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论述广西新型城镇化建设对职业教育的新要求,针对新型城镇化建设背景下广西职业教育专业设置重复率高、教育特色不鲜明、职业素养教育不到位等问题,提出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广西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路径:顶层设计指引,配套政策详尽,逐级逐项落实发展规划;优化专业设置,加大产业对接力度,满足“14+10”工程人才需求;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凝练专业内涵,突出专业品牌与特色建设;引导树立正确择业观,为广西新型城镇化建设服务,扩大职业教育的影响力。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 广西 职业教育 专业设置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2C-0004-03
近年来,广西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给广西职业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问题。本文基于新型城镇化的背景对广西职业教育的发展进行探索。
城镇化是社会经济活动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我国重要的发展战略,是广西经济腾飞的有效途径。城镇化对广西社会经济转型至关重要,但目前广西的城镇化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在中国—东盟经济贸易区建成、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珠江—西江经济带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一带一路”建设等机遇的大背景下,经济转型、产业升级不断推动广西新型城镇化建设,“四化”(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同步发展,为社会经济变革提供动力。社会转型要求提高城镇化率,因为城乡融合正在逐步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城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诉求越来越强烈。想要提高城镇化率,最关键的一点就是“人”—— 人的聚集。
《广西壮族自治区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明确了广西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要达到54%,促进600万农业转移人口,新增城镇人口700万,农民工、新增劳动力基本职业技能培训覆盖率大于95%。要实现这一目标,职业教育应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研究新变化,发现新特点,转变思路,因地制宜,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创新机制,紧跟广西社会经济变化新需求。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对于推动广西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劳动者职业素质,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对实现“四化”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在此大背景下,我们应该致力于发展“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教普教沟通,与产业发展相匹配、与扶贫富民相适应、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
随着广西城镇化进程不断深入,接受教育的理念深入人心,民众对职业教育的认同度逐步提升,各级职业教育发展迅速,形成一定规模,近年全广西职业教育人数均呈上升趋势(详见表1)。
目前,全区现有中职280所(含技工学校)、高职34所(公办高职院校25所、民办院校9所);建有国家中职改革发展示范学校32所、自治区示范特色学校100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2所,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3所,自治区示范性高职院校14所(含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中、高职毕业生就业率近两年均不低于96%、90%,其中55%的毕业生在区内就业,基本满足区内对普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但是从广西教育厅发布的中、高职业教育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报告,以及各企事业单位反馈回来的用人情况来看,广西职业教育存在着很多问题。
(一)专业设置重复率高。专业设置重复率高一直是广西职业教育中的老问题。目前,广西职业教育的专业布点数为1259个,其中专业设置重复率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物流管理、计算机网络技术与旅游管理专业。根据广西城镇化建设的要求,以及重点发展的“14+10”千亿元工程,广西各学校近年也在专业设置方面做了一些调整,但远不能满足未来战略性新兴产业(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海洋经济、新增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生物农业、先进装备制造、养生长寿健康产业等)的需求。
