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新课程理念倡导的政治教学,尤其突出强调课堂教学要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就使课堂教学注定要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单一走向综合,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广阔的空间和平台。新课程这种开放性、综合性和与时俱进的内在品质为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开展提供了新的契机。新课改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要求我们的教学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需要和促进学生发展。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新课改中高中政治课教学的一些认识和体会。
一、政治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
高中思想政治课从核心价值来看,这是一门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的课程。从基本内容来看,这是一门提高学生认识,参与当代社会生活能力的课程。从培养目标来看,这是一门培养公民思想政治素质的课程。它既有学科特点,也有鲜明的德育功能。因此,根据思想政治课的学科特点和德育功能,我们高中政治教师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应树立这样一种理念,即“注重学生发展,关注学生个性需要;培养科学素养,体现与人文的结合;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多样学习方式;注意学科渗透,改变学科本位观念;构建多元评价,激励学生走向成功”。 在学生培养方向方面,新课程把教学目标定位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角度。特别是“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两个角度,对于弥补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政治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重知识内容和结论,轻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重认知教学,轻情感、意志和价值观的培养”等倾向有很强的针对性。新课程十分强调要求学生在经历和“实践”中实现自我领悟,在反思学习中重构自己的经验,从而形成自己的行动策略和方式,与此同时,不断提高自我探索及学习能力。所以,在新课改形势下,对于政治课教学来讲,最迫切的、最具根本性意义的就在于使政治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实现教育理念的现代化。
二、政治教师要改革教学方式、方法
1、课堂学习与社会实践结合
高中政治课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要求贴近生活,走进社会。新课改也要求思想政治课应构建贴近社会生活和学生实际的课程内容体系,重视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的体验。因此,高中政治课教学应当将课堂学习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构建一个大课堂,设计形式多样的学科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相关社会科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和科学思维的意义,提高运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观察和分析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高中政治课课堂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主要是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社会生活情景开展教学。这种形式使原本抽象的课本知识变得形象生动,很受学生欢迎。
2、必须将群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结合起来
高中政治新教材的内容和事例的设置很强调体现学生的个性差异性,这就要求在政治教学中要针对不同生活经历、性格气质、兴趣爱好的学生,进行多侧面、多样化的个别教育,以此来调动每一位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通过群体教育个人,给学生以温暖和信心,使集体成员间互相激励,促进个人的进步。
3、以人为本,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观
作为高中政治教师,要适应新课改的要求,转变政治课的教学方法,还需要在政治教学中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观,这是现代师生关系的核心要求,是新课改教学方式、方法转变的重要条件和客观要求。“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互动。”新课程改革把教学的实质定义为交往、互动,这种观念的转变,必然要求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学过程的交往、互动,意味着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真正把教学看作是师生共渡的生命历程,共创的美好体验,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如果我们政治教师在教学中没有民主、平等思想的话,是不可能实现这种转变的。
三、政治教师要做好课后反思
进行课后反思,不只是简单的为了重温过去的教学情况,而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后续的教学实践。教师每次课后的反思,必将成为教师下一轮教学前方案调整的依据,再作用于课堂。在这一反复的过程中,教师的思路越来越清晰,策略的有效性不断得到提升,使课堂教学中的“失”在以后的教学中得到修正。为此,课后就应该经常反思,探究出最佳的教学方法,转“劣”为“优”,为今后讲课打下良好的基础。到底“劣”在哪里?是错误地估计了学生的实际水平,还是教学设计不切实际,还是对教材钻研不透,无法满足学生的质疑?应细细研究“症结”形成的原因,然后设计改进意见,及时找出弥补的方法:或降低要求,或调整教学方式方法。记下这些教训及产生的原因和今后的预防措施,及时自省、吸取教训,就能吃一堑、长一智,变教训为经验,从而变本节课的“失”为下节课的“得”。将成功和失败的点点滴滴都记录下来,日积月累,就会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不断提高教学成绩。
