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二战后盟国对德国的“非工业化”改造,不但使德国变成了一个贫民窟,也严重影响了欧洲的战后重建进程。但同时,“非纳粹化”改造却在督促德国反思战争方面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关键词:摩根索计划;非纳粹化;限制工业计划;工业拆迁
一、摩根索计划:魁北克—雅尔塔—波斯坦
汉斯·摩根索是出生于德国的犹太人,30年代辗转来到美国。他第一个建立起完整的国际关系理论体系,提倡通过高质量的外交获得与国家实力相称的国际地位,通过调解谋求和平、利用和平手段促进国家利益。在他看来,20世纪初由于孤立主义在美国的盛行,使其在外交上拒绝运用自己已经拥的和潜在的力量去影响国际问题,使得美国的国际地位与自己的真实国力极不相称,也没有有效地为世界谋求和平。他认为,二战后美国应该积极通过外交调解,利用和平手段为自己谋求最大的利益。并认为实现和维护和平有三种方式,即限制、转变和调解。摩根索思想对美国二战后的外交政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并在以其为首的盟国处置战败德国的“摩根索计划”中表现得十分明显。
在1944夏末的魁北克会议上,时任美国财政部长的摩根索提出了在战后将德国彻底非工业化、非军事化和非纳粹化的“摩根索计划”,又称“非化改造”。该计划建议通过限制德国的工业发展,形成“一个强大的欧洲,一个虚弱的德国”的局面;通过处置纳粹分子,警示并督促德国人在道德上幡然悔悟,进而影响和改变德国人的民族性,使德国从此不再危害世界,从而维护欧洲的持久和平。该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了要全部拆毁德国的优势工业(冶金、化学和电子工业),使德国经济重新农业化;拆迁德国工业设备并将其交给战胜国,以解决部分战争赔款问题。
1945年2月盟军胜利在即,美英苏三国首脑在雅尔塔会议上又就“在一个过渡期内对德国实行占领式的国际管制”问题达成一致。会议发布公报称,盟国坚定不移的宗旨是消灭德国的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使德国从此永远没有能力再破坏世界和平。但公报也宣称,盟国的宗旨并是对全世界未来的和平与安全采取必需的措施,而决不是要消灭德国人民。同年7月17日至8月2日,三国首脑又在波茨坦召开会议,重申了要在德国根除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限制德国工业发展的原则。波茨坦协议在使德国完全非军事化、非工业化等反面做出了详尽的阐述和具体的决定。
从魁北克会议到雅尔塔会议再到波茨坦会议,以美国为首的盟国逐步确立了战胜国一致的对德政策的核心内容:即彻底铲除纳粹主义、摧毁并限制德国工业以防止德国纳粹主义和军国主义东山再起。“非化改造”建议从提出到通过,使摩根索计划的核心内容成为了盟国战后处置德国政策的基本内容。
二、政治领域:以清算为主的非纳粹化运动
纳粹主义是德国封建主义、军国主义、民族主义综合和极端扭曲发展的结果,是德意志民族传统中的糟粕。战后的美国要想使民主政治在德国得以确立和发展,就必须首先清除纳粹主义。所以波茨坦会议后,美英法苏四国在各自的占领区迅速进行了非纳粹化运动。占领区的盟国临时管制委员会力求弄清每个德国人在纳粹时期参与的纳粹活动,并视情况予以惩处,从而清除纳粹主义对德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的影响,阻止纳粹分子在新的德国重新占据重要职位,把新的德国改造成为一个民主的、爱好和平的国家。
