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近与还原

来源 :新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huangd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主要分析了贴近与还原视角下进行“走转改”报道的必要性,从“走转改”报道的内涵入手,着重探讨了“非典型”小人物报道的创新对策。
  【关键词】走转改 非典型小人物 创新
  在信息过盛、人人都是传播者的时代,吸引眼球赢得关注并不容易。在浮躁的社会心理影响下,许多媒体常常会为了盲目争夺眼球和劲爆点而进行不实报道,报道脱离或夸大事实,塑造的典型人物假大空,让受众敬而远之。
  新闻界“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开展以来,这种不良倾向得到了纠正,许多记者坚持贴近群众生活,还原真实事件的原则,深入一线感受民生,采制出反映基层生活状态,表达群众呼声的大量见闻型、体验型报道。这种报道中也塑造了许多人物,但是他们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典型人物”,而是一些来自基层的,表现基层普通百姓的生活和诉求的“小人物”。他们不一定是“热点”或“焦点”,却是现实社会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因为“贴近”,让人感觉真实;因为真实,更能打动人心。
  一、“走转改”报道中“非典型”小人物报道的特点
  顾名思义,“非典型”的小人物是和“典型”的大人物相对的,我国新闻报道一直以来走的是一条以报道正面人物、典型人物、典型事件为主的道路,新闻报道的焦点总是聚集在对社会有突出贡献、做出了先进事迹的榜样性的人物上,在对这些人物进行报道时,总是浓墨重彩地进行渲染,为社会树立榜样。但是,我们生活的社会,不可能每天都有惊天动地的大事件发生,一些典型事件或典型人物,让人感觉离现实很远。而“走转改”报道倡导新闻报道要走出“典型”人物的怪圈,倡导新闻报道到基层去,倾听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和心里话,反映社会小人物的故事。
  具体来说,“走转改”报道中“非典型”小人物的报道具有以下特点:报道对象身份地位普通化。新闻报道的人物不再是典型化的人物,而是普通的草根人物;报道事件一般化。报道的新闻事件不再是惊天动地的大事件,而是发生在基层的小事件;报道内容贴近化。报道的事件要反映基层百姓的心声和呼声,要贴近百姓的生活,表达百姓的呼吁。以《中国青年报》冰点特稿为例,通过“故事”、“细节”的叙述,刻画了一系列“小人物”,比如《小丑与大都市》中在杭州房产“置业节”上被请来攒人气的“小丑”阿康的买房梦;《守一村、守一族》中坚守村庄寂寞度日的钟兆武;《2013好好混》中心存理想艰难打拼的北漂青年“晓风科科”……记者近距离地观察基层群众的生活,近距离地倾听他们的呼声,与他们一同寻找解决问题、改善生活质量的路径。同时,这些“非典型”小人物的报道,正以全新的面目“刷新”着正面报道,尝试着用“非典型”担纲正面报道的主力,也是新闻工作者对网络时代新闻报道模式的探索。
  二、贴近和还原“非典型”小人物报道对记者的要求
  如何报道好这些小人物,如何让这些没有惊天动地事迹的小人物打动人心,对记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到基层去挖掘新闻
  新闻来源于生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走转改”活动要求,新闻工作者必须要走出高楼大厦,到基层去,到乡镇、到群众中去,保持对基层的持续关注。
  2、转变作风,做好朴实报道
  新闻报道不应该是高高在上的,不应该是远离普通民众的。要做好新闻报道,必须要贴近普通群众的生活,要还原普通百姓的生活。通俗一点来说,新闻报道应该是“接地气”的,应该能让广大受众感受到熟悉的“生活味”。
  3、改变浮躁的文风,用老百姓喜欢的语言讲述新闻
  当前,一些新闻报道文风浮夸,在报道新闻事件和人物时,总是习惯用一些晦涩的语言,喜欢用工作报告中的官话套话,而这种语言会让百姓产生距离感。新闻报道的语言要表现出“百姓腔”,这样才能让百姓乐听、愿听。因此,广大新闻工作者应深入群众,多听百姓语言,多学百姓语言,只有这样才能在新闻报道中改变空洞、言之无物的文风,才能避免新闻报道中的空话、大话,才能达到好的报道效果。
  三、“走转改”报道中“非典型”小人物的报道创新
  1、报道主题的创新
  “非典型”小人物的报道决定了新闻报道主题较之传统报道有了改变,新闻报道的主题不是为了盲目地弘扬“无私奉献”,宣扬“舍己为人”,而是始终围绕一个主题,即“普通人”。
  实现报道主题的创新,可以将受众的目光吸引到普通劳动者的身上,让受众观察普通百姓的疾苦,看到普通百姓的价值。这种主题的更新,会让受众产生价值认同和情感共鸣。
