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是发展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基础,也是小学几何初步知识教学中的一项主要任务。空间观念就是要求学生能根据几何形体的名称,再现出它的表象,如一提到圆柱体就立即再现出水管、圆木那样的表象,这实际上是一个包括观察、想象、比较、综合、抽象分析,不断由低到高向前发展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从能力方面看,就是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随着空间观念的累积,可以逐步形成空间想象力,这将为以后的学习奠定相当重要的基础。如果说幼儿对一些简单图形的初步认识是在游戏和生活中获得的,那么小学生的空间观念往往是在他们学习几何初步知识的过程中形成的,而且空间观念的形成又直接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几何知识。如何更科学地实施教学,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呢?
1. 实践操作,建立空间表象 空间观念的形成,光靠观察是不够的,还应重视对实物、模型的直观演示和 实际操作,让学生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这是学生形成空间观念的重要前提。因此,在教学中,让学生亲自通过比一比、折一折、剪一剪、摸一摸、画一画、量一量、看一看、说一说等多种感性活动,调动听觉、触觉、视觉等多种感官,使学生经历一个积极的感知过程,形成正确、清晰的几何形体表象。如教师在教学立体图形的认识时,可启发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观察把立体图形进行分类,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再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进一步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点,培养学生操作、观察能力以及探究新知的意识。接着,引导学生自由操作,通过比一比、滚一滚、搭一搭等操作活动,使学生亲自体验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各自的特征。然后启发学生从生活中找找各种形状的物体。最后,组织学生用立体图形画平面图形,从而让学生亲身体验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及区别。由此,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知,把想、看、做、说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操作、观察、比较等数学思维活动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与空间观念得到相应的表现和发展。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建立空间表象,而且可以初步认识这些形体在日常生活里实际应用的价值。
另外,新课程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感受和体验,学生只有在活动中才能感悟出空间概念的真谛,才能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离开空间,离开学生的活动,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成了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所以要给学生一个活动空间,让学生去发现、探索、创造。
2. 观察比较,培养空间观念 在培养儿童观察力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不仅观察事物的表面现象,而且要透过现象,找出事物的本质。要指导他们逐渐懂得看问题应该从什么角度看。同时,要让他们学会分析、比较。在几何知识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按照一定的目的,有顺序、有重点地去观察,在反复细致观察的基础上,通过比较,找出事物的不同特征,逐步形成空间观念。
如在“观察物体”一课开始,指名不同学生用数码照相机为一个同学进行不同方位的拍照,并把这些照片展示出来,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些照片,学生定能发现每张照片都各不相同,再通过比较,猜一猜每一张照片是小摄像师站在哪个方位拍的,你能不能拍出同样的照片。接着,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先本位观察、再换位观察、最后全面观察桌上的恐龙,并在小组里说说你看到的恐龙是怎样的。通过交流比较,使学生自己合作探究发现;同一件事物,观察的角度不同,所得到的结果也就各不相同。最后,让学生直接看不同事物、不同方位的照片,说一说这是事物的哪一面。这样,由实物到照片,形象直观,同时也遵循了儿童由浅入深,逐步推进的认知规律。
又如“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学习,通过割补,依据“等积移补”的思想,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由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依据“化曲为直”的思想,把圆剪拼成近似的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具体化,便于学生理解。这样通过简单的观察、比较和想像,不断认识、了解和把握实物与相应的平面图形之间的相互转换关系,在切身感受和体验中建立空间观念。这样的活动学生接触多了,二维和三维之间的转换就会越来越灵活自如,空间观念就可以不断地生发并逐步形成。
3. 联系生活,发展空间想象 生活是现实的,丰富的,数学是抽象的,如果不把两者联系起来,学生必然感到枯燥、乏味。而空间想象又必须依赖于学生从生活中获取大量感性材料之后,才进行的一项高级的思维活动。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经常运用图形的特征去想象,解决生活中的各种实际问题,发展他们的空间想象力。如学生通过对冰箱、砖、牙膏盒等物品的观察,先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再根据感性认识找出这些实物的外形特征,就形成对长方体的直观认识。教学中把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机的融合,能使学生对所学的空间与图形知识理解的更透彻。如计算做一个油箱用多少铁皮就是求六个面的面积,计算粉刷烟囱就是求四个侧面的面积,等等。这样通过一系列联系实际的活动,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应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对这些几何知识的认识不是只停留在课本上,而是在实际生活中建立起鲜明的表象,以后再求物体的表面积时,他们就会把求物体的表面积与实际生活中获取的表象联系起来。因此,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借助生活经验产生认知需求,推动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空间与图形的学习活动中去,从而升华了学生对空间与图形的认识。