初期的非纳粹化运动以清查、处理首要战犯和纳粹骨干分子为主。联军通过纽伦堡审判和各占领区的军事法庭审判对二战中德国的首要战争罪犯及各占领区的战犯进行了处置。由于盟国在具体的非纳粹化目标问题上没有统一的要求,因此,英法美苏各占领区的非纳粹化和非军国主义化运动措施不一,宽严也不尽相同。纽伦堡审判以后,在英法美占领区的第二轮法庭审判中,共判处了七百多人人死刑,执行死刑486人。1946年5月,西部占领区的非纳粹化运动进入了第三阶段,清查和处置的对象也转向一般的纳粹分子。这些受到审查的人员最终由审判厅分别裁定为主犯、罪犯、轻犯、胁从和无罪五个级别,并相应地做出判徒刑、强迫劳动、没收财产、开除公职、剥夺部分政治权利、向受害者赔偿损失以及免于追究等处置。这次非纳粹化运动对纳粹分子及一般德国人的具体影响,我们可在约翰·赖希哈特的经历中窥见一斑:约翰·赖希哈特来自巴伐利亚州,在希特勒上台后追随其大开杀戒。在纳粹执政和二战期间,他奉命处决的人数达2800多人,双手沾满了共产党人、反法西斯战士和进步人士的鲜血。纳粹垮台后,他又受命于美国人,开始了他新的刽子手生涯——虽然对象大不相同。他参与处决的纳粹罪犯和纳粹分子共达126人。随着非纳粹化运动进一步扩展和深化,赖希哈特最终也被审查并定为轻犯。他被没收了部分财产、记录在案并被开除回家。就非纳粹化的广度而言,仅在美、英、法三个占领区受到审判厅审查的人数就达到了366万人①。1948冷战局面加剧,美国对非纳粹化运动兴趣大减,形成了先严后宽的局面。但无论如何,阻止纳粹分子在新的联邦德国占据重要职位的目的是达到了。德国国内的纳粹分子逃脱清查和惩罚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一个人一旦在非纳粹化运动中被确定纳粹罪行,就休想在战后的德国政治舞台上能有所作为。在三个西占区中,非纳粹化运动规模最大的就是美占区。为了应对大量的案件,美占区最忙时一共成立了545个审判厅,共有两万四千多人参加审理工作。苏联在其占领区没有提“非纳粹化”这一概念,而是进行了“肃清法西斯残余”行动,并将其和土地改革联系了起来。此外,还彻底清查了与纳粹党有关联的人。1948年初,苏联占领区宣布已经成功地肃清了该地区全部法西斯分子和军国主义分子。
非纳粹化运动(1945~1950)取得的政治成就,可以用德国历史学家卡尔·埃尔德曼的话来概括:“在清除纳粹党人期间,各民主党派获得机会发展壮大,并在全国范围取得了政治领导地位”。另外,那些随后登上联邦德国政治舞台的重要人物,也可以体现出这一运动对战后德国政坛的影响力:联邦德国的首任总理阿登纳在纳粹上台前是科隆市市长,纳粹上台后被免除职务并两次被捕。1970德国时任总理勃兰特在华沙犹太人殉难者纪念碑前献花时的那惊世一跪,表达了德国人民对波兰和犹太民族的深深歉疚。而这位勃兰特总理,在纳粹时期曾被剥夺了德国国籍,后来一直从事着反法西斯工作。 三、经济领域:以拆迁为主的非工业化改造
在波茨坦会议上,盟国除了决定在政治领域对战败的德国进行非军国主义、非纳粹化、非民族主义改造外,还决定对德国进行了经济领域的非工业化改造,旨在使德国的生活水平维持在欧洲国家(除英国和苏联外)的平均水平。这一计划的制定者认为,一个虚弱的德国将再也没有能力给欧洲的安全造成威胁,同时困苦的生活和终日的劳作也使残暴的德国人在道德上悔悟,变得驯服和温顺。