  比如《东南商报》5月14日报道《出租屋里的童年》,将目标聚焦到普通外来务工者子女身上,细致描写一个暂时无法上学的8岁女孩的日常生活,点滴细节打动人心;北京青年报冰点特稿《北京爱与病》,描写一对普通外地白领情侣在北京打拼和看病的艰难历程,通篇只是客观描述,没有任何豪言壮语,却表达出一种实实在在的期盼。这些都是小人物平凡的生活、“柴米油盐”式的诉求,这些诉求恰恰与当前的社会问题紧密相连:上学、看病、交通……显得更真实,能够拉近媒体与普通百姓的心理距离。因此,在报道主题上要坚持到群众中去,去寻找普通百姓关心的事,去寻找普通劳动者的事迹,去表现普通百姓的生活和诉求。
  2、报道对象的创新
  “走转改”报道中,新闻镜头关注的焦点是普通化的人物,所谓普通化,是这个报道对象本身并不具备典型性,他只是千千万万芸芸众生中最普通的一个人物。他可以是一名清洁工,可以是一名教师,可以是一名普通的工人,可以是一个普通的公交车司机,还可以是一个普通的农民。他的身份和特征不具备典型性,但是在一个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却有着非常典型的意义。
  比如《东南商报》去年6月报道“宁波油条哥”:老板两天换一次油,炸出的油条金灿灿。在食品安全问题频频挑战国人道德底线的当下,一个普通的早餐店老板因为诚信经营迅速蹿红;去年底关于一个意外车祸身亡的医生的报道《天堂的孩子也会喜欢他》,同样引起读者的广泛关注。逝者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儿科医生,因为医德医术好,颇受患儿及家长欢迎。在医患关系紧张的背景下,对一个普通好医生的怀念,引起了许多读者的共鸣。   “走转改”报道的对象就是这样一群平凡的小人物,他们文化程度或许不高,他们的事迹或许不突出,他们只是在自己的岗位上做着平凡的工作。对准这些小人物,为受众展现小人物的工作状态和生活故事,感受到新闻就在身边,能够找到与媒体的“共同语言”。“走转改”报道不需要进行华丽的渲染,只需要用镜头或笔触记录普通人的生活,然后用以感染观众。
  3、报道方式的创新
  “走转改”报道中的报道方式较之传统的新闻报道会有一些区别,因为普通人的生活是琐碎的,普通百姓的一天是忙碌又充实的,要展现普通百姓的一天,就要跟着普通百姓走,记录下普通百姓工作中的点点滴滴。这就需要采用慢速度的纪录片式的报道方式,这就意味着记者对普通百姓的报道必须是全程跟踪式的,不能道听途说,也不能浅尝辄止,要跟随小人物一起去感受他们的生活,体验他们的生活。
  比如央视新闻频道记者连续数夜蹲点儿童医院,陪着一个叫作马子硕的孩子看病,整理记录一个四岁男童的求医日记,从排队、挂号,等待看医生开始,每个细节都整理记录下来。在这个过程中,记者作为一个旁观者和媒体人的视角,其感受是真实而又复杂的,其对小人物的理解和感情也会融入到新闻报道中。这种方式报道出来的新闻往往会让受众感受到“切肤的疼痛”、“由衷的快乐”、“高兴地欢呼”、“发自内心的唏嘘”,会让受众跟着记者一起体会普通百姓的生活。
  4、报道视角的创新
  “走转改”报道倡导平民视角,体现了新闻报道人文关怀的回归。一段时期内,我国新闻报道呈现出了英雄至上、典型至上的报道趋向,这种报道趋向扭曲了新闻报道的本真,使得不实报道增多、假新闻层出不穷。而追求平民视角的“非典型”小人物报道,倡导新闻报道要还原小人物的生活,一定程度上杜绝了对报道人物的杜撰,实现了报道视角的平民化。
  比如《东南商报》去年10月报道“从一名年轻医生变成绝症患者”,市中医院麻醉科医生在被确诊为绝症后,讲述在角色互换后的人生感悟。报道并非典型人物,但是视角独特,有利于引导医患双方的换位思考,激起普通观众的共鸣和对媒体的认同感。
  总之,“走转改”活动的开展能够转变新闻从业者的工作作风,引发新闻工作者对于新闻报道的理性思考。这有助于加强我国新闻事业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有助于巩固我国新闻事业的群众基础,保障新闻事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①盛芳,《非典型人物报道中的价值传播与认同》[J].《传媒观察》,2010(7)
  ②朱清河、李靖,《非传统典型性人物报道取向分析——以〈南方人物周刊〉为例》[J].《当代传播》,2008(6)
  ③张桂兰,《三思典型人物报道》[J].《青年记者》,2010(2)
  (作者单位:宁波日报报业集团东南商报社)
  责编:姚少宝
其他文献
【摘 要】近年来,郑州报业集团着力打造以“新闻超市”为核心的中央厨房;以技术为驱动力,自主开发融媒体采编管理系统,建设基于全省范围内的“党报云”资源共享体系;推动全媒体与编辑人员全过程的实质性整合和深度融合;以移动端为重点,积极布局音频、视频、直播、动画等多媒体产品矩阵,提升了郑州报业集团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关键词】郑报融媒;中央厨房;媒体融合;技术创新;新闻超市  十九大报告
【摘 要】时政新闻是传递国家方针政策的重要形式,但一直存在着形式生硬刻板、内容枯燥等问题,数字媒体时代的到来为其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本文以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中时政新闻标题为例,采用内容分析的方法进行定量研究,发现标题中的词汇使用、语句构成是其取得良好传播效果的关键,合理借鉴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的拟题策略,对数字媒体时代下时政新闻的传播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数字媒体时代;时政新闻;微信公众号;
