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慕课作为大规模互动参与的在线课程,兼具了视听以及社会化网络等多重优势,对教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在考察解析慕课发展历程与运行特点的基础上,试从关联主义角度探讨慕课辅助中学英语教学的重要意义和具体实现路径,以期创新中学生英语教育模式,提高教学信息化水平。
关键词:慕课、中学英语教育、关联主义
【中图分类号】G633.41
基于网络信息技术和远程教育的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 慕课)革新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有力推动了教育的创新发展。学界目前对慕课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数学、统计和人工智能等理工科领域,对人文学科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试从关联主义视角探讨将慕课融入中学英语教学的可行性和具体实现途径。
一、慕课的发展及特点
慕课以大规模互动参与获取学习资源为目标,借助互联网的视频和教材等传统课程材料,并通过建立论坛和学习社区的方式,将有共同学习目标的成员组织起来构建知识,促进发展。作为开放课程,慕课拓宽了受众的学习渠道,提供了在线获取优质教学资源的新方式。除了“开放”、“互动”和“全面”等特点外,慕课的核心仍是“课程”,在较短的课程周期中,学生通过观摩预先录制的教学短视频,结合讲义和测验自主学习,并通过论坛或者其他社交平台讨论与反思。慕课以其动态发展的学习内容和多元学习互动形式,突破时间空间对学习者的限制,在当代信息革命中表现出惊人的活力和发展速度。受国际浪潮的影响,国内慕课课程发展也十分迅猛,部分高校和教育机构先后签约国外“慕课”平台,并推出“中国大学慕课”等本土化课程。
二、关联主义对英语教学的启发
关联主义由George Siemens提出,借鉴并发展了传统的三大学习理论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关联主义赋予网络以核心的地位,强调网络的并行分布加工。关联主义者认为,学习是一种连续的连接专门节点和信息源的过程,这个节点和信息源既可以是个人、系统、领域、理念或者团体(Siemens, 2005)。关联主义学习观是慕课得以发展和运作的理论基础。首先,慕课体现了并行分布加工的理念,学习活动不再局限于将水平层次相近的人集中在一个固定的时空内的知识传播,而是分布于一个大型的网络中。其次,这个网络不断丰富和完善,具有自主性、开放性、多样性和交互性(王小霞,2013)。关联主义学习观培养并支持参与者与学习资料间的连接,鼓励学习者共建知识。
基于关联主义理论,慕课将知识单元划分为有逻辑层次的知识体系,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自主学习。英语语言学习本身也是一个系统的过程,语言教学不仅要遵循语言发展规律,也需要符合学生学习特点。在我国,由于人口众多,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学生由于师资有限,获得的英语学习机会相对较少。即使对于经济发达地区的学生而言,他们也很难通过有限的课堂学习,自然习得语言并保持长久的记忆。久而久之,我国中小学生英语学习分化严重、各种语言现象模糊不清,学生也缺乏语言使用的信心(严萍,2014)。
慕课,作为大型开放的在线学习课程,可以凭借其系统化、严密性和逻辑化的知识体系,帮助中小学生明确英语学习知识体系,进行有意义的英语学习。其次,由于慕课广泛性和丰富性的特点,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现有水平,制定个性化的学习方案,从而提升学习效率。最后,慕课注重体系中“节点”的关联与互动。在慕课平台上,学习者可以借助先进的学习工具进行自主学习,或者通过社交平台开展同伴学习。这种灵活有效的学习方式和多元评价机制,使得学习回归原本的样子,即与不断丰富的人共存(陈京军,2006)。
三、慕课融入中学英语课程改革的实现模式
基于关联主义学习观,笔者试将慕课与中学英语课堂结合方式按照活动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1)收集学习资源
教师提供相应的慕课资源,如借助华东师大创建的C20慕课联盟(高中),人大附中的“1+1慕课教学”等平台,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学习内容。例如,在学习某个语法知识点的时候,学生可以按照需要去網上学习其他学校的相似课程,进行知识的查漏补缺。
(2)重组学习内容
在了解、掌握了相关材料之后,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记录与整合。例如,组织学生借助QQ、微信或者微博等社交媒介记录学习内容,并就共同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见解,进行讨论,形成各人、小组或者班级的英语学习资料库。
(3)创新学习方式
改变“师天下”的传统教学观。《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特别强调了学生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例如,在收集、整合学习资料之后,教师可以利用翻转课堂的方式,将面授课堂改为互动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在课上展示学习内容,教师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对教学的细致分析中(严萍,2014)。
(4)完善学习反馈
定期进行学习反馈。除了利用互联网平台,组织学生在线实时讨论与反思之外,教师也可以利用课堂集中解答学生慕课学习和测验中的疑问与困惑,以便促进学生真正理解与内化网络学习资源。
参考文献:
【1】Siemens, G. (2005). Connectivism: A learning theory for the digital ag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and Distance Learning, 2(1), 3-10.
【2】陈京军. (2006). 学习的辩证法; 异化与回归 [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 (基础教育版), 5, 008.
【3】严萍. (2014). 慕课与高中英语语法教学融合的优势及模式分析[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6), 31-34.
【4】小霞. (2013). 联结主义, 关联主义和学习[J]中小学电教: 上, (9), 20-23.