一些用人需求已经出现萎缩的专业其布点数还较高,造成许多不良后果:一是导致专业对口就业率比较低。目前广西也处在社会转型的浪潮中,当企事业单位对部分专业人才的需求出现波动,总量降低时,学校未能及时接收信息,做出正确反应,收缩招生人数或者撤并专业,导致出现供大于求的情况。学生就业时将面临较大的竞争压力,专业对口就业率降低是必然结局。二是导致新兴产业难以招到人。广西经济虽然在总量上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增长速度较快,近年来产业结构升级的重点主要在以上10个新兴产业中,这些产业主要集中在制造业与服务业,均急需大量的高级技术力量和投入。而纵观全区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能直接服务于这些新兴产业的并不多。部分与之相关的专业,也因教学内容陈旧,未能根据区域经济需求及时做出调整等原因,不能提供让用人单位满意的毕业生,导致许多企业无法在广西本土招聘到合适的员工。三是导致毕业生薪资水平不高。专业设置重复率高就意味着学生总人数较多,自然就提高了学生的就业难度,学生在人才供给方面的话语权降低,薪资水平增长难度将会加大。如果部分专业设置重复率高的专业,其对口就业行业用人有缩减的话,将进一步加剧这种矛盾。
(二)教育特色不鲜明。专业趋同带来的一下一个问题就是教育特色不鲜明,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技能特点趋同,自然让用人单位不满意。职业教育与义务教育、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有很大的不同。义务教育侧重的是完成公民的基本教育权利,以教授基本常识、基礎知识为主;本科教育侧重培养具有基础理论、专业知识的应用人才,并为研究生教育提供支撑;研究生教育主要培养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能力的人才,或各行业高层次应用人才。以上三种教育形成了低、中、高三个教育层次,而职业教育是另一种教育类型,主要侧重培养具有基本专业知识,掌握基本专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因此,职业教育有较强的针对性,需要培养技能,需要服务地方经济,需要解决就业。 专业趋同下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计划特色不鲜明,专业课程侧重方向不明确,专业选修课程与行业热点结合不紧密。以高职教育为例,截至2016年底,广西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课程结构呈现以下情况:总课程共22379门,其中A类课程4684门,仅占20.93%;B类课程13792门,占61.63%;C类课程4351门,占31.69%;省级以上精品课程共258门,仅占1.2%。如此培养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趋同度很高。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职业教育必须服务地方经济。根据自治区“十三五”规划,广西计划重点发展“14+10”产业,为了适应新人才供给要求,截至2016年底,广西招生专业布点数为 1102个,新增专业布点数为81个,停招专业布点数157个,撤销专业58个。但从覆盖面上看,依旧有许多产业,特别是十个新兴产业未能完全涉及;部分涉及的专业未能体现北部湾经济发展的需求新特点,教学内容上未能做出改进。
另外,职业教育还担负着解决就业的重任。就业并非简单的提供工作岗位,新生代的、接受过职业教育的学生,对就业期望值是要高于没有接受过职业教育的求职的人,充足的就业岗位、合理的薪酬是毕业生们期盼的,也是产业升级、城镇化推进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广西职业教育不断深化改革,但在以上“三个需要”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职业教育需要时刻关注社会经济动向,及时调整教育教学内容,使之更好地贴近实际人才需求。
(三)职业素养教育不到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决定了职业教育不仅要教授学生专业知识,培养专业技能,还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观点,提高职业素养。前来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来自五湖四海,有可能来自城镇,有可能来自乡村,不同文化背景、价值观需要通过职业教育重新进行整合,建立起适合工作岗位需要的职业素养。许多职业院校在培养学生时,在职业素养方面存在缺失,特别是中职、短期职业培训。每年广西有12万中职生毕业,其中有9万多学生会直接走上工作岗位,加入城镇化建设队伍,他们会直接影响社会方方面面,良好的职业素养会让他们有不错的收入、较好的职业前景,但中职学生年龄偏小,稳定性较弱,职业素养教育需要学校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不容易直接看出成效,往往被忽略,或者弱化。短期职业培训由于时间问题,在职业素养教育方面更加容易忽略。
结合广西职业教育实际发展情况,对如何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发展广西现代职业教育,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重点突破:
