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在分析河北省城市化与工业化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利用线性回归方法对河北省近年城市与工业发展的相关数据,进行模型分析,阐述河北省城市化与工业化发展的互动关系,提出在河北省城市与工业发展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河北省;城市化;工业化;互动关系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309(2009)02-0020-03
一、河北省城市化与工业化发展水平分析
城市化与工业化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的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过程,形成了两者相互促进的相关关系。钱纳里和赛尔奎因早在研究各个国家经济结构时即得出工业化与城市化正相关的结论:工业化带动非农化,即非农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的上升,从而推动城市化的发展。从世界各国的发展历史来看,工业化和城市化紧密相联,相互促进。
改革开放以来,河北省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依据钱纳里对发展中国家的研究,当人均GDP超过500美元(约3500元人民币)时,工业化开始启动,而工业化超过1000美元(约7000元人民币)时,工业化进程加快。据统计(见表1),我国人均GDP在1994年超过500美元,说明工业化开始启动,而河北省在1995年也开始了工业化进程。在2001年,全国和河北省的人均GDP分别于1999年和2000年超过1000美元大关,标志着工业化进入加速发展阶段。对于城市化水平的指标,普遍采用年末城镇人口数/人口总数,为方便数据收集,本文河北省城市化指标以非农业人口数代替城镇人口数。由于非农人口数小于城镇人口数,因此,本文计算的河北省各年城市化水平的数字偏低。对于工业化指标,文中采用非农就业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表示工业化水平。衡量城市化与工业化关系的一般指标是两者的比值(简称CU值),相关研究表明,城市化与工业化的比值在1.4~2.5之间是合理范围。由表1可以看出,河北省乃至全国的城市化与工业化比值不在合理范围内,虽然一直有上升趋势,但是全国与河北省的城市化发展大大滞后于工业化的发展进程。并且河北省CU值与全国还存在很大差距,说明河北省的城市化水平较低,与全国存在很大差距。
2003年,河北省把发展城市化作为“四大战略”之一,加大了城镇建设力度,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经济实力增强,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市化发展综合水平进一步提高,城市经济的主体作用日益突出,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003年末,全省共有城市33个,县城110个,建制镇937个,城市区域规模继续扩大,初步形成城镇体系。城市化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2008年河北省启动了大规模城建工程。自省会石家庄到10个中心城市,再到全省县城乃至乡镇。目标是“三年大变样”,实现城市品位的提升。如此规模的城建工程,对于吸引投资,增加就业,提升城市品质,带动经济发展具有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二、河北省工业化带动城市化发展的模型分析
工业化是城市化的基础,工业化的集中效应和积聚效应推动着城市的迅速崛起和发展。工业化提供的能源、交通、电力以及丰富的工业产品是城市化的物质基础。工业化带来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的调整提升了城市经济,带动了社会发展。
此部分分析以河北省工业化发展水平作为自变量,以城市化水平作为因变量,对两者进行简单线性回归分析。由于工业化指标包括非农产业增加值比重和非农产业就业比重两种,所以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关系分析中必须考虑产业结构的问题。本文采用非农产业就业比重作为工业化指标,在回归分析中,不仅分析非农就业率与城市化的关系,并且将非农产业就业比重拆分为第二产业就业比重和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两个变量,与城市化进行回归分析,以分析不同产业在城市化进程中的作用。
本文进行两次回归模型分析,一次是将非农就业人口比重X1(工业化水平)设为自变量,与城市化水平进行回归分析,二是将河北省非农就业人口比重X1拆分为第二产业就业人口比重X2和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比重X3两个自变量,再进行回归分析。
1.将河北省城市化水率U与非农就业人口比重X1进行回归,得到如下方程模型:
U=-0.723+0.410*X1……………………(1)
(2.550)(0.058)
R2=0.716 DW=0.444sig=0.000
由于本文采用的河北省城市化水平的指标是非农人口占年末人口的比重,与全国城镇人口比重的统计口径有所不同,造成河北省城市化水平数字偏低,但是仍然能够体现河北省工业化进程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工业化水平每提高1个百分点,河北省的城市化水平提高0.41个百分点。
2.将河北省城市化率与第二产业就业人口比重X2和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比重X3进行回归分析:
U=6.395-0.335*X2+0.997*X2 ………………(2)
(2.873)(0.217) (0.173 )
R2=0.828 DW=0.624sig=0.000
