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破解农民增收难题,如何搭建起绿水青山通往金山银山的桥梁纽带,是我们每一个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艰巨任务与挑战”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把选派机关优秀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作为全面从严治党向下延伸的重要抓手。三年多来,全国共有19.5万名第一书记,在脱贫攻坚一线发挥作用,李良是他们中的一员。2015年10月,他从北京市政协研究室宣传处,来到北京市昌平区流村镇北庄村,开始为期两年的任职生涯。
初到这个仅有93户、常住人口不足200人的低收入村时,李良忍不住想:两年时间,真漫长啊!怎么熬啊!
而今,距离任期结束只剩不到两个月时间,李良却格外争分夺秒,此刻他心中最强烈的想法是:时间过得真快!怎么够用啊!
一“长”一“短”之间,映衬出这位驻村第一书记700多个日夜的心路变迁。而北庄村,也伴随着李良的心路变迁悄然呈现出新的面貌。
融入北庄当第一书记
“80后”李良,在城市长大,影视管理专业毕业,当过近10年的气象行业电视记者,而后成为一名机关干部,并没有基层工作经历。驻村工作关键正是要真正融入群众的生活,熟悉群众的思维方式,在北庄村,他的第一课也从这里学起。李良重拾当记者时的本领,每天骑着二八式旧自行车,绕着村子转,遇到村民就停下来聊两句,谈到问题就记下来,田间地头儿、大棚、村民家里……都成了他的“采访现场”。李良和北庄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张洪海年龄相仿,也就随着张洪海一起在村里论辈分,于是,村里人都成了姑舅姐弟,成了自家人。
在起初参加第一书记培训的时候,李良就听到过这样一个说法,“村干部是个筐,啥事儿都得装”。当时他并没有太在意,直到有一天,一位唐大爷找到他,跟他反映他们家祖坟边界与本村他的外孙子承包土地界线划分不清,发生纠纷的问题时才意识到,“村干部是个筐”的真正含义。对于农村土地问题,法律问题,再加上农村家族伦理问题,李良确实一无所知,但这并不能作为他不管不问的借口。
为了解决问题,李良积极协调联络,一方面,将唐大爷与和他有纠纷的外孙请到村委会,大家坐下来面对面摆事实,讲道理;另一方面,协调法律部门人员给予法律解释和政策咨询。通过调解,矛盾双方达成了初步解决方案。不知不觉,心拉近了,“李书记”成了大家的贴心人,村里邻居之间有纠纷,有人扯着嗓子来喊他去调解。
小百合带动大产业
北庄的形象也在他的脑海里清晰起来:村内共有大棚56栋,食用百合种植最具特色。李良发现,村民虽然种上了百合,但并没有相应的经验,凭种玉米的经验在种百合。针对这种情况,李良将遇到的困难上传到朋友圈寻求帮助。有位同窗帮他请来了一家知名生物制肥公司的首席农艺师。整整三天,专家在大棚里进行指导,纠正了不少施肥、管理等环节的认识误区,详细介绍了百合种植的技术要点。不仅如此,村里的种植大户和农艺师还互相加了微信,农艺师跟大家说,作物有问题就给他发照片,他就能“隔空诊脉”了。
同时,他积极引导村民增加百合种植的文化附加值,提供以食用百合为特色的文化体验服务拓展,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现在,北庄村百合种植面积已达125亩,长势喜人,村民对他交口称赞。2017年8月,李良还特意和村书记主任张洪海,以及村内百合种植大户自费前往甘肃兰州,实地考察食用百合种植生产销售情况。
自从到了北庄村,百合成了李良口头心上、朋友圈里的主角:春天下雨,“百合宝宝”喝饱水了,红的白的粉的百合花开了谢了,白白胖胖的球根长出来了,“百合炸酱面”“百合丸子”热腾腾地出锅了……连百合面膜也应运而生。而今,百合产业已经成为北庄村的支柱产业。盘活现存资源,增强自主“造血”能力,成为村“两委”肩上挑起的新担子。村西一片占地百亩的土地,在北庄村的未来设计是百合文化园。“养生百合宴、取‘百年好合’寓意发展婚庆、白天亲手收百合,夜晚还可以观星……有吃有玩、可赏可购,不但可以进一步提升食用百合的产品附加值,还能为村民提供30到50个就业岗位,百合文化园将成为带领北庄村村民走上致富道路的又一抓手。”指着刚刚做好的百合文化园蓝图展板,李良难掩喜悦与希冀。
