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镜头一】“老师,我来帮你拎录音机,这个我帮你拿……”一下课,小顾就跑来我身边抢着把“活”干。
【镜头二】“老师,你早!”“老师,你好!”“老师,老师,我喜欢你!……”每次遇见,小顾总是这样的热情。
镜头里的小顾是班里的“小豆豆”,平常总是那么可爱,可她没有知心朋友——因为她除了爱劳动、懂礼貌,还是个闲不住的女孩,偶尔闲下来,也总是惹是生非。看着她个头渐长,但脾气依旧,我犯愁了。该怎么“对付”她呢?思前想后,我想,还是把她当孩子,把自己也当孩子吧!
给事做,让她不得闲
陶行知说:“小孩子的体力与心理都需要适当的营养。有了适当的营养,才能发生高度的创造力。”我想,要真正走进小顾内心,让她接受教育,也得给她加点营养。
既然她喜欢管闲事,我决定首先给她点事做,让她闲不了。于是,我邀请她做我的“小助手”。课堂里,她成了我的另一双眼睛,仔细“监督”着班中每个同学的表现。这个小助手还真是负责,有了她的帮助,不管是歌曲教唱还是音乐欣赏,班里的同学都学得特别认真。因为她对谁都不给面子,只要是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她就会大声喊出他的名字,以示批评,如此反复几次,那些同学也就不好意思再犯了。这个无形的“紧箍咒”不仅箍住了小顾,也箍住了那些学习有惰性的孩子。同时,我惊喜地发现小顾的是非、对错观念很强,有些班级事务可以放心让她完成。相信假以时日,她一定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给她点事儿干”是一个起点,这个起点像种子一般。在她心里发芽,并日渐成长。
讲故事,让她明事理
行为易反复是孩子的天性,小顾不例外。以前,她总喜欢按自己的意愿行事,对老师的安排有明显的选择性,有时乖乖配合,有时置之不理,甚至对着干。她的这种脾性,一度让我很无奈。有了“小助手”这个“官衔”后,她着实安分了许多。可孩子毕竟是孩子。她的一些坏习惯一时很难改正。怎么办?一时没了主意的我,只能把她的行为看做是“一时的恶作剧”,予以冷处理。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关于“泛灵”心理(指孩子把事物视为有生命和意向的东西的一种倾向)的介绍,说每个孩子都有泛灵心理。这种心理简单说就是用讲故事的方式给孩子灌输正确的思想理念,比起生硬地对孩子讲大道理要有效得多。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我对小顾说:“你前段时间上课认真,积极动脑,老师特别高兴,但一个有毅力的孩子,就应该把这些行为保持下去,变成自己的习惯,对吗?”我还给她讲了《小猫钓鱼》的故事,让她明白了做事不能三心二意、半途而废的道理。
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首先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即如陶行知先生言:“您若变成小孩子,便有惊人的奇迹出现:师生立刻成为朋友,学校立刻成为乐园;您立刻觉得是和小孩子一般儿大,一块儿玩,一处儿做工,谁也不觉得您是先生,您便成了真正的先生。”在先生那里,师爱的最高境界不是母爱,也不是父爱,而是朋友之爱,同志之爱,因为这种爱的基础是平等:以感情赢得感情,以心灵感受心灵。
树标杆,让她愿努力
陶行知先生曾多次告诫:“我们必须会变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对此,先生还有一段十分感人的话:“您不可轻视小孩子的情感!他给您一块糖吃,是有汽车大王捐助一万万元的慷慨……他受了你盛怒之下的鞭挞,连在梦里也觉得有法国革命模样的恐怖……他想你抱他一忽儿而您偏去抱了别的孩子,好比是一个爱人被夺去一般的伤心。”由此可见,小孩子的情感是何等的脆弱!为了不忽视小顾的情感,我常留心关注她想要的,并把握好一个原则:不给得太容易,让她更珍惜:也不给得太困难。让她想放弃。
我常用“加星”和“签名”的方式来表扬、激励上课表现优秀的同学,在这种轻松的师生氛围中,学生不仅乐学,而且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形成了一种积极向上、你追我赶的良好局面。留意到小顾羡慕同学“加星”“签名”的眼神,我知道这也是她最真切的期待。我暗自高兴。可按照“评优激励”原则。她显然还不能享受这份“荣誉”。于是,我决定好好利用她的这份期待,让她好好努力。课后,我与她进行交流,肯定与感谢她对小助手工作的认真负责,同时和她约定。请她找个已签名的同学比一比、赛一赛。如果表现出色,同样可以在班级签名卡上留下自己的“大名”。这样做的目的是给她找个好榜样,让她模仿。对手让她自己挑,是为了帮助她更好地认识到该怎样上好课。交谈中,我得知她最信赖班长,于是让她以班长为榜样,不时提醒她仔细观察班长是怎样上课的。有时我还把她调到班长旁边,近距离感受其学习态度。一段时间后,小顾上课注意力集中,各方面表现大有改变。对此,我适时地给她签名的机会,以维持她的学习热情。
