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是最美