由方程(2)可以看出,河北省工业化对城市化水平的带动作用主要体现在第三产业上。第三产业成为目前及以后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第三产业每提高1个百分点,城市化水平提高0.997个百分点。
三、河北省城市化推动工业化进程分析
工业化是城市化的拉动力,同时,城市化对工业化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两者正是物理学上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城市化水平一般可反映国家和地区工业化在发展过程中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集中程度,体现工业化的基本水平。城市化对工业化的推动作用,一方面是对工业投资和人才的吸引,一个地区城市的数量、规模、形象以及城市内部各项基础设施,是企业选址的重要考虑因素,尤其是大型工业企业包括跨国企业,无不分布在我国的大城市中。城市将各种资源集中起来,形成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例如,城市中相对完善的公共基础设施(包括便利的交通、通讯设施)是工业快速发展的必备条件,为工业发展提供了优越的空间环境,对于工业产业结构的升级、生产技术的更新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同时,城市功能的完善吸引着各种人才,积聚了大量密集的人力资本,随着知识在经济发展中地位的提升,人力资本将为工业发展提供极大的优势。另一方面,城市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广大的市场:从生产资料市场角度,用于城市建设和改造的各种材料形成了对工业的巨大需求,于是工业成为城市的巨大“供应商”;从商品市场角度,城市居民的聚集,形成巨大的消费市场,同时促进服务业的发展。
表2是1978~2005年河北省工业化水平和城市化水平趋势图,反映了城市化进程与工业化进程的趋势是一致的。
四、结论
从河北省近年来的数据来看,城市化与工业化的整体关系,是符合城市发展规律的。在工业化起步阶段,工业发展带来巨大的集聚效应,推动城市的迅速发展,对城市化进程的推动作用是直接和明显的;而当工业化进入中期发展阶段,集聚效应被产业结构升级带来的效应替代,因此,第三产业的后续推动力就表现出来,成为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由于河北省工业化起步晚,速度快,即工业化集中于短短的几年内进行,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关系集中反映了世界城市发展规律中的某一个阶段的模型,因此,第三产业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在理论界被称为工业化时代的“早熟”现象,这是由现阶段的发展特殊性所决定的。同时第三产业相对发达地区的落后,也是工业化推动城市化进程作用力明显的一个重要原因。同时,在河北省城市、工业发展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由于河北省第三产业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因此,要通过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的升级带动河北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推动城市的发展,才能充分发挥第三产业对城市化的后续动力的作用。
2.充分认识城市化对于工业化的反作用。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发挥城市的聚集效应,增强城市吸纳能力和整体竞争力,才能加快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的升级,为工业化水平的提高提供良好的空间环境。在鼓励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过程中,要加强保障制度的建设和各项配套措施的改革,保证他们的合法权利和合理地位。积极探寻户籍制度的有效形式,解决城乡二元结构为社会带来的各种矛盾。
3.城市化水平的高低反映国家或地区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因此,发展城市化不能着眼于城市化率数字的提高。河北省以及全国城市化水平与工业化水平差距的缩小,一方面,是由于两者相互推动的良性循环的结果,另一方面,是由于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水平一直被高估。长期以来“县改市”、“乡改镇”的行政区划的变动,使得城市和城镇的数量大大增加,因此,非农就业人口比例的数字随之抬高。所以,在推进城市化进程的过程中,应依据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地区经济实力,不能急于实现城市化的发展目标而破坏整个地区的协调发展。河北省是农业大省,2006年末人口总数是6896万人,这意味着城市化水平每提高1个百分点需要转移68.96万农村人口。因此,应该认识到城市化推进过程的艰巨性,遵循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才能实现城市化与工业化的良性互动。
(责任编辑:凡 夫)
参考文献:
[1] 钱纳里、塞尔昆.发展的格局1950-1970[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9.
[2] 郭克莎、周叔莲.工业化与城市化关系的经济学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2002,(02).
[3] 姚士谋、汤茂林.中国城市现代化概念及指标体系[J].城市规划,1999.
[4] 都沁军.河北省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分析[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1,(05).