(一)顶层设计指引,配套政策详尽,逐级逐项落实发展规划。顶层设计的指引作用非常重要,《广西壮族自治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5—2020年)》的制订与发布,是自治区对广西职业教育近五年发展提出的总体构架和纲领性要求。这份规划从全局的角度,系统地阐述了广西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求、总体目标、主要任务等内容,但时将过半,许多建设目标还未能落实。
其实发展教育,并非只限于教育管理部门,里面还涉及发改委、财政厅、商务厅、建设厅等多个政府部门,仅教育厅热心是无法推进建设的,自治区人民政府应充分发挥多个部门各自专长,加强各部门间的沟通,同时明确主体责任,按照规划中的主要建设任务,逐条出台配套政策,统筹规划,合理调配各种资源。各设区市人民政府要认真解读建设规划的内容,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合理、充分地使用配套政策,加强区域内职业教育的管理,加快各项建设任务的落实。
(二)优化专业设置,加大产业对接力度,满足“14+10”工程人才需求。城镇化的建设过程也是产业不断更新、聚集的过程,也是更新夕阳产业,产生新兴产业的过程。这个过程使得社会分工进一步深化,对职业岗位的要求也随之细化,不断淘汰旧职业,产生新职业,要求有更专业的技术人员、更具职业素养的服务人员来到新岗位,这正是职业教育所能提供和擅长的。而广西正处在加快城镇化进程的阶段,产业聚集效应随之增强,职业教育能够满足突增的技术人才需求,能培养劳动者系统地掌握运用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的能力,能培养劳动者的职业道德。
但是要实现这些社会功能,还需要满足一个前提条件,就是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要符合产业升级的新需求。因此,可以从发展“14+10”工程以及新兴产业入手,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计划方面与其对接,重点建设与这些产业关系密切的專业,压缩与夕阳产业对口的专业,将招生指标、建设资金、骨干教师等优势教学资源向重点专业倾斜;并以此为中心,逐步形成有特色的、能服务地方经济的专业群。
大力推进校校间的学分互认,教学资源共享,共建与新兴产业对接的重点专业。未来广西重点发展的“14+10”产业中的一部分,例如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在原有的职业教育中缺失比较严重,师资力量较弱,实验(训)室设备陈旧,科研项目、校企合作项目较弱,各院校无法独立培养相关专业的学生。校校间的合作可以整合优势资源,不仅在中职、高职之间推进资源的调配,也要打通上下层级的通路,即中职与高职之间、高职与应用型本科之间、高职与研究生教育之间。
(三)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凝练专业内涵,突出专业品牌与特色建设。强化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解决就业的社会功能,优化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要符合行业发展方向,要体现行业前沿技术、“互联网+”、智能化操作等时代特点,将行业标准引入教学内容,规范教学大纲,制订培养标准,符合新兴产业对技能人才的要求。
注重学生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的培养,鼓励师生共同专研,鼓励“工匠精神”,鼓励创新精神。
鼓励以赛促教、以研促教。尝试在部分课程中引入学徒教学,发掘学生潜力,注意应用技术能手的培养,注意引导学生在技术革新、工艺改进、产品升级、管理优化等方面不断尝试。
实践教学要注意结合地方经济特色,加大与行业、企业的合作力度,提高真实项目在实践教学中的比重。鼓励行业协会参与教学质量评估,不断开拓各种协同育人新机制,鼓励职业院校、企业联合办学。
(四)引导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为广西新型城镇化建设服务,扩大职业教育的影响力。传统文化和思想对职业教育、技术工作、服务岗位等带有明显的偏见,这种不正确的思想对职业教育的推广形成了巨大的阻力,导致职业教育生源不佳,打击学生家长的自信心,影响毕业生薪酬水平的提升,间接影响了技术能手、大师的产生。
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可以引导新闻媒体发挥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打破传统的老观念、老思想,提倡不以学历论英雄,大力宣扬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创新的观点与事迹;宣传对象不拘泥于学生、家长,可以扩大到全社会,特别是中小学教师,可以采取集中培训的形式,帮助他们理顺职业教育的教育地位;在中小学教育中引入职业教育的理念,定期举办职业教育讲座,增设一些技术类课程或兴趣小组、活动,要求升学的学生累计一定时长的社会服务经验,从小培养职业兴趣、职业素养;使用新兴宣传媒介,多视角、多形式,宣传在职业岗位上涌现的各种典型事件、人物,引导社会形成正确的择业观、教育观、价值观,逐步扩大职业教育的影响力。
[1]广西壮族自治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5-2020年)[Z].
[2]广西壮族自治区高职业教育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报告(2016年)[Z].
[3]广西壮族自治区中职业教育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报告(2016年)[Z].
