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国重器”背后的英雄谱

来源 :解放军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een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50多年前,随着西北大漠上一声惊天巨响,共和国历史上一支新型武装力量——中国地地导弹部队宣告诞生,被誉为“东风第一枝”。
  50多年后,这支英雄的部队已成长为洲际战略导弹劲旅,当年的“东风第一枝”已成为名扬军内外的中国“东风第一旅”。作为中国战略导弹方阵的“种子部队”,该旅一茬茬官兵续写着新的辉煌。从这里,走出了“忠诚履行使命的模范指挥员”杨业功等33位共和国将军,走出了10名导弹基地司令、16名导弹旅长,他们像种子一样撒向祖国大地,成为中国战略导弹部队发展建设的铺路石。
  大山中的誓言
  汽车在山路上颠簸,树木越来越密,人烟越来越少,新战士吴雷波的心也越来越凉。他无法想象,这样的大山沟里如何放飞魂牵梦绕的“导弹梦”。夜深人静,他在笔记本上写道:前是山、后是山,身在大山,何时出山?
  几天后,连队组织参观“流动旅史馆”,一个个历史片段拨动着吴雷波的心弦——
  军史馆里,有一张发黄的照片,还是班长的董春儒意气风发,在一次重大任务现场留下珍贵的照片。从班长到第一任支队长,董春儒用青春和热血浇灌导弹部队的成长。担任支队长不到2年半的时间,他转战大江南北4省7个县市,行程12万多公里,守山沟、上高原、钻密林、穿戈壁,探索总结出新型号武器基本功训练法和113个训练口诀,亲自组织发射4枚导弹,自己却累倒在了导弹阵地上。弥留之际,他还念念不忘导弹的事,妻子孙金霞握着他渐渐冰凉的手,哽咽着说:“老董啊,我嫁给了你,你却嫁给了导弹!”
  倒下的是身体,立起的是旗帜。此时,支队刚刚扩编成导弹旅,第一任旅政委陶殿玺接过重担,他在笔记本上这样写道:“我将用我的生命之笔,写好我的剩余历史,请党考察我的前半生和我在以后岁月中的所作所为吧!”上任不久,他就被查出患冠心病,却一直瞒着战友和亲人,带着官兵加班加点、宵衣旰食。组织上安排疗养,他去了两天就回到部队;医院要求留院观察,他悄悄溜出病房躲进办公室加班。5个月后,陶殿玺因病情恶化,永远地离开了大家,离开了钟爱一生的导弹事业。
  看到这里,吴雷波流下感动的泪,他第一次感受到信念的力量如此强大:无数先辈用鲜血和生命,助推“中华之剑”越飞越远,越飞越高,越打越准,这是军人的灵魂和安身立命之本。他悄悄撕下前面那页纸,翻开新的一页:我恋山、我爱山,干在深山,誓不出山!
  “升太阳”仪式
  清晨,一轮“红日”慢慢升起。不在浩瀚的海平面上,也不在连绵的群山之巅,而是在深山导弹洞库墙壁上。
  班长王进向“太阳”敬了一个军礼,喃喃地说:“新的一天,早安!”
  这一幕,在有的人看来像是笑谈,但对于该旅阵管营官兵来说,“升太阳”仪式已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同样的岁月,同一片蓝天,一边是熙熙攘攘的闹市,一边是漫无人烟的深山;一边在看大片、玩游戏、刷微博,一边却过着连阳光、空气都成了奢侈品的生活……
  当兵到该旅,就走进了“周边山连山、头顶一线天”的世界,冬季,十天半月难见太阳踪影,夏季,每天也只有2个多小时能见到阳光。中士梁显刚清晰地记得,第一缕阳光会照在饭堂墙壁的第9块瓷砖上,最后一缕会从窗户下沿慢慢隐去。
  即便这样,在导弹阵地之中,“追太阳”也成为奢望,担负阵地值班值勤的官兵长年坚守阵地,见不到阳光。没有白天黑夜,难辨日月晨昏,官兵把手表换成24小时制的闹钟,用水彩笔画出一个红彤彤的太阳,每天清晨准时“升”起在战斗岗位。
  “缺少阳光的生活会让我们身体缺钙,但只要精神的钙质不流失,灵魂深处就永远充满阳光。”讲得十分轻松,笑得如此坦然,听得却令人心酸。每一个到过导弹阵地的人,无不对这轮“最美的太阳”肃然起敬。
  值与不值
  赵平普是该旅刚刚退休的老兵,他的“战场”在一段连接指挥中枢和导弹阵地的通信线路上。25年前,他带着妻子组成“夫妻哨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近百公里的巡山线路,成了他们每天生活的轨迹。哨所年年被评为“红旗哨所”,赵平普荣立了一等功,还被评为“全国拥政爱民模范”。退休后,他仍然经常到巡山线路上走一走,他说:“心在这里,过来走走就很踏实。”
  发射四连连长瞿江,父亲曾是一名为导弹筑巢的工程连指导员,当年施工建设的坑道,正是他现在驻守的导弹阵地。父子两代人,同守一条沟,时隔25年,瞿江接过的不仅是导弹阵地,更是父辈的“精神衣钵”。他在给父亲的信中写道:“钻山沟、守国宝,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拥有这样的荣耀,‘献了青春献子孙’更体现代代相传的一种价值追求。”
  四级军士长赵东山,从事专业危险,经常穿戴防护装具,只身钻入罐体清理残液,超负荷的工作和毒气的长期侵蚀,曾让他多次昏厥住院。但为了导弹的绝对安全,天天与死神打交道,他从不犹豫,一干就是16年,10多次排除重大险情,成为天天与死神打交道的“钢铁卫士”。去年底,他服役期满即将返乡,却加班加点拼命工作,心中充满了不舍。旅党委为这名退伍老兵荣记二等功。
  两种恍若隔世的生活环境,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态度。战士陈健入伍前是个“富二代”,家中跑车就有3辆,每月零花钱动辄上万元。他选择当兵时,家人朋友很不理解:“值得吗?”
