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講解艺术在各地不同类型的博物馆中也有各自的特色,灵活而多样化,但只要寓言于生动的讲解语言、丰富的表情和讲解气氛中,观众就能得到美好而深刻的印象。
关键词:浅谈;讲解;艺术
讲解活动在博物馆的展出工作中乃至整体职能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博物馆对文物的征集、收藏、保护与研究,它的所有成果,最终是以展出的方式来表现,展出的环境赏心悦目、高雅明畅、布局上形成静态。讲解活动则是以有韵律、有节奏的动态促成和谐完美的展出参观活动。静态与动态的水乳交融,使游客在参观活动中,得到了美的享受。在静与动之中,尤其以动态至关重要,它具有主观能动性,对静态有相互补充,相互影响的作用。现就动态在讲解艺术方面常遇到的几个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讲解的方式
目前大多数博物馆在展出中讲解是采用陪同、岗位分段、集中序讲、巡视解答四种方式。后一种方式用得较少。这四种方式各有所长,亦各有缺点,这里我们将其作以分析比较。
(一)陪同讲解
是以讲解员的解说与游客观看展品之过程同步进行的方式,由讲解员作前导、指点展品、逐一串讲,游客依照指点位置观看,侧耳谛听。参观进展速度由讲解员的步调而定。驻步和移步皆取决于解说内容的长短。有时讲解员随游客,视游客所留意的展品,作提示讲解,参观进展速度由游客参加所需时间为主导,或停或进,满足观看时间,通常在团体参观以及旅游活动安排中,大都由讲解员为前导。在陪同讲解中带有导游的性质,在迎接来宾、上级领导视察、较高文化层次的学术交流团体参观时,往往是领导居失,次为随行人员,再次为随同参观者。此时讲解员一般殿后,很少有解说,指点比划的现象,陪同讲解方式的优点是系统性强,解说语气连贯,但不宜达到“因人施讲”的圆满效果。
(二)岗位分段解说
是常见的讲解安排,这是将展线分成若干段落,全部讲解工作由各段的讲解员共同完成,每位讲解员只解说自己岗位所能顾及的一段内容,此段展品所占比例大小,以其所需讲解的内容繁简而定。讲解员站在预定的岗位上,当参观者步入分段范围时,讲解员既开始讲解,游客参观步出分段范围后,既终止讲解,由下一段去继续讲解。这种安排比较适合参观者的节奏,在人流高潮的季节,能适应较多参观者的听讲要求,讲解员由于在这段讲解的内容比较少,容易向深度方面拓展,其缺点为讲解的风格、语气、语音不大统一,宣传教育的连续性差。
(三)集中序进
是在游客进入陈列展线就开始进行的,讲解员先主动地向游客概括介绍展品的陈列状况,全面叙述将要看到的这些展品的意义,有关历史、文物价值、工艺特点与艺术特色,并指出其中哪些展品在学术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怎样去欣赏观看那些展品,并叙述有关人文、地志、风俗等与发展有联系的记载资料、传闻、诗词谚语等。这些讲述时按照各类型博物馆本身的特殊性来决定的,在全面概括讲述之后,摘要讲解具有代表性和比较典型的展品、容易产生疑问的展品,并指明该展品在陈列中的位置,逐渐解说清楚,再由游客自己去观看,他们在听讲之后,即发挥各自的观察判断能力,以独立思考的方式去浏览品味,叙讲语气比较连贯,适合团体参观并要求游客有较好的理解水平。
(四)巡视解答
这是借助精心的陈列设计,说明牌、灯光模型演示、录音、录像设备等,让展品成为易于理解感受的参观对象。游客在陈列环境中识别出需要仔细观看的重点展品,有些展品是由于位置显赫引起游客的注意。在此情况下,参观活动完全由游客一方进行直接面对展览,讲解工作不起中介作用,参观者都会有一种轻松悠然的观赏意致,信步流连。讲解员则进行巡视,随时准备回答参观者的问题,亦可 在咨询台坐待,不宜尾随游客。从观赏角度讲,巡视解答是高层次现代节奏的参观辅导形式,宣传性质从灌输改为游客自发的需求,但它对陈列设施方面要求颇高,讲解员在参观活动中显得被动。
二、解说语言