【作者简介】韦嘉嘉(1981— ),女,壮族,广西人,硕士,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张 梅(1976— ),女,湖北人,硕士,南宁职业技术学院教授。
(责编 黎 原)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 广西 职业教育 专业设置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2C-0004-03
近年来,广西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给广西职业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问题。本文基于新型城镇化的背景对广西职业教育的发展进行探索。
一、广西新型城镇化建设对职业教育的新要求
城镇化是社会经济活动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我国重要的发展战略,是广西经济腾飞的有效途径。城镇化对广西社会经济转型至关重要,但目前广西的城镇化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在中国—东盟经济贸易区建成、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珠江—西江经济带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一带一路”建设等机遇的大背景下,经济转型、产业升级不断推动广西新型城镇化建设,“四化”(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同步发展,为社会经济变革提供动力。社会转型要求提高城镇化率,因为城乡融合正在逐步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城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诉求越来越强烈。想要提高城镇化率,最关键的一点就是“人”—— 人的聚集。
《广西壮族自治区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明确了广西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要达到54%,促进600万农业转移人口,新增城镇人口700万,农民工、新增劳动力基本职业技能培训覆盖率大于95%。要实现这一目标,职业教育应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研究新变化,发现新特点,转变思路,因地制宜,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创新机制,紧跟广西社会经济变化新需求。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对于推动广西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劳动者职业素质,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对实现“四化”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在此大背景下,我们应该致力于发展“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教普教沟通,与产业发展相匹配、与扶贫富民相适应、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
二、新型城镇化建设背景下广西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随着广西城镇化进程不断深入,接受教育的理念深入人心,民众对职业教育的认同度逐步提升,各级职业教育发展迅速,形成一定规模,近年全广西职业教育人数均呈上升趋势(详见表1)。
目前,全区现有中职280所(含技工学校)、高职34所(公办高职院校25所、民办院校9所);建有国家中职改革发展示范学校32所、自治区示范特色学校100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2所,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3所,自治区示范性高职院校14所(含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中、高职毕业生就业率近两年均不低于96%、90%,其中55%的毕业生在区内就业,基本满足区内对普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但是从广西教育厅发布的中、高职业教育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报告,以及各企事业单位反馈回来的用人情况来看,广西职业教育存在着很多问题。
(一)专业设置重复率高。专业设置重复率高一直是广西职业教育中的老问题。目前,广西职业教育的专业布点数为1259个,其中专业设置重复率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物流管理、计算机网络技术与旅游管理专业。根据广西城镇化建设的要求,以及重点发展的“14+10”千亿元工程,广西各学校近年也在专业设置方面做了一些调整,但远不能满足未来战略性新兴产业(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海洋经济、新增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生物农业、先进装备制造、养生长寿健康产业等)的需求。