在大批的盟国军事和工业专家进行调查后,盟国管制委员会在1946年3月制定出了一份旨在执行波茨坦决议的“限制工业计划”。在这份计划中,最终确定了消灭德国工业的真正规模,决定将德国整个工业的生产能力下降到1938年的一半左右。根据这份计划,英法美占领区要拆迁1546家工厂,将钢的生产能力减少到1938年的四分之一,将化学工业和重型机器制造减少到1938年的三分之一,而水泥和车床则分别降至同年的二分之一和十分之一。在日用消费品方面,德国可以保留近一半的纺织和制鞋生产能力和五分之一的民用汽车生产能力。同时,军备物资、远洋船舶、飞机、合成汽油、橡胶、吕等轻金属、电子管、轴承及重型机床被完全禁止生产。该计划还规定,没收德国所得有远洋船舶、飞机(包括滑翔机和热气球)及德国在海外的一切物质和非物质资产(包括专利和商标等),关闭一切自然科学和工业研究机构,以削弱德国在物理、化学和机械制造方面的领地位。为了抵偿战争赔款,苏联可以获得其占领区内所有的工业拆迁设备。同时,苏联还可以获得英法美占区拆迁设备的四分之一,但必须向上述地区提供价值相当于这些设备15%的食品和原料。与以上受到限制和禁止的工业部门相反,该计划决定大力发展德国的采煤业用以出口。
这份“工业限制计划开始执行后,”德国由原料的进口国变成了某些原料的出口国:在1937年,德国出口的产品中有80%为制成品只有10%为原料。但是到了1946年,就英国和美国两个占领区而言,出口的产品中有91%为原料,仅4%为制成品。鲁尔区的硬煤在“北的煤炭管制委员会”的主持下,以低于世界市场的价格向各战胜国出口。但德国本身就属于资源匮乏国家,所以从1945年8月至1948年,微薄的出口收入远远不够进口之用,而为了保证占领区居民的生活消费品供应,盟国不得不向德国提供援助。同时,由于很多基础原材料的生产受到限制和禁止,也使得与此有关的生活消费品生产和房屋重建受到很大影响。这些造成了当时德国经济的匮乏、饥荒和居民流离失所。尽管根据波茨坦协定,每个普通消费者②每天的食物配给应该达到2700卡路里,但盟国管制委员会制定的配额却是每天1550卡路里,而实际上的食物配额由于受到经济情况的影响,还要低于这个数字:在战后的三年里,这一数字大约维持在平均1300卡路里左右,直到1948年底情况才有所好转。1946/47年,欧洲遭遇罕见的严冬,很多德国人和欧洲居民都冻饿而死。生活必需品的匮乏很快引发了一连串的不良反应:非法交易、黑市、抢购囤积、怠工矿工及偷盗行为泛滥;货币收入不能有效调动工人的劳动积极性,而实物报酬却受到欢迎,这不但严重地限制了重工业和建筑业等行业的生产,也使得货币逐渐丧失了流通手段的职能。
非化工业拆迁也导致了德国和欧洲各国,特别是德国邻国工业重建的缓慢。盟国原计划将德国的工厂拆迁后转运到其他国家进行组装在利用,但由于人为损坏和技术等原因,实际利用率不到15%;苏联在该计划执行后两个月即停止向西部占领区提供用以换取设备的食品和原材料;同时,德国各家工厂业都处于恐慌的等待之中,因为拆迁工作总是时断时续,企业主不知道自己的工厂会不会被拆迁或何时拆迁。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是有进取心的企业家也不会着手重建工作和恢复生产。
以摩根索计划为指导的“非工业化”改造和“工业拆迁”,是历史上难得一见的使经济和工业倒退的政策。这个计划在制定伊始,便引起了强烈的反应,遭到英美各界的反对。魁北克会议后,美国就有25家较大的报刊明确反对执行这一计划,甚至有人认为“执行摩根索计划将犯和纳粹分子同样的罪行”。但是,一战后未能彻底惩治德国的惨痛教训和对纳粹德国复苏的恐惧,使得摩根索计划在战后的两年多里始终是盟国惩治德国政策的最高指导方针。当非工业化和拆迁带来的恶果逐步显现的时候,盟国政治家才在经济学家们的呼吁下和人道主义力量的谴责声中逐渐恢复理智。以美国为首的盟国权衡利弊,开始逐渐修正“非工业化”政策。直到后来这一计划被马歇尔的“欧洲复兴纲领”所取代。
