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赣南是客家人的聚集地,被称为围屋之乡。江西龙南的关西新围是客家围屋之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2001年7月,关西新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被江西省政府公布为第一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
关西新围位于龙南县龙关公路旁的关西村,紧靠关西圩镇。如此规模恢宏的建筑的主人叫徐名均,字韵彬,号渠园,增贡生,候选布政司理问,诰授奉直大夫。徐名均因家中排行第四,后人称之为徐老四。年轻时代的徐老四也曾习读诗书,励志上进,后来弃儒从商,随父闯荡江湖。龙南是贯通赣粤边际的重镇,自古以来就是商贾如云,而桃江就成为当时水陆交通枢纽。当年大批的竹木、土特产源源不断由桃江顺流而下汇入赣州府,陆路运输则靠挑夫经卵石小道溯江而上,昔日的繁华与热闹可见一斑。徐老四经商从事的就是木材生意,风生水起掘得人生第一桶金之后,在赣州等地开钱庄、药铺、当铺,成为富甲一方的大户。因为家族人口繁多,徐老四从清嘉庆年间开始历时29年,耗银百万两建成了这座关西新围。
关西新围占地7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有万余平方米,有东西两扇围门,正门朝东,呈拱形,门楣镌有“关西新围”几个遒劲大字。围门是双扇木大门,十余厘米厚,外包铁皮,坚固无比。
进入围屋是祠堂的大门,门口有一对雕刻精美的雄雌石狮:雄狮含石珠,左脚握一枚四四方方的“官印”,祥云座上雕刻有书卷、宝剑,象征的是至高无上的权威,这应该是围屋主人的化身;雌狮旁边偎依着两只小母狮子,脚踩的“元宝”可能象征的就是财富了,而祥云宝座中雕刻的则是花扇和玉簪,显现出些许浪漫。雄雌两狮相对而立,庄重威严,那可是镇围之宝。而作为耕读传家的客家人,这一对石狮子昭示的就是另一种趣味了。
关西新围分九栋十八厅。围屋整体结构如巨大的“回”字形,围屋的核心建筑就在中间的“口”字部位,其构造在客家民居“三进三开”特征的基础上扩大为“三进六开”,从而形成了“九栋十八厅”的结构。整座围屋共有主房200余间,且布局科学、结构严谨。令人惊叹的是其设计采光、通风、排污等方面都是独树一帜,不但有中原建筑的遗风,还独具客家地方特色。
在围屋的高墙大院里,祠堂是围屋最具特色的建筑之一。客家人一般是按姓氏建筑围屋过聚居生活的。每一座围屋必定有一座或者几座祠堂,祠堂是客家人崇先敬祖的重要场所,是客家人居住地最显著的特征。一般来说,祠堂越大,显示这个家族的人口繁衍就越多,人丁兴旺,祠堂也是客家人姓氏地望的标志之一。
客家人的祠堂一般都是砖木结构,飞檐斗拱,两根浑圆的柱子立于大门两侧。门楣上方都有文字,两边贴有对联,显示的是客家人耕读传家的习俗。关西围屋的九栋十八厅,共分下、前、中、上厅,分为三栋,前后三进并列,上、中、下厅堂,中间辟有天井,形成了分置且组合的九栋十八厅的豪华大宅。其中中厅为最,是象征家族权威的重要场所,供奉先祖的牌位,祭祀等许多重要的宗族活动都是在这里举行的。
客家人的习俗也与众不同,在关西新围乃至整个客家人聚集区,除了宗族活动,客家人的红白喜事都是在祠堂里举行的。每年的大年初一,客家人都会在围屋聚会。一大早,大红蜡烛在祠堂燃起,先是举行隆重的祭祖仪式,十几张八仙桌拼成长长的酒席,人们欢聚一堂开怀畅饮。大年初一还会在祠堂放添丁炮。客家人所谓放“添丁炮”,就是头一年新生了男孩的人家都到祠堂燃放鞭炮,庆祝一个新生命的诞生,祈祷先祖保佑延续香火,家族人丁兴旺。客家人很敬重先祖,每月初一、十五,人们还会给祠堂敬上香火,崇先报本,缅怀先祖的丰功伟绩。
