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的课外阅读教学中存在着尴尬的局面:学生层面来说,在课外还是主要沉溺于电视、电脑中,课外阅读自主性极差,90%的同学属于被动性阅读,没有自主课外阅读的意识,当然更谈不上课外阅读质量,即使老师有要求,家长有督促,大部分学生也会打折扣;教师层面来说,几乎所有的语文教师都明白,一个学期只教一本语文教材是无法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观点也越来越被教师认同,但“有效性体现不够”“课外阅读两极分化严重”等问题又一直困扰着众多教师。如何才能在语文课外阅读教学中进行无痕教育,做个IN(即in fashion,流行时髦的代名词)的语文教师,把我们的孩子引入“润物细无声”的文学殿堂中?
IN一:玩转“酷头衔”
在这个越来越民主、相处越来越朋友化的师生关系中,我们这些教师学会了欣然接受孩子们“赠”予的各种头衔,而且还得围着这些头衔做文章,明察秋毫地关注小人儿最近的兴趣点,好与他们的思想教育接轨。那么,是否可以在他们“赐予”的头衔上下工夫,做回IN老师呢?
我在读相关的儿童文学作品时,往往会不自觉地把文中的人物跟自己或身边的某个人“对号入座”。比如,读黄蓓佳的《我想做个好孩子》,读到妈妈的部分,我觉得其中妈妈的说法、想法、做法跟为人母的我简直如出一辙,而看到有关老师的描述时,又觉得她跟为人师的我平时在学校的教育行为上有很多雷同之处。我相信,孩子们在读这些作品时,也会不自觉地对照着、反思着。事实上,就儿童文学阅读而言,教师未必比学生读得更深入,体会得更真切。因为儿童文学作品是以描写孩子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见长,特别是一些描写他们生活的作品,可能学生读来更觉有趣。另外,学生有时观察得更加仔细,例如,图画书中很多画面的细节都是孩子先发现的。这为我引导孩子读文学作品找到了切入口——对,让他们通过读各类经典文学作品,给老师“赐封”头衔,以作品中的人物名来代替老师。不过,必须是在儿童文学作品或中外经典读物中找到老师的影子,拒绝“恶搞”。如果有困难,可以只找到老师的局部,比如眼睛、内心、行为、口头禅、经典动作等,必要时在书中找到相似度较高的描写部分,对上号,还要把自己的观点抛出,求得班上同学的认同,方有“赐封”权限。
两个星期后,各路角色纷纷登场,我,成了名人(当然有正面人物形象,也有反面人物代名)——
代言1:秦老师
出处:《淘气包马小跳》
理由:秦老师特别偏爱当班长的路曼曼、漂亮女生夏林果,余老师也喜欢乖巧的女生,常常范读班长周同学的作文,下课喜欢跟她们聊。还说看见班里的淘气包小骆同学体温会升高2摄氏度。这跟秦老师对马小跳的态度差不多。
代言2:林黛玉
出处:《红楼梦》
理由:林黛玉多愁善感,看到花儿落地会哭,听到别人说妈妈就想起自己的身世,又哭。余老师看书时会哭,跟我们一起看电影时会哭,还哭得稀里哗啦。
代言3:邓不利多校长
出处:《哈利波特》
理由:邓布利多校长的话不多,但常常含有哲理。他说过:“好奇心不是罪过,但我们在好奇的时候应该小心,真的。”余老师嘴里也常常会蹦出格言,旁敲侧击地教育我们,比如当我们的课堂冷场时,余老师就会说“人是在错误中长大的”“你的错误也是有价值的”等。
怎么样,有意思吧,看我这么略施小计,孩子们纷纷中招,IN吧!
