藏族人民的勤劳淳朴民俗情;藏族母亲丧子时悲痛的诉说与卢天母亲给卢天的信语中蕴藏着舐犊情深的母子情;以及卢天与好友“小四川”“小东北”谈天相伴的友情;卢天与央金羞涩美好的爱情等。多情引领,以情灌之。在多情共存的情况下,如何将所有情感不着痕迹、合情合理地相互联系并统一,如何让虚幻的情意通过可视的形式表达出来并感染观众,是编创者需要潜心钻研的难题。舞剧《天路》中,编创者以青藏铁路为背景,将多种情感融入其中,并使之成为表达事和情的涓涓溪流。表现上以“琴”贯穿,开头索朗吹响口琴引出过去的情景,交代情起、琴缘;剧中又由卢天吹奏口琴牵出儿时的记忆,表明情忆、琴源;结尾央金与索朗姐弟二人回归现实,睹琴思人,展现情深、琴牵。寓情于琴,以琴穿情,琴情交融,情意具现。
四、结语
在这条“天路”之上,汉藏人民紧紧依偎,英雄族魂世代永传。多元的情意加之圆融的手法,既体现了“合”的中华哲思,又将中华民族精神传达得淋漓尽致,使得舞剧《天路》有史、有情、有意,情满意足,动人容,激人心。“中华文明是在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中形成的开放体系。”在交融互鉴中易迸发闪光点,即独特的创意,这是一个作品成功的首要条件,互鉴交融,与时俱进,促进创新发展。舞蹈因交融而精彩,因互鉴而丰富,文化经济多元、交融的当下,舞蹈的发展迎来了新的契机,同时也暗藏危机,“融合”可丰富发展,“混合”则同化失本,关键在于我们掌握好合之“度”量,交融以舞为主,把握住为舞服务的基点。
参考文献:
[1]吕艺生.舞蹈学导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3.
[2]朱志荣.中国艺术哲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于平.现实题材也是舞剧创作的一条“天路”:国家大剧院原创民族舞剧《天路》观后[J].舞蹈,2019(3):44-51.
[4]任冬生,龚勋,阿宽,等.舞剧《天路》灯光/多媒体/舞美/服装/化装[J].演艺科技,2018(7):80-84.
[5]黄海碧.精神不朽的时代寓言:原创舞剧《天路》对现实题材“新主旋律”创作的启示[J].东方艺术,2018(16):24-27.
作者单位:
广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关键词:舞剧;多元交融;舞蹈时空;舞蹈语言;舞蹈情感
舞剧是最为综合的舞蹈表达手法,元素众多是舞剧的内在需求,交融统一是编创者不断追求以使舞剧作品得以完整展现的本质要求。舞剧《天路》由王舸担任总导演,通过团队的协作以及多方面的配合,铸就了一条民族舞剧的通天之路,一经上演备受好评。该剧在富有深刻内涵的内容之中加入创作者独特的视角、新颖的编排,情景交融,展现有关青藏铁路的人、事、情。
一、时空穿梭 跳转交错
时空是舞蹈审美意象存在的基础,蕴藏着舞蹈无尽的生命力。时间赋予舞蹈流动的本质,空间给予舞蹈场所,时间与空间的结合是舞蹈存在与呈现不可或缺的因素。与其他艺术形式的融合,可为舞蹈带来新颖别致的效果,为观众带来耳目一新之感。舞剧《天路》在整体时空的处理上借鉴了文学的结构方式,以倒叙的方式铺陈,在现在与过去中交错穿梭。舞剧的开头是姐弟俩(央金和索朗)故地祭祷,随后回到过去时——铺路筑情之景,随后展开过去进行时——筑路过程中人、事、情描述,最后回到现在进行时——故事开始之地,聚焦姐弟二人的情态。
舞剧中的时空浓缩且简短、复杂且多面,电影亦是如此,在短暂的时间内将内容说清道明,由此电影中的巧妙构思可以为舞剧更好的呈现提供编排上的借鉴。舞剧《天路》中,创作者运用了电影闪现、回切的创作手法,从人物心理出发,化心象为视象,使整个切换符合逻辑,既增强了审美视觉效果,又便于人物形象的塑造、人物关系的搭建。如剧中卢天对儿时片段式的回忆,将卢天的所想所忆视觉化,其中又以旁观者的视角,运用冷暖色调在同一舞台空间营造不同的时空,观看并参与着自己回忆里所产生的幻象,通过展现其成长的过程、与父母的关系,完整塑造了卢天这个人物,同时给予观众虚虚实实、目不暇接的审美体验。舞剧《天路》中的灯光与多媒体设计者任冬生谈到,舞剧中戏剧性的处理相对较多,突然地闪回、内心外化等都需要灯光与之配合,在这里灯光除了刻画人物和环境还要解构空间。在展现回忆与现实的时空交融上,利用能使舞剧获得电影效果的重要媒介灯光对舞台进行分切,通过色彩的对比、光线的闪转营造时间差,结合人物不同的身体语态与不同情景的闪现,营造出蒙太奇式的场景切换效果,使得多个时空交错,在一明一暗间诉说着情愫。
二、汉藏共言 抒叙同语