作者简介:戴慧敏,1992年9月,女,汉族,江苏省常州市,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教学、教师教育
关键词:慕课、中学英语教育、关联主义
【中图分类号】G633.41
基于网络信息技术和远程教育的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 慕课)革新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有力推动了教育的创新发展。学界目前对慕课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数学、统计和人工智能等理工科领域,对人文学科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试从关联主义视角探讨将慕课融入中学英语教学的可行性和具体实现途径。
一、慕课的发展及特点
慕课以大规模互动参与获取学习资源为目标,借助互联网的视频和教材等传统课程材料,并通过建立论坛和学习社区的方式,将有共同学习目标的成员组织起来构建知识,促进发展。作为开放课程,慕课拓宽了受众的学习渠道,提供了在线获取优质教学资源的新方式。除了“开放”、“互动”和“全面”等特点外,慕课的核心仍是“课程”,在较短的课程周期中,学生通过观摩预先录制的教学短视频,结合讲义和测验自主学习,并通过论坛或者其他社交平台讨论与反思。慕课以其动态发展的学习内容和多元学习互动形式,突破时间空间对学习者的限制,在当代信息革命中表现出惊人的活力和发展速度。受国际浪潮的影响,国内慕课课程发展也十分迅猛,部分高校和教育机构先后签约国外“慕课”平台,并推出“中国大学慕课”等本土化课程。
二、关联主义对英语教学的启发
关联主义由George Siemens提出,借鉴并发展了传统的三大学习理论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关联主义赋予网络以核心的地位,强调网络的并行分布加工。关联主义者认为,学习是一种连续的连接专门节点和信息源的过程,这个节点和信息源既可以是个人、系统、领域、理念或者团体(Siemens, 2005)。关联主义学习观是慕课得以发展和运作的理论基础。首先,慕课体现了并行分布加工的理念,学习活动不再局限于将水平层次相近的人集中在一个固定的时空内的知识传播,而是分布于一个大型的网络中。其次,这个网络不断丰富和完善,具有自主性、开放性、多样性和交互性(王小霞,2013)。关联主义学习观培养并支持参与者与学习资料间的连接,鼓励学习者共建知识。
基于关联主义理论,慕课将知识单元划分为有逻辑层次的知识体系,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自主学习。英语语言学习本身也是一个系统的过程,语言教学不仅要遵循语言发展规律,也需要符合学生学习特点。在我国,由于人口众多,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学生由于师资有限,获得的英语学习机会相对较少。即使对于经济发达地区的学生而言,他们也很难通过有限的课堂学习,自然习得语言并保持长久的记忆。久而久之,我国中小学生英语学习分化严重、各种语言现象模糊不清,学生也缺乏语言使用的信心(严萍,2014)。
慕课,作为大型开放的在线学习课程,可以凭借其系统化、严密性和逻辑化的知识体系,帮助中小学生明确英语学习知识体系,进行有意义的英语学习。其次,由于慕课广泛性和丰富性的特点,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现有水平,制定个性化的学习方案,从而提升学习效率。最后,慕课注重体系中“节点”的关联与互动。在慕课平台上,学习者可以借助先进的学习工具进行自主学习,或者通过社交平台开展同伴学习。这种灵活有效的学习方式和多元评价机制,使得学习回归原本的样子,即与不断丰富的人共存(陈京军,2006)。
三、慕课融入中学英语课程改革的实现模式
基于关联主义学习观,笔者试将慕课与中学英语课堂结合方式按照活动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1)收集学习资源
教师提供相应的慕课资源,如借助华东师大创建的C20慕课联盟(高中),人大附中的“1+1慕课教学”等平台,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学习内容。例如,在学习某个语法知识点的时候,学生可以按照需要去網上学习其他学校的相似课程,进行知识的查漏补缺。
(2)重组学习内容
在了解、掌握了相关材料之后,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记录与整合。例如,组织学生借助QQ、微信或者微博等社交媒介记录学习内容,并就共同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见解,进行讨论,形成各人、小组或者班级的英语学习资料库。
(3)创新学习方式
改变“师天下”的传统教学观。《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特别强调了学生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例如,在收集、整合学习资料之后,教师可以利用翻转课堂的方式,将面授课堂改为互动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在课上展示学习内容,教师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对教学的细致分析中(严萍,2014)。
(4)完善学习反馈
定期进行学习反馈。除了利用互联网平台,组织学生在线实时讨论与反思之外,教师也可以利用课堂集中解答学生慕课学习和测验中的疑问与困惑,以便促进学生真正理解与内化网络学习资源。
参考文献:
【1】Siemens, G. (2005). Connectivism: A learning theory for the digital ag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and Distance Learning, 2(1), 3-10.
【2】陈京军. (2006). 学习的辩证法; 异化与回归 [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 (基础教育版), 5, 008.
【3】严萍. (2014). 慕课与高中英语语法教学融合的优势及模式分析[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6), 31-34.
【4】小霞. (2013). 联结主义, 关联主义和学习[J]中小学电教: 上, (9), 20-23.
作者简介:戴慧敏,1992年9月,女,汉族,江苏省常州市,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教学、教师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