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中文的李熠祺温柔、书卷气十足,很难想象她会选择到11808 公里外的狂野非洲加纳支教。说起她的支教经历,李熠祺感触良多。
这世界有那么多水?
“我没想到会那么缺水。”李熠祺激动地说,“我想到了会没有自来水,但是总觉得有河流、有小溪,生活应该没有问题。”
去非洲之前,李熠祺在网上查了不少攻略,自认为做好了种种准备,也设想了各种问题。但是在水的问题上,现实远远超出了她能想得到的最糟的情况。
李熠祺到达加纳的时候,正是雨季,气候上,她感觉同家乡长沙的夏天差不多,不过早晚温差比较大。李熠祺解释:“虽然是雨季,但是其实没有那么多的雨,我待着的三周里下了三场雨,雨势还挺大。我看见了雨后的彩虹,真的很漂亮!”当地人告诉她,如果是旱季的话,几个月都不会下雨,那种干旱的程度,外来的人一般都会受不了。
李熠祺支教的地方在加纳的首都阿克拉北部的村庄Larabanga,村边的两条小河是村民的主要水源。一条小河比较远,骑摩托要20多分钟;近的那条小河,走路六七分钟,所以人们大多去那里取水。小河的水在李熠祺看来是很脏的,人们却用河水直接洗菜、做饭。为此她曾向村民们建议,把水煮沸了再洗食物,但是主妇们告诉她,没有足够的柴火,何况一个妈妈要照顾六七个小孩,哪有时间处理水。事实上,村民们并不觉得这是问题,一代代就是这样生活下来的。说起村子里的孩子们很容易就夭折了,李熠祺难过地哽咽起来,她转开话题:“每次下雨,大家都特别开心,雨水是很干净的水,我们会积存下来。”村民们的房檐下有一个水槽,雨水可以很方便地搜集起来。李熠祺会购买专门给外地人准备的袋装水饮用,三四升一袋,约合人民币1.6元。她需要非常小心,避免因饮食不洁等病倒。
李熠祺教的是有点英语基础的四年级学生。第一堂课上,她给孩子们画了一张世界地图,然后告诉他们加纳所在的位置:新几内亚湾边上,沙哈拉以南。事实上,这些孩子不分东南西北。听到李熠祺讲述地球上有七大洲、四大洋,孩子们困惑了。在他们的概念里,有很多水的是河流,但是他们不知道什么是海。甚至,学校的老师也不知道“海”。在来这个小村庄之前,李熠祺在首都阿克拉待了几天,与其他国家的志愿者们一起活动。他们曾经坐车十几个小时去新几内亚湾的海边游玩,那时候的李熠祺很喜欢那片如画般的阳光海滩,那是她第一次见到海,没有想到看到的是大西洋,她不禁感慨万分。然而,面对着这些孩子,解释有很多水的“海”成了一个巨大的难题。李熠祺灵机一动,掏出了数码相机。看着相机里的海,孩子们瞪大了眼睛,他们不停地提问同一个问题:“怎么可能会有这么多水?这个蓝色的真的都是水吗?”李熠祺的回答是:“你们现在看到的照片是海的很小一部分,大海全是水,而且这个世界上水比土多得多。”说完这些话,李熠祺无比悲伤,但是大眼睛、大肚子的孩子们依旧不依不饶地嚷嚷着难以相信。李熠祺没有能告诉他们,在独立前这个盛产黄金的国家被称作黄金海岸。
支教三周后,李熠祺已经充分能体会孩子们对海的存在的疑问,离开加纳,她对水的心情复杂了许多。
Hello,Chinese!
“虽然条件很艰苦,但那里的孩子们很容易满足。一个破旧的足球,一块空地,就能让放学后的孩子们玩得很开心。”李熠祺常常被孩子们天真的笑容打动。
孩子们很有礼貌也很热情,特别喜欢用他们会得不多的英语和李熠祺打招呼,“Good morning”、“Good evening”、“What’s your name?”他们不厌其烦地跟李熠祺讲,借此拉近距离。他们笑容满面地喊Hello,Chinese!孩子们对李熠祺的一举一动很关注,只要她在门口洗衣服,一群小孩就会来围观,他们看得津津有味。有次,有个三四岁的小孩子,扎着小辫、穿着白色的小短裤、吮着手指,一直在李熠祺面前看着她洗衣服。有时候,有小朋友会来搭讪:“你要不要帮忙啊?”
