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3例慢性胃炎电子胃镜下表现与中医辨证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mguj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现代医学影像检测方法与慢性胃炎中医辨证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门诊263例胃系疾病患者,行电子胃镜检查,详细记录胃镜下胃粘膜、血管等表现,并运用中医辨证论治思维进行分析分型。结果:脾胃虚弱50例,胃黏膜苍白,分泌物多;肝胃不和106例,胃黏膜充血水肿,或伴见胆汁返流;脾胃湿热72例,胃黏膜充血糜烂,胃壁分布大量粘液;瘀血阻滞35例,胃黏膜肿胀糜烂,散在血痂。结论:本研究使“望诊”深入到机体内部,更加直观的观察胃体内部变化,可为慢性胃炎的中医辨证提供一定的客观依据。
  【关键词】 电子胃镜;慢性胃炎;中医辨证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5)09-0128-02
  慢性胃炎指不同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或萎缩性病变,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的消化系统疾病,属中医学“胃痛”、“痞满”、“嘈杂”等病症的范畴。临床以胃脘部疼痛为主症,兼有泛恶、脘闷、嗳气、大便不调等症状,主要与寒、湿、热、气、血、瘀等多种因素有关,其基本病机是脾胃虚弱,中焦虚寒,胃失所养;肝气不舒,疏泄失常,横逆犯胃;脾虚湿困,湿蕴化热;气机阻滞,瘀血内生,不通则痛。故脾胃虚弱型、肝胃不和型、脾胃湿热型、瘀血阻滞型在慢性胃炎中多见。
  近年来随着电子胃镜在临床中的广泛使用,本病胃镜下的胃黏膜病变相应得到了更多的认识,人们逐渐发现慢性胃炎胃镜下的黏膜像表现与中医辨证的宏观表现存在某种关联。目前,中医辨证分型主要依靠传统的四诊合参,使用胃黏膜像作为观察指标对慢性胃炎的证型进行微观量化的研究还很少。因此,进一步探讨胃黏膜像与慢性胃炎中医辨证分型之间的关系,了解其可能具备的中医证候属性以及与中医证型的内在联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观察263例慢性胃炎患者胃镜下胃黏膜像改变,研究其与慢性胃炎中医辨证之间的关系,以期为今后中医宏观辨证提供参考依据。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63例慢性胃系疾病患者随机来源于2014年6月1日至2015年1月30日山东省济南市第五人民医院内镜科门诊,多数患者有上腹痛、饱胀、反酸等消化不良症状,均符合《诊断学大辞典》[1]中慢性胃炎的临床表现。男性142例,女性121例,年龄17~86岁,平均年龄(45.7±5.2)岁,病程多数在3年以上,甚至长达数十年。其中浅表性胃炎患者47例,浅表性胃炎伴胆汁返流患者47例,浅表性胃炎并贫血胃患者4例,浅表性胃炎并胃息肉患者24例,浅表性胃炎并幽门溃疡患者14例,浅表性胃炎并十二指肠球炎患者40例,浅表性胃炎并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12例,浅表性胃炎并溃疡患者16例,浅表性胃炎并食管炎患者33例,淺表萎缩性胃炎患者26例。对照组例健康者来源于门诊健康检体,年龄20~50岁,平均年龄34岁。
  1.2 方法 对263例慢性胃炎患者按照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颁布的《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2009,深圳)》[2]中慢性胃炎的中医分型,结合临床,对门诊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再对不同分型的患者根据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会颁布的《慢性胃炎的内镜分型分级标准及治疗的试行意见(2004)》[3]中慢性胃炎内镜分型分级标准,于胃镜下检查胃窦大弯、胃窦小弯、胃体大弯、胃体小弯、胃角处胃黏膜皱襞情况、炎性浸润程度、分泌物量、粘膜下血管表现、胆汁返流情况等,最后比较分析中医不同辨证分型与电子胃镜检查的镜下表现特点,探讨二者之间是否存在着联系。
  2 结果
  2.1 263例慢性胃炎患者中医辨证分型情况 263例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表现结合中医的望、闻、问、切辨证分型,其中脾胃虚弱型(虚寒型)58例,肝胃不和型(气滞型)107例,脾胃湿热型(湿热型)83例,瘀血阻滞型(血瘀型)15例,详细情况如表1所示。
  2.2 慢性胃炎中医辨证分型、胃镜下胃黏膜表现及临床表现的对比 慢性胃炎不同中医辨证分型在胃镜下胃粘膜及临床的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详见表2,图1,2,3,4。
  3 讨论
  通过中医辨证分析与电子胃镜下观察总结之,脾胃虚弱型(虚寒型)与胃黏膜苍白有关,同中医五色生病的白色主虚证、寒证、失血一致;肝胃不和型(气滞型)常可使胃气不降,且肝胆互为表里,肝气不舒,势必影响胆汁的分泌和排泄,因此肝胃不和型与胆汁返流相关,符合中医学理论;脾胃湿热型(湿热型)与胃黏膜红肿明显,溃疡有黄白苔相关,同赤色主热证,黄色主脾虚、湿盛一致;瘀血型主要有涩脉的表现。
  4 结论
  综上所述,胃镜下胃黏膜改变与慢性胃炎的中医辨证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关联,其中黏液呈黄绿色、胃炎病变部位、黏膜色泽、黏膜血管网改变及黏膜糜烂等胃黏膜像表现与辨证分型间的关系尤为密切,本研究冀希望于能为慢性胃炎中医辨证寻求一定的胃内客观依据,尤其时症状、舌脉不典型难于区分的证型,或宏观辨证疗效不佳时,可以参考胃黏膜像的微观表现进行诊治。
  参考文献
  [1]杨志寅.诊断学大辞典[M].1版.北京:华夏出版社,1993:978.
