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生命、安全、健康,在教学中结合化学学科特点和知识内容有机地渗透安全教育,是以学生为本,维护学生身体健康和安全成长的需要,也是维护学校和社会正常秩序和安宁的需要。化学教学应该发挥学科优势,加强学生安全教育。教师应结合化学学科教学的内容,对学生进行防火、防意外伤害等基本知识教育,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1 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1.1 通过重大社会事件渗透生命安全
社会发生的重大事件中,许多事例和所学知识有关,以此创设问题情境,巧妙地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引出化学学习的内容,进行生命安全教育,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显著的作用。
2007年,上海杨高南路浦三路口,一座正在维修施工的中石油油气加注站发生爆炸,造成2名加油站工人和2名路人死亡,另有40人受伤,其中2人重伤。据初步调查,这起事故缘于油站工作人员操作不当,在油罐残气没有涤荡清空的情况下启动电焊,由明火导燃悲剧。教师在讲有关氧气化学性质的知识时,拓展到 “爆炸” 、“爆炸事故后如何救援” 、“如何防止爆炸” ,以此书本知识联系此次事件的发生,让学生懂得安全。
1.2 通过化学实验渗透生命教育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基础自然学科,它在教学中发挥着其他学科无法媲比的作用。而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较多安全问题,例如:点燃氢气必须先检验纯度。如果你在用锌和盐酸反应制取氢气的演示实验过程中,开始放的锌粒量少,反应过程中你发现锌粒量少时,再打开反应器装上锌粒,塞上塞就点燃,就会引起仪器爆炸。这是因为你违背了点燃氢气前必须检验纯度的操作规定。实验过程中氢气和氧气混合,点燃都会发生爆炸。例如在配置稀硫酸时,应该把浓硫酸慢慢倒入水中,并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因为浓硫酸的稀释过程要放出大量的热。如果颠倒顺序,就会有硫酸溅出伤人,发生事故。在加热制取气体并用排水法收集,实验完毕时,应先把导管从水里撤出,再撤酒精灯。上面的操作正好颠倒了,先撤去了酒精灯,还没来得及取导管,水就会沿导管流入反应器,引起仪器炸裂,发生危险。在实验中如果产生有CO,要对有毒的尾气增加处理装置,防止污染环境。总之,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操作,并意识到错误操作带来的危害。
1.3 通过多媒体化学教学渗透生命教育
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应用增加了课堂知识的容量,扩大了信息时空,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在中学化学教学上的应用日趋广泛。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大了课堂教学的容量、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多媒体化学教学能够更有效地提高教学的针对性,有效地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师应根据课程内容、学生特点恰当利用多媒体教学。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应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做到二者的有效结合、相得益彰,能够更有效的保证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效果。
比如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若操作不当会给学生带来伤害,而一般在实际教学中,老师以单向传授为主,来让学生注意正确的安全操作,但学生并不能完全理解,往往对违规操作带来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存在侥幸心理。如浓H2SO4的稀释时水和浓硫酸的加入顺序;如在加热时用不纯的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这些都可以借助多媒体,通过动画设计,不仅使学生掌握了必要的知识,同时也强化了学生的实验安全意识。
2 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安全教育
进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安全事故有增无减,触目惊心的矿难事件更是让国人头疼,曾几时,成百上千的矿工死与非命;曾几时,成百上千的国人看到油炸食品避而远之,地沟油让他们寒心;还有那一次次的假酒死亡事件。我国中学化学课程内容中含有大量与矿产、食品相关的化学知识,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安全,就显得尤为重要,课堂教学是主要渠道,以多媒体效应、知识讲解并借助化学实验以及生活常识等渗透安全知识教育。
2.1 通过重大事件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安全
2008年, “三鹿牌奶粉”事件轰动全国,因为在奶粉中添加了三聚氰胺造成至少6名婴儿死亡和将近30万名婴儿生病,这是中国出现的最严重的食品污染事件,造成了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