教孩子一周后,李熠祺从村长那里得知,大人们也想跟着她学习,于是她开始教大人。在村里,据说有人上过高中,但是,李熠祺对他们的教育水准有所怀疑。因为女人都要在家带孩子,来上课的大部分是男青年,在物理、数学、化学、中文等选项中,他们一致要求学中文。李熠祺的时间不多,没办法系统地教中文,就从简单实用的口语入手。当她让大家学拼音和四声时,心急的青年们表示不想学,就想学怎么说话,李熠祺很严格地要求大家抄写、背诵,于是他们老老实实地学起了“aáaà”。等到教词语的时候,李熠祺会把拼音标注上,让他们复习。每次课堂的最后5分钟,是自由提问时间,他们对中国充满了好奇,比如:如何区分中国人和日本人?中国人怎么吃青蛙的?关于吃青蛙的问题,他们想要知道一切的细节,问了很多问题才放过李熠祺。他们很喜欢中国功夫片,知道李小龙,当李熠祺告诉他们李小龙去世很多年了,所有人都连连摇头,不敢相信,不停感叹:Amazing!
在加纳,无论是首都还是偏远的小村子,人们都比较喜欢中国人。李熠祺过关入境时,警察会用中文和她打招呼:“你好!”李熠祺和同伴走在阿克拉的路上,有人会直接过来说:“Hi,Chinese!”有一次,她在路边买水果,又听到有人大呼:“Hi,Chinese!”她转头看,一辆载满货物的货车顶上站着一个人,正冲她打招呼,车开过去了,还看见那人在挥手。她去买纪念品的时候遇见一个小贩,一开始还价,小贩不肯,当李熠祺说自己马上就要回中国了,很喜欢这个由他的爷爷亲手做的鼓,小贩高兴地让价了,还要求和她做朋友,让李熠不知所措。小贩热情地要求拍照,不怕耽误做生意特地送她去车站搭车,把她送上车后,小贩很开心地和她说拜拜就离开了。
李熠祺也常常在加纳看见“中国制造”。中国货价廉物美,深受当地人的喜爱。李熠祺从首都到小村Larabanga搭乘的巴士是中国产的申通巴士,是当地上层人士才坐得起的好车。在首都,外卖的饭盒是中国产的,最好的大学是中国援建的。李熠祺接触到的大学生们,对中国普遍有好感,而且对中国还有一定的了解。这些大学生本身家境较好,英语熟练,专业学习不错,他们不愁找工作,还挺有自己的想法。有到土耳其支教的同学,回来跟李熠祺感慨:“全世界的年轻人都在担心失业。”在加纳完全没有这样的氛围。
当下最重要
从国内出发前,李熠祺带了不少糖果,是为了奖励小朋友们学习的。在支教的时候,这些糖果的确派上了用场,但是,李熠祺发现,有的孩子习惯性来要东西,有人来跟她要笔、要本子甚至要钱。
虽然李熠祺知道这些孩子不太懂事,她还是决定花一节课跟他们讲讲“独立”。李熠祺讲了非洲的殖民历史,她告诉学生:“你们要靠自己的手去改变生活。我今天给你们一支笔,等我走了,你们用完了,谁再来给你们笔?”那堂课,李熠祺情绪激动,也许是她的状态吓到了一向顽皮的学生们,一个个瞪着眼睛看她,没有人捣乱。下课后,有学生找到她,索要一个足球。现在,回想这堂课,李熠祺认为自己说得太抽象了,孩子们太小理解不了。自那之后,她再也没说过这些话,不过每一次上课她会很小心,避免自己的同情给他们造成不好的影响。
课余时间,村民们带着李熠祺去附近的国家野生动物园。原本村民们通过打猎,可以贴补些家用,但是公园建立后,不再允许打猎了。导游背上枪,带着她在丛林里徒步。李熠祺看到最多的是大象,还有小鹿,她印象最深的是类似野猪的动物,很萌,傻傻地看着他们一行人,面面相觑。这是自然非洲生生不息的一面,代价是村民们的庄稼时不时地被野兽破坏,政府也难以给予补偿。
虽然李熠祺一直穿着长袖长裤,睡觉用蚊帐,使用在签证处领取的军用驱蚊膏,第三周的时候,她开始发烧,40摄氏度持续12个小时,李熠祺确定自己得了疟疾。她没有去当地医院,她有中国签证处给的疟疾药,但是身体虚弱,她不得不离开Larabanga,回国调养后,李熠祺才完全恢复过来。
四周的非洲支教经历,让李熠祺发现自己是如此富有,有足够的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有足够的机会和资源可以利用,原来看着平凡的日子是如此宝贵。“自己现在拥有的东西可能是有些人做梦都不敢奢望的东西,所以我会很珍惜,珍惜身边的朋友还有爸爸妈妈。”李熠祺说。她不再渴望离开、不再追求精彩无比、不再想着改变世界,“最有意义的生活在我熟知的当下”。
责任编辑:张蕾磊
这世界有那么多水?