IN二:组建“啃书虫特工队”
跟孩子交心时,或是翻看孩子的周记时,常常会听到这样的心声:课间十分钟得规规矩矩,避免打闹嬉戏带来意外伤害;放学后满脑子只盘旋着那几道给力的数学题。周末,老妈三令五申,“离那该死的电脑远点”;老爸满脸歉意,“临时有事,出游计划取消”;一向疼爱的奶奶也无奈,“看电视悠着点”…唉!同情理解之余,又一计谋上心头:何不引导孩子在周末和假日,组建若干支“啃书虫特工队”呢?在考虑结伴方便、情趣相投、自由组合等多项基础上,孩子们的“啃书虫特工队”成立了。每逢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段,我们的“特工队”便纷纷出发。他们自由地穿梭于全市各大书店和超市图书部,专心致志地读着自己喜爱的图书,时不时和旁边的小伙伴交流书中的有趣片段。
“啃书虫特工队”成立后,校园网的“绿色读吧”交流平台上,真是精彩纷呈;读后感的写作上更是百花盛开,尽管有些观点幼稚之极,但至少避免了以往的单一单调和千篇一律。我觉得“特工队”真像是训练营,提升了孩子的阅读兴趣,拓展着他们的想象空间,砥砺着他们的胆识勇气。
IN三: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脱口秀”
听王崧舟老师的课和讲座,我常常沉醉于他那丰富激扬的语言,我知道这源于王老师深厚的文学底蕴。的确,“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只有做到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才能养成志存高远、厚德载物的大气,满腹经纶、才华横溢的才气,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雅气……于是,在自己的学习和工作生活中,我会如饥似渴地去阅读各种各样的书籍,所以,在语文课堂上,无论是精读课还是略读课,无论是作业的分析课还是作文的讲评课,我都力求旁征博引,引经据典。我特别强调我们的国粹,比如精美绝伦的古诗词、浩如烟海的成语。当孩子对一个陌生成语感到茫然时,我不十自花时间,一定要简单地讲一讲成语的典故;当孩子仿写的句子枯燥单调时,我会即兴来一段美文,让孩子感受到经典的魅力。所以有一个孩子在作文中写道:“我们老师在讲课时,成语、名言信手拈来,就像是拧开了很粗的水管子。”还有个男孩小周,在一次课后无比崇拜地对我说:“老师,你知道得可真多。“沾沾自喜后,虚荣心得到极大满足的我面对孩子羡慕的眼睛趁机引导道:“没有广泛的阅读,就没有充实的生活,就没有跳动的思想,就没有字的张扬,词的飞动,排比的声势!”“脱口秀”让孩子们的心里充满了好奇与期待,当老师无法一一满足他们的需求时,内心的渴望就会促使他们自己去阅读。就这样在自我词读中,孩子们也在不断吸收我们民族的文化传统与精神特质。
看看,没有刻意的指引,没有生硬的牵引,孩子们也在悄然地阅读属于他们的经典文学,积累好词佳句。
IN四:披甲敢与孩子擂台赛
只说不练假把式,敢跟孩子比高低。在课外阅读的实施过程中,教师有意无意地挑战孩子或是接受孩子的挑战,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对孩子课外阅读方法的渗透和成果的检阅。
于无形中培养孩子多种形式的读。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引导孩子用尽可能少的时间来阅读尽可能多的资料,吸取尽可能多的信息,以适应21世纪快节奏、高速度的工作和生活需要。因此训练学生阅读速度、扩大知识面,使学生读得更多,读得更快,也势在必行。它可以是:扫读——扫视文字,明白文章主要内容;跳读——挑重点段落、优美的语句读一读,积累语言文字;引读——师引生读,体会文章思想感情。如看了《时代广场的蟋蟀》一书后,可以师生比试谁能在短时间内简明扼要地说出其中一个章节的故事梗概:读到蟋蟀柴斯特在纽约地铁广场表演独奏时人们静心倾听的场面,那夸张生动形象的描写激动着读者,我们可以发一挑战书:“谁能先把柴斯持的天籁之音表现出来?”速读速背的擂台赛就拉开了帷幕!又如学了《猴王出世》,就全班共读《西游记》,读后利用班队课开展“说名著”擂台赛,说人物性格、说武器、说菩萨、说九九八十一难等学生感兴趣的方面。在整个过程中,我好几次败在孩子们的“火力网中”。在记忆力超强的孩子面前,输了不用羞愧,让学生通过胜了“先生”来体验成功的快乐,激起更强的读书欲望,何乐而不为呢?