四、结语
今天,但我们重新审视摩根梭计划,总结它的历史作用时,我们不得不承认,“非化改造中”的“非纳粹化”运动是一次对于德国人的彻底教育。当审判将纳粹的罪行赤裸裸地呈现在民众面前时,绝大多数德国人受到了极大的震动,怀有深深的负疚。在那以后,德国人早早地谢罪于世人,一丝不苟地履行赔偿义务,获得了欧洲各民族和世界人民的宽恕,使德国获得新生。而二战中的另一个法西斯国家日本,却在面对历史罪行时表现出了截然不同的态度。日本屡次妄图推卸责任的行为不得不让我们联想到,是否是战后对两国清算程度上的差异导致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
摩根索计划中的“非工业化”改造,在短时间内把战后的德国变成了一个巨大的贫民窟,并严重地阻碍了欧洲经济的重建步伐。因此,这一使工业倒退的改造计划在历史上,特别是经济史上一直饱受非议。甚至有人认为这是一个民族对另一个民族的报复③,执行这一计划犯下了和纳粹同样的罪行。但是从另一方面看,让德国人在战后切切实实体验自己制造的悲剧,却远比经历一个轻易逃避掉惩罚的“happy end”有更加深刻和持久的教育效果。鲁迅先生所说的痛打落水狗,想必也是这个道理吧。(作者单位:东北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卡尔·哈达赫:二十世纪德国经济史,商务印书馆,1981年。
[2]李永成:权力与理性:汉斯·摩根索的外交哲学思想,太平洋学报,2003年第4期。
注解
①当时德国的总人口约为6300万,包括苏联占领区。
②普通消费者,即从事办公室或家务工作,年满18周岁以上的德国居民。
③摩根索和他的一部分最亲密的顾问都是收到过纳粹迫害的犹太人。
关键词:摩根索计划;非纳粹化;限制工业计划;工业拆迁
一、摩根索计划:魁北克—雅尔塔—波斯坦
汉斯·摩根索是出生于德国的犹太人,30年代辗转来到美国。他第一个建立起完整的国际关系理论体系,提倡通过高质量的外交获得与国家实力相称的国际地位,通过调解谋求和平、利用和平手段促进国家利益。在他看来,20世纪初由于孤立主义在美国的盛行,使其在外交上拒绝运用自己已经拥的和潜在的力量去影响国际问题,使得美国的国际地位与自己的真实国力极不相称,也没有有效地为世界谋求和平。他认为,二战后美国应该积极通过外交调解,利用和平手段为自己谋求最大的利益。并认为实现和维护和平有三种方式,即限制、转变和调解。摩根索思想对美国二战后的外交政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并在以其为首的盟国处置战败德国的“摩根索计划”中表现得十分明显。
在1944夏末的魁北克会议上,时任美国财政部长的摩根索提出了在战后将德国彻底非工业化、非军事化和非纳粹化的“摩根索计划”,又称“非化改造”。该计划建议通过限制德国的工业发展,形成“一个强大的欧洲,一个虚弱的德国”的局面;通过处置纳粹分子,警示并督促德国人在道德上幡然悔悟,进而影响和改变德国人的民族性,使德国从此不再危害世界,从而维护欧洲的持久和平。该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了要全部拆毁德国的优势工业(冶金、化学和电子工业),使德国经济重新农业化;拆迁德国工业设备并将其交给战胜国,以解决部分战争赔款问题。