“我没想到会那么缺水。”李熠祺激动地说,“我想到了会没有自来水,但是总觉得有河流、有小溪,生活应该没有问题。”
去非洲之前,李熠祺在网上查了不少攻略,自认为做好了种种准备,也设想了各种问题。但是在水的问题上,现实远远超出了她能想得到的最糟的情况。
李熠祺到达加纳的时候,正是雨季,气候上,她感觉同家乡长沙的夏天差不多,不过早晚温差比较大。李熠祺解释:“虽然是雨季,但是其实没有那么多的雨,我待着的三周里下了三场雨,雨势还挺大。我看见了雨后的彩虹,真的很漂亮!”当地人告诉她,如果是旱季的话,几个月都不会下雨,那种干旱的程度,外来的人一般都会受不了。
李熠祺支教的地方在加纳的首都阿克拉北部的村庄Larabanga,村边的两条小河是村民的主要水源。一条小河比较远,骑摩托要20多分钟;近的那条小河,走路六七分钟,所以人们大多去那里取水。小河的水在李熠祺看来是很脏的,人们却用河水直接洗菜、做饭。为此她曾向村民们建议,把水煮沸了再洗食物,但是主妇们告诉她,没有足够的柴火,何况一个妈妈要照顾六七个小孩,哪有时间处理水。事实上,村民们并不觉得这是问题,一代代就是这样生活下来的。说起村子里的孩子们很容易就夭折了,李熠祺难过地哽咽起来,她转开话题:“每次下雨,大家都特别开心,雨水是很干净的水,我们会积存下来。”村民们的房檐下有一个水槽,雨水可以很方便地搜集起来。李熠祺会购买专门给外地人准备的袋装水饮用,三四升一袋,约合人民币1.6元。她需要非常小心,避免因饮食不洁等病倒。
李熠祺教的是有点英语基础的四年级学生。第一堂课上,她给孩子们画了一张世界地图,然后告诉他们加纳所在的位置:新几内亚湾边上,沙哈拉以南。事实上,这些孩子不分东南西北。听到李熠祺讲述地球上有七大洲、四大洋,孩子们困惑了。在他们的概念里,有很多水的是河流,但是他们不知道什么是海。甚至,学校的老师也不知道“海”。在来这个小村庄之前,李熠祺在首都阿克拉待了几天,与其他国家的志愿者们一起活动。他们曾经坐车十几个小时去新几内亚湾的海边游玩,那时候的李熠祺很喜欢那片如画般的阳光海滩,那是她第一次见到海,没有想到看到的是大西洋,她不禁感慨万分。然而,面对着这些孩子,解释有很多水的“海”成了一个巨大的难题。李熠祺灵机一动,掏出了数码相机。看着相机里的海,孩子们瞪大了眼睛,他们不停地提问同一个问题:“怎么可能会有这么多水?这个蓝色的真的都是水吗?”李熠祺的回答是:“你们现在看到的照片是海的很小一部分,大海全是水,而且这个世界上水比土多得多。”说完这些话,李熠祺无比悲伤,但是大眼睛、大肚子的孩子们依旧不依不饶地嚷嚷着难以相信。李熠祺没有能告诉他们,在独立前这个盛产黄金的国家被称作黄金海岸。
支教三周后,李熠祺已经充分能体会孩子们对海的存在的疑问,离开加纳,她对水的心情复杂了许多。
Hello,Chinese!
“虽然条件很艰苦,但那里的孩子们很容易满足。一个破旧的足球,一块空地,就能让放学后的孩子们玩得很开心。”李熠祺常常被孩子们天真的笑容打动。
孩子们很有礼貌也很热情,特别喜欢用他们会得不多的英语和李熠祺打招呼,“Good morning”、“Good evening”、“What’s your name?”他们不厌其烦地跟李熠祺讲,借此拉近距离。他们笑容满面地喊Hello,Chinese!孩子们对李熠祺的一举一动很关注,只要她在门口洗衣服,一群小孩就会来围观,他们看得津津有味。有次,有个三四岁的小孩子,扎着小辫、穿着白色的小短裤、吮着手指,一直在李熠祺面前看着她洗衣服。有时候,有小朋友会来搭讪:“你要不要帮忙啊?”