语言是讲解中最主要的传播媒介。热情洋溢的语言,会使游客提高对讲解的注意力;幽默风趣的语言,能活跃参观进程中的气氛;明白畅晓的语言,观众听了后能立刻领会到讲解的内容。在讲解活动中,讲解员的表情、姿态与手势可以加强解说效果,但最根本的还是靠语言来表达。在这里,语言不仅仅只是传播和表达所宣讲的内容,而且具有引导、激发对展品的积极思考,增强兴趣、加深学术探讨,起到沟通感情产生心理共鸣的作用。
讲解用语,在一般情况下都必须按照标准普通话发音,依现代汉语的语法结构造句,有些比较流行的习惯用语,只要参观者能听懂的话,自然也可以采用,再者农村和城市不同行业中,也都有一些习惯用语,口气也有一些差异,这种情况在解说时可根据对像灵活采用。在博物馆的讲解活动中,有时候会遇到避免不了的古代语句,又无恰当的口语来代替,则不妨先引用原语,再作一些补充解释。这里按照现代汉语讲解,以标准普通话发言是对大多数博物馆而言,在需要翻译成某种外语和民族语言的场合,则按照口语翻译的惯例解说。讲解语言应该简捷扼要、逻辑性强 、语气连贯,避免支冗重复,有时为了加重语气,或使观众加深印象的重复语不宜多用。
三、讲解人员的仪表、姿态
仪表堂堂,穿着整洁几乎是所有各类陈列展出中对讲解员的共同要求,因为展出场合接触观众最多,为展出部门的精粹所在,直接代表着文化层次、艺术修养、展出单位的精神风貌。讲解员的仪表是参观者产生第一印象,树立友好与信任感的重要因素,因而不容忽视。仪表包括相貌、身材、发型、着装、配饰等。
讲解人员的姿态,应举止从容,彬彬有礼,并有个人的个性风格,最忌娇柔做作,装腔作势,或过分的谦让卑躬。在展出活动中,讲解员要具备应变能力,对提出的特殊问题,既能保持从容不迫的仪态,又能够对意外情况作出及时回答和正确处理,具有个人风度的习惯动作和手势,有时会给观众留下良好的印象,对解说是有帮助的。但一般这些举止多半是无意识或潜意识的,不宜模仿故意为之。
讲解艺术综合着博物馆展出活动中所有项目,而以讲解员的表现作为集中表达方式,舒适的环境布置,琳琅满目的展出器物,丰富多彩的图片说明文字,亲切热情的接待,这一切最终还依赖讲解员的工作来补充。富于吸引力的讲解,能把展出的所有内容更好地介绍给观众,也从而把宣教内容很自然地融入展出与参观活动之中。
作者简介:王伟,辽宁省阜新市博物馆馆员。
关键词:浅谈;讲解;艺术
讲解活动在博物馆的展出工作中乃至整体职能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博物馆对文物的征集、收藏、保护与研究,它的所有成果,最终是以展出的方式来表现,展出的环境赏心悦目、高雅明畅、布局上形成静态。讲解活动则是以有韵律、有节奏的动态促成和谐完美的展出参观活动。静态与动态的水乳交融,使游客在参观活动中,得到了美的享受。在静与动之中,尤其以动态至关重要,它具有主观能动性,对静态有相互补充,相互影响的作用。现就动态在讲解艺术方面常遇到的几个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讲解的方式
目前大多数博物馆在展出中讲解是采用陪同、岗位分段、集中序讲、巡视解答四种方式。后一种方式用得较少。这四种方式各有所长,亦各有缺点,这里我们将其作以分析比较。
(一)陪同讲解
是以讲解员的解说与游客观看展品之过程同步进行的方式,由讲解员作前导、指点展品、逐一串讲,游客依照指点位置观看,侧耳谛听。参观进展速度由讲解员的步调而定。驻步和移步皆取决于解说内容的长短。有时讲解员随游客,视游客所留意的展品,作提示讲解,参观进展速度由游客参加所需时间为主导,或停或进,满足观看时间,通常在团体参观以及旅游活动安排中,大都由讲解员为前导。在陪同讲解中带有导游的性质,在迎接来宾、上级领导视察、较高文化层次的学术交流团体参观时,往往是领导居失,次为随行人员,再次为随同参观者。此时讲解员一般殿后,很少有解说,指点比划的现象,陪同讲解方式的优点是系统性强,解说语气连贯,但不宜达到“因人施讲”的圆满效果。
(二)岗位分段解说