一些用人需求已经出现萎缩的专业其布点数还较高,造成许多不良后果:一是导致专业对口就业率比较低。目前广西也处在社会转型的浪潮中,当企事业单位对部分专业人才的需求出现波动,总量降低时,学校未能及时接收信息,做出正确反应,收缩招生人数或者撤并专业,导致出现供大于求的情况。学生就业时将面临较大的竞争压力,专业对口就业率降低是必然结局。二是导致新兴产业难以招到人。广西经济虽然在总量上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增长速度较快,近年来产业结构升级的重点主要在以上10个新兴产业中,这些产业主要集中在制造业与服务业,均急需大量的高级技术力量和投入。而纵观全区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能直接服务于这些新兴产业的并不多。部分与之相关的专业,也因教学内容陈旧,未能根据区域经济需求及时做出调整等原因,不能提供让用人单位满意的毕业生,导致许多企业无法在广西本土招聘到合适的员工。三是导致毕业生薪资水平不高。专业设置重复率高就意味着学生总人数较多,自然就提高了学生的就业难度,学生在人才供给方面的话语权降低,薪资水平增长难度将会加大。如果部分专业设置重复率高的专业,其对口就业行业用人有缩减的话,将进一步加剧这种矛盾。
(二)教育特色不鲜明。专业趋同带来的一下一个问题就是教育特色不鲜明,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技能特点趋同,自然让用人单位不满意。职业教育与义务教育、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有很大的不同。义务教育侧重的是完成公民的基本教育权利,以教授基本常识、基礎知识为主;本科教育侧重培养具有基础理论、专业知识的应用人才,并为研究生教育提供支撑;研究生教育主要培养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能力的人才,或各行业高层次应用人才。以上三种教育形成了低、中、高三个教育层次,而职业教育是另一种教育类型,主要侧重培养具有基本专业知识,掌握基本专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因此,职业教育有较强的针对性,需要培养技能,需要服务地方经济,需要解决就业。 专业趋同下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计划特色不鲜明,专业课程侧重方向不明确,专业选修课程与行业热点结合不紧密。以高职教育为例,截至2016年底,广西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课程结构呈现以下情况:总课程共22379门,其中A类课程4684门,仅占20.93%;B类课程13792门,占61.63%;C类课程4351门,占31.69%;省级以上精品课程共258门,仅占1.2%。如此培养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趋同度很高。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职业教育必须服务地方经济。根据自治区“十三五”规划,广西计划重点发展“14+10”产业,为了适应新人才供给要求,截至2016年底,广西招生专业布点数为 1102个,新增专业布点数为81个,停招专业布点数157个,撤销专业58个。但从覆盖面上看,依旧有许多产业,特别是十个新兴产业未能完全涉及;部分涉及的专业未能体现北部湾经济发展的需求新特点,教学内容上未能做出改进。
另外,职业教育还担负着解决就业的重任。就业并非简单的提供工作岗位,新生代的、接受过职业教育的学生,对就业期望值是要高于没有接受过职业教育的求职的人,充足的就业岗位、合理的薪酬是毕业生们期盼的,也是产业升级、城镇化推进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广西职业教育不断深化改革,但在以上“三个需要”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职业教育需要时刻关注社会经济动向,及时调整教育教学内容,使之更好地贴近实际人才需求。
(三)职业素养教育不到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决定了职业教育不仅要教授学生专业知识,培养专业技能,还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观点,提高职业素养。前来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来自五湖四海,有可能来自城镇,有可能来自乡村,不同文化背景、价值观需要通过职业教育重新进行整合,建立起适合工作岗位需要的职业素养。许多职业院校在培养学生时,在职业素养方面存在缺失,特别是中职、短期职业培训。每年广西有12万中职生毕业,其中有9万多学生会直接走上工作岗位,加入城镇化建设队伍,他们会直接影响社会方方面面,良好的职业素养会让他们有不错的收入、较好的职业前景,但中职学生年龄偏小,稳定性较弱,职业素养教育需要学校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不容易直接看出成效,往往被忽略,或者弱化。短期职业培训由于时间问题,在职业素养教育方面更加容易忽略。
三、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广西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新路径
结合广西职业教育实际发展情况,对如何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发展广西现代职业教育,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重点突破:
(一)顶层设计指引,配套政策详尽,逐级逐项落实发展规划。顶层设计的指引作用非常重要,《广西壮族自治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5—2020年)》的制订与发布,是自治区对广西职业教育近五年发展提出的总体构架和纲领性要求。这份规划从全局的角度,系统地阐述了广西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求、总体目标、主要任务等内容,但时将过半,许多建设目标还未能落实。