  [2]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2009,深圳)[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0,18(3):207-209.
  [3]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慢性胃炎的内镜分型分级标准及治疗的试行意见[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4,21(2):77-78.
  (收稿日期:2015.02.10)
其他文献
电子产品合同生产,尤其是低产量/高混合的合作中的难题,己广为人知晓。要取得良好的生产质量,就必须在企业中学习这四条经验并付诸实践:●适时将合适的零件送到合适的地点●制订精
目的:观察尿多酸肽应用于肺癌化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尿多酸肽,对比两组疗效。
【摘 要】 目的:研究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老年骨科手术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观察组患者在硬膜外麻醉下实施手术,对对照组患者在全麻下实施手术,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在手术后的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和术中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在术后发生POCD的患者有26例,占5200%;对照组有39例,占780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
叶用型辣椒叶,以食用嫩茎叶和成长叶为主。它营养丰富,每100g含蛋白质4.46g,含铁99.84mg,含维生素C69.19mg,锌4.58mg。含维生素A、维生素C之多为其他蔬菜所少有,且具温胃驱寒、清凉解火、清肝明目等功效(引自《四川农经网》)。现南方各地均有栽培,且全年均可种植。叶用型辣椒叶以其嫩滑可口、营养丰富而具保健作用成为人们餐桌上的时尚蔬菜。    1、 品种选择    选用叶用型品种
今年以来,化肥价格涨势迅猛,据山西省保德县消费者协会与工商局的联合调查显示.尿素价格平均上涨40%.磷肥价格平均上涨30%,复混肥价格平均上涨25%。如此高的肥价涨势,再加上种子、柴油
通过引进国外洋葱品种进行栽培比较试验,筛选适宜洛阳种植的优良品种,总结出配套栽培技术,旨在为建立出口加工洋葱生产基地提供参考。试验选用4个国外优良品种,以2个国内品种为对
【摘要】目的:观察高压氧疗法联合中西医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分别采用高压氧疗法联合中西医治疗与单纯药物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和AD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观察组改善的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5.9%)显著高于对照组(77.5%)(P0.05),具有可比性。  1.2
【摘要】目的:分析老年中重型颅脑外伤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案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对40例中重型颅脑损伤老年患者的病情特征,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40例中重型颅脑损伤老年患者良好有13例,中残有9例,重残有8例,死亡5例,放弃治疗5例。结论:中重型颅脑外伤老年患者致残率及死亡率较高,全方位合理诊断治疗,严密诊治颅脑损伤以及防治并发症,能够减少伤残病死率,提高疗效。  【关键词】老年;中重型颅
【摘 要】 目的:对管状胃加幽门成形术在食管癌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60例食管癌患者进行临床研究,食管癌切除术中实施管状胃加幽门成形术,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60例食管癌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833%,没有出现胸胃相关综合征及返流性食管炎的症状,经对症治疗后1例胸胃瘘患者死亡,其他患者均获得痊愈,总治愈率为9833%。结论:对食管癌患者实施管状胃加幽门成形术
在中国科技会堂召开的“第二届中国果菜产业论坛暨表彰大会”上,全国无籽西瓜科研与生产协作组组长、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刘文革博士,甘肃省河西瓜菜研究所田书沛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