一切为了北庄村
两年里,李良调动了自己全部资源,只图为北庄村发展多做一件事。“不光是我自己的人脉关系,家里人的关系也往里搭。到兰州考察百合种植,就是我爱人给联系的。”
因为李良,北庄村的党建工作得到不断加强。“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党建工作新形式,让北庄村的党员们受益匪浅。北京市政协办公厅第五党支部来到北庄村,与村党支部结对共建,并共同举行主题党日活动,还援助村委会电脑投影仪等办公设备。北京市政协主席吉林也作为普通党员来到北庄村,坐在村党支部参加党日活动,与大家一起座谈,令村里的党员们备受鼓舞。
因为李良,北庄村第一次有了自己的LOGO,造型呈圆形,有双重内涵:一是象征全体村民团圆和諧,二是代表村里的主栽品种——像圆球一样的食用百合。李良把LOGO印在名片背面,在村里,这张名片还有一个名字:北庄村党员联系卡,上面印着“您有困难请找我们”。郑重其事发到村民手中,有事随时拨打电话联系。小小一张卡片,拿在手里竟沉甸甸的。
因为李良,北京市政协教文卫体委员会委员走基层活动,连续两年到北庄村为村民义诊。宣武医院、空军总医院、世纪坛医院、门头沟中医院、中国中医药大学等医院的部分医药卫生界政协委员和医学专家,到家门口给自己看病,村民过去想都不敢想。而政协委员连续两年到同一个村子义诊,也是前所未有。不过,鲜有人知的是,李良为了促成这个“前所未有”,好话说尽,“真心就是为了村里做点事,不遗余力”。
还是因为李良,村民自己种的有机蔬菜竟然卖到了北京市政协办公楼的大厅里。“北庄村不以蔬菜种植为主业,但农户冬季在自家大棚农闲时种植了部分有机叶菜,供自家及亲朋食用,自家吃不完,可是要再不及时采摘蔬菜就长老了,造成不必要的浪费。”李良知道城里人对于新鲜有机农产品很有兴趣,于是就在市政协机关微信群对北庄绿色农产品广而告之,结果得到机关同事的热情响应。2017年3月25日,李良带着两名村民,将本村当天凌晨采摘的有机蔬菜和绿色农产品送到市政协机关搞了“流村北庄·新鲜到家”现场销售活动,短短两个小时一车新鲜蔬菜、蜂蜜、鲜百合、柴鸡蛋销售一空。
4月22日,李良再次带领村民来到市政协,搞起香椿专场,销售额突破5000元。现在,“流村北庄·新鲜到家”已成为北庄村农产品销售的品牌活动,已在北京市政协、北京市财政局、京粮集团、新奥集团等机关企事业单位组织销售专场10余次,总销售收入突破10万元。
担任第一书记期间的两个春节,李良都在北庄村过的除夕。“群众过年,干部过关”,所有镇领导和各村负责人都要在岗值守,确保群众度过一个安全祥和的春节。和村“两委”一起在村委会值守到凌晨两三点,才一个人开车回到城里家中。“马路上空无一人,唯有漫天烟花相伴。这是一种很奇妙的感受,但我心甘情愿。”
任职既满,牵挂无尽。李良说自己现在对“三农”新闻和政策有特别的关注,看到就要保存下来,想想对村里能有什么用。任职驻村第一书记,也让李良对“三农”问题、精准扶贫等领域有了切身体会和理性思考。他常说:“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论。我一直以为,如何破解农民增收难题,如何搭建起绿水青山通往金山银山的桥梁纽带,是我们每一个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艰巨任务与挑战。”
付出真心,必获真情。一天傍晚,晚霞绯红,他逆光在村路上走着,迎面远远走来一位大爷,李良看不清楚。那个大爷使劲挥手招呼他:“李书记,上我家吃饺子!”李良说那一刹那他眼泪差点掉下来。两年来,很多这样的温暖细节留在他心中。站在任期结束的门槛上,他由衷讲道:“我对农村工作的热情,对父老乡亲的情感历久弥坚。北庄村是我的第二故乡,今生都会魂牵梦萦的土地。”
责任编辑 白姜江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把选派机关优秀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作为全面从严治党向下延伸的重要抓手。三年多来,全国共有19.5万名第一书记,在脱贫攻坚一线发挥作用,李良是他们中的一员。2015年10月,他从北京市政协研究室宣传处,来到北京市昌平区流村镇北庄村,开始为期两年的任职生涯。
初到这个仅有93户、常住人口不足200人的低收入村时,李良忍不住想:两年时间,真漫长啊!怎么熬啊!
