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的距离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文人所作,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它第一次把“人生”主题引进诗的领域,体现了深沉的生命意识。诗人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表达生命感慨:生命時间的消逝、与爱人和挚友空间上的远离,这种长短的对比和反衬更加增添了古诗的阴郁悲美气质,给读者带去真挚强烈的审美感受。
  【关键词】:古诗十九首;生命意识;时间;空间
  《古诗十九首》最早收录于梁代萧统《文选》,目前学者一般认为《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文人所作,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东汉末年,硝烟四起,朝野动乱,社会秩序混乱不堪,传统的道德观念被丢弃。文人在社会的夹缝中艰难生存,现实逼迫他们开始关注自我、关注生命、关注个体。《古诗十九首》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表达了作者的生命感慨,游子自觉与生命终点无限接近,与爱人和挚友在空间和心理上不断远离,这些对比和反衬更加增添了古诗的阴郁悲美气质。
  一、时间:与生命终点无限接近
  死亡是每个个体必须面对的现实,时间流逝产生了变与不变两种状态,《古诗十九首》中有针对这两种情况的两类意象。自然界中的生物都有从幼小到衰老的生长过程,《古诗十九首》中經常出现的是这些植物的衰老状态,如“秋草”、“秋蝉”、“过时而不采”的“蕙兰花”、容易消失的“朝露”、倏忽变化的“浮云”。这些变化激起了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无限感慨,行走在天地之间,“所遇无故物”,每一样都在昭示着生命时间的减少。我们对诗中使用的表现人生易老、时光易逝的词进行统计:“忽”、“奄忽”先后六次出现,“速”出现两次,“老”出现四次,“时”出现五次,“暮”出现三次。这些时间词所表现的生命短暂和瞬间变化与松柏的坚忍、金石的坚固、天地的悠久形成了鲜明而残忍的对比。然而当我们承认了对比所揭示的真相,作者又说“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墓”昭示生命的消亡,“松柏”被认为是长寿坚忍的象征,这种毁灭所带给人们心灵上的震激难以形容。若说“松柏”终会归于泥土,那不面对终结的总该令人欣喜吧!然而当游子将“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摆在我们面前时,我们依旧茫然无助。变化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即使满眼见到的不是死物,这些变了的、逐渐走向消亡的事物也会时时刻刻提醒我们:死亡一步一步向我们走来,终有一天会成为事实。除此之外,诗人们还要面对朋友背叛和亲情疏远。“空床难独守”的妇人原本期待的是摆脱往日不堪的温馨生活,而如今终日独守空房,又陷入一种新的更深的寂寞之中。有“芙蓉”不能寄的无奈,羁旅途中连绵不断的担心牵挂,都在害怕一种变化,一种长久分离后人心的变化。
  与“变”相对的是作者眼中“不变”的事和物,这种“不变”更反衬出诗人对人类生命无常的深度感慨。如四季常青的“松柏”、坚固永存的“金石”、悠久恒常的“天地”,它们的永恒存在(在诗人眼中)都在昭示着人类只不过是长久时间的过客。从“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中可以看出,作者认为金石是拥有长久寿命的,长久以来不会发生变化,自身寿命远不如金石长久。更妙的是,在《驱车上东门》中屹立的松柏,到《去者日以疏》中就被“摧为薪”了,常青树也终逃不过消亡的命运,这就将原本认为“不变”的事物推翻,营造出一种终逃不过命运之手的透人心肺的凉。