其实发展教育,并非只限于教育管理部门,里面还涉及发改委、财政厅、商务厅、建设厅等多个政府部门,仅教育厅热心是无法推进建设的,自治区人民政府应充分发挥多个部门各自专长,加强各部门间的沟通,同时明确主体责任,按照规划中的主要建设任务,逐条出台配套政策,统筹规划,合理调配各种资源。各设区市人民政府要认真解读建设规划的内容,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合理、充分地使用配套政策,加强区域内职业教育的管理,加快各项建设任务的落实。
(二)优化专业设置,加大产业对接力度,满足“14+10”工程人才需求。城镇化的建设过程也是产业不断更新、聚集的过程,也是更新夕阳产业,产生新兴产业的过程。这个过程使得社会分工进一步深化,对职业岗位的要求也随之细化,不断淘汰旧职业,产生新职业,要求有更专业的技术人员、更具职业素养的服务人员来到新岗位,这正是职业教育所能提供和擅长的。而广西正处在加快城镇化进程的阶段,产业聚集效应随之增强,职业教育能够满足突增的技术人才需求,能培养劳动者系统地掌握运用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的能力,能培养劳动者的职业道德。
但是要实现这些社会功能,还需要满足一个前提条件,就是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要符合产业升级的新需求。因此,可以从发展“14+10”工程以及新兴产业入手,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计划方面与其对接,重点建设与这些产业关系密切的專业,压缩与夕阳产业对口的专业,将招生指标、建设资金、骨干教师等优势教学资源向重点专业倾斜;并以此为中心,逐步形成有特色的、能服务地方经济的专业群。
大力推进校校间的学分互认,教学资源共享,共建与新兴产业对接的重点专业。未来广西重点发展的“14+10”产业中的一部分,例如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在原有的职业教育中缺失比较严重,师资力量较弱,实验(训)室设备陈旧,科研项目、校企合作项目较弱,各院校无法独立培养相关专业的学生。校校间的合作可以整合优势资源,不仅在中职、高职之间推进资源的调配,也要打通上下层级的通路,即中职与高职之间、高职与应用型本科之间、高职与研究生教育之间。
(三)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凝练专业内涵,突出专业品牌与特色建设。强化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解决就业的社会功能,优化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要符合行业发展方向,要体现行业前沿技术、“互联网+”、智能化操作等时代特点,将行业标准引入教学内容,规范教学大纲,制订培养标准,符合新兴产业对技能人才的要求。
注重学生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的培养,鼓励师生共同专研,鼓励“工匠精神”,鼓励创新精神。
鼓励以赛促教、以研促教。尝试在部分课程中引入学徒教学,发掘学生潜力,注意应用技术能手的培养,注意引导学生在技术革新、工艺改进、产品升级、管理优化等方面不断尝试。
实践教学要注意结合地方经济特色,加大与行业、企业的合作力度,提高真实项目在实践教学中的比重。鼓励行业协会参与教学质量评估,不断开拓各种协同育人新机制,鼓励职业院校、企业联合办学。
(四)引导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为广西新型城镇化建设服务,扩大职业教育的影响力。传统文化和思想对职业教育、技术工作、服务岗位等带有明显的偏见,这种不正确的思想对职业教育的推广形成了巨大的阻力,导致职业教育生源不佳,打击学生家长的自信心,影响毕业生薪酬水平的提升,间接影响了技术能手、大师的产生。
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可以引导新闻媒体发挥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打破传统的老观念、老思想,提倡不以学历论英雄,大力宣扬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创新的观点与事迹;宣传对象不拘泥于学生、家长,可以扩大到全社会,特别是中小学教师,可以采取集中培训的形式,帮助他们理顺职业教育的教育地位;在中小学教育中引入职业教育的理念,定期举办职业教育讲座,增设一些技术类课程或兴趣小组、活动,要求升学的学生累计一定时长的社会服务经验,从小培养职业兴趣、职业素养;使用新兴宣传媒介,多视角、多形式,宣传在职业岗位上涌现的各种典型事件、人物,引导社会形成正确的择业观、教育观、价值观,逐步扩大职业教育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广西壮族自治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5-2020年)[Z].
[2]广西壮族自治区高职业教育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报告(2016年)[Z].
[3]广西壮族自治区中职业教育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报告(2016年)[Z].
【作者简介】韦嘉嘉(1981— ),女,壮族,广西人,硕士,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张 梅(1976— ),女,湖北人,硕士,南宁职业技术学院教授。
(责编 黎 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