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有关部门研究的“学生心理卫生问题和对策研究”的课题显示,在被调查的学生中,有13.76%的初中生存在较严重的心理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个比率还大幅上升。通过分析,初中生的心理问题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学习类问题
初中生课程增多,学习压力随之加大,不少学生无法适应突然而来的变化,造成学习成绩下降,随之出现萎靡不振、缺乏自信、思維迟缓等一系列心理问题。这就直接导致了厌学情绪的产生。
二、青春期矛盾情绪
青春期的矛盾情绪大概有以下几类。
1.青春期闭锁心理。闭锁心理是青春期心理的一个普遍存在而又特殊的标志。主要表现是外表的锁闭与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共存且互相冲撞,没有发泄的出口,从而产生自卑、不安、焦虑等心理问题。
2.情绪激荡、表露而又内隐。青春发育期的生理剧变,必然引起中学生情感上的激荡。具体表现为情绪时而强烈狂暴,时而温和细腻。
3.早恋问题。初中时代,正值青春发育期,而这一时期最突出的矛盾就是性发育迅速成熟与性心理相对幼稚。中学生由于受认识能力和个性发展的限制,朦胧状态下的恋爱出现了,尽管这种恋爱带有好奇和模仿成分,但它引发的心理问题却十分令人关注。
三、人际关系问题
1.与父母的关系问题。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教育方式合理与否,家庭成员的关系和谐与否直接影响着孩子性格的养成。
2.与教师的关系问题。在初中时代,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理想目标,公正的代表。如果教师对学生缺乏尊重和理解,学生往往会病态放大地感知这一切,这也是师生间发生冲突的原因。
3.同学间的关系问题。中学生除了希望得到教师的理解与支持外,也希望在班级、同学间有被接纳的归属感。由于同学关系不融洽,甚至关系紧张,有的学生就流露出孤独感。
如果以上问题不能及时加以疏导解决,将会对学生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严重的会使学生出现心理障碍或人格缺陷。所以初中生心理健康维护,势在必行。以下是对初中生心理问题提供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对策。
一、加强师生的互动
1.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有人做过一次随机调查,请学生说出他们理想中的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其中89%的学生要求教师“尊重学生”,83%的学生要求教师“知识渊博”。由此看来提高教师自身素养是促使学生形成健康心理的前提条件。为此,教师要认真学习心理学知识,掌握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特点。这样在处理学生心理问题时能做到有的放矢,可以有效地避免学生心理问题的出现,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
2.及时了解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教师特别是班主任不仅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身体状况,更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气质性格等特点,洞悉学生的心理。在平时的工作中细心观察,发现问题要认真分析其心理问题的成因,并及时给予合理的疏导。
3.加强书信联系。处在青春期的学生,有时候交谈并不是心灵沟通的最佳形式。对于性格内向的学生,特别适合用书信或者周记的方式进行师生对话。而对于教师来说,与学生书信往来,既赢得了学生的信任,又能更全面、更细腻地感受到学生的内心世界,从而更主动、更准确、更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1.有针对性地举办各种专题讲座。学生进入初中后,学校就应开设心理健康方面的讲座。由学校有经验的心理咨询师或者心理学专家主讲。这种讲座不仅能够让学生正视困扰自己的心理问题,还能把正确的心理疏导方法教给学生。
2.设立心理咨询室或者青春心理问题专线。与讲座不同,个别心理辅导注重的是个人的深层心理调整。有时,心理辅导老师是照射进问题学生荒凉精神世界的唯一一缕阳光。此外,为了完全解除咨询学生的思想顾虑,可以开展电话咨询。通过个别心理指导,便于教师因材施教、因心施教,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使初中生的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三、对学生家长进行心理宣传
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与家庭的教养方式和家庭的人际关系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有些甚至是家庭问题的表现和延续。因此,无论是了解学生的心理与行为偏异的原因,还是咨询、矫治计划的制订和实施,都需取得家长的积极支持和配合。所以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要兼顾对学生家长的宣传。如果家长认识到学生心理问题的严重性,并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就一定能为进一步开展心理教育创设氛围,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应该得到来自家庭、学校、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支持,形成合力。我们要从各自的领域为初中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要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多做有益的工作,使中学生健康成长。