1945年2月盟军胜利在即,美英苏三国首脑在雅尔塔会议上又就“在一个过渡期内对德国实行占领式的国际管制”问题达成一致。会议发布公报称,盟国坚定不移的宗旨是消灭德国的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使德国从此永远没有能力再破坏世界和平。但公报也宣称,盟国的宗旨并是对全世界未来的和平与安全采取必需的措施,而决不是要消灭德国人民。同年7月17日至8月2日,三国首脑又在波茨坦召开会议,重申了要在德国根除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限制德国工业发展的原则。波茨坦协议在使德国完全非军事化、非工业化等反面做出了详尽的阐述和具体的决定。
从魁北克会议到雅尔塔会议再到波茨坦会议,以美国为首的盟国逐步确立了战胜国一致的对德政策的核心内容:即彻底铲除纳粹主义、摧毁并限制德国工业以防止德国纳粹主义和军国主义东山再起。“非化改造”建议从提出到通过,使摩根索计划的核心内容成为了盟国战后处置德国政策的基本内容。
二、政治领域:以清算为主的非纳粹化运动
纳粹主义是德国封建主义、军国主义、民族主义综合和极端扭曲发展的结果,是德意志民族传统中的糟粕。战后的美国要想使民主政治在德国得以确立和发展,就必须首先清除纳粹主义。所以波茨坦会议后,美英法苏四国在各自的占领区迅速进行了非纳粹化运动。占领区的盟国临时管制委员会力求弄清每个德国人在纳粹时期参与的纳粹活动,并视情况予以惩处,从而清除纳粹主义对德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的影响,阻止纳粹分子在新的德国重新占据重要职位,把新的德国改造成为一个民主的、爱好和平的国家。
初期的非纳粹化运动以清查、处理首要战犯和纳粹骨干分子为主。联军通过纽伦堡审判和各占领区的军事法庭审判对二战中德国的首要战争罪犯及各占领区的战犯进行了处置。由于盟国在具体的非纳粹化目标问题上没有统一的要求,因此,英法美苏各占领区的非纳粹化和非军国主义化运动措施不一,宽严也不尽相同。纽伦堡审判以后,在英法美占领区的第二轮法庭审判中,共判处了七百多人人死刑,执行死刑486人。1946年5月,西部占领区的非纳粹化运动进入了第三阶段,清查和处置的对象也转向一般的纳粹分子。这些受到审查的人员最终由审判厅分别裁定为主犯、罪犯、轻犯、胁从和无罪五个级别,并相应地做出判徒刑、强迫劳动、没收财产、开除公职、剥夺部分政治权利、向受害者赔偿损失以及免于追究等处置。这次非纳粹化运动对纳粹分子及一般德国人的具体影响,我们可在约翰·赖希哈特的经历中窥见一斑:约翰·赖希哈特来自巴伐利亚州,在希特勒上台后追随其大开杀戒。在纳粹执政和二战期间,他奉命处决的人数达2800多人,双手沾满了共产党人、反法西斯战士和进步人士的鲜血。纳粹垮台后,他又受命于美国人,开始了他新的刽子手生涯——虽然对象大不相同。他参与处决的纳粹罪犯和纳粹分子共达126人。随着非纳粹化运动进一步扩展和深化,赖希哈特最终也被审查并定为轻犯。他被没收了部分财产、记录在案并被开除回家。就非纳粹化的广度而言,仅在美、英、法三个占领区受到审判厅审查的人数就达到了366万人①。1948冷战局面加剧,美国对非纳粹化运动兴趣大减,形成了先严后宽的局面。但无论如何,阻止纳粹分子在新的联邦德国占据重要职位的目的是达到了。德国国内的纳粹分子逃脱清查和惩罚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一个人一旦在非纳粹化运动中被确定纳粹罪行,就休想在战后的德国政治舞台上能有所作为。在三个西占区中,非纳粹化运动规模最大的就是美占区。为了应对大量的案件,美占区最忙时一共成立了545个审判厅,共有两万四千多人参加审理工作。苏联在其占领区没有提“非纳粹化”这一概念,而是进行了“肃清法西斯残余”行动,并将其和土地改革联系了起来。此外,还彻底清查了与纳粹党有关联的人。1948年初,苏联占领区宣布已经成功地肃清了该地区全部法西斯分子和军国主义分子。