而今,距离任期结束只剩不到两个月时间,李良却格外争分夺秒,此刻他心中最强烈的想法是:时间过得真快!怎么够用啊!
一“长”一“短”之间,映衬出这位驻村第一书记700多个日夜的心路变迁。而北庄村,也伴随着李良的心路变迁悄然呈现出新的面貌。
融入北庄当第一书记
“80后”李良,在城市长大,影视管理专业毕业,当过近10年的气象行业电视记者,而后成为一名机关干部,并没有基层工作经历。驻村工作关键正是要真正融入群众的生活,熟悉群众的思维方式,在北庄村,他的第一课也从这里学起。李良重拾当记者时的本领,每天骑着二八式旧自行车,绕着村子转,遇到村民就停下来聊两句,谈到问题就记下来,田间地头儿、大棚、村民家里……都成了他的“采访现场”。李良和北庄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张洪海年龄相仿,也就随着张洪海一起在村里论辈分,于是,村里人都成了姑舅姐弟,成了自家人。
在起初参加第一书记培训的时候,李良就听到过这样一个说法,“村干部是个筐,啥事儿都得装”。当时他并没有太在意,直到有一天,一位唐大爷找到他,跟他反映他们家祖坟边界与本村他的外孙子承包土地界线划分不清,发生纠纷的问题时才意识到,“村干部是个筐”的真正含义。对于农村土地问题,法律问题,再加上农村家族伦理问题,李良确实一无所知,但这并不能作为他不管不问的借口。
为了解决问题,李良积极协调联络,一方面,将唐大爷与和他有纠纷的外孙请到村委会,大家坐下来面对面摆事实,讲道理;另一方面,协调法律部门人员给予法律解释和政策咨询。通过调解,矛盾双方达成了初步解决方案。不知不觉,心拉近了,“李书记”成了大家的贴心人,村里邻居之间有纠纷,有人扯着嗓子来喊他去调解。
小百合带动大产业
北庄的形象也在他的脑海里清晰起来:村内共有大棚56栋,食用百合种植最具特色。李良发现,村民虽然种上了百合,但并没有相应的经验,凭种玉米的经验在种百合。针对这种情况,李良将遇到的困难上传到朋友圈寻求帮助。有位同窗帮他请来了一家知名生物制肥公司的首席农艺师。整整三天,专家在大棚里进行指导,纠正了不少施肥、管理等环节的认识误区,详细介绍了百合种植的技术要点。不仅如此,村里的种植大户和农艺师还互相加了微信,农艺师跟大家说,作物有问题就给他发照片,他就能“隔空诊脉”了。
同时,他积极引导村民增加百合种植的文化附加值,提供以食用百合为特色的文化体验服务拓展,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现在,北庄村百合种植面积已达125亩,长势喜人,村民对他交口称赞。2017年8月,李良还特意和村书记主任张洪海,以及村内百合种植大户自费前往甘肃兰州,实地考察食用百合种植生产销售情况。
自从到了北庄村,百合成了李良口头心上、朋友圈里的主角:春天下雨,“百合宝宝”喝饱水了,红的白的粉的百合花开了谢了,白白胖胖的球根长出来了,“百合炸酱面”“百合丸子”热腾腾地出锅了……连百合面膜也应运而生。而今,百合产业已经成为北庄村的支柱产业。盘活现存资源,增强自主“造血”能力,成为村“两委”肩上挑起的新担子。村西一片占地百亩的土地,在北庄村的未来设计是百合文化园。“养生百合宴、取‘百年好合’寓意发展婚庆、白天亲手收百合,夜晚还可以观星……有吃有玩、可赏可购,不但可以进一步提升食用百合的产品附加值,还能为村民提供30到50个就业岗位,百合文化园将成为带领北庄村村民走上致富道路的又一抓手。”指着刚刚做好的百合文化园蓝图展板,李良难掩喜悦与希冀。
一切为了北庄村
两年里,李良调动了自己全部资源,只图为北庄村发展多做一件事。“不光是我自己的人脉关系,家里人的关系也往里搭。到兰州考察百合种植,就是我爱人给联系的。”
