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教育心理学研究也认为:学习习惯是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经常化的行为表现,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习活动能产生巨大的推动力量。所以,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有直接的影响,良好学习习惯是促进学生取得较好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了,学生将受用终生,而良好习惯要从小培养,“从娃娃抓起”。不良习惯一旦形成再纠正,那将是件很困难的事情。
【关键词】学生;计算习惯
小学生计算中有以下常见错误:看错抄错题目;列竖式时数位没对齐等;计算时不打草稿;一位数加、减计算错误导致整题错;看错符号,漏做题;书写习惯差,算对答案写错数字;做完题不验算;做作业时思想不集中。根据学生发生计算错误的原因分析,有相当一部分因素是属于学习习惯方面的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如何养成小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呢?下面我就结合自己平时的工作经验积累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养成学生认真读题审题的习惯
在教学中,我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要求他们计算前先要认真而仔细地读题目要求,看清问题,审清题意,然后要求学生看清题目中的每一个数据和运算符号,分析每一道题的计算步骤,最后再计算解答。比如我在教学二年级数学四则混合运算时:必须先让学生搞清楚每道题中都有哪几项运算,先算哪一项,再算哪一项,最后算哪一项,尤其在运用题列综合算式时应该分析清楚文字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都是什么,需要几步可以算出,先在抄稿纸上列出分步算式计算好之后再列出综合算式。这样长此以往,学生无论任何时候都必须先读题审题后才可动笔进行计算,慢慢地学生便养成了这种良好的计算习惯。
二、养成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
班级中的很多学生学习态度存在明显差异,有的学生连书写都不规范,经常将 “3”写成 “5”, “0”写成 “6”, “2”写成 “3”,“1”写成 “7”等,我便通过引导他们去练字,描字帖,书写比赛等手段来督促和规范他们的书写习惯和书写格式,做到少抄错题、不抄错字错题。要求学生书写工整、格式正确、字迹端正、做到不潦草,不涂改,保持作业整齐美观,不会再因为书写问题而导致失分失误。
三、在课堂中加强口算训练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我几乎每节课的前五分钟都会设计一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一些口算题让学生进行口算训练,并且及时指出口算失误中的原因和计算技巧,常言道熟能生巧,百炼成钢,久而久之,学生从中积累了不少的口算经验和技能技巧,不仅喜欢上了课前五分钟的口算训练而且还自信满满。每学期我还会组织本班学生开展一两次口算题竞赛活动,学生再也不会觉得数学计算枯燥而无味了,提高数学成绩那也是指日可待。
四、在平时加强笔算训练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问题,它需要我们从平时做起。首先,要明确计算算理。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上课中给学生举一反三,使学生明白怎样算,为什么要这样算,这样算的原理是什么,多问几个为什么,然后让学生质疑问答,通过了解算理学生明白了原理记得更清楚明了了,自然计算无误。如:在学生学习了等式的性质后,教学解方程“88÷X=11”,关键是根据等式性质(2):在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X,等式仍然成立,使其转化为乘法方程“88=11X”。而有些老师为了省事,直接用除法中各个量之间的关系来求未知数X,即“除数=被除数÷商”。这是学生在没有学习等式的性质、方程之前才使用的方法。学了新知识,就应该用新的方法来教学。
五、在学生容易混淆、易错的题目上下点功夫
如:学生看到“52×4”容易按照“25×4”算;“46÷8”看作“64÷8”;“0.2+8”看成“2+8”……。此类学生易受思维定势的影响、而导致算错。再如:“60-60÷6→60-60=0,0÷6=0”,“54+46×15→54+46=100,100×15=1500”,65-60×5→65-60=5,5×5=25”做此類题目时,容易忽略运算顺序,
六、养成学生良好检验验算的习惯
数学计算的最后一步就是检查验算,而恰好是学生最容易省略和忽视的一步,甚至有的学生洋洋得意就认为自己算题速度快,算题能力强,根本就不需要进行检查验算,结果由于很多失误导致失分,但是还意识不到自己的问题所在。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教会学生检查的方法:可以口算检验;不能口算的用抄稿纸笔算检验;用方程代入法进行检验;用四则运算之间的关系来检验;列竖式检验等都是一些常用的检验方式。
总之,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基本功训练是根本,良好的计算习惯是保障,灵活的计算方法是关键,并非一朝一夕。它重在平时的训练与坚持,重在方法的恰当和运用,重在计算习惯的养成。只要师生持之以恒,平时肯在计算方面多下功夫,学生的计算能力一定会逐步提高,计算错误也会逐步减少,计算一定会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有效工具和重要工具。
参考文献:
[1]刘亚琼.探究有效策略,提升学生计算能力[J].学周刊,2017(31):110-111.