关西新围具有防火、防水、防潮、防盗、抗震等功能。建造围屋的材料多为就地取材,彰显着建筑与自然的和谐之美。墙脚以块石垒砌而成,外墙为夯土墙或泥砖,里面掺进纸浆、黄糖、稻秆、糯米汁等浆砌,以增强其牵引力。高大的外墙涂抹了一层厚厚的桐油,墙体坚固结实。屋架门窗以木材为主,遮风挡雨,而且散热快,保暖性强,达到了冬暖夏凉的效果。在建筑材料的选取上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融。围屋的四周有高耸的炮角,有瞭望孔及射击口,身处围屋可以观察围屋外方圆数里的动静,可以及时打击来犯之敌,确保围屋的安全。炮楼布有炮孔,用于防御来犯之敌。站在围屋的高处俯瞰,一座座圆拱形的门,一垄垄青色的瓦,一扇扇棕色的窗与瓦片上的绿苔和白色的墙壁一起,形成了一幅富丽堂皇的绝美画面。
围屋除了可供防御,生活功能也一应俱全。整座围屋的200余间房屋在建筑装饰上,有的采用鎏金木雕,有的配以花草图案,显得富丽堂皇。围屋除了厢房、偏房、马厩,还辟有花园、戏台、骑楼,以丰富主人们的精神生活。脚踩色泽古朴的青砖,穿过鹅卵石铺就的回廊,登上木质的扶梯,你会一次又一次地惊叹于它的精美绝伦。
围屋走马楼下,便是西门,抚摸着古朴的大门,感觉客家人的历史是如此的厚重。西门出去就是小花洲,小花洲是当年围屋的主人仿照苏州园林风格而建造的几栋房屋,这里还有一个爱情故事。
围屋的主人徐老四当年做生意,足跡遍布大江南北。徐老四在苏州、扬州先后结识了两位多情的女子,她们对徐老四一见倾心而托付终身。后来,徐老四在扬州做生意失败,落魄他乡,是那两位风尘女子慷慨解囊,变卖了积攒多年的金银首饰资助徐老四重整生意东山再起,从此他一步一个脚印,终于打拼出了一番事业。
徐老四发家致富后,为报答两位红颜知己的相知相助之恩,先后把她们迎娶故里纳为爱妾。在关西新围的旁边,徐老四还特意为两位红颜知己仿照苏州园林的风格修建了一座小花园,取名小花洲,供她们居住,排遣她们的思乡之情。当年的小花洲气势恢宏,极具江南水乡建筑的风格,有亭台楼阁、假山水榭,景色迷人。
如今,围屋渐渐老去,失去了昔日的辉煌与荣光,古老的围屋与林立的高楼群形成了极大反差。偌大的围屋留下的也只是古稀的老人守望着他们的家园。几位老人坐在围屋的门洞里,守着一些卖烫皮、乌米粉等土特产的小摊,和岁月一样见证着围屋的历史和兴衰。
古朴、厚重是围屋的一种风情,它保留了独特的风骨和韵味。而对于世居在此的客家人来说,淳朴的民风才是最美的风情。
关西新围位于龙南县龙关公路旁的关西村,紧靠关西圩镇。如此规模恢宏的建筑的主人叫徐名均,字韵彬,号渠园,增贡生,候选布政司理问,诰授奉直大夫。徐名均因家中排行第四,后人称之为徐老四。年轻时代的徐老四也曾习读诗书,励志上进,后来弃儒从商,随父闯荡江湖。龙南是贯通赣粤边际的重镇,自古以来就是商贾如云,而桃江就成为当时水陆交通枢纽。当年大批的竹木、土特产源源不断由桃江顺流而下汇入赣州府,陆路运输则靠挑夫经卵石小道溯江而上,昔日的繁华与热闹可见一斑。徐老四经商从事的就是木材生意,风生水起掘得人生第一桶金之后,在赣州等地开钱庄、药铺、当铺,成为富甲一方的大户。因为家族人口繁多,徐老四从清嘉庆年间开始历时29年,耗银百万两建成了这座关西新围。
关西新围占地7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有万余平方米,有东西两扇围门,正门朝东,呈拱形,门楣镌有“关西新围”几个遒劲大字。围门是双扇木大门,十余厘米厚,外包铁皮,坚固无比。
进入围屋是祠堂的大门,门口有一对雕刻精美的雄雌石狮:雄狮含石珠,左脚握一枚四四方方的“官印”,祥云座上雕刻有书卷、宝剑,象征的是至高无上的权威,这应该是围屋主人的化身;雌狮旁边偎依着两只小母狮子,脚踩的“元宝”可能象征的就是财富了,而祥云宝座中雕刻的则是花扇和玉簪,显现出些许浪漫。雄雌两狮相对而立,庄重威严,那可是镇围之宝。而作为耕读传家的客家人,这一对石狮子昭示的就是另一种趣味了。
关西新围分九栋十八厅。围屋整体结构如巨大的“回”字形,围屋的核心建筑就在中间的“口”字部位,其构造在客家民居“三进三开”特征的基础上扩大为“三进六开”,从而形成了“九栋十八厅”的结构。整座围屋共有主房200余间,且布局科学、结构严谨。令人惊叹的是其设计采光、通风、排污等方面都是独树一帜,不但有中原建筑的遗风,还独具客家地方特色。