教孩子一周后,李熠祺从村长那里得知,大人们也想跟着她学习,于是她开始教大人。在村里,据说有人上过高中,但是,李熠祺对他们的教育水准有所怀疑。因为女人都要在家带孩子,来上课的大部分是男青年,在物理、数学、化学、中文等选项中,他们一致要求学中文。李熠祺的时间不多,没办法系统地教中文,就从简单实用的口语入手。当她让大家学拼音和四声时,心急的青年们表示不想学,就想学怎么说话,李熠祺很严格地要求大家抄写、背诵,于是他们老老实实地学起了“aáaà”。等到教词语的时候,李熠祺会把拼音标注上,让他们复习。每次课堂的最后5分钟,是自由提问时间,他们对中国充满了好奇,比如:如何区分中国人和日本人?中国人怎么吃青蛙的?关于吃青蛙的问题,他们想要知道一切的细节,问了很多问题才放过李熠祺。他们很喜欢中国功夫片,知道李小龙,当李熠祺告诉他们李小龙去世很多年了,所有人都连连摇头,不敢相信,不停感叹:Amazing!
在加纳,无论是首都还是偏远的小村子,人们都比较喜欢中国人。李熠祺过关入境时,警察会用中文和她打招呼:“你好!”李熠祺和同伴走在阿克拉的路上,有人会直接过来说:“Hi,Chinese!”有一次,她在路边买水果,又听到有人大呼:“Hi,Chinese!”她转头看,一辆载满货物的货车顶上站着一个人,正冲她打招呼,车开过去了,还看见那人在挥手。她去买纪念品的时候遇见一个小贩,一开始还价,小贩不肯,当李熠祺说自己马上就要回中国了,很喜欢这个由他的爷爷亲手做的鼓,小贩高兴地让价了,还要求和她做朋友,让李熠不知所措。小贩热情地要求拍照,不怕耽误做生意特地送她去车站搭车,把她送上车后,小贩很开心地和她说拜拜就离开了。
李熠祺也常常在加纳看见“中国制造”。中国货价廉物美,深受当地人的喜爱。李熠祺从首都到小村Larabanga搭乘的巴士是中国产的申通巴士,是当地上层人士才坐得起的好车。在首都,外卖的饭盒是中国产的,最好的大学是中国援建的。李熠祺接触到的大学生们,对中国普遍有好感,而且对中国还有一定的了解。这些大学生本身家境较好,英语熟练,专业学习不错,他们不愁找工作,还挺有自己的想法。有到土耳其支教的同学,回来跟李熠祺感慨:“全世界的年轻人都在担心失业。”在加纳完全没有这样的氛围。
当下最重要
从国内出发前,李熠祺带了不少糖果,是为了奖励小朋友们学习的。在支教的时候,这些糖果的确派上了用场,但是,李熠祺发现,有的孩子习惯性来要东西,有人来跟她要笔、要本子甚至要钱。
虽然李熠祺知道这些孩子不太懂事,她还是决定花一节课跟他们讲讲“独立”。李熠祺讲了非洲的殖民历史,她告诉学生:“你们要靠自己的手去改变生活。我今天给你们一支笔,等我走了,你们用完了,谁再来给你们笔?”那堂课,李熠祺情绪激动,也许是她的状态吓到了一向顽皮的学生们,一个个瞪着眼睛看她,没有人捣乱。下课后,有学生找到她,索要一个足球。现在,回想这堂课,李熠祺认为自己说得太抽象了,孩子们太小理解不了。自那之后,她再也没说过这些话,不过每一次上课她会很小心,避免自己的同情给他们造成不好的影响。
课余时间,村民们带着李熠祺去附近的国家野生动物园。原本村民们通过打猎,可以贴补些家用,但是公园建立后,不再允许打猎了。导游背上枪,带着她在丛林里徒步。李熠祺看到最多的是大象,还有小鹿,她印象最深的是类似野猪的动物,很萌,傻傻地看着他们一行人,面面相觑。这是自然非洲生生不息的一面,代价是村民们的庄稼时不时地被野兽破坏,政府也难以给予补偿。
虽然李熠祺一直穿着长袖长裤,睡觉用蚊帐,使用在签证处领取的军用驱蚊膏,第三周的时候,她开始发烧,40摄氏度持续12个小时,李熠祺确定自己得了疟疾。她没有去当地医院,她有中国签证处给的疟疾药,但是身体虚弱,她不得不离开Larabanga,回国调养后,李熠祺才完全恢复过来。
四周的非洲支教经历,让李熠祺发现自己是如此富有,有足够的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有足够的机会和资源可以利用,原来看着平凡的日子是如此宝贵。“自己现在拥有的东西可能是有些人做梦都不敢奢望的东西,所以我会很珍惜,珍惜身边的朋友还有爸爸妈妈。”李熠祺说。她不再渴望离开、不再追求精彩无比、不再想着改变世界,“最有意义的生活在我熟知的当下”。
责任编辑:张蕾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