生活离不开化学,化学也离不开生活。 联系到这个事件时,学生会问,不法分子为何要在原奶中添加三聚氰胺這种化学物质呢?联系化学中“如何利用元素的质量计算物质的质量”这一知识点,展开教学活动。,因为奶粉的好坏是通过测奶粉中氮元素的含量的高低来计算出蛋白质的含量,判断其是否达标的,而三聚氰胺这种物质中含有很高的氮元素。通过这个实例,不仅让学生巩固了化学课堂知识,还让学生了解了事件背后的真实原因,增强了食品安全意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2 通过知识实验的讲解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安全
化学中承载着大量有关安全的信息,而化学又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师可以利用探究性实验将化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进行安全教育的渗透。
通过上述化学知识实验的讲解,不仅让学生在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同时使他们在态度情感与安全价值观方面得到良好发展。
2.3 通过生活常识与实践渗透安全教育
生活常识其实可以避免大量的安全事故发生,比如国家法律法规早就明确规定,食品标签的内容必须真实。出厂的食品必须在最小销售单元的食品包装上标注食品生产许可证编码并加印(贴)食品市场准入标志(QS)。这就要我们教师告诉学生要进正规商店购物,查看生产日期、查包装,自我保护能力借助实践活动来渗透。
课外实践活动是学生学习化学的第二课堂,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参观、访问,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探究活动和研究性学习,在活动中渗透安全意识,让他们了解化学物质,知道化学物质的两面性。让学生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对于化学中的食品安全教育来说,这一理念非常重要。
总之,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生命、安全、健康,在教学中结合化学学科特点和知识内容有机地渗透安全教育,是以学生为本,维护学生身体健康和安全成长的需要,也是维护学校和社会正常秩序和安宁的需要。化学教学应该发挥学科优势,加强学生安全教育。教师应结合化学学科教学的内容,对学生进行防火、防意外伤害等基本知识教育,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消除各种不安全因素,努力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维护学生正当权益。这是关乎下一代成长的需要,这是二十一世纪中国伟大复兴的需要,这也是中国屹立于世界强国的需要。
(作者单位:贵州省瓮安中学)
1 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1.1 通过重大社会事件渗透生命安全
社会发生的重大事件中,许多事例和所学知识有关,以此创设问题情境,巧妙地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引出化学学习的内容,进行生命安全教育,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显著的作用。
2007年,上海杨高南路浦三路口,一座正在维修施工的中石油油气加注站发生爆炸,造成2名加油站工人和2名路人死亡,另有40人受伤,其中2人重伤。据初步调查,这起事故缘于油站工作人员操作不当,在油罐残气没有涤荡清空的情况下启动电焊,由明火导燃悲剧。教师在讲有关氧气化学性质的知识时,拓展到 “爆炸” 、“爆炸事故后如何救援” 、“如何防止爆炸” ,以此书本知识联系此次事件的发生,让学生懂得安全。
1.2 通过化学实验渗透生命教育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基础自然学科,它在教学中发挥着其他学科无法媲比的作用。而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较多安全问题,例如:点燃氢气必须先检验纯度。如果你在用锌和盐酸反应制取氢气的演示实验过程中,开始放的锌粒量少,反应过程中你发现锌粒量少时,再打开反应器装上锌粒,塞上塞就点燃,就会引起仪器爆炸。这是因为你违背了点燃氢气前必须检验纯度的操作规定。实验过程中氢气和氧气混合,点燃都会发生爆炸。例如在配置稀硫酸时,应该把浓硫酸慢慢倒入水中,并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因为浓硫酸的稀释过程要放出大量的热。如果颠倒顺序,就会有硫酸溅出伤人,发生事故。在加热制取气体并用排水法收集,实验完毕时,应先把导管从水里撤出,再撤酒精灯。上面的操作正好颠倒了,先撤去了酒精灯,还没来得及取导管,水就会沿导管流入反应器,引起仪器炸裂,发生危险。在实验中如果产生有CO,要对有毒的尾气增加处理装置,防止污染环境。总之,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操作,并意识到错误操作带来的危害。
1.3 通过多媒体化学教学渗透生命教育