总之,政治教师的教学必须以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以新课标、新教材为依据,以政治课堂为主阵地,不断深化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不断的进行课后反思,从而做到在实践中感受新课程,推动政治课程的变革和发展。
一、政治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
高中思想政治课从核心价值来看,这是一门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的课程。从基本内容来看,这是一门提高学生认识,参与当代社会生活能力的课程。从培养目标来看,这是一门培养公民思想政治素质的课程。它既有学科特点,也有鲜明的德育功能。因此,根据思想政治课的学科特点和德育功能,我们高中政治教师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应树立这样一种理念,即“注重学生发展,关注学生个性需要;培养科学素养,体现与人文的结合;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多样学习方式;注意学科渗透,改变学科本位观念;构建多元评价,激励学生走向成功”。 在学生培养方向方面,新课程把教学目标定位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角度。特别是“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两个角度,对于弥补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政治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重知识内容和结论,轻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重认知教学,轻情感、意志和价值观的培养”等倾向有很强的针对性。新课程十分强调要求学生在经历和“实践”中实现自我领悟,在反思学习中重构自己的经验,从而形成自己的行动策略和方式,与此同时,不断提高自我探索及学习能力。所以,在新课改形势下,对于政治课教学来讲,最迫切的、最具根本性意义的就在于使政治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实现教育理念的现代化。
二、政治教师要改革教学方式、方法
1、课堂学习与社会实践结合
高中政治课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要求贴近生活,走进社会。新课改也要求思想政治课应构建贴近社会生活和学生实际的课程内容体系,重视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的体验。因此,高中政治课教学应当将课堂学习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构建一个大课堂,设计形式多样的学科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相关社会科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和科学思维的意义,提高运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观察和分析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高中政治课课堂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主要是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社会生活情景开展教学。这种形式使原本抽象的课本知识变得形象生动,很受学生欢迎。
2、必须将群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结合起来
高中政治新教材的内容和事例的设置很强调体现学生的个性差异性,这就要求在政治教学中要针对不同生活经历、性格气质、兴趣爱好的学生,进行多侧面、多样化的个别教育,以此来调动每一位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通过群体教育个人,给学生以温暖和信心,使集体成员间互相激励,促进个人的进步。
3、以人为本,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观
作为高中政治教师,要适应新课改的要求,转变政治课的教学方法,还需要在政治教学中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观,这是现代师生关系的核心要求,是新课改教学方式、方法转变的重要条件和客观要求。“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互动。”新课程改革把教学的实质定义为交往、互动,这种观念的转变,必然要求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学过程的交往、互动,意味着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真正把教学看作是师生共渡的生命历程,共创的美好体验,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如果我们政治教师在教学中没有民主、平等思想的话,是不可能实现这种转变的。
三、政治教师要做好课后反思
进行课后反思,不只是简单的为了重温过去的教学情况,而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后续的教学实践。教师每次课后的反思,必将成为教师下一轮教学前方案调整的依据,再作用于课堂。在这一反复的过程中,教师的思路越来越清晰,策略的有效性不断得到提升,使课堂教学中的“失”在以后的教学中得到修正。为此,课后就应该经常反思,探究出最佳的教学方法,转“劣”为“优”,为今后讲课打下良好的基础。到底“劣”在哪里?是错误地估计了学生的实际水平,还是教学设计不切实际,还是对教材钻研不透,无法满足学生的质疑?应细细研究“症结”形成的原因,然后设计改进意见,及时找出弥补的方法:或降低要求,或调整教学方式方法。记下这些教训及产生的原因和今后的预防措施,及时自省、吸取教训,就能吃一堑、长一智,变教训为经验,从而变本节课的“失”为下节课的“得”。将成功和失败的点点滴滴都记录下来,日积月累,就会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不断提高教学成绩。
总之,政治教师的教学必须以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以新课标、新教材为依据,以政治课堂为主阵地,不断深化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不断的进行课后反思,从而做到在实践中感受新课程,推动政治课程的变革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