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根据实际的工程设计经验,归纳出安徽(夏热冬冷)地区建筑节能设计的一般设计技术要点。
关键词:夏热冬冷 节能设计 外围护结构
中图分类号:TU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2(c)-00-01
1 安徽(夏热东冷)地区气候区划
我国建筑气候的区划系统分为一级区和二级区两级:一级区划分为7个区,二级区划分为20个区。
夏热东冷地区属于一级区划中七个大区之一,编属为第三建筑气候区。为采暖地区与炎热地区之间的一个过渡地带,在建筑热工设计分区中则定名为夏热冬冷地区。
这个地区的范围,大致为陇海线以南、南岭以北、四川盆地以东,为长江中下游地区。安徽省便位于此地区。《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原被列入寒冷地区(IIB气候区)的淮北、亳州、宿州等地市及县域地区约占全省范围10%,后由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专题上报并经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同意(详见建标函[2010]298号),全省范围建筑节能设计、施工、管理均按夏热风冷地区的一个标准执行。《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10)中也对安徽全省纳入夏热冬冷
地区。
2 安徽(夏热东冷)地区气候特点
安徽位于中国东部,属于东亚季风区,夏季风,这个地区是年降水量较大,降水年际变化大。春末夏初为梅雨期,多阴雨天气,常有大雨和暴雨出现;夏季闷热,太阳辐射强烈,最热月14时的平均气温,达32~33 ℃,湿度较大。冬季湿冷,北向寒潮南侵,受到冷空气影响,气温偏低;日照偏少;年平均气温在14~17 ℃之间,属于温和气候型。冬季1月平均气温在-1~4 ℃之间,夏季7月平均气温为28~29 ℃左右。
气象数据是建筑节能设计的依据,建筑节能需要考虑气候变化因素。随着节能设计技术和理念的更新,对气象参数的应用也提出更高要求。
目前在现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中的典型气候年以及采取的历史气象数据均建立在20世纪80年代,显然不具备可持续的适应性。
近年来,在全球乃至中国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安徽的气候是否有相应变化,通常将气象要素30年的平均值作为气候平均值是够存在偏差、缺陷,需要相关部门研究制定,提供建筑节能设计科学依据。
3 节能发展目标
通过采取提高维护结构热工性能,减少外墙、屋顶、外窗的传热损失。使得建筑整体达到节能50% 的目标。减少建筑物耗能,此外还应合理使用和节约使用能源,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推广绿色建筑、提倡绿色能源,统筹城乡空间布局,发展城市地下空间利用技术;发展新型节能建筑围护结构体系,推进保温隔热、建筑热环境和通风环境模拟评估等技术研究,推广太阳能光热光电、地源热泵等技术;优先发展降低供水管网漏损、污水再生利用、雨水利用技术,推广节水器具的应用;采用新型建筑体系,推进可再生循环利用的建筑材料应用,加大高强钢、高性能混凝土、防火与保温性能优良的建筑保温材料等绿色建材的推广力度。使改善建筑热环境与建筑节能相结合,才能既使改善建筑热环境有能源的支持而成为可能,做到人类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减少能源负荷,降低社会成本支出。
4 安徽(夏热冬冷)地区建筑节能技术
安徽属夏热冬冷地区,以夏季隔热为主,适当兼顾冬季保温。
主要措施
(1)建筑物朝向接近南北向;
(2)尽量减低建筑体形系数,控制在0.35~0.40以内;
(3)控制窗墙面积比;
(4)降低围护结构各部分的传热系数,提高热惰性指标。
4.1 规划布局