[2]李红娟.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养成良好计算习惯[J].中国校外教育,2016(18):126.
[3]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J].何正琴.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1)
【关键词】学生;计算习惯
小学生计算中有以下常见错误:看错抄错题目;列竖式时数位没对齐等;计算时不打草稿;一位数加、减计算错误导致整题错;看错符号,漏做题;书写习惯差,算对答案写错数字;做完题不验算;做作业时思想不集中。根据学生发生计算错误的原因分析,有相当一部分因素是属于学习习惯方面的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如何养成小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呢?下面我就结合自己平时的工作经验积累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养成学生认真读题审题的习惯
在教学中,我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要求他们计算前先要认真而仔细地读题目要求,看清问题,审清题意,然后要求学生看清题目中的每一个数据和运算符号,分析每一道题的计算步骤,最后再计算解答。比如我在教学二年级数学四则混合运算时:必须先让学生搞清楚每道题中都有哪几项运算,先算哪一项,再算哪一项,最后算哪一项,尤其在运用题列综合算式时应该分析清楚文字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都是什么,需要几步可以算出,先在抄稿纸上列出分步算式计算好之后再列出综合算式。这样长此以往,学生无论任何时候都必须先读题审题后才可动笔进行计算,慢慢地学生便养成了这种良好的计算习惯。
二、养成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
班级中的很多学生学习态度存在明显差异,有的学生连书写都不规范,经常将 “3”写成 “5”, “0”写成 “6”, “2”写成 “3”,“1”写成 “7”等,我便通过引导他们去练字,描字帖,书写比赛等手段来督促和规范他们的书写习惯和书写格式,做到少抄错题、不抄错字错题。要求学生书写工整、格式正确、字迹端正、做到不潦草,不涂改,保持作业整齐美观,不会再因为书写问题而导致失分失误。
三、在课堂中加强口算训练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我几乎每节课的前五分钟都会设计一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一些口算题让学生进行口算训练,并且及时指出口算失误中的原因和计算技巧,常言道熟能生巧,百炼成钢,久而久之,学生从中积累了不少的口算经验和技能技巧,不仅喜欢上了课前五分钟的口算训练而且还自信满满。每学期我还会组织本班学生开展一两次口算题竞赛活动,学生再也不会觉得数学计算枯燥而无味了,提高数学成绩那也是指日可待。
四、在平时加强笔算训练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问题,它需要我们从平时做起。首先,要明确计算算理。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上课中给学生举一反三,使学生明白怎样算,为什么要这样算,这样算的原理是什么,多问几个为什么,然后让学生质疑问答,通过了解算理学生明白了原理记得更清楚明了了,自然计算无误。如:在学生学习了等式的性质后,教学解方程“88÷X=11”,关键是根据等式性质(2):在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X,等式仍然成立,使其转化为乘法方程“88=11X”。而有些老师为了省事,直接用除法中各个量之间的关系来求未知数X,即“除数=被除数÷商”。这是学生在没有学习等式的性质、方程之前才使用的方法。学了新知识,就应该用新的方法来教学。
五、在学生容易混淆、易错的题目上下点功夫
如:学生看到“52×4”容易按照“25×4”算;“46÷8”看作“64÷8”;“0.2+8”看成“2+8”……。此类学生易受思维定势的影响、而导致算错。再如:“60-60÷6→60-60=0,0÷6=0”,“54+46×15→54+46=100,100×15=1500”,65-60×5→65-60=5,5×5=25”做此類题目时,容易忽略运算顺序,
六、养成学生良好检验验算的习惯
数学计算的最后一步就是检查验算,而恰好是学生最容易省略和忽视的一步,甚至有的学生洋洋得意就认为自己算题速度快,算题能力强,根本就不需要进行检查验算,结果由于很多失误导致失分,但是还意识不到自己的问题所在。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教会学生检查的方法:可以口算检验;不能口算的用抄稿纸笔算检验;用方程代入法进行检验;用四则运算之间的关系来检验;列竖式检验等都是一些常用的检验方式。
总之,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基本功训练是根本,良好的计算习惯是保障,灵活的计算方法是关键,并非一朝一夕。它重在平时的训练与坚持,重在方法的恰当和运用,重在计算习惯的养成。只要师生持之以恒,平时肯在计算方面多下功夫,学生的计算能力一定会逐步提高,计算错误也会逐步减少,计算一定会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有效工具和重要工具。
参考文献:
[1]刘亚琼.探究有效策略,提升学生计算能力[J].学周刊,2017(31):110-111.
[2]李红娟.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养成良好计算习惯[J].中国校外教育,2016(18):126.
[3]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J].何正琴.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