是常见的讲解安排,这是将展线分成若干段落,全部讲解工作由各段的讲解员共同完成,每位讲解员只解说自己岗位所能顾及的一段内容,此段展品所占比例大小,以其所需讲解的内容繁简而定。讲解员站在预定的岗位上,当参观者步入分段范围时,讲解员既开始讲解,游客参观步出分段范围后,既终止讲解,由下一段去继续讲解。这种安排比较适合参观者的节奏,在人流高潮的季节,能适应较多参观者的听讲要求,讲解员由于在这段讲解的内容比较少,容易向深度方面拓展,其缺点为讲解的风格、语气、语音不大统一,宣传教育的连续性差。
(三)集中序进
是在游客进入陈列展线就开始进行的,讲解员先主动地向游客概括介绍展品的陈列状况,全面叙述将要看到的这些展品的意义,有关历史、文物价值、工艺特点与艺术特色,并指出其中哪些展品在学术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怎样去欣赏观看那些展品,并叙述有关人文、地志、风俗等与发展有联系的记载资料、传闻、诗词谚语等。这些讲述时按照各类型博物馆本身的特殊性来决定的,在全面概括讲述之后,摘要讲解具有代表性和比较典型的展品、容易产生疑问的展品,并指明该展品在陈列中的位置,逐渐解说清楚,再由游客自己去观看,他们在听讲之后,即发挥各自的观察判断能力,以独立思考的方式去浏览品味,叙讲语气比较连贯,适合团体参观并要求游客有较好的理解水平。
(四)巡视解答
这是借助精心的陈列设计,说明牌、灯光模型演示、录音、录像设备等,让展品成为易于理解感受的参观对象。游客在陈列环境中识别出需要仔细观看的重点展品,有些展品是由于位置显赫引起游客的注意。在此情况下,参观活动完全由游客一方进行直接面对展览,讲解工作不起中介作用,参观者都会有一种轻松悠然的观赏意致,信步流连。讲解员则进行巡视,随时准备回答参观者的问题,亦可 在咨询台坐待,不宜尾随游客。从观赏角度讲,巡视解答是高层次现代节奏的参观辅导形式,宣传性质从灌输改为游客自发的需求,但它对陈列设施方面要求颇高,讲解员在参观活动中显得被动。
二、解说语言
语言是讲解中最主要的传播媒介。热情洋溢的语言,会使游客提高对讲解的注意力;幽默风趣的语言,能活跃参观进程中的气氛;明白畅晓的语言,观众听了后能立刻领会到讲解的内容。在讲解活动中,讲解员的表情、姿态与手势可以加强解说效果,但最根本的还是靠语言来表达。在这里,语言不仅仅只是传播和表达所宣讲的内容,而且具有引导、激发对展品的积极思考,增强兴趣、加深学术探讨,起到沟通感情产生心理共鸣的作用。
讲解用语,在一般情况下都必须按照标准普通话发音,依现代汉语的语法结构造句,有些比较流行的习惯用语,只要参观者能听懂的话,自然也可以采用,再者农村和城市不同行业中,也都有一些习惯用语,口气也有一些差异,这种情况在解说时可根据对像灵活采用。在博物馆的讲解活动中,有时候会遇到避免不了的古代语句,又无恰当的口语来代替,则不妨先引用原语,再作一些补充解释。这里按照现代汉语讲解,以标准普通话发言是对大多数博物馆而言,在需要翻译成某种外语和民族语言的场合,则按照口语翻译的惯例解说。讲解语言应该简捷扼要、逻辑性强 、语气连贯,避免支冗重复,有时为了加重语气,或使观众加深印象的重复语不宜多用。
三、讲解人员的仪表、姿态
仪表堂堂,穿着整洁几乎是所有各类陈列展出中对讲解员的共同要求,因为展出场合接触观众最多,为展出部门的精粹所在,直接代表着文化层次、艺术修养、展出单位的精神风貌。讲解员的仪表是参观者产生第一印象,树立友好与信任感的重要因素,因而不容忽视。仪表包括相貌、身材、发型、着装、配饰等。
讲解人员的姿态,应举止从容,彬彬有礼,并有个人的个性风格,最忌娇柔做作,装腔作势,或过分的谦让卑躬。在展出活动中,讲解员要具备应变能力,对提出的特殊问题,既能保持从容不迫的仪态,又能够对意外情况作出及时回答和正确处理,具有个人风度的习惯动作和手势,有时会给观众留下良好的印象,对解说是有帮助的。但一般这些举止多半是无意识或潜意识的,不宜模仿故意为之。
讲解艺术综合着博物馆展出活动中所有项目,而以讲解员的表现作为集中表达方式,舒适的环境布置,琳琅满目的展出器物,丰富多彩的图片说明文字,亲切热情的接待,这一切最终还依赖讲解员的工作来补充。富于吸引力的讲解,能把展出的所有内容更好地介绍给观众,也从而把宣教内容很自然地融入展出与参观活动之中。
作者简介:王伟,辽宁省阜新市博物馆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