小区规划布置有利于自然通风,改善社区小气候;根据该地区地形及小气候情况,在规划中注意合理布置不同高度的建筑物与树木植被,为在建筑群内夏季有阴影遮蔽效果,并疏导通风气流,冬季寒风则为后排高大建筑物所遮挡,又有足够的日照与阳光辐射采暖。根据气候特点建筑主要朝向向南,避免东西向。建筑内部功能主要空调房间应集中布置,上下层对齐相邻布置。同时减少在房屋转角和伸缩缝两侧布置长时间需要空调的房间。
4.2 外围护结构
根据空调建筑热动态模拟分析结果,建筑围护结构热阻和热容量、窗墙比和外窗遮阳状况、房间朝向、门窗换气次数和房间热容量等因素都有密切联系,注意控制体形系数,不宜有过多凸凹面;同时建筑立面尽量平整以减少建筑体型系数比。增加外墙保温隔热效能,提高热阻;高效保温隔热材料设于主体结构外侧,可减缓热量进入墙体;增加空调建筑热惰性有利于建筑热稳定性;在保证适当通风换气次数的前提下,门窗采用较好的密闭性能及较低传热系数的塑钢窗;根据外墙朝向,避免在东西方向开设过多外窗,窗户大小与空调负荷关系甚大;通过确定合理的窗地比充分利用自然采光;设置可调节的活动遮阳,如窗帘、百页等,以便夏季减少太阳辐射,冬季兼顾日照,尤其西向、南向外墙
开窗。
屋顶保温隔热,可设隔热层并有架空通风层,倒置式屋面更利于保护防水层使之耐久;采用坡屋顶,利用阁楼通风散热。围护结构采用浅色外表,可反射夏季太阳辐射,减少外墙吸热。
根据该地区日照特点,为住宅安装技术相对成熟可靠的太阳能热水器,结合屋面设计布置热板,或者南阳台采用立面壁挂式太阳能集热器提供热水。结合住宅全装修,照明系统主要采用节能高效的灯具。
4.3 空调
家用空调器选用节能型(高效制冷压缩机、换热器和风扇,采用变频调速,并匹配良好);空调器的安装位置宜不受太阳直射;不设定过低室温,经常清洗。采用热泵技术,同时满足夏季制冷与冬季采暖的需要。对于中央空调,要确定适当的室内温湿度参数,优选冷热源机组和末端设备,注意设备匹配;加强运行管理与维修,重视室温设定与调控;推行空调蓄冷技术。
参考文献
[1] 田红,刘勇.从安徽气候变化看2003年洪涝和高温的必然性[J].气象2004,30(6).
[2] 李云,刘宏成.夏热冬冷地区节能建筑围护结构结露的研究[J].中外建筑,2006(1).
[3]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中国建筑节能年度发展研究报告2012[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关键词:夏热冬冷 节能设计 外围护结构
中图分类号:TU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2(c)-00-01
1 安徽(夏热东冷)地区气候区划
我国建筑气候的区划系统分为一级区和二级区两级:一级区划分为7个区,二级区划分为20个区。
夏热东冷地区属于一级区划中七个大区之一,编属为第三建筑气候区。为采暖地区与炎热地区之间的一个过渡地带,在建筑热工设计分区中则定名为夏热冬冷地区。
这个地区的范围,大致为陇海线以南、南岭以北、四川盆地以东,为长江中下游地区。安徽省便位于此地区。《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原被列入寒冷地区(IIB气候区)的淮北、亳州、宿州等地市及县域地区约占全省范围10%,后由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专题上报并经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同意(详见建标函[2010]298号),全省范围建筑节能设计、施工、管理均按夏热风冷地区的一个标准执行。《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10)中也对安徽全省纳入夏热冬冷
地区。
2 安徽(夏热东冷)地区气候特点
安徽位于中国东部,属于东亚季风区,夏季风,这个地区是年降水量较大,降水年际变化大。春末夏初为梅雨期,多阴雨天气,常有大雨和暴雨出现;夏季闷热,太阳辐射强烈,最热月14时的平均气温,达32~33 ℃,湿度较大。冬季湿冷,北向寒潮南侵,受到冷空气影响,气温偏低;日照偏少;年平均气温在14~17 ℃之间,属于温和气候型。冬季1月平均气温在-1~4 ℃之间,夏季7月平均气温为28~29 ℃左右。
气象数据是建筑节能设计的依据,建筑节能需要考虑气候变化因素。随着节能设计技术和理念的更新,对气象参数的应用也提出更高要求。
