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民族音乐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特色文明的延续。学校音乐是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重要基地,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学校音乐教育务必树立正确的民族文化观念,寻求民族特色,深化教育改革,提倡回归民族,重视民族音乐的教学思想。基于此本文浅析了学校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可行性策略。
【关键词】校园音乐;音乐教育;民族音乐;文化传承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在中华民族传承几千年的历史中,民族音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现阶段我国学校音乐教育不能够忽视民族音乐传承,应当转变教育思想,逐渐回归到民族音乐教育的道路上,并在民族音乐和多元化文化发展中寻求完美的契合点。
一、中华民族音乐传承的重要性
民族的音乐就是世界的音乐。经历了千年的沉淀和积累,中华民族音乐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色,如乐律、乐器、乐谱、乐理等,这些音乐元素都具有极强的民族特色和民族习惯,尤其在节拍、调试等都融入了中华民族的情感,因此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民族音乐能够体现一个民族的状态和情感。民族音乐是民族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通过音乐能够让世人了解一个民族经历的苦难和曾经的繁华,让世界了解中华民族。当今社会经济发展迅速,民族音乐成为了人们的精神支柱,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应当让人们心里得到净化。民族音乐在精神层面满足了忙碌的人们,为其提供更多的动力和创造力。因此,尊重保护民族文化成为了我国的基本国策,民族音乐文化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同时音乐的交流是无国界的,民族音乐用其独特的形式同世界进行着交流。
二、强化教改,重视民族音乐传承
高校音乐教育是培养我国音樂人才的基地,因此加强民族音乐的传承就要从音乐教育入手,当前阶段,我国要着手教育改革,大力推行民族音乐教育。首先我国音乐教育应当建立民族音乐体系,在音乐方面形成固定的民族化风格,彻底转变中轻西重的现状,利用我国传统的语言文化、审美风格等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曲风,并要逐步完善我国音乐理论体系。其次,教材是教育的根本,我国传统音乐教育教材在编写上还存在一定问题,大多出现了不规范、不统一的情况,因此在音乐教育中,要加强教材的建设,在教材中加入更多具有民族特色的歌曲,逐步规范教材的编写,使其更具有经典性。此外,课程建设也是影响民族音乐传承的重要因素,我国教育部门要进一步深化音乐教育改革,转变传统观念,倡导母语音乐教学,设置相关的民族合唱活动,帮助学生更好的树立民族思想。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完善我国民族音乐教育体系,为传承民族音乐打下坚实基础[1]。
三、重视文化传承
文化是民族精神传承的载体,因此民族音乐教学不单要传授音乐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承民族精神,帮助学生树立民族意识,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著名音乐家刘承化曾经说过:一种艺术的独特的美植根于产生它的文化之中。文化是相对变化的,它是有生命的,只有将音乐艺术扎根在生命的土壤中才能使其茁壮生长,因此,若想让民族音乐更具有活力就要将民族音乐植入到民族文化中。在民族音乐的传承中,教师们不但要传授音乐知识,更要注重渗透民族文化,着力于民族音乐的文化根基和文化内涵。中西方的音乐文化有着较大的差异,其在音乐艺术表现形式、表现手法、审美形式上有着明显的区别,中华民族民族音乐更加注重气节和风骨,讲究天人合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更多地采用民族乐器,帮助学生理解中华民族音乐的内涵,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音乐技巧以外要不断提升自身文化修养,这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民族文化,将文化融入音乐中[2]。
四、丰富教学形式,营造民族氛围
环境对于教育来说至关重要,在西方的儿童接受中华民族音乐是存在障碍的,因此民族音乐教育要求营造良好的民族生态环境。在实际的教育中,很多教师忽视了环境对学生的影响,从而无法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当丰富教学形式,为学生创建良好的民族音乐学习氛围,使学生以开放的心态接受民族文化。在教学形式方面,学习可以聘请民族音乐相关的成功人士到校宣讲,拉近学生和民族音乐之间的距离,同时促进这种原生态民族音乐回归校园,其次,教师可以举办丰富多彩的校园民族文化活动,使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只有这样才能够民族音乐更好地传承下去[3]。
五、结论
综上,在多元化的冲击下,民族音乐若想占据一席之地需要音乐教育的不断渗透,改变当前音乐教育中的弊端,深度挖掘民族精神和内涵,让学生将民族文化融入音乐中,只有这样民族音乐才能够获得长久的生命,才能真正求得中国民族音乐文化与人类音乐文化在某种程度的“回归”与“统一”。
参考文献
[1]范立芝.学校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1(06):142-145.
