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民俗文化教育的作用

来源 :速读·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6893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教材中所包含的丰富的民俗文化元素,一方面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让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熏陶,进而提髙语文素养的重要文化资源;另一方面也是增强学生语文鉴赏能力、审美能力及探宄能力的重要教学资源。本文分析了民俗文化在高中语文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民俗文化;高中语文教育;作用
  民俗文化作为语文教材中的重要文化元素,不仅是民族文化的根源,而且是凝聚一个民族感情与行动的文化核心点,它能够体现一个民族的价值观、理想和信仰。从教育意义上来说,民俗文化所具有的智育、德育、美育等的教育功能,能够培养人们的民族精神,提高整个民族的精神文化素质,是人文素质教育不可缺失的重要教育内容。
  “民俗”的概念最早由英国人威廉·汤姆斯提出,我国民俗学研究在五四之后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不少民俗学家都对民俗的概念做出了界定。主要包括了著名的民俗学家钟敬文先生所认为的:“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 而陶立墦先生在《民俗学》一书中也说:“如果研究需要给‘民俗’下定义,那只能说,民俗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靠口头和行为传承的文化模式。”由此看来,民俗学家们是普遍认为民俗其实是一种文化现象的。仲富兰先生在《中国民俗文化学导论》一书中就指出了民俗的本质是文化,并基于对民俗本质的深入思考,他提出应该把民俗作为一门文化学科来研宄。他对民俗文化的定义是:“民俗文化是沟通民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联系传统与现实、反映民间社区的和集体的人群意愿,并主要通过人作为载体进行时代相习和传承的生生不息的文化现象。” 本文分析了民俗文化在高中语文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一、民俗文化有利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当前在我国青少年中出现了一些缺乏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认同感的现象,其主要原因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文化处于世界文化和本土文化相互交融和渗透的格局下,并且受到了西方文化霸权的冲击。而针对于这种现象,新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对语文课程基本理念的阐述就提出了: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的要求。因此,高中语文教育要加强对正处于形成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重要阶段的中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以增强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而民俗文化对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有着先天的优势。陶立墦先生的《民俗学》一书中论述民俗的教育功能时曾指出:“民俗文化的发明和传承本身,就表现出各民族民众的聪明和智慧,是各民族民众宝贵的精神财富。民俗活动中不仅可以使本民族民众熟悉自己祖先所创造的的历史文化,而且在潜移默化的作用下,也能够让人们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因此,民俗文化作为民族精神的载体,民族精神的培养离不开民俗文化的教育,在高中语文教育中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不能够忽视民俗文化在语文教育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二、民俗文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新课标高中语文课程理念中,强调了语文教育对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民俗文化是植根于人们的生活中的,它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一个民族或地区的民俗,也总是包含了该民族或地区的人们的好恶感情和审美情操。因此,民俗文化与各民族人民的审美意识总是结合在一起的。如赛龙舟、赛马、斗牛等一些竞技性质的民俗活动,考验年轻人的机智、顽强、勇敢,体现出人们的积极、健康、向上的精神和情趣。另外一些传统优美的民族文学和艺术,作为各民族民众所创造的的精神产品,也表现出一种集体的智慧和创造,具有一种崇高的精神美。由此可见,民俗文化具有着重要的审美功能,它向我们展示了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人民的审美观念,并且对于人审美能力的形成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民俗文化的主体是人,审美的主体也是人;主体自身的美是美感产生的前提条件,民俗审美的根本目的就在于培育美的主体,即具有丰富健全的心灵和创造才能的人。”因此,高中语文教育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就离不开民俗文化的审美教育,它可以让学生在认识前人的不同审美观念的基础之上,形成审美意识,进而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
  三、民俗文化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语文教育历来重视学生思想道德的教育,在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同样也强调要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提高道德修养。我国的传统文化是以伦理道德为本位的,这在民俗文化中体现的尤为突出。有研宄者提出:“民俗是一种动态性的社会生活文化事象,是文化长期积淀的结果。它兼具生活属性和文化属性,是二者的复合体,这种特性对于社会秩序有着控制和规范功能,对培养人们的社会公德和道德情操也有重要作用。所以,这样的一种教育资源是对学校教育有力的补充,让学生在民俗教育中开阔了历史与文化的视野,有利于形成健康的价值判断,生成情感道德的需求,培育创新精神及对社会的责任心与使命感等。”在语文课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时,如果只是向学生单纯地讲述道德标准与要求的一些条条框框,那语文课也就变成了政治课,很容易引起学生对于语文课的反感。但如果我们能够充分利用民俗文化材料,向学生讲一些生活中有趣的民俗故事,通过民俗的道德教化功能,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则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引起他们对于自身道德品质的反省,逐步使他们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因此,在语文教育中要充分运用民俗文化内容,这对于实现语文教育提高学生道德修养的目标有着重要的意义。
  四、结束语
  我国历史悠久,丰富的民俗文化更是传统文化、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在高中语文教育中重视民俗文化的教育,能够在中学生人心智成长的关键时期,培养他们的民族精神、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素质。
  参考文献:
  [1]李桂芳.中学语文教学与民俗文化承传[J].语文教学研究,2004年第4期.
  [2]李阿利.浅谈中学语文教学渗透民俗文化的可能性[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4期
其他文献
综合历代医家对失眠的认识,阐述张永臣教授对于失眠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的认识,总结其运用针刺拔罐配合按摩治疗失眠的经验.张教授根据古代文献记载并结合二十余年的临床经验,
目的:对产后失血性休克的临床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以保障产妇的生命安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所收治的46例产后失血性休克产妇作为主要研究
5月 3 1日 ,江泽民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毕业典礼的讲话中指出 :“进入新世纪 ,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国际局势正在发
在我国,事业单位覆盖在各行各业中,它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有重要的地位,因而事业单位的发展备受瞩目。事业单位的发展离不开科学的内部控制,因此有效的内部控制是事业单位的
解放军第二炮兵军犬训练队主要担负二炮部队军犬的繁殖、培训、编配等业务指导工作。在军犬警戒布控、武装巡逻,搜索追捕、安检搜爆等科目培训上具有独特优势。全体官兵叫响“
目的:分析对于小儿急性哮喘者应用舒适护理服务的临床价值.方法:将100例小儿哮喘患儿随机分为2组,每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舒适性护理,分析护理结果.结果:对
江泽民的“三个代表”思想 ,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 ,科学地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全面涵盖了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和党的思想、组织、
党内不良风气的产生和蔓延 ,是由复杂而深刻的历史因素、机制因素、环境因素和个人主体因素等综合作用引起的。深入剖析这些因素的性质、表现和作用机制 ,有利于增强反腐倡廉的信心和决心 ,有利于按“三个代表”要求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
我科于2016年3月5日收治一例先天性外胚层发育不良并发肺炎的患儿,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rn1 病例简介 rn患儿男孩、13天,第三胎第三产,母孕41加2周顺产,上有两个姐姐一个8岁
期刊
线条作为绘画作品中最基本的视觉元素,是绘画活动的最初结构。线条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性手段和外在的操作技巧,更是表达内心世界的手段,是内在的反映。学习线条绘画在小班初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