目前在现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中的典型气候年以及采取的历史气象数据均建立在20世纪80年代,显然不具备可持续的适应性。
近年来,在全球乃至中国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安徽的气候是否有相应变化,通常将气象要素30年的平均值作为气候平均值是够存在偏差、缺陷,需要相关部门研究制定,提供建筑节能设计科学依据。
3 节能发展目标
通过采取提高维护结构热工性能,减少外墙、屋顶、外窗的传热损失。使得建筑整体达到节能50% 的目标。减少建筑物耗能,此外还应合理使用和节约使用能源,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推广绿色建筑、提倡绿色能源,统筹城乡空间布局,发展城市地下空间利用技术;发展新型节能建筑围护结构体系,推进保温隔热、建筑热环境和通风环境模拟评估等技术研究,推广太阳能光热光电、地源热泵等技术;优先发展降低供水管网漏损、污水再生利用、雨水利用技术,推广节水器具的应用;采用新型建筑体系,推进可再生循环利用的建筑材料应用,加大高强钢、高性能混凝土、防火与保温性能优良的建筑保温材料等绿色建材的推广力度。使改善建筑热环境与建筑节能相结合,才能既使改善建筑热环境有能源的支持而成为可能,做到人类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减少能源负荷,降低社会成本支出。
4 安徽(夏热冬冷)地区建筑节能技术
安徽属夏热冬冷地区,以夏季隔热为主,适当兼顾冬季保温。
主要措施
(1)建筑物朝向接近南北向;
(2)尽量减低建筑体形系数,控制在0.35~0.40以内;
(3)控制窗墙面积比;
(4)降低围护结构各部分的传热系数,提高热惰性指标。
4.1 规划布局
小区规划布置有利于自然通风,改善社区小气候;根据该地区地形及小气候情况,在规划中注意合理布置不同高度的建筑物与树木植被,为在建筑群内夏季有阴影遮蔽效果,并疏导通风气流,冬季寒风则为后排高大建筑物所遮挡,又有足够的日照与阳光辐射采暖。根据气候特点建筑主要朝向向南,避免东西向。建筑内部功能主要空调房间应集中布置,上下层对齐相邻布置。同时减少在房屋转角和伸缩缝两侧布置长时间需要空调的房间。
4.2 外围护结构
根据空调建筑热动态模拟分析结果,建筑围护结构热阻和热容量、窗墙比和外窗遮阳状况、房间朝向、门窗换气次数和房间热容量等因素都有密切联系,注意控制体形系数,不宜有过多凸凹面;同时建筑立面尽量平整以减少建筑体型系数比。增加外墙保温隔热效能,提高热阻;高效保温隔热材料设于主体结构外侧,可减缓热量进入墙体;增加空调建筑热惰性有利于建筑热稳定性;在保证适当通风换气次数的前提下,门窗采用较好的密闭性能及较低传热系数的塑钢窗;根据外墙朝向,避免在东西方向开设过多外窗,窗户大小与空调负荷关系甚大;通过确定合理的窗地比充分利用自然采光;设置可调节的活动遮阳,如窗帘、百页等,以便夏季减少太阳辐射,冬季兼顾日照,尤其西向、南向外墙
开窗。
屋顶保温隔热,可设隔热层并有架空通风层,倒置式屋面更利于保护防水层使之耐久;采用坡屋顶,利用阁楼通风散热。围护结构采用浅色外表,可反射夏季太阳辐射,减少外墙吸热。
根据该地区日照特点,为住宅安装技术相对成熟可靠的太阳能热水器,结合屋面设计布置热板,或者南阳台采用立面壁挂式太阳能集热器提供热水。结合住宅全装修,照明系统主要采用节能高效的灯具。
4.3 空调
家用空调器选用节能型(高效制冷压缩机、换热器和风扇,采用变频调速,并匹配良好);空调器的安装位置宜不受太阳直射;不设定过低室温,经常清洗。采用热泵技术,同时满足夏季制冷与冬季采暖的需要。对于中央空调,要确定适当的室内温湿度参数,优选冷热源机组和末端设备,注意设备匹配;加强运行管理与维修,重视室温设定与调控;推行空调蓄冷技术。
参考文献
[1] 田红,刘勇.从安徽气候变化看2003年洪涝和高温的必然性[J].气象2004,30(6).
[2] 李云,刘宏成.夏热冬冷地区节能建筑围护结构结露的研究[J].中外建筑,2006(1).
[3]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中国建筑节能年度发展研究报告2012[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