[2]冯光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学校音乐教育[J].中国音乐,2011,12(01):21-23.
[3]张天彤.学校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10,10(01):72-73.
【关键词】校园音乐;音乐教育;民族音乐;文化传承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在中华民族传承几千年的历史中,民族音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现阶段我国学校音乐教育不能够忽视民族音乐传承,应当转变教育思想,逐渐回归到民族音乐教育的道路上,并在民族音乐和多元化文化发展中寻求完美的契合点。
一、中华民族音乐传承的重要性
民族的音乐就是世界的音乐。经历了千年的沉淀和积累,中华民族音乐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色,如乐律、乐器、乐谱、乐理等,这些音乐元素都具有极强的民族特色和民族习惯,尤其在节拍、调试等都融入了中华民族的情感,因此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民族音乐能够体现一个民族的状态和情感。民族音乐是民族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通过音乐能够让世人了解一个民族经历的苦难和曾经的繁华,让世界了解中华民族。当今社会经济发展迅速,民族音乐成为了人们的精神支柱,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应当让人们心里得到净化。民族音乐在精神层面满足了忙碌的人们,为其提供更多的动力和创造力。因此,尊重保护民族文化成为了我国的基本国策,民族音乐文化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同时音乐的交流是无国界的,民族音乐用其独特的形式同世界进行着交流。
二、强化教改,重视民族音乐传承
高校音乐教育是培养我国音樂人才的基地,因此加强民族音乐的传承就要从音乐教育入手,当前阶段,我国要着手教育改革,大力推行民族音乐教育。首先我国音乐教育应当建立民族音乐体系,在音乐方面形成固定的民族化风格,彻底转变中轻西重的现状,利用我国传统的语言文化、审美风格等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曲风,并要逐步完善我国音乐理论体系。其次,教材是教育的根本,我国传统音乐教育教材在编写上还存在一定问题,大多出现了不规范、不统一的情况,因此在音乐教育中,要加强教材的建设,在教材中加入更多具有民族特色的歌曲,逐步规范教材的编写,使其更具有经典性。此外,课程建设也是影响民族音乐传承的重要因素,我国教育部门要进一步深化音乐教育改革,转变传统观念,倡导母语音乐教学,设置相关的民族合唱活动,帮助学生更好的树立民族思想。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完善我国民族音乐教育体系,为传承民族音乐打下坚实基础[1]。
三、重视文化传承
文化是民族精神传承的载体,因此民族音乐教学不单要传授音乐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承民族精神,帮助学生树立民族意识,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著名音乐家刘承化曾经说过:一种艺术的独特的美植根于产生它的文化之中。文化是相对变化的,它是有生命的,只有将音乐艺术扎根在生命的土壤中才能使其茁壮生长,因此,若想让民族音乐更具有活力就要将民族音乐植入到民族文化中。在民族音乐的传承中,教师们不但要传授音乐知识,更要注重渗透民族文化,着力于民族音乐的文化根基和文化内涵。中西方的音乐文化有着较大的差异,其在音乐艺术表现形式、表现手法、审美形式上有着明显的区别,中华民族民族音乐更加注重气节和风骨,讲究天人合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更多地采用民族乐器,帮助学生理解中华民族音乐的内涵,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音乐技巧以外要不断提升自身文化修养,这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民族文化,将文化融入音乐中[2]。
四、丰富教学形式,营造民族氛围
环境对于教育来说至关重要,在西方的儿童接受中华民族音乐是存在障碍的,因此民族音乐教育要求营造良好的民族生态环境。在实际的教育中,很多教师忽视了环境对学生的影响,从而无法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当丰富教学形式,为学生创建良好的民族音乐学习氛围,使学生以开放的心态接受民族文化。在教学形式方面,学习可以聘请民族音乐相关的成功人士到校宣讲,拉近学生和民族音乐之间的距离,同时促进这种原生态民族音乐回归校园,其次,教师可以举办丰富多彩的校园民族文化活动,使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只有这样才能够民族音乐更好地传承下去[3]。
五、结论
综上,在多元化的冲击下,民族音乐若想占据一席之地需要音乐教育的不断渗透,改变当前音乐教育中的弊端,深度挖掘民族精神和内涵,让学生将民族文化融入音乐中,只有这样民族音乐才能够获得长久的生命,才能真正求得中国民族音乐文化与人类音乐文化在某种程度的“回归”与“统一”。
参考文献
[1]范立芝.学校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1(06):142-145.
[2]冯光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学校音乐教育[J].中国音乐,2011,12(01):21-23.
[3]张天彤.学校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10,10(01):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