“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孩子对经典文学著作的爱,也是如此。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要独辟蹊径,笔者提出“做IN老师”,目的就在于试图引领孩子走进童书,走进经典,走进文学殿堂,因为课外阅读真的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当我们让孩子知道蚂蚁一样小的文字可以编织成神奇的故事的时候,当孩子发现神奇的故事里到处有与他们一样的身影,有与他们一样的喜悲,甚至可以让自己在梦想中遨游的时候,孩子们就喜欢上了文字,喜欢上了阅读。这种喜欢是来自内心深处的,这种力量很大,大到可以拒绝电视、电脑游戏,大到可以提高语文能力、语文素养,大到可以帮助自己在人生的道路上正确前行。
(浙江省诸暨市暨阳小学311800)
IN一:玩转“酷头衔”
在这个越来越民主、相处越来越朋友化的师生关系中,我们这些教师学会了欣然接受孩子们“赠”予的各种头衔,而且还得围着这些头衔做文章,明察秋毫地关注小人儿最近的兴趣点,好与他们的思想教育接轨。那么,是否可以在他们“赐予”的头衔上下工夫,做回IN老师呢?
我在读相关的儿童文学作品时,往往会不自觉地把文中的人物跟自己或身边的某个人“对号入座”。比如,读黄蓓佳的《我想做个好孩子》,读到妈妈的部分,我觉得其中妈妈的说法、想法、做法跟为人母的我简直如出一辙,而看到有关老师的描述时,又觉得她跟为人师的我平时在学校的教育行为上有很多雷同之处。我相信,孩子们在读这些作品时,也会不自觉地对照着、反思着。事实上,就儿童文学阅读而言,教师未必比学生读得更深入,体会得更真切。因为儿童文学作品是以描写孩子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见长,特别是一些描写他们生活的作品,可能学生读来更觉有趣。另外,学生有时观察得更加仔细,例如,图画书中很多画面的细节都是孩子先发现的。这为我引导孩子读文学作品找到了切入口——对,让他们通过读各类经典文学作品,给老师“赐封”头衔,以作品中的人物名来代替老师。不过,必须是在儿童文学作品或中外经典读物中找到老师的影子,拒绝“恶搞”。如果有困难,可以只找到老师的局部,比如眼睛、内心、行为、口头禅、经典动作等,必要时在书中找到相似度较高的描写部分,对上号,还要把自己的观点抛出,求得班上同学的认同,方有“赐封”权限。
两个星期后,各路角色纷纷登场,我,成了名人(当然有正面人物形象,也有反面人物代名)——
代言1:秦老师
出处:《淘气包马小跳》
理由:秦老师特别偏爱当班长的路曼曼、漂亮女生夏林果,余老师也喜欢乖巧的女生,常常范读班长周同学的作文,下课喜欢跟她们聊。还说看见班里的淘气包小骆同学体温会升高2摄氏度。这跟秦老师对马小跳的态度差不多。
代言2:林黛玉
出处:《红楼梦》
理由:林黛玉多愁善感,看到花儿落地会哭,听到别人说妈妈就想起自己的身世,又哭。余老师看书时会哭,跟我们一起看电影时会哭,还哭得稀里哗啦。
代言3:邓不利多校长
出处:《哈利波特》
理由:邓布利多校长的话不多,但常常含有哲理。他说过:“好奇心不是罪过,但我们在好奇的时候应该小心,真的。”余老师嘴里也常常会蹦出格言,旁敲侧击地教育我们,比如当我们的课堂冷场时,余老师就会说“人是在错误中长大的”“你的错误也是有价值的”等。
怎么样,有意思吧,看我这么略施小计,孩子们纷纷中招,IN吧!
