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美术教育是中小学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教育不仅是为了培养画家,更重要的是通过美术教育发展学生的思维、情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形成审美情趣和欣赏能力。同时,能够培养学生完美的人格和个性。随着素质教育的广泛深入,中小学美术教育的重要性逐渐凸显,教师应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本文首先阐述了美术教育对学生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并分析了中小学美术教育中学生个人创造力的培养措施。
关键词:美术教育;创造力;培养
引言:中小学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黄金时期,美术教师要充分重视这一时期的美术教育,改变传统美术教学的局限性,传统的美术教学仅仅停留在美术技巧的传授上,缺乏对学生创造力和审美能力的培养,这种教育教学方式已经不符合现代教育的发展。因此,新时期,美术教师要创新教育教学理念,引导学生体会美术的魅力,建立艺术气息,提高美术素养,进而达到培养创造力的目的。
一、美术教育对学生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
1、美术教育可以转移学生的不良兴趣爱好
网络信息技术的普及与发展,电子产品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很多中小学生沉迷网络的现象屡见不鲜,他们对学习和生活丧失兴趣,这对学习和生活都有极大的影响。通过美术兴趣的培养,能够帮助他们转移不良爱好,走出虚拟世界,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引导学生养成积极健康的生活学习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中小学生正处于心理和生理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也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美术教育对于培养中小学生的审美、情绪、性格等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2、美术教育与各学科的教育相辅相成
美术虽然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但与很多学科之间都有紧密的联系,在中小学教材中,很多知识都需要图像来说明阐述知识点,甚至有很多内容用语言文字或符号很难让学生理解接受,通过美术绘画图像则一目了然,而且美丽的图像又能使学生产生美感,渗透了美的教育。譬如,在中小学的语文课教学中,为课文绘制插图,教师通过图文的密切配合,增强了讲课的艺术效果,更加深了美术教育在向素质教育转轨中的重要性。又如,配合化学实验课,用试剂绘制山水画,通过喷染不同试剂进行化学反应,显现出使人变幻莫测的绚丽景色,给人以美的享受。此外,还可以密切结合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绘制大量的图画、海报等,发挥美术学科的教育作用。
二、中小学美术教育中学生个人创造力培养的措施
1、全方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长期以来,学校、教师缺乏对美术教育的重视,美术教学方法单一枯燥,打消了很多学生对美术的学习热情。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因此,教师应创新教学方法,积极培养学生对美术学科的兴趣,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在自由绘画教学过程中,由于中小学生爱玩爱动,教师可以安排一些室外写生活动,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对生活、自然中出现的事物进行绘画。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准备好彩纸、彩色水笔、胶带等多种材料,计划一次“学校一日游”活动,让学生通过参观学校景点,对学校中的景观进行美术创作。其次,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选择学校中的一处景点作为创作对象,进行分工合作,每个小组成员都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选择擅长的内容和材料进行美术创作。通过组织集体活动,整个过程充满趣味性,让学生尝试多种学习方法,丰富了视觉和审美体验,在活动中增添学习乐趣,有助于形成美术素养,发挥自身的想象力,能够增强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
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是让学生进行创造的基本前提,学生通过探索和发现未知,不断内化新知识,创造出新的、具有自身特色的美术作品。为此,中小学美术教师应注重对课程的创新,做到与时俱进,利用新颖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潜移默化地锻炼学生的创造力。如,在色彩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音乐与美术教学相结合,这是因为艺术之间存在较大的互通性,利用音乐与绘画相结合的形式,可以在激发学生學习热情的同时,对学生的创造意识进行培养。首先,教师可以在学生创作之前播放几段不同风格的音乐,引导学生根据听到的音乐以色彩描绘的方式对心理感受进行表述。不同的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各不相同,如,有的学生认为蓝色代表雨天的忧郁,也有学生认为蓝色代表大海的广阔;有的学生认为白色代表纯净,也有学生认为白色代表悲伤。不同学生对于色彩的情感认知不同,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利用自身对色彩的不同感受进行美术创作,以此强化学生的创造力。
结语:综上所述,中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不仅是帮助学生掌握美术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形成良好的兴趣爱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现阶段,美术教育逐渐受到学校和家长的重视,美术教师应积极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和绘画条件,为学生提供学习平台,发挥美术教育的作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美术的乐趣,不断提高自身的创造力。
参考文献:
