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标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而小组合作学习则是最好的体现。在实践教学中,本人认真实践,探索出一些方式方法,愿和同事交流。
一、小组合作学习之前教师一定要有充分的准备。如果不充分读书、仔细思考,也不作任何要求和引路,学生匆忙展开讨论,结果有的学生坐享其成;有的学生盲目随从,无法吸收有效成分,修正自我观点,教室乱糟糟的,没有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
合作学习是一种目的性、计划性、组织性很强的学习方式,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合作意识、交往技能和互动、互助经验,这需要得长期的培养和自身的不断实践。所以,教师与学生要做以下准备:
1.都是教学准备、设计好教学预案,教材要精,资料要充盈,问题要精当,学生底码要清。
2.学生在思想上、技能上也能做好准备。如:倾听、笔录、限时提示、资料准备等。
3.合理分工,职责明确。小组内应设小组长、记录员、汇报员各一名。
4.良好习惯要培养。如:独立思考,积极参与,踊跃发言,认真倾听,遵守紀律,遵守合作规则、避免不必要的争论和争吵,也避免一言不发的死所沉沉。
二、分组要科学合理
1.小组人数一般要4—6人为宜,人数太多或太少都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个人的充分展示。
2.分组应遵循“组部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优势互补、优化组合。每个小组都要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
3.小组成员组合也应是动态的。不是一定不变的,角色可互换,也可按主题活动让学生自由组合,使学生有新鲜感和合作兴趣。
三、学生的参与度要尽量均衡
在实践中我发现那些成绩好、性格外向、表现好的成员,常常扮演主角,甚至“包揽”全部话题。而那些成绩不好、性格内向的“学困生”则成了“视众”和”听众“。有的学生随波逐流,盲目随从坐享其成,结果受益不均衡,参与面不够,达不到预期效果。
1.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倾向,尽可能让所有学生都有能力参与。
2.在小组内平时要求组长极调控能力,尽量让差生先发言,并有意识地让差生总结或任一段时间组长。调动学困生的积极性。
3.教师要经常鼓励学困生,只要有进步,只要发言就要给予肯定和表扬,帮其建立自信心。
4.教师要教育优生,让他们关爱学困生,帮助学困生,与学困生共创和谐小组,共建协作友谊的关系,共享探究成果。
四、合作学习文本实用有效
1.学习时合作,激发求知欲望
学习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课堂效果,而预习 是否主动也影响预习的质量。但是一些同学缺乏预习的目的性和自觉性,无视预习,到课堂上疑点重重,感到吃力。一年来我让合作小组积极参与课前预习,收到了较好的预习效果,同时调动了学生预习的积极性。如有时鉴于小学生思考时易出现随意性,预习前,根据教材特点设计一些思考题,独立思考后,再拿到小组里交流解决,比一比,哪组同学学得好,谁是小组中表现最棒的人。学生为了表现自己,认真地进行预习,这样在教学中,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
2.练习时合作,提高学习效果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有些内容需要学生掌握、巩固与熟练。如口算加、减法,乘、除法等,要通过练习提高正确率和计算速度。这是就可开展练习形式的小组活动。小组合作时,可以由前后四位同学一组,选一位任组长。(这时的组长可以轮流担当)由他根据教师指定的要求出题,其余三人进行回答,也可抢答。这样的练习范围小,且有一定竞争性,学生参与机会多,因此积极性高。学生既在出题和回答过程中达到了复习的目的,同时也提高了单位学习时间的活动面和活动效益。
3.讨论中合作,互通有无,优势互补
在引出方法、法则,得出规律时,安排适当的小组讨论,可促使学生进行深一层的思考,激活学生的思维。如教完“圆柱、圆锥”这一单元时,我让学生以组为单元,整理和复习这部分知识,方式不限。小组长先明确每个组员的分工,有的是记录员、有的是检查员、有的是联络员、有的是总结人,对平时好“静”的学生也有了具体分工。在相互合作中,你启发我,我启发你,从中学会了补充、否定、反思、调控。小组中如果出现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请教老师,也可请求其他小组的帮助,最终达成共识。通过合作讨论,结果出现了多种不同的复习方法,有的小组安都是编排从前到后整理;有的将圆柱、圆锥的知识对比整理;有的列成了表格;有的出了一份测试卷。宋通过讨论,既让学生从中找出自己的不足,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各个方面完善自我,又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全面性与概括性,为以后的自觉打下扎实的基础。
4.竞争、比赛时合作,获取成功快乐
数学知识本身是单一的、枯燥的,但对小学生来说,他们更倾向于趣味性强的小活动、小游戏、小比赛。为了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教师会创设一定的活动、游戏情境,而以小组合作形式来完成,更能使学生形成相互竞争,相互团结,相互合作的优势,学生在这种轻松、愉悦的活动情境中学习更能体会成功的快乐,学习的快乐。如教学“统计”时,一开始采用“夹玻璃球”的比赛游戏,每个小组的同学跃跃欲试,兴趣极高,听完老师的比赛要求后,不等老师分工,小组内的成员已自行分工好了。哨声一响,小组内有的数,有的夹,有的计,有的监督检查,每个成员注意力高度集中,全身心的投入到比赛的进程中,一切都显得那样的和谐。当比赛结束时,优胜方的欢呼和兴奋,成功的快乐是发自内心的,旁无代替的,而负方也不甘示弱,相反他们会总结经验,为下一次的获胜增强信心,小组的合作给孩子们带来了无穷的欢乐。