【摘 要】《快乐大本营》等综艺娱乐电视类节目具有鲜明的消费文化特色:节目内容紧密围绕消费偶像展开;嘉宾成为消费文化的象征性符号;主持人群被塑造为参照群体和社群感的符号,观众在收看电视节目时,不可避免地接受着消费文化的熏染。  【关键词】消费文化 综艺娱乐节目 《快乐大本营》  消费文化就是“伴随消费活动而来的,表达某种意义或传承某种价值系统的符号系统。这种消费符号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满足需求的
【摘要】我国的健康传播研究起步较晚,目前对于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尚未形成系统的理论指导。2010年12月1日,全世界共同携手度过第24个世界艾滋病日,鉴于我国人口众多,在携手全球国家共同抵御艾滋病方面,中国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那么,在媒体多样化的时代,如何利用新媒体开展行之有效的宣传,本文对此进行探讨。  【关键词】健康教育健康传播网络    一、研究背景  我国的健康传播研究起步较晚,进
【摘 要】随着公众话语权的下放及其范围的扩大,在电视荧屏上,陆续出现了一种论辩式谈话栏目,并受到观众的喜爱。凤凰卫视的《一虎一席谈》就是其中之一。本文试通过对《一虎一席谈》栏目内容的分析,寻求节目以嘉宾、观众的辩论来逐层深入,探讨论辩式谈话节目展开话题、深入的方法。  【关键词】《一虎一席谈》 论辩式谈话 话语权  论辩式谈话栏目是电视谈话栏目的一种,一般在节目中,谈话各方的观点有重大分歧,在现场
【摘要】县级电视台作为最基层、最贴近“三农”的新闻媒体,担负着向农民宣传国家的对农政策、传播和推广先进农业技术信息、提供最实用的“三农”服务的重任,是农村群众最亲密的媒体和朋友。县级电视台应该下大力气做好对农服务节目的宣传报道工作,更好地服从和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关键词】电视节目;农业宣传;服务意识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较大比重。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持把解决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综合门户网站不断发展成熟,其新闻专题的制作也显示出其专业和合理的编辑布局。不仅突出了网络媒体大容量、及时性、多媒体等优点,也显示出实时性、互动性、全时性的特点。同时,在深度报道的编辑手法上也越来越趋近于纸质媒体,内容上向纵深发展,注重新闻背景的引用,深化了专题结构。  【关键词】新闻专题 版面编辑 深化    新闻专题是网络媒体在重大、突发性事件中常用到的新闻资源整合方式
【摘 要】广播是声音的艺术。有声语言和音乐、音响构成广播的全部声音表现,声音的再现能力和创造能力决定着广播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这其中有声语言又是最活跃、最影响广播传播效果的一個因素。本文结合播音作品《探秘宣纸的制作技艺》,谈谈广播声音的魅力。  【关键词】广播 播音创作 声音  “百闻不如一见、耳闻不如目睹”似乎凸显着视觉在感知事物时的优势。的确,视觉相比听觉在感知“画面”时给人的感受更直接、更真切
【关键词】游戏;媒介身份;虚拟空间;价值重塑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根据第三方研究与咨询公司Newzoo的报告,2018年,全球共有22亿活跃的游戏玩家,其中中国玩家已达5.6亿。2018年,在雅加达亚运会上,电子竞技首次作为表演项目登上亚运会舞台,虽然只被列为表演项目,但这一个看似完全打破传统概念中的“体育”项目,无论对于全球的电竞迷,还是对于传统的综合性运动会来说,在国际大型综合体育赛事上
新课程实施以后,广大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最关心的问题是“如何考”的问题。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加之目前教育部门对新教材如何考试还没有拿出具体的方案,使得许多教师在教学评价过程中无所适从,从而严重影响了思想品德课育人功能的发挥。为此,本人就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评价谈一点看法。    一、思想品德课教学评价的特殊性    其一,教学目标的特殊性。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标既有情感方面的要求,也有行为习惯方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