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应用增加了课堂知识的容量,扩大了信息时空,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在中学化学教学上的应用日趋广泛。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大了课堂教学的容量、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多媒体化学教学能够更有效地提高教学的针对性,有效地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师应根据课程内容、学生特点恰当利用多媒体教学。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应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做到二者的有效结合、相得益彰,能够更有效的保证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效果。
比如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若操作不当会给学生带来伤害,而一般在实际教学中,老师以单向传授为主,来让学生注意正确的安全操作,但学生并不能完全理解,往往对违规操作带来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存在侥幸心理。如浓H2SO4的稀释时水和浓硫酸的加入顺序;如在加热时用不纯的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这些都可以借助多媒体,通过动画设计,不仅使学生掌握了必要的知识,同时也强化了学生的实验安全意识。
2 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安全教育
进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安全事故有增无减,触目惊心的矿难事件更是让国人头疼,曾几时,成百上千的矿工死与非命;曾几时,成百上千的国人看到油炸食品避而远之,地沟油让他们寒心;还有那一次次的假酒死亡事件。我国中学化学课程内容中含有大量与矿产、食品相关的化学知识,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安全,就显得尤为重要,课堂教学是主要渠道,以多媒体效应、知识讲解并借助化学实验以及生活常识等渗透安全知识教育。
2.1 通过重大事件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安全
2008年, “三鹿牌奶粉”事件轰动全国,因为在奶粉中添加了三聚氰胺造成至少6名婴儿死亡和将近30万名婴儿生病,这是中国出现的最严重的食品污染事件,造成了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
生活离不开化学,化学也离不开生活。 联系到这个事件时,学生会问,不法分子为何要在原奶中添加三聚氰胺這种化学物质呢?联系化学中“如何利用元素的质量计算物质的质量”这一知识点,展开教学活动。,因为奶粉的好坏是通过测奶粉中氮元素的含量的高低来计算出蛋白质的含量,判断其是否达标的,而三聚氰胺这种物质中含有很高的氮元素。通过这个实例,不仅让学生巩固了化学课堂知识,还让学生了解了事件背后的真实原因,增强了食品安全意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2 通过知识实验的讲解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安全
化学中承载着大量有关安全的信息,而化学又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师可以利用探究性实验将化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进行安全教育的渗透。
通过上述化学知识实验的讲解,不仅让学生在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同时使他们在态度情感与安全价值观方面得到良好发展。
2.3 通过生活常识与实践渗透安全教育
生活常识其实可以避免大量的安全事故发生,比如国家法律法规早就明确规定,食品标签的内容必须真实。出厂的食品必须在最小销售单元的食品包装上标注食品生产许可证编码并加印(贴)食品市场准入标志(QS)。这就要我们教师告诉学生要进正规商店购物,查看生产日期、查包装,自我保护能力借助实践活动来渗透。
课外实践活动是学生学习化学的第二课堂,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参观、访问,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探究活动和研究性学习,在活动中渗透安全意识,让他们了解化学物质,知道化学物质的两面性。让学生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对于化学中的食品安全教育来说,这一理念非常重要。
总之,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生命、安全、健康,在教学中结合化学学科特点和知识内容有机地渗透安全教育,是以学生为本,维护学生身体健康和安全成长的需要,也是维护学校和社会正常秩序和安宁的需要。化学教学应该发挥学科优势,加强学生安全教育。教师应结合化学学科教学的内容,对学生进行防火、防意外伤害等基本知识教育,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消除各种不安全因素,努力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维护学生正当权益。这是关乎下一代成长的需要,这是二十一世纪中国伟大复兴的需要,这也是中国屹立于世界强国的需要。
(作者单位:贵州省瓮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