因为李良,北庄村的党建工作得到不断加强。“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党建工作新形式,让北庄村的党员们受益匪浅。北京市政协办公厅第五党支部来到北庄村,与村党支部结对共建,并共同举行主题党日活动,还援助村委会电脑投影仪等办公设备。北京市政协主席吉林也作为普通党员来到北庄村,坐在村党支部参加党日活动,与大家一起座谈,令村里的党员们备受鼓舞。
因为李良,北庄村第一次有了自己的LOGO,造型呈圆形,有双重内涵:一是象征全体村民团圆和諧,二是代表村里的主栽品种——像圆球一样的食用百合。李良把LOGO印在名片背面,在村里,这张名片还有一个名字:北庄村党员联系卡,上面印着“您有困难请找我们”。郑重其事发到村民手中,有事随时拨打电话联系。小小一张卡片,拿在手里竟沉甸甸的。
因为李良,北京市政协教文卫体委员会委员走基层活动,连续两年到北庄村为村民义诊。宣武医院、空军总医院、世纪坛医院、门头沟中医院、中国中医药大学等医院的部分医药卫生界政协委员和医学专家,到家门口给自己看病,村民过去想都不敢想。而政协委员连续两年到同一个村子义诊,也是前所未有。不过,鲜有人知的是,李良为了促成这个“前所未有”,好话说尽,“真心就是为了村里做点事,不遗余力”。
还是因为李良,村民自己种的有机蔬菜竟然卖到了北京市政协办公楼的大厅里。“北庄村不以蔬菜种植为主业,但农户冬季在自家大棚农闲时种植了部分有机叶菜,供自家及亲朋食用,自家吃不完,可是要再不及时采摘蔬菜就长老了,造成不必要的浪费。”李良知道城里人对于新鲜有机农产品很有兴趣,于是就在市政协机关微信群对北庄绿色农产品广而告之,结果得到机关同事的热情响应。2017年3月25日,李良带着两名村民,将本村当天凌晨采摘的有机蔬菜和绿色农产品送到市政协机关搞了“流村北庄·新鲜到家”现场销售活动,短短两个小时一车新鲜蔬菜、蜂蜜、鲜百合、柴鸡蛋销售一空。
4月22日,李良再次带领村民来到市政协,搞起香椿专场,销售额突破5000元。现在,“流村北庄·新鲜到家”已成为北庄村农产品销售的品牌活动,已在北京市政协、北京市财政局、京粮集团、新奥集团等机关企事业单位组织销售专场10余次,总销售收入突破10万元。
担任第一书记期间的两个春节,李良都在北庄村过的除夕。“群众过年,干部过关”,所有镇领导和各村负责人都要在岗值守,确保群众度过一个安全祥和的春节。和村“两委”一起在村委会值守到凌晨两三点,才一个人开车回到城里家中。“马路上空无一人,唯有漫天烟花相伴。这是一种很奇妙的感受,但我心甘情愿。”
任职既满,牵挂无尽。李良说自己现在对“三农”新闻和政策有特别的关注,看到就要保存下来,想想对村里能有什么用。任职驻村第一书记,也让李良对“三农”问题、精准扶贫等领域有了切身体会和理性思考。他常说:“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论。我一直以为,如何破解农民增收难题,如何搭建起绿水青山通往金山银山的桥梁纽带,是我们每一个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艰巨任务与挑战。”
付出真心,必获真情。一天傍晚,晚霞绯红,他逆光在村路上走着,迎面远远走来一位大爷,李良看不清楚。那个大爷使劲挥手招呼他:“李书记,上我家吃饺子!”李良说那一刹那他眼泪差点掉下来。两年来,很多这样的温暖细节留在他心中。站在任期结束的门槛上,他由衷讲道:“我对农村工作的热情,对父老乡亲的情感历久弥坚。北庄村是我的第二故乡,今生都会魂牵梦萦的土地。”
责任编辑 白姜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