搭舞台。让她展风采
“为学生的发展而教”是现代教育学所倡导的一个教育方向,即教育必须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开掘与提升;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独特需要,才能促进学生在认知情感、态度和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从而成为一个能自主发展的人。
我们知道,每一个孩子的个性都迥然不同,不能以一个固定的标准去要求他们。于是对于小顾的发展,我有了这样的想法:给她搭舞台,让她展风采。起初,我常这样想:只要她在课上能乖乖的,不去影响其他同学,就可以了。可后来我发现,小顾有时还挺能来事,去五年级其他班上课,有时遇到她,她总会拉着我问:“胡老师,你什么时候来给我们班上音乐课啊?”我总是笑笑说:“我们一周两节音乐课啊。你算算看,如果这周已经上满两节了,那就要等下周了。”相同的问题问了多次,也回答了多次,让我对小顾有了新的认识,看来她很喜欢音乐啊。我觉得要帮她尽可能多地唱会几首歌曲。因为以前每到表演时,她虽总是很积极,但真正成功的表演却一次也没有。我决定让她从参与集体表演开始,如邀请几位同学跟她组队表演等,让她在集体表演中感受音乐的完整性。课后,我也找她单独交流,教育她要跟上大家的步伐,争取能自己成功表演歌曲。在最近的一次“班级音乐会”上,她给大家演唱了歌曲《萤火虫》,获得了同学们的赞赏。
俗话说:“知之深,爱之切,行之坚。”对孩子的爱心,不应埋在胸膛,而应擎在手上,高高举起。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时时感觉到。爱中有严,严中有爱,严而有度,爱而有方,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知心人。
(作者单位:无锡市东湖塘中心小学
江苏无锡214196)
责任编辑 余志全
【镜头二】“老师,你早!”“老师,你好!”“老师,老师,我喜欢你!……”每次遇见,小顾总是这样的热情。
镜头里的小顾是班里的“小豆豆”,平常总是那么可爱,可她没有知心朋友——因为她除了爱劳动、懂礼貌,还是个闲不住的女孩,偶尔闲下来,也总是惹是生非。看着她个头渐长,但脾气依旧,我犯愁了。该怎么“对付”她呢?思前想后,我想,还是把她当孩子,把自己也当孩子吧!
给事做,让她不得闲
陶行知说:“小孩子的体力与心理都需要适当的营养。有了适当的营养,才能发生高度的创造力。”我想,要真正走进小顾内心,让她接受教育,也得给她加点营养。
既然她喜欢管闲事,我决定首先给她点事做,让她闲不了。于是,我邀请她做我的“小助手”。课堂里,她成了我的另一双眼睛,仔细“监督”着班中每个同学的表现。这个小助手还真是负责,有了她的帮助,不管是歌曲教唱还是音乐欣赏,班里的同学都学得特别认真。因为她对谁都不给面子,只要是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她就会大声喊出他的名字,以示批评,如此反复几次,那些同学也就不好意思再犯了。这个无形的“紧箍咒”不仅箍住了小顾,也箍住了那些学习有惰性的孩子。同时,我惊喜地发现小顾的是非、对错观念很强,有些班级事务可以放心让她完成。相信假以时日,她一定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给她点事儿干”是一个起点,这个起点像种子一般。在她心里发芽,并日渐成长。
讲故事,让她明事理
行为易反复是孩子的天性,小顾不例外。以前,她总喜欢按自己的意愿行事,对老师的安排有明显的选择性,有时乖乖配合,有时置之不理,甚至对着干。她的这种脾性,一度让我很无奈。有了“小助手”这个“官衔”后,她着实安分了许多。可孩子毕竟是孩子。她的一些坏习惯一时很难改正。怎么办?一时没了主意的我,只能把她的行为看做是“一时的恶作剧”,予以冷处理。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关于“泛灵”心理(指孩子把事物视为有生命和意向的东西的一种倾向)的介绍,说每个孩子都有泛灵心理。这种心理简单说就是用讲故事的方式给孩子灌输正确的思想理念,比起生硬地对孩子讲大道理要有效得多。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我对小顾说:“你前段时间上课认真,积极动脑,老师特别高兴,但一个有毅力的孩子,就应该把这些行为保持下去,变成自己的习惯,对吗?”我还给她讲了《小猫钓鱼》的故事,让她明白了做事不能三心二意、半途而废的道理。