[5] 河北统计局.2004河北经济年鉴[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
[6] 车莹.长三角工业化与城市化互动发展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关键词:河北省;城市化;工业化;互动关系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309(2009)02-0020-03
一、河北省城市化与工业化发展水平分析
城市化与工业化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的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过程,形成了两者相互促进的相关关系。钱纳里和赛尔奎因早在研究各个国家经济结构时即得出工业化与城市化正相关的结论:工业化带动非农化,即非农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的上升,从而推动城市化的发展。从世界各国的发展历史来看,工业化和城市化紧密相联,相互促进。
改革开放以来,河北省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依据钱纳里对发展中国家的研究,当人均GDP超过500美元(约3500元人民币)时,工业化开始启动,而工业化超过1000美元(约7000元人民币)时,工业化进程加快。据统计(见表1),我国人均GDP在1994年超过500美元,说明工业化开始启动,而河北省在1995年也开始了工业化进程。在2001年,全国和河北省的人均GDP分别于1999年和2000年超过1000美元大关,标志着工业化进入加速发展阶段。对于城市化水平的指标,普遍采用年末城镇人口数/人口总数,为方便数据收集,本文河北省城市化指标以非农业人口数代替城镇人口数。由于非农人口数小于城镇人口数,因此,本文计算的河北省各年城市化水平的数字偏低。对于工业化指标,文中采用非农就业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表示工业化水平。衡量城市化与工业化关系的一般指标是两者的比值(简称CU值),相关研究表明,城市化与工业化的比值在1.4~2.5之间是合理范围。由表1可以看出,河北省乃至全国的城市化与工业化比值不在合理范围内,虽然一直有上升趋势,但是全国与河北省的城市化发展大大滞后于工业化的发展进程。并且河北省CU值与全国还存在很大差距,说明河北省的城市化水平较低,与全国存在很大差距。
2003年,河北省把发展城市化作为“四大战略”之一,加大了城镇建设力度,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经济实力增强,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市化发展综合水平进一步提高,城市经济的主体作用日益突出,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003年末,全省共有城市33个,县城110个,建制镇937个,城市区域规模继续扩大,初步形成城镇体系。城市化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2008年河北省启动了大规模城建工程。自省会石家庄到10个中心城市,再到全省县城乃至乡镇。目标是“三年大变样”,实现城市品位的提升。如此规模的城建工程,对于吸引投资,增加就业,提升城市品质,带动经济发展具有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二、河北省工业化带动城市化发展的模型分析
工业化是城市化的基础,工业化的集中效应和积聚效应推动着城市的迅速崛起和发展。工业化提供的能源、交通、电力以及丰富的工业产品是城市化的物质基础。工业化带来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的调整提升了城市经济,带动了社会发展。
此部分分析以河北省工业化发展水平作为自变量,以城市化水平作为因变量,对两者进行简单线性回归分析。由于工业化指标包括非农产业增加值比重和非农产业就业比重两种,所以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关系分析中必须考虑产业结构的问题。本文采用非农产业就业比重作为工业化指标,在回归分析中,不仅分析非农就业率与城市化的关系,并且将非农产业就业比重拆分为第二产业就业比重和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两个变量,与城市化进行回归分析,以分析不同产业在城市化进程中的作用。
本文进行两次回归模型分析,一次是将非农就业人口比重X1(工业化水平)设为自变量,与城市化水平进行回归分析,二是将河北省非农就业人口比重X1拆分为第二产业就业人口比重X2和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比重X3两个自变量,再进行回归分析。
1.将河北省城市化水率U与非农就业人口比重X1进行回归,得到如下方程模型:
U=-0.723+0.410*X1……………………(1)
(2.550)(0.058)
R2=0.716 DW=0.444sig=0.000
由于本文采用的河北省城市化水平的指标是非农人口占年末人口的比重,与全国城镇人口比重的统计口径有所不同,造成河北省城市化水平数字偏低,但是仍然能够体现河北省工业化进程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工业化水平每提高1个百分点,河北省的城市化水平提高0.41个百分点。
2.将河北省城市化率与第二产业就业人口比重X2和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比重X3进行回归分析:
U=6.395-0.335*X2+0.997*X2 ………………(2)
(2.873)(0.217) (0.173 )
R2=0.828 DW=0.624sig=0.000
由方程(2)可以看出,河北省工业化对城市化水平的带动作用主要体现在第三产业上。第三产业成为目前及以后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第三产业每提高1个百分点,城市化水平提高0.997个百分点。