空间观念是以现实生活中儿童积累的丰富的几何体知识经验为出发点,在活动体验的过程中逐步建立、形成、强化和发展起来的,所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的策略应当是多元的,要在教学实践中努力探索有利于学生发展空间观念的有效途径,在尊重学生生活经经验的基础上灵活运用,让学生充分感知空间与图形的现实意义,体验二维与三维空间的相互转换关系,使学生的空间观念逐步得到发展。
1. 实践操作,建立空间表象 空间观念的形成,光靠观察是不够的,还应重视对实物、模型的直观演示和 实际操作,让学生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这是学生形成空间观念的重要前提。因此,在教学中,让学生亲自通过比一比、折一折、剪一剪、摸一摸、画一画、量一量、看一看、说一说等多种感性活动,调动听觉、触觉、视觉等多种感官,使学生经历一个积极的感知过程,形成正确、清晰的几何形体表象。如教师在教学立体图形的认识时,可启发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观察把立体图形进行分类,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再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进一步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点,培养学生操作、观察能力以及探究新知的意识。接着,引导学生自由操作,通过比一比、滚一滚、搭一搭等操作活动,使学生亲自体验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各自的特征。然后启发学生从生活中找找各种形状的物体。最后,组织学生用立体图形画平面图形,从而让学生亲身体验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及区别。由此,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知,把想、看、做、说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操作、观察、比较等数学思维活动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与空间观念得到相应的表现和发展。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建立空间表象,而且可以初步认识这些形体在日常生活里实际应用的价值。
另外,新课程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感受和体验,学生只有在活动中才能感悟出空间概念的真谛,才能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离开空间,离开学生的活动,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成了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所以要给学生一个活动空间,让学生去发现、探索、创造。
2. 观察比较,培养空间观念 在培养儿童观察力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不仅观察事物的表面现象,而且要透过现象,找出事物的本质。要指导他们逐渐懂得看问题应该从什么角度看。同时,要让他们学会分析、比较。在几何知识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按照一定的目的,有顺序、有重点地去观察,在反复细致观察的基础上,通过比较,找出事物的不同特征,逐步形成空间观念。
如在“观察物体”一课开始,指名不同学生用数码照相机为一个同学进行不同方位的拍照,并把这些照片展示出来,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些照片,学生定能发现每张照片都各不相同,再通过比较,猜一猜每一张照片是小摄像师站在哪个方位拍的,你能不能拍出同样的照片。接着,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先本位观察、再换位观察、最后全面观察桌上的恐龙,并在小组里说说你看到的恐龙是怎样的。通过交流比较,使学生自己合作探究发现;同一件事物,观察的角度不同,所得到的结果也就各不相同。最后,让学生直接看不同事物、不同方位的照片,说一说这是事物的哪一面。这样,由实物到照片,形象直观,同时也遵循了儿童由浅入深,逐步推进的认知规律。
又如“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学习,通过割补,依据“等积移补”的思想,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由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依据“化曲为直”的思想,把圆剪拼成近似的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具体化,便于学生理解。这样通过简单的观察、比较和想像,不断认识、了解和把握实物与相应的平面图形之间的相互转换关系,在切身感受和体验中建立空间观念。这样的活动学生接触多了,二维和三维之间的转换就会越来越灵活自如,空间观念就可以不断地生发并逐步形成。
3. 联系生活,发展空间想象 生活是现实的,丰富的,数学是抽象的,如果不把两者联系起来,学生必然感到枯燥、乏味。而空间想象又必须依赖于学生从生活中获取大量感性材料之后,才进行的一项高级的思维活动。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经常运用图形的特征去想象,解决生活中的各种实际问题,发展他们的空间想象力。如学生通过对冰箱、砖、牙膏盒等物品的观察,先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再根据感性认识找出这些实物的外形特征,就形成对长方体的直观认识。教学中把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机的融合,能使学生对所学的空间与图形知识理解的更透彻。如计算做一个油箱用多少铁皮就是求六个面的面积,计算粉刷烟囱就是求四个侧面的面积,等等。这样通过一系列联系实际的活动,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应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对这些几何知识的认识不是只停留在课本上,而是在实际生活中建立起鲜明的表象,以后再求物体的表面积时,他们就会把求物体的表面积与实际生活中获取的表象联系起来。因此,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借助生活经验产生认知需求,推动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空间与图形的学习活动中去,从而升华了学生对空间与图形的认识。
空间观念是以现实生活中儿童积累的丰富的几何体知识经验为出发点,在活动体验的过程中逐步建立、形成、强化和发展起来的,所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的策略应当是多元的,要在教学实践中努力探索有利于学生发展空间观念的有效途径,在尊重学生生活经经验的基础上灵活运用,让学生充分感知空间与图形的现实意义,体验二维与三维空间的相互转换关系,使学生的空间观念逐步得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