IN二:组建“啃书虫特工队”
跟孩子交心时,或是翻看孩子的周记时,常常会听到这样的心声:课间十分钟得规规矩矩,避免打闹嬉戏带来意外伤害;放学后满脑子只盘旋着那几道给力的数学题。周末,老妈三令五申,“离那该死的电脑远点”;老爸满脸歉意,“临时有事,出游计划取消”;一向疼爱的奶奶也无奈,“看电视悠着点”…唉!同情理解之余,又一计谋上心头:何不引导孩子在周末和假日,组建若干支“啃书虫特工队”呢?在考虑结伴方便、情趣相投、自由组合等多项基础上,孩子们的“啃书虫特工队”成立了。每逢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段,我们的“特工队”便纷纷出发。他们自由地穿梭于全市各大书店和超市图书部,专心致志地读着自己喜爱的图书,时不时和旁边的小伙伴交流书中的有趣片段。
“啃书虫特工队”成立后,校园网的“绿色读吧”交流平台上,真是精彩纷呈;读后感的写作上更是百花盛开,尽管有些观点幼稚之极,但至少避免了以往的单一单调和千篇一律。我觉得“特工队”真像是训练营,提升了孩子的阅读兴趣,拓展着他们的想象空间,砥砺着他们的胆识勇气。
IN三: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脱口秀”
听王崧舟老师的课和讲座,我常常沉醉于他那丰富激扬的语言,我知道这源于王老师深厚的文学底蕴。的确,“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只有做到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才能养成志存高远、厚德载物的大气,满腹经纶、才华横溢的才气,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雅气……于是,在自己的学习和工作生活中,我会如饥似渴地去阅读各种各样的书籍,所以,在语文课堂上,无论是精读课还是略读课,无论是作业的分析课还是作文的讲评课,我都力求旁征博引,引经据典。我特别强调我们的国粹,比如精美绝伦的古诗词、浩如烟海的成语。当孩子对一个陌生成语感到茫然时,我不十自花时间,一定要简单地讲一讲成语的典故;当孩子仿写的句子枯燥单调时,我会即兴来一段美文,让孩子感受到经典的魅力。所以有一个孩子在作文中写道:“我们老师在讲课时,成语、名言信手拈来,就像是拧开了很粗的水管子。”还有个男孩小周,在一次课后无比崇拜地对我说:“老师,你知道得可真多。“沾沾自喜后,虚荣心得到极大满足的我面对孩子羡慕的眼睛趁机引导道:“没有广泛的阅读,就没有充实的生活,就没有跳动的思想,就没有字的张扬,词的飞动,排比的声势!”“脱口秀”让孩子们的心里充满了好奇与期待,当老师无法一一满足他们的需求时,内心的渴望就会促使他们自己去阅读。就这样在自我词读中,孩子们也在不断吸收我们民族的文化传统与精神特质。
看看,没有刻意的指引,没有生硬的牵引,孩子们也在悄然地阅读属于他们的经典文学,积累好词佳句。
IN四:披甲敢与孩子擂台赛
只说不练假把式,敢跟孩子比高低。在课外阅读的实施过程中,教师有意无意地挑战孩子或是接受孩子的挑战,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对孩子课外阅读方法的渗透和成果的检阅。
于无形中培养孩子多种形式的读。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引导孩子用尽可能少的时间来阅读尽可能多的资料,吸取尽可能多的信息,以适应21世纪快节奏、高速度的工作和生活需要。因此训练学生阅读速度、扩大知识面,使学生读得更多,读得更快,也势在必行。它可以是:扫读——扫视文字,明白文章主要内容;跳读——挑重点段落、优美的语句读一读,积累语言文字;引读——师引生读,体会文章思想感情。如看了《时代广场的蟋蟀》一书后,可以师生比试谁能在短时间内简明扼要地说出其中一个章节的故事梗概:读到蟋蟀柴斯特在纽约地铁广场表演独奏时人们静心倾听的场面,那夸张生动形象的描写激动着读者,我们可以发一挑战书:“谁能先把柴斯持的天籁之音表现出来?”速读速背的擂台赛就拉开了帷幕!又如学了《猴王出世》,就全班共读《西游记》,读后利用班队课开展“说名著”擂台赛,说人物性格、说武器、说菩萨、说九九八十一难等学生感兴趣的方面。在整个过程中,我好几次败在孩子们的“火力网中”。在记忆力超强的孩子面前,输了不用羞愧,让学生通过胜了“先生”来体验成功的快乐,激起更强的读书欲望,何乐而不为呢?
“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孩子对经典文学著作的爱,也是如此。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要独辟蹊径,笔者提出“做IN老师”,目的就在于试图引领孩子走进童书,走进经典,走进文学殿堂,因为课外阅读真的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当我们让孩子知道蚂蚁一样小的文字可以编织成神奇的故事的时候,当孩子发现神奇的故事里到处有与他们一样的身影,有与他们一样的喜悲,甚至可以让自己在梦想中遨游的时候,孩子们就喜欢上了文字,喜欢上了阅读。这种喜欢是来自内心深处的,这种力量很大,大到可以拒绝电视、电脑游戏,大到可以提高语文能力、语文素养,大到可以帮助自己在人生的道路上正确前行。
(浙江省诸暨市暨阳小学31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