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首先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即如陶行知先生言:“您若变成小孩子,便有惊人的奇迹出现:师生立刻成为朋友,学校立刻成为乐园;您立刻觉得是和小孩子一般儿大,一块儿玩,一处儿做工,谁也不觉得您是先生,您便成了真正的先生。”在先生那里,师爱的最高境界不是母爱,也不是父爱,而是朋友之爱,同志之爱,因为这种爱的基础是平等:以感情赢得感情,以心灵感受心灵。
树标杆,让她愿努力
陶行知先生曾多次告诫:“我们必须会变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对此,先生还有一段十分感人的话:“您不可轻视小孩子的情感!他给您一块糖吃,是有汽车大王捐助一万万元的慷慨……他受了你盛怒之下的鞭挞,连在梦里也觉得有法国革命模样的恐怖……他想你抱他一忽儿而您偏去抱了别的孩子,好比是一个爱人被夺去一般的伤心。”由此可见,小孩子的情感是何等的脆弱!为了不忽视小顾的情感,我常留心关注她想要的,并把握好一个原则:不给得太容易,让她更珍惜:也不给得太困难。让她想放弃。
我常用“加星”和“签名”的方式来表扬、激励上课表现优秀的同学,在这种轻松的师生氛围中,学生不仅乐学,而且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形成了一种积极向上、你追我赶的良好局面。留意到小顾羡慕同学“加星”“签名”的眼神,我知道这也是她最真切的期待。我暗自高兴。可按照“评优激励”原则。她显然还不能享受这份“荣誉”。于是,我决定好好利用她的这份期待,让她好好努力。课后,我与她进行交流,肯定与感谢她对小助手工作的认真负责,同时和她约定。请她找个已签名的同学比一比、赛一赛。如果表现出色,同样可以在班级签名卡上留下自己的“大名”。这样做的目的是给她找个好榜样,让她模仿。对手让她自己挑,是为了帮助她更好地认识到该怎样上好课。交谈中,我得知她最信赖班长,于是让她以班长为榜样,不时提醒她仔细观察班长是怎样上课的。有时我还把她调到班长旁边,近距离感受其学习态度。一段时间后,小顾上课注意力集中,各方面表现大有改变。对此,我适时地给她签名的机会,以维持她的学习热情。
搭舞台。让她展风采
“为学生的发展而教”是现代教育学所倡导的一个教育方向,即教育必须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开掘与提升;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独特需要,才能促进学生在认知情感、态度和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从而成为一个能自主发展的人。
我们知道,每一个孩子的个性都迥然不同,不能以一个固定的标准去要求他们。于是对于小顾的发展,我有了这样的想法:给她搭舞台,让她展风采。起初,我常这样想:只要她在课上能乖乖的,不去影响其他同学,就可以了。可后来我发现,小顾有时还挺能来事,去五年级其他班上课,有时遇到她,她总会拉着我问:“胡老师,你什么时候来给我们班上音乐课啊?”我总是笑笑说:“我们一周两节音乐课啊。你算算看,如果这周已经上满两节了,那就要等下周了。”相同的问题问了多次,也回答了多次,让我对小顾有了新的认识,看来她很喜欢音乐啊。我觉得要帮她尽可能多地唱会几首歌曲。因为以前每到表演时,她虽总是很积极,但真正成功的表演却一次也没有。我决定让她从参与集体表演开始,如邀请几位同学跟她组队表演等,让她在集体表演中感受音乐的完整性。课后,我也找她单独交流,教育她要跟上大家的步伐,争取能自己成功表演歌曲。在最近的一次“班级音乐会”上,她给大家演唱了歌曲《萤火虫》,获得了同学们的赞赏。
俗话说:“知之深,爱之切,行之坚。”对孩子的爱心,不应埋在胸膛,而应擎在手上,高高举起。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时时感觉到。爱中有严,严中有爱,严而有度,爱而有方,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知心人。
(作者单位:无锡市东湖塘中心小学
江苏无锡214196)
责任编辑 余志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