  值与不值,陈健在深山中寻找答案。
  第一次上岗值勤,营长带他来到操作岗位前。几米宽的平台,一排密密麻麻的指示灯,这便是无数“国宝卫士”坚守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战位。
  “别小看这几米,岗位虽小却系着大使命,山沟虽深却连着中南海,守好它就是守好了大国‘核心’,守住了万家安宁!”营长一席话,让陈健感到肩头沉甸甸的责任。那天夜里,他在日记本上写下这样一段话:“忠诚,是身陷囹圄、面对酷刑的坚贞不屈;是一声令下、万箭齐发的大军涌动;更是日复一日、无怨无悔的默默坚守。”


  别样的请战书
  旅长王锡民的办公室被敲开,一份别样的请战书递到他的面前,66个红手印下方,写着两行娟秀的小字:“谁说女子不如男,发射场上看一看!”
  前不久,部队千里转进执行发射任务,全旅上下闻战则喜,从来无缘“战场”的女兵难以抑制满腔热情,通信一连66名“传令兵”联名上书,要求“参战”。
  旅史馆里,记录着50多年前发生过同样情形。在那段盛产“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战斗精神的激情岁月,第一代火箭兵冒着生死考验进行导弹发射试验,每临战事血性激扬,官兵一手拿血书、一手拿遗书,表达强烈的参战愿望。
  两代军人,同样情怀。当年,第一代火箭兵的血性聚集“争气”二字,凭着“钢少气多”挺起中华民族的腰杆子,虽然没有经历枪林弹雨硝烟弥漫,却在试验室里、发射场上完成了让世界重新认识中国的千秋伟业,在生与死、得与失、苦与乐的考验中,写下可歌可泣的壮美诗行。
  1963年10月,该部第一次执行战略导弹试验发射任务。号手赵仓库精心操作,刚把导弹起竖到位,却晕倒在发射架下,把他送到医院一检查,发现已到肝癌晚期。解开军衣,人们看到他的肚子上竟然绑着一块四寸长的铁板,这是一名铁血男儿的抗癌“止疼药”,人们见了无不潸然泪下:“需要多大的毅力,才能忍受如此的疼痛?中华民族的钢铁脊梁,正是这样一块块铁板撑起来的!”后来,经上级特批,赵仓库的骨灰被安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成为全军第一位获此殊荣的士兵。
  血性,支撑着军人的脊梁,更锻造了大国的剑锋。今天,部队已经从“钢少气多”步入“钢多气多”新境界。
  血性已唤醒,激情被点燃,全旅上下充满了虎虎生气。
  发射阵地,组建初期“活着拼命干,死了也合算,埋在山头上,守护原子弹,为党为人民,再苦心也甜”的创业战歌更加嘹亮;演兵场上,“环境越苦越奉献、任务越重越争担、技术越高越精练、对手越强越亮剑、荣誉越多越创先”的“五越精神”传承拓展;导弹营盘,卫士园、英雄墙、精武路等感染熏陶,养武德、塑武魂、扬武威,锤炼官兵的胆气和血性。
  一支靠血性书写传奇的部队,在灿若星辰的英雄谱系上,铭刻新一代革命军人铁血担当的传奇。
其他文献
他很黑,黑得连他的家人都认不出他来。  他的兴趣与众不同,喜欢聊些关于叠被子、走队列和练体能的生活趣事。  他还很爱秀,时不时地炫耀下自己练成的胸肌和腹肌:“瞧!看看这几年来我的‘修炼’成果。”  他叫阚旺,南海舰队某防空旅90后大学生士兵。他说:“吃苦不怕,我就想我的青春是原创的。”  我的人生字典里没有“不会”  5月初,该旅和航空兵部队开展地空对抗演练,在关键时候雷达失去目标。在众人急得团团
期刊
柏俊国 沈阳军区某摩步旅 中士 班长  适当的优先是为了激发练兵动力  去年,我在集团军创破纪录比武竞赛中获得特种障碍射击第一名,比武竞赛结束后,连里为我上交了休假申请表,经过上级批准后,我顺利踏上了休假回家之路。说句实话,这是一次身心愉悦的休假旅程,既弥补了前段时间因为备战而没时间与家人联系的相思之苦,能和家人分享成功的喜悦,又调理了前段时间高强度训练留下的训练伤痛,为下一步再创佳绩做好准备。在
期刊