(责任编辑 袁 妮)
一、学习类问题
初中生课程增多,学习压力随之加大,不少学生无法适应突然而来的变化,造成学习成绩下降,随之出现萎靡不振、缺乏自信、思維迟缓等一系列心理问题。这就直接导致了厌学情绪的产生。
二、青春期矛盾情绪
青春期的矛盾情绪大概有以下几类。
1.青春期闭锁心理。闭锁心理是青春期心理的一个普遍存在而又特殊的标志。主要表现是外表的锁闭与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共存且互相冲撞,没有发泄的出口,从而产生自卑、不安、焦虑等心理问题。
2.情绪激荡、表露而又内隐。青春发育期的生理剧变,必然引起中学生情感上的激荡。具体表现为情绪时而强烈狂暴,时而温和细腻。
3.早恋问题。初中时代,正值青春发育期,而这一时期最突出的矛盾就是性发育迅速成熟与性心理相对幼稚。中学生由于受认识能力和个性发展的限制,朦胧状态下的恋爱出现了,尽管这种恋爱带有好奇和模仿成分,但它引发的心理问题却十分令人关注。
三、人际关系问题
1.与父母的关系问题。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教育方式合理与否,家庭成员的关系和谐与否直接影响着孩子性格的养成。
2.与教师的关系问题。在初中时代,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理想目标,公正的代表。如果教师对学生缺乏尊重和理解,学生往往会病态放大地感知这一切,这也是师生间发生冲突的原因。
3.同学间的关系问题。中学生除了希望得到教师的理解与支持外,也希望在班级、同学间有被接纳的归属感。由于同学关系不融洽,甚至关系紧张,有的学生就流露出孤独感。
如果以上问题不能及时加以疏导解决,将会对学生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严重的会使学生出现心理障碍或人格缺陷。所以初中生心理健康维护,势在必行。以下是对初中生心理问题提供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对策。
一、加强师生的互动
1.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有人做过一次随机调查,请学生说出他们理想中的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其中89%的学生要求教师“尊重学生”,83%的学生要求教师“知识渊博”。由此看来提高教师自身素养是促使学生形成健康心理的前提条件。为此,教师要认真学习心理学知识,掌握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特点。这样在处理学生心理问题时能做到有的放矢,可以有效地避免学生心理问题的出现,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
2.及时了解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教师特别是班主任不仅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身体状况,更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气质性格等特点,洞悉学生的心理。在平时的工作中细心观察,发现问题要认真分析其心理问题的成因,并及时给予合理的疏导。
3.加强书信联系。处在青春期的学生,有时候交谈并不是心灵沟通的最佳形式。对于性格内向的学生,特别适合用书信或者周记的方式进行师生对话。而对于教师来说,与学生书信往来,既赢得了学生的信任,又能更全面、更细腻地感受到学生的内心世界,从而更主动、更准确、更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1.有针对性地举办各种专题讲座。学生进入初中后,学校就应开设心理健康方面的讲座。由学校有经验的心理咨询师或者心理学专家主讲。这种讲座不仅能够让学生正视困扰自己的心理问题,还能把正确的心理疏导方法教给学生。
2.设立心理咨询室或者青春心理问题专线。与讲座不同,个别心理辅导注重的是个人的深层心理调整。有时,心理辅导老师是照射进问题学生荒凉精神世界的唯一一缕阳光。此外,为了完全解除咨询学生的思想顾虑,可以开展电话咨询。通过个别心理指导,便于教师因材施教、因心施教,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使初中生的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三、对学生家长进行心理宣传
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与家庭的教养方式和家庭的人际关系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有些甚至是家庭问题的表现和延续。因此,无论是了解学生的心理与行为偏异的原因,还是咨询、矫治计划的制订和实施,都需取得家长的积极支持和配合。所以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要兼顾对学生家长的宣传。如果家长认识到学生心理问题的严重性,并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就一定能为进一步开展心理教育创设氛围,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应该得到来自家庭、学校、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支持,形成合力。我们要从各自的领域为初中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要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多做有益的工作,使中学生健康成长。
(责任编辑 袁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