舞剧以舞蹈为主体,注重动作语汇的编织,这是舞剧区别于其他艺术方式的独特之处,更是谈论舞蹈综合性的前提。在整个舞剧中,用词精准、语句连贯是说明讲白、表现风格的要点,语句优美、情浓意足是引起共鸣、打动人心的关键。
舞蹈语言因时代、地域、舞种的不同,有着不同的韵律与特征。但在同一个背景下,又使得多种元素的交融成为可能,在编创者合理的安排下,彼此相得益彰、和谐统一。舞剧《天路》作为一部民族舞剧,少不了民族精神的传达与民族性语言的表达。《天路》讲述的是青藏铁路铸造的过程,体现了不怕艰险、为国为民的中国精神,民族团结、水乳交融的民族精神。在舞蹈呈现上,因故事发生地在西藏,编创者选择了藏族最具代表性的动作语汇,用于展现藏族的民风民俗,用现当代语汇诉说着士兵们在青藏铁路鋪设过程中的种种经历。当共同挽救生命、欢愉歌唱、夯土铺轨之时,两种不同风格的语言交织同构,融于一事,更加体现出共患难、同命运、汉藏一家的情谊。
舞蹈表达内容庞大,却只能用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非语言性的肢体动作来呈现材料,易造成常人无法理解的尴尬,这使得舞蹈本体表达形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同时也展现了舞蹈拙于叙事长于抒情的特点。话语的诉说就像是听到了肢体的无奈而展开,缓解了舞蹈囧于叙事的尴尬,适当的旁白能够辅助舞蹈更精准、更有力表达。舞剧中,在设计卢天与母亲书信的情节时,编创者用舞蹈动作表现人物的形态、写信时的动态以及读信前后的情态,加上三次适度的言说,既点明了书信的内容、弥补了舞蹈不易表达的不足,又减少了冗长的赘述。视觉与听觉共享,叙事与抒情兼并,语语相融,情意尽显。
三、以琴融情 多情统一
情感性是一切艺术的共性特征。情感于舞蹈而言是舞动的起始点,亦是舞动最终的落脚点,贯穿整个舞蹈作品,与舞蹈形式相辅。
舞剧《天路》喻隐多样的情思,在整体的结构上以情引领、藏拙突优,淡化了青藏铁路铸造的过程和细节,着重表达铺设“天路”时的风俗人情,铸就民族精神。如:舞剧中军人与藏族人民共同挽救幼小生命与共筑青藏铁路的舞段凸显出汉藏一家的民族情;士兵们雪中肩负铁轨、山洞攀架捶打的片段,展现出士兵们的爱国情;劳作、打嘎等藏族舞蹈片段体现了藏族人民的勤劳淳朴民俗情;藏族母亲丧子时悲痛的诉说与卢天母亲给卢天的信语中蕴藏着舐犊情深的母子情;以及卢天与好友“小四川”“小东北”谈天相伴的友情;卢天与央金羞涩美好的爱情等。多情引领,以情灌之。在多情共存的情况下,如何将所有情感不着痕迹、合情合理地相互联系并统一,如何让虚幻的情意通过可视的形式表达出来并感染观众,是编创者需要潜心钻研的难题。舞剧《天路》中,编创者以青藏铁路为背景,将多种情感融入其中,并使之成为表达事和情的涓涓溪流。表现上以“琴”贯穿,开头索朗吹响口琴引出过去的情景,交代情起、琴缘;剧中又由卢天吹奏口琴牵出儿时的记忆,表明情忆、琴源;结尾央金与索朗姐弟二人回归现实,睹琴思人,展现情深、琴牵。寓情于琴,以琴穿情,琴情交融,情意具现。
四、结语
在这条“天路”之上,汉藏人民紧紧依偎,英雄族魂世代永传。多元的情意加之圆融的手法,既体现了“合”的中华哲思,又将中华民族精神传达得淋漓尽致,使得舞剧《天路》有史、有情、有意,情满意足,动人容,激人心。“中华文明是在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中形成的开放体系。”在交融互鉴中易迸发闪光点,即独特的创意,这是一个作品成功的首要条件,互鉴交融,与时俱进,促进创新发展。舞蹈因交融而精彩,因互鉴而丰富,文化经济多元、交融的当下,舞蹈的发展迎来了新的契机,同时也暗藏危机,“融合”可丰富发展,“混合”则同化失本,关键在于我们掌握好合之“度”量,交融以舞为主,把握住为舞服务的基点。
参考文献:
[1]吕艺生.舞蹈学导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3.
[2]朱志荣.中国艺术哲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于平.现实题材也是舞剧创作的一条“天路”:国家大剧院原创民族舞剧《天路》观后[J].舞蹈,2019(3):44-51.
[4]任冬生,龚勋,阿宽,等.舞剧《天路》灯光/多媒体/舞美/服装/化装[J].演艺科技,2018(7):80-84.
[5]黄海碧.精神不朽的时代寓言:原创舞剧《天路》对现实题材“新主旋律”创作的启示[J].东方艺术,2018(16):24-27.
作者单位:
广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