在围屋的高墙大院里,祠堂是围屋最具特色的建筑之一。客家人一般是按姓氏建筑围屋过聚居生活的。每一座围屋必定有一座或者几座祠堂,祠堂是客家人崇先敬祖的重要场所,是客家人居住地最显著的特征。一般来说,祠堂越大,显示这个家族的人口繁衍就越多,人丁兴旺,祠堂也是客家人姓氏地望的标志之一。
客家人的祠堂一般都是砖木结构,飞檐斗拱,两根浑圆的柱子立于大门两侧。门楣上方都有文字,两边贴有对联,显示的是客家人耕读传家的习俗。关西围屋的九栋十八厅,共分下、前、中、上厅,分为三栋,前后三进并列,上、中、下厅堂,中间辟有天井,形成了分置且组合的九栋十八厅的豪华大宅。其中中厅为最,是象征家族权威的重要场所,供奉先祖的牌位,祭祀等许多重要的宗族活动都是在这里举行的。
客家人的习俗也与众不同,在关西新围乃至整个客家人聚集区,除了宗族活动,客家人的红白喜事都是在祠堂里举行的。每年的大年初一,客家人都会在围屋聚会。一大早,大红蜡烛在祠堂燃起,先是举行隆重的祭祖仪式,十几张八仙桌拼成长长的酒席,人们欢聚一堂开怀畅饮。大年初一还会在祠堂放添丁炮。客家人所谓放“添丁炮”,就是头一年新生了男孩的人家都到祠堂燃放鞭炮,庆祝一个新生命的诞生,祈祷先祖保佑延续香火,家族人丁兴旺。客家人很敬重先祖,每月初一、十五,人们还会给祠堂敬上香火,崇先报本,缅怀先祖的丰功伟绩。
关西新围具有防火、防水、防潮、防盗、抗震等功能。建造围屋的材料多为就地取材,彰显着建筑与自然的和谐之美。墙脚以块石垒砌而成,外墙为夯土墙或泥砖,里面掺进纸浆、黄糖、稻秆、糯米汁等浆砌,以增强其牵引力。高大的外墙涂抹了一层厚厚的桐油,墙体坚固结实。屋架门窗以木材为主,遮风挡雨,而且散热快,保暖性强,达到了冬暖夏凉的效果。在建筑材料的选取上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融。围屋的四周有高耸的炮角,有瞭望孔及射击口,身处围屋可以观察围屋外方圆数里的动静,可以及时打击来犯之敌,确保围屋的安全。炮楼布有炮孔,用于防御来犯之敌。站在围屋的高处俯瞰,一座座圆拱形的门,一垄垄青色的瓦,一扇扇棕色的窗与瓦片上的绿苔和白色的墙壁一起,形成了一幅富丽堂皇的绝美画面。
围屋除了可供防御,生活功能也一应俱全。整座围屋的200余间房屋在建筑装饰上,有的采用鎏金木雕,有的配以花草图案,显得富丽堂皇。围屋除了厢房、偏房、马厩,还辟有花园、戏台、骑楼,以丰富主人们的精神生活。脚踩色泽古朴的青砖,穿过鹅卵石铺就的回廊,登上木质的扶梯,你会一次又一次地惊叹于它的精美绝伦。
围屋走马楼下,便是西门,抚摸着古朴的大门,感觉客家人的历史是如此的厚重。西门出去就是小花洲,小花洲是当年围屋的主人仿照苏州园林风格而建造的几栋房屋,这里还有一个爱情故事。
围屋的主人徐老四当年做生意,足跡遍布大江南北。徐老四在苏州、扬州先后结识了两位多情的女子,她们对徐老四一见倾心而托付终身。后来,徐老四在扬州做生意失败,落魄他乡,是那两位风尘女子慷慨解囊,变卖了积攒多年的金银首饰资助徐老四重整生意东山再起,从此他一步一个脚印,终于打拼出了一番事业。
徐老四发家致富后,为报答两位红颜知己的相知相助之恩,先后把她们迎娶故里纳为爱妾。在关西新围的旁边,徐老四还特意为两位红颜知己仿照苏州园林的风格修建了一座小花园,取名小花洲,供她们居住,排遣她们的思乡之情。当年的小花洲气势恢宏,极具江南水乡建筑的风格,有亭台楼阁、假山水榭,景色迷人。
如今,围屋渐渐老去,失去了昔日的辉煌与荣光,古老的围屋与林立的高楼群形成了极大反差。偌大的围屋留下的也只是古稀的老人守望着他们的家园。几位老人坐在围屋的门洞里,守着一些卖烫皮、乌米粉等土特产的小摊,和岁月一样见证着围屋的历史和兴衰。
古朴、厚重是围屋的一种风情,它保留了独特的风骨和韵味。而对于世居在此的客家人来说,淳朴的民风才是最美的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