三、河北省城市化推动工业化进程分析
工业化是城市化的拉动力,同时,城市化对工业化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两者正是物理学上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城市化水平一般可反映国家和地区工业化在发展过程中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集中程度,体现工业化的基本水平。城市化对工业化的推动作用,一方面是对工业投资和人才的吸引,一个地区城市的数量、规模、形象以及城市内部各项基础设施,是企业选址的重要考虑因素,尤其是大型工业企业包括跨国企业,无不分布在我国的大城市中。城市将各种资源集中起来,形成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例如,城市中相对完善的公共基础设施(包括便利的交通、通讯设施)是工业快速发展的必备条件,为工业发展提供了优越的空间环境,对于工业产业结构的升级、生产技术的更新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同时,城市功能的完善吸引着各种人才,积聚了大量密集的人力资本,随着知识在经济发展中地位的提升,人力资本将为工业发展提供极大的优势。另一方面,城市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广大的市场:从生产资料市场角度,用于城市建设和改造的各种材料形成了对工业的巨大需求,于是工业成为城市的巨大“供应商”;从商品市场角度,城市居民的聚集,形成巨大的消费市场,同时促进服务业的发展。
表2是1978~2005年河北省工业化水平和城市化水平趋势图,反映了城市化进程与工业化进程的趋势是一致的。
四、结论
从河北省近年来的数据来看,城市化与工业化的整体关系,是符合城市发展规律的。在工业化起步阶段,工业发展带来巨大的集聚效应,推动城市的迅速发展,对城市化进程的推动作用是直接和明显的;而当工业化进入中期发展阶段,集聚效应被产业结构升级带来的效应替代,因此,第三产业的后续推动力就表现出来,成为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由于河北省工业化起步晚,速度快,即工业化集中于短短的几年内进行,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关系集中反映了世界城市发展规律中的某一个阶段的模型,因此,第三产业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在理论界被称为工业化时代的“早熟”现象,这是由现阶段的发展特殊性所决定的。同时第三产业相对发达地区的落后,也是工业化推动城市化进程作用力明显的一个重要原因。同时,在河北省城市、工业发展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由于河北省第三产业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因此,要通过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的升级带动河北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推动城市的发展,才能充分发挥第三产业对城市化的后续动力的作用。
2.充分认识城市化对于工业化的反作用。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发挥城市的聚集效应,增强城市吸纳能力和整体竞争力,才能加快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的升级,为工业化水平的提高提供良好的空间环境。在鼓励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过程中,要加强保障制度的建设和各项配套措施的改革,保证他们的合法权利和合理地位。积极探寻户籍制度的有效形式,解决城乡二元结构为社会带来的各种矛盾。
3.城市化水平的高低反映国家或地区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因此,发展城市化不能着眼于城市化率数字的提高。河北省以及全国城市化水平与工业化水平差距的缩小,一方面,是由于两者相互推动的良性循环的结果,另一方面,是由于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水平一直被高估。长期以来“县改市”、“乡改镇”的行政区划的变动,使得城市和城镇的数量大大增加,因此,非农就业人口比例的数字随之抬高。所以,在推进城市化进程的过程中,应依据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地区经济实力,不能急于实现城市化的发展目标而破坏整个地区的协调发展。河北省是农业大省,2006年末人口总数是6896万人,这意味着城市化水平每提高1个百分点需要转移68.96万农村人口。因此,应该认识到城市化推进过程的艰巨性,遵循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才能实现城市化与工业化的良性互动。
(责任编辑:凡 夫)
参考文献:
[1] 钱纳里、塞尔昆.发展的格局1950-1970[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9.
[2] 郭克莎、周叔莲.工业化与城市化关系的经济学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2002,(02).
[3] 姚士谋、汤茂林.中国城市现代化概念及指标体系[J].城市规划,1999.
[4] 都沁军.河北省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分析[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1,(05).
[5] 河北统计局.2004河北经济年鉴[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
[6] 车莹.长三角工业化与城市化互动发展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