非纳粹化运动(1945~1950)取得的政治成就,可以用德国历史学家卡尔·埃尔德曼的话来概括:“在清除纳粹党人期间,各民主党派获得机会发展壮大,并在全国范围取得了政治领导地位”。另外,那些随后登上联邦德国政治舞台的重要人物,也可以体现出这一运动对战后德国政坛的影响力:联邦德国的首任总理阿登纳在纳粹上台前是科隆市市长,纳粹上台后被免除职务并两次被捕。1970德国时任总理勃兰特在华沙犹太人殉难者纪念碑前献花时的那惊世一跪,表达了德国人民对波兰和犹太民族的深深歉疚。而这位勃兰特总理,在纳粹时期曾被剥夺了德国国籍,后来一直从事着反法西斯工作。 三、经济领域:以拆迁为主的非工业化改造
在波茨坦会议上,盟国除了决定在政治领域对战败的德国进行非军国主义、非纳粹化、非民族主义改造外,还决定对德国进行了经济领域的非工业化改造,旨在使德国的生活水平维持在欧洲国家(除英国和苏联外)的平均水平。这一计划的制定者认为,一个虚弱的德国将再也没有能力给欧洲的安全造成威胁,同时困苦的生活和终日的劳作也使残暴的德国人在道德上悔悟,变得驯服和温顺。
在大批的盟国军事和工业专家进行调查后,盟国管制委员会在1946年3月制定出了一份旨在执行波茨坦决议的“限制工业计划”。在这份计划中,最终确定了消灭德国工业的真正规模,决定将德国整个工业的生产能力下降到1938年的一半左右。根据这份计划,英法美占领区要拆迁1546家工厂,将钢的生产能力减少到1938年的四分之一,将化学工业和重型机器制造减少到1938年的三分之一,而水泥和车床则分别降至同年的二分之一和十分之一。在日用消费品方面,德国可以保留近一半的纺织和制鞋生产能力和五分之一的民用汽车生产能力。同时,军备物资、远洋船舶、飞机、合成汽油、橡胶、吕等轻金属、电子管、轴承及重型机床被完全禁止生产。该计划还规定,没收德国所得有远洋船舶、飞机(包括滑翔机和热气球)及德国在海外的一切物质和非物质资产(包括专利和商标等),关闭一切自然科学和工业研究机构,以削弱德国在物理、化学和机械制造方面的领地位。为了抵偿战争赔款,苏联可以获得其占领区内所有的工业拆迁设备。同时,苏联还可以获得英法美占区拆迁设备的四分之一,但必须向上述地区提供价值相当于这些设备15%的食品和原料。与以上受到限制和禁止的工业部门相反,该计划决定大力发展德国的采煤业用以出口。
这份“工业限制计划开始执行后,”德国由原料的进口国变成了某些原料的出口国:在1937年,德国出口的产品中有80%为制成品只有10%为原料。但是到了1946年,就英国和美国两个占领区而言,出口的产品中有91%为原料,仅4%为制成品。鲁尔区的硬煤在“北的煤炭管制委员会”的主持下,以低于世界市场的价格向各战胜国出口。但德国本身就属于资源匮乏国家,所以从1945年8月至1948年,微薄的出口收入远远不够进口之用,而为了保证占领区居民的生活消费品供应,盟国不得不向德国提供援助。同时,由于很多基础原材料的生产受到限制和禁止,也使得与此有关的生活消费品生产和房屋重建受到很大影响。这些造成了当时德国经济的匮乏、饥荒和居民流离失所。尽管根据波茨坦协定,每个普通消费者②每天的食物配给应该达到2700卡路里,但盟国管制委员会制定的配额却是每天1550卡路里,而实际上的食物配额由于受到经济情况的影响,还要低于这个数字:在战后的三年里,这一数字大约维持在平均1300卡路里左右,直到1948年底情况才有所好转。1946/47年,欧洲遭遇罕见的严冬,很多德国人和欧洲居民都冻饿而死。生活必需品的匮乏很快引发了一连串的不良反应:非法交易、黑市、抢购囤积、怠工矿工及偷盗行为泛滥;货币收入不能有效调动工人的劳动积极性,而实物报酬却受到欢迎,这不但严重地限制了重工业和建筑业等行业的生产,也使得货币逐渐丧失了流通手段的职能。