  这些随时间前行的“变”与“不变”都深深融入了诗人血脉中,现实遭遇使他们经历更多生活和心灵的考验,意志日渐消磨,人生态度也趋向消极,也就难怪他们寄情于药与酒了。
  二、空间: 与爱人和挚友的不断远离
  《古诗十九首》的作者们多是在外求仕的游子,远离家乡产生交流的障碍,情感无法沟通,随之而来的就是猜忌和背叛,《古诗十九首》正是将这样的赤诚发挥到了极致。
  笔者对《古诗十九首》中显示空间距离变化的词语进行了统计,这些词语主要有:别离、行、相去、远行、遥、远、长路、千里、迢迢、长道。其中,“别离”出现四次,“行”出现三次,“相去”出现四次,“遥”出现三次,“远”出现五次。这些词语的反复出现,直接强调了空间距离带给离人和留守者的心理感受。这里仅以几例来说明:《行行重行行》首联“行行重行行”一句,写出了两人分离的状况,复沓的声调、迟缓的节奏顿时给人一种沉重的压抑之感。与君一别后,音讯全无,思妇与游子各在天涯一端,翘首企盼,终难相会。《涉江采芙蓉》中的女子想要采摘芳草寄给思念的男子,与此同时那位“所思”的男子也在“还顾望旧乡”而兴起了“长路漫浩浩”欲归而不得的感叹。《庭中有奇树》写一个妇女对远行丈夫的深切思念之情,花香浸满了女子的衣袖,却无处可寄,摘花的欣喜与无处能寄的怅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由于空间距离产生的无奈,在《迢迢牵牛星》中更加唯美、动人,这首诗以牛郎织女的传说,形象地表现相爱之人可望而不可即的情景。《青青河畔草》中女子发出“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的大胆之语。这些语言从女子口中说出“可谓淫鄙之尤,然无视其为淫词鄙词者,以其真也。”[1]这正是妇人内心情感淋璃尽致的表达,亦是生命意识的真实呈现。
  除了现实空间上的远离,人心的距离使诗人寄予的一丝希望蒙上更深的阴郁。“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在诗人宦游京华的岁月里,和他携手同游的同门好友,先后都扶摇直上、平步青云,诗人本指望与“同门友”相互提携,然而友人却完全不念旧时情义。此处运用比喻入木三分地写出了同门好友富贵之时就变脸的卑劣姿态,同时也表露出诗人面对世态炎凉的惊讶、悲愤和不平。在交通和通信不便的时代,空间的远离、世事的无常很容易带来背叛,这也是远游的士子最担心的事情。前途、故人萦绕在心头,难以消散,更难言乐。时间、空间的双重压力迫使诗人产生抑郁之气,也使《古诗十九首》处处萦绕着挥之不去的悲凉。
  三、小结
  被命运拖着在时间轴上行走的游子,对故乡的怀念也只能是引领遥望。人们赞扬自觉时代的人文精神,说它有人类对自身认识的清醒和深刻,但生逢乱世却要直面生死、爱情、友情的考验,这样得来的清醒也必然伴随着剧痛。总之,《古诗十九首》的作者对时间流逝、生命必将走向灭亡有着清醒的认识,空间上的远离加剧了这种无力感,在时间和空间的撕扯中,成就了诗歌悲美阴郁的气质,也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注释:
  [1]王国维.人间词话全编[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3:62
  参考文献
  [1]袁行霈.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版)第一卷[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曹旭.古诗十九首与乐府诗选评[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3]张莎莎.论《古诗十九首》表现的生命意识[D].云南大学,2012.
  [4]杨景龙.试论《古诗十九首》的“以真为美”[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9)
  [5]曾惠莉.论《古诗十九首》的生命意识[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2(9)
  [6]王国维.人间词话全编[M].四川大学出版社,2013.