[1]田振民. 中小学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 2017(33)
[2]陈桂蓉.中小学美术教育与提高素质教育的关系[J].课程教育研究. 2018(12)
[3]于丽娜,付永刚.中小学美术教育中学生创造力培养的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 2019(07)
关键词:美术教育;创造力;培养
引言:中小学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黄金时期,美术教师要充分重视这一时期的美术教育,改变传统美术教学的局限性,传统的美术教学仅仅停留在美术技巧的传授上,缺乏对学生创造力和审美能力的培养,这种教育教学方式已经不符合现代教育的发展。因此,新时期,美术教师要创新教育教学理念,引导学生体会美术的魅力,建立艺术气息,提高美术素养,进而达到培养创造力的目的。
一、美术教育对学生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
1、美术教育可以转移学生的不良兴趣爱好
网络信息技术的普及与发展,电子产品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很多中小学生沉迷网络的现象屡见不鲜,他们对学习和生活丧失兴趣,这对学习和生活都有极大的影响。通过美术兴趣的培养,能够帮助他们转移不良爱好,走出虚拟世界,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引导学生养成积极健康的生活学习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中小学生正处于心理和生理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也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美术教育对于培养中小学生的审美、情绪、性格等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2、美术教育与各学科的教育相辅相成
美术虽然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但与很多学科之间都有紧密的联系,在中小学教材中,很多知识都需要图像来说明阐述知识点,甚至有很多内容用语言文字或符号很难让学生理解接受,通过美术绘画图像则一目了然,而且美丽的图像又能使学生产生美感,渗透了美的教育。譬如,在中小学的语文课教学中,为课文绘制插图,教师通过图文的密切配合,增强了讲课的艺术效果,更加深了美术教育在向素质教育转轨中的重要性。又如,配合化学实验课,用试剂绘制山水画,通过喷染不同试剂进行化学反应,显现出使人变幻莫测的绚丽景色,给人以美的享受。此外,还可以密切结合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绘制大量的图画、海报等,发挥美术学科的教育作用。
二、中小学美术教育中学生个人创造力培养的措施
1、全方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长期以来,学校、教师缺乏对美术教育的重视,美术教学方法单一枯燥,打消了很多学生对美术的学习热情。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因此,教师应创新教学方法,积极培养学生对美术学科的兴趣,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在自由绘画教学过程中,由于中小学生爱玩爱动,教师可以安排一些室外写生活动,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对生活、自然中出现的事物进行绘画。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准备好彩纸、彩色水笔、胶带等多种材料,计划一次“学校一日游”活动,让学生通过参观学校景点,对学校中的景观进行美术创作。其次,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选择学校中的一处景点作为创作对象,进行分工合作,每个小组成员都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选择擅长的内容和材料进行美术创作。通过组织集体活动,整个过程充满趣味性,让学生尝试多种学习方法,丰富了视觉和审美体验,在活动中增添学习乐趣,有助于形成美术素养,发挥自身的想象力,能够增强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
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是让学生进行创造的基本前提,学生通过探索和发现未知,不断内化新知识,创造出新的、具有自身特色的美术作品。为此,中小学美术教师应注重对课程的创新,做到与时俱进,利用新颖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潜移默化地锻炼学生的创造力。如,在色彩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音乐与美术教学相结合,这是因为艺术之间存在较大的互通性,利用音乐与绘画相结合的形式,可以在激发学生學习热情的同时,对学生的创造意识进行培养。首先,教师可以在学生创作之前播放几段不同风格的音乐,引导学生根据听到的音乐以色彩描绘的方式对心理感受进行表述。不同的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各不相同,如,有的学生认为蓝色代表雨天的忧郁,也有学生认为蓝色代表大海的广阔;有的学生认为白色代表纯净,也有学生认为白色代表悲伤。不同学生对于色彩的情感认知不同,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利用自身对色彩的不同感受进行美术创作,以此强化学生的创造力。
结语:综上所述,中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不仅是帮助学生掌握美术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形成良好的兴趣爱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现阶段,美术教育逐渐受到学校和家长的重视,美术教师应积极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和绘画条件,为学生提供学习平台,发挥美术教育的作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美术的乐趣,不断提高自身的创造力。
参考文献:
[1]田振民. 中小学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 2017(33)
[2]陈桂蓉.中小学美术教育与提高素质教育的关系[J].课程教育研究. 2018(12)
[3]于丽娜,付永刚.中小学美术教育中学生创造力培养的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 201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