非化工业拆迁也导致了德国和欧洲各国,特别是德国邻国工业重建的缓慢。盟国原计划将德国的工厂拆迁后转运到其他国家进行组装在利用,但由于人为损坏和技术等原因,实际利用率不到15%;苏联在该计划执行后两个月即停止向西部占领区提供用以换取设备的食品和原材料;同时,德国各家工厂业都处于恐慌的等待之中,因为拆迁工作总是时断时续,企业主不知道自己的工厂会不会被拆迁或何时拆迁。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是有进取心的企业家也不会着手重建工作和恢复生产。
以摩根索计划为指导的“非工业化”改造和“工业拆迁”,是历史上难得一见的使经济和工业倒退的政策。这个计划在制定伊始,便引起了强烈的反应,遭到英美各界的反对。魁北克会议后,美国就有25家较大的报刊明确反对执行这一计划,甚至有人认为“执行摩根索计划将犯和纳粹分子同样的罪行”。但是,一战后未能彻底惩治德国的惨痛教训和对纳粹德国复苏的恐惧,使得摩根索计划在战后的两年多里始终是盟国惩治德国政策的最高指导方针。当非工业化和拆迁带来的恶果逐步显现的时候,盟国政治家才在经济学家们的呼吁下和人道主义力量的谴责声中逐渐恢复理智。以美国为首的盟国权衡利弊,开始逐渐修正“非工业化”政策。直到后来这一计划被马歇尔的“欧洲复兴纲领”所取代。
四、结语
今天,但我们重新审视摩根梭计划,总结它的历史作用时,我们不得不承认,“非化改造中”的“非纳粹化”运动是一次对于德国人的彻底教育。当审判将纳粹的罪行赤裸裸地呈现在民众面前时,绝大多数德国人受到了极大的震动,怀有深深的负疚。在那以后,德国人早早地谢罪于世人,一丝不苟地履行赔偿义务,获得了欧洲各民族和世界人民的宽恕,使德国获得新生。而二战中的另一个法西斯国家日本,却在面对历史罪行时表现出了截然不同的态度。日本屡次妄图推卸责任的行为不得不让我们联想到,是否是战后对两国清算程度上的差异导致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
摩根索计划中的“非工业化”改造,在短时间内把战后的德国变成了一个巨大的贫民窟,并严重地阻碍了欧洲经济的重建步伐。因此,这一使工业倒退的改造计划在历史上,特别是经济史上一直饱受非议。甚至有人认为这是一个民族对另一个民族的报复③,执行这一计划犯下了和纳粹同样的罪行。但是从另一方面看,让德国人在战后切切实实体验自己制造的悲剧,却远比经历一个轻易逃避掉惩罚的“happy end”有更加深刻和持久的教育效果。鲁迅先生所说的痛打落水狗,想必也是这个道理吧。(作者单位:东北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卡尔·哈达赫:二十世纪德国经济史,商务印书馆,1981年。
[2]李永成:权力与理性:汉斯·摩根索的外交哲学思想,太平洋学报,2003年第4期。
注解
①当时德国的总人口约为6300万,包括苏联占领区。
②普通消费者,即从事办公室或家务工作,年满18周岁以上的德国居民。
③摩根索和他的一部分最亲密的顾问都是收到过纳粹迫害的犹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