  作者简介:殷芳(1991-),女,聊城大学文学院16级研究生,专业为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
其他文献
【摘要】:在唐剧唱、念、坐、打、的四功五法中,无论何种表现都是由内向外,其神韵都是通过表演来展现剧中情节,表达人物的思想情感,去传情达意,按照角色情感需要,运用不同的表演手段,表达人物的思想情感,以求得完美的艺术形象。  【关键词】:唐剧;表演  我从事演员这一行业以来,艺术实践告诉我,成功的表演固然不易,但是如何运用表演的技巧,掌握表演的的正确方法,来塑造人物的形象是一件更难的事,在多年的表演实
期刊
【摘要】:摄影作为以照相机、构图、光线等具体造型手段来表现美的一种独特造型艺术,任何一部摄影作品中都蕴藏着最为深刻的艺术美学内涵。与此同時,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人们对于摄影艺术的追求也是愈发的深刻。而本文便是在总结前人研究经验的基础之上,将现代摄影艺术中的美学特征与表现形式进行了更为深刻的总结与分析,以期在为人们具体介绍现代摄影艺术的同时,为现代摄影艺术的发展与进步添砖加瓦。  【关键词】:现代
期刊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几千年来的积累和沉淀形成了丰富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元素,尤其在家具和设计思想上更是取得了瞩目的成就。作为现代设计师,有必要将传统的中式元素结合现代的审美情趣和加工工艺,融入到现代室内设计中去。中式元素的风格以及设计理念,在世界范围内都是占有一席之地的。在国外众多的室内外的公共环境,家居环境中都有中式元素的添加及中式风格的设计。在西方设计界流传着一个观点:“没有中国元素,
期刊
【摘要】:唐剧戏曲演员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还要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将唐剧戏曲中的人物性格、思想情感恰当地表达出来。本文将针对戏曲演员的表演技巧进行探究。  【关键词】:戏曲;表演;技巧  唐剧戏曲艺术的表演需要具备一定的天赋,包括丰富的想象力,内心情感的表达,都要运用恰当的戏曲表演技巧。要对表演技巧运用自如,必须经过专业的训练;即便掌握了表演技巧,也会因主观情感没有真正意义地融入到人物的内心
期刊
【摘要】:在中国,属于本民族中真正的弹拨乐器就是阮,阮所具备的历史是非常悠久的,但是有关于阮的记载以及运用,这些方面的知识就不是那么的全面。现阶段,用阮演奏的曲目也很少,而且演奏的十分单一,所以这就导致阮的影响力变得越来越小。可是伴随着阮的声誉不断的上升,阮的队伍也渐渐变得壮大起来。就第一届中国艺术节来说,一位名叫张鑫华的演奏家就在该节目中演奏了中阮协奏曲,这个协奏曲就是《云南回忆》,也正是因为如
期刊
【摘要】:托尼﹒莫里森作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黑人女性,以独特的视角与手法创作文学作品,其内涵丰富,寓意深刻,被称之为“美国文学的黑宝石”。伦理观一直是莫里森表达的重要思想之一,在最新发表的小说《上帝保佑小孩》中,莫里森进一步关注美国黑人的伦理问题。结合主人公布莱德的经历,在文学伦理学视角下将分析布莱德的伦理观以及莫里森对黑人民族道德伦理问题的思考。  【关键词】:文学伦理学;托尼﹒莫里森
期刊
【摘要】:硕士毕业论文是一个硕士研究生论文水平的重要表现,考察其论文的研究方法对于我们研究论文的研究方法有重要的帮助,本论文以华东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14年和2015年硕士毕业生硕士学位论文为研究对象。通过统计分析发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的研究方法意识逐渐增强,呈现出多样化趋势,同时存在述而不用、理解不准确、运用不到位等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缺乏研究方法的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
期刊
【摘要】:3D版《智取威虎山》取材于曲波的小说《林海雪原》,以低碳的美学理论为指导,对红色革命经典的演绎进行了又一次的开拓尝试。在当代高碳文化盛行的情况下,该部影片始终坚持基于艺术真实的低碳创作。不仅取得了票房上的成功,而且还普及了红色经典教育。本文就是从低碳美学的角度出发,从香港导演对文本的合理改造,真实可信的故事情节,演员的低碳表演,陶冶型的自由情感四个角度来分析《智取威虎山》成功的原因。  
期刊
《我疼》[1]是一篇不读几遍就不知所云,难以理解的小说。“你觉得疼吗?比如头疼,那种摧毁整个人生意义的感觉。可是,比起牙疼,头疼又算得了什么?就好比跟一个饥饿的人谈灵魂归宿。”[2]看看,人生意义,灵魂归宿,这还是说疼痛吗?简直是哲学命题。要想知道《我疼》想说什么,需要了解一下存在主义文学。存在主义(英语:Existentialism),是一个哲学的非理性主义思潮,它认为人存在的意义是无法经由理性
期刊
【摘要】:我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宋词是古代我国文化历史精粹的代表。宋词的出现和发展,推动了我国古代文化事业的进步。彰显了我国古代文学的中国特色。在21世纪,在教学体系教学内容不断改革和优化的过程中,宋词一直是电大学员汉语专业教学和学习的重要内容。通过的宋词的学习可以了解我国古代文人墨客的思想情怀,追寻我国古代文化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宋词赏析;发展现状;教学对策  引言  宋词的内容就一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