小组合作学习是多角度、多层次的教学方式、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多探究,多践行,真正使小组合作学习富有实效,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一、小组合作学习之前教师一定要有充分的准备。如果不充分读书、仔细思考,也不作任何要求和引路,学生匆忙展开讨论,结果有的学生坐享其成;有的学生盲目随从,无法吸收有效成分,修正自我观点,教室乱糟糟的,没有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
合作学习是一种目的性、计划性、组织性很强的学习方式,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合作意识、交往技能和互动、互助经验,这需要得长期的培养和自身的不断实践。所以,教师与学生要做以下准备:
1.都是教学准备、设计好教学预案,教材要精,资料要充盈,问题要精当,学生底码要清。
2.学生在思想上、技能上也能做好准备。如:倾听、笔录、限时提示、资料准备等。
3.合理分工,职责明确。小组内应设小组长、记录员、汇报员各一名。
4.良好习惯要培养。如:独立思考,积极参与,踊跃发言,认真倾听,遵守紀律,遵守合作规则、避免不必要的争论和争吵,也避免一言不发的死所沉沉。
二、分组要科学合理
1.小组人数一般要4—6人为宜,人数太多或太少都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个人的充分展示。
2.分组应遵循“组部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优势互补、优化组合。每个小组都要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
3.小组成员组合也应是动态的。不是一定不变的,角色可互换,也可按主题活动让学生自由组合,使学生有新鲜感和合作兴趣。
三、学生的参与度要尽量均衡
在实践中我发现那些成绩好、性格外向、表现好的成员,常常扮演主角,甚至“包揽”全部话题。而那些成绩不好、性格内向的“学困生”则成了“视众”和”听众“。有的学生随波逐流,盲目随从坐享其成,结果受益不均衡,参与面不够,达不到预期效果。
1.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倾向,尽可能让所有学生都有能力参与。
2.在小组内平时要求组长极调控能力,尽量让差生先发言,并有意识地让差生总结或任一段时间组长。调动学困生的积极性。
3.教师要经常鼓励学困生,只要有进步,只要发言就要给予肯定和表扬,帮其建立自信心。
4.教师要教育优生,让他们关爱学困生,帮助学困生,与学困生共创和谐小组,共建协作友谊的关系,共享探究成果。
四、合作学习文本实用有效
1.学习时合作,激发求知欲望
学习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课堂效果,而预习 是否主动也影响预习的质量。但是一些同学缺乏预习的目的性和自觉性,无视预习,到课堂上疑点重重,感到吃力。一年来我让合作小组积极参与课前预习,收到了较好的预习效果,同时调动了学生预习的积极性。如有时鉴于小学生思考时易出现随意性,预习前,根据教材特点设计一些思考题,独立思考后,再拿到小组里交流解决,比一比,哪组同学学得好,谁是小组中表现最棒的人。学生为了表现自己,认真地进行预习,这样在教学中,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
2.练习时合作,提高学习效果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有些内容需要学生掌握、巩固与熟练。如口算加、减法,乘、除法等,要通过练习提高正确率和计算速度。这是就可开展练习形式的小组活动。小组合作时,可以由前后四位同学一组,选一位任组长。(这时的组长可以轮流担当)由他根据教师指定的要求出题,其余三人进行回答,也可抢答。这样的练习范围小,且有一定竞争性,学生参与机会多,因此积极性高。学生既在出题和回答过程中达到了复习的目的,同时也提高了单位学习时间的活动面和活动效益。
3.讨论中合作,互通有无,优势互补
在引出方法、法则,得出规律时,安排适当的小组讨论,可促使学生进行深一层的思考,激活学生的思维。如教完“圆柱、圆锥”这一单元时,我让学生以组为单元,整理和复习这部分知识,方式不限。小组长先明确每个组员的分工,有的是记录员、有的是检查员、有的是联络员、有的是总结人,对平时好“静”的学生也有了具体分工。在相互合作中,你启发我,我启发你,从中学会了补充、否定、反思、调控。小组中如果出现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请教老师,也可请求其他小组的帮助,最终达成共识。通过合作讨论,结果出现了多种不同的复习方法,有的小组安都是编排从前到后整理;有的将圆柱、圆锥的知识对比整理;有的列成了表格;有的出了一份测试卷。宋通过讨论,既让学生从中找出自己的不足,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各个方面完善自我,又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全面性与概括性,为以后的自觉打下扎实的基础。
4.竞争、比赛时合作,获取成功快乐
数学知识本身是单一的、枯燥的,但对小学生来说,他们更倾向于趣味性强的小活动、小游戏、小比赛。为了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教师会创设一定的活动、游戏情境,而以小组合作形式来完成,更能使学生形成相互竞争,相互团结,相互合作的优势,学生在这种轻松、愉悦的活动情境中学习更能体会成功的快乐,学习的快乐。如教学“统计”时,一开始采用“夹玻璃球”的比赛游戏,每个小组的同学跃跃欲试,兴趣极高,听完老师的比赛要求后,不等老师分工,小组内的成员已自行分工好了。哨声一响,小组内有的数,有的夹,有的计,有的监督检查,每个成员注意力高度集中,全身心的投入到比赛的进程中,一切都显得那样的和谐。当比赛结束时,优胜方的欢呼和兴奋,成功的快乐是发自内心的,旁无代替的,而负方也不甘示弱,相反他们会总结经验,为下一次的获胜增强信心,小组的合作给孩子们带来了无穷的欢乐。
小组合作学习是多角度、多层次的教学方式、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多探究,多践行,真正使小组合作学习富有实效,促进学生不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