在电视剧《在那遥远的地方》里,喀喇昆仑山是一个遥远而孤独的地方,平均海拔6000多米,一年有8个月大雪封山。在大雪封山的那段时间,没有一个人、一辆车,甚至连一头野兽、一只鸟、一片绿叶也难觅踪影。  一  去年,从国防科技大学毕业,我服从组织安排,来到了这里。一下子离开繁华的湘江之滨,开始与雪山冰峰为伍,与飞石野兽为伴,让我感到有些不适应。  在和田军分区岗前培训时,有这么一段视频让我的内心有了变化
期刊
眼前的阎苹标准的齐耳短发,原本细嫩、白皙的皮肤也变得有些粗糙、黝黑,她笑称这些都是“军旅岁月留痕”。  2009年12月,辽宁师范大学应用化学专业毕业的阎苹披红戴花,登上了开往军营的列车。新训过后,她被分配到有着厚重荣誉和光荣传统的先进连队——沈阳军区某通信团长话连。  唯独阎苹,当兵6年,一错不犯  “我热爱军营,但6年军旅生涯让我引以为傲的事却不多。”阎苹谦虚地说。然而,身边的战友却有别样的认
期刊
孟班长致力打造“梦之队”,他常鼓励队员:航模班岗位看似平凡,但只要胸怀使命,小专业也能大有作为,小阵地也能放飞梦想。  “我是航模班班长孟庆胜,我连做梦都在庆祝胜利。”孟班长总这样介绍自己,其实大家知道,这是他对自己的鞭策。  新兵刚下连孟庆胜就被从头顶掠过做出一连串“特技”的“战机”迷住了,正巧航模班要选拔新队员,他毫不犹豫报了名。选拔集训期间,课上抢答、课间追问、课后加练成了他的“固定科目”,
期刊
大白?大白是谁?他,号称“作训拼命三郎”;他,行军打仗、排兵布阵,阵阵落不下;1.7米的身高,170斤的体重,像极了电影《超能陆战队》中的“大白”。  他就是96126部队作训参谋孙文硕,白胖白胖的“萌汉子”,是个喝凉水都长肉的主儿。正所谓,每逢佳节胖三斤,这不,过完年的孙参谋身材更加“丰满”,双层下巴,步履间优雅的“游泳圈”在颤颤巍巍,还略带着几分弹性,看起来整个人都是“萌萌哒”。看到走路摇摇摆
期刊
指导员宗贺勇:跃动的“灵魂之火”  “天上有照明弹,炮火呼啸,地上原木在移动!知道什么是原木吗?在美国士兵眼里,朝鲜战场上身披白布、趟过冰河、腿脚被冻僵不能弯曲,仍旧冒着坦克、机枪、大炮的火力,不畏死亡前行的志愿军战士,就像是被采伐成一节一节的木头!美军士兵正是被这些不畏死亡的灵魂所震撼、所吓退!这就是人民军队的灵魂!”一名年近三十的政治指导员,正在重现着抗美援朝战争中的一幕,课堂上的官兵被志愿军
期刊
300多个日日夜夜、10000余公里的异域他乡、与十几个国家军事人员的交涉往来……这次旅途注定不是那么简单。  不少人操着很不流利的汉语和他告别道:“中-国-池,欢迎你再来!”——池小泉:“三个官”的“诚信事”  科特迪瓦在法语的意思是“象牙海岸”,曾是象牙贸易的集散地。在蔚蓝的天空下,象牙海岸拖着长长的尾巴,扫过洒在海平面上的落日余晖。  对于这个在冷战时期曾是最繁华的西非热带国家之一,空军工程
期刊
公路调头14秒,倒库移位47秒,倒车击靶正中靶心,这是顿兴刚在竞技场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一名普通驾驶员的风采。  在渭北高原的壶梯山下,有一个老兵用青春抒写了军旅生涯的辉煌赞歌。15年来他安全行车40余万公里,为部队培养驾驶员200余名,个人荣立三等功两次,2014年被四总部表彰为“全军红旗车驾驶员标兵”,他就是第四十七集团军某司训大队分队长顿兴刚。  下连时发生的一件尴尬事,让顿兴刚至今记忆犹新。第
期刊
军民融合是富国强军的战略抉择。济空某航修厂近年来以军民融合的方式走出了一片新天地。他们坚持从难从严锤炼维修保障能力,坚持瞄准部队需求搞科研;在创新发展的道路上,面对人才队伍不足,他们借力育才;针对科研能力有限,他们借智攻关,如今工厂人才济济、维修保障能力过硬、科研攻关能力倍增。该厂先后被总部评为维修计划管理先进单位,被空军评为人才建设先进单位和科研先进单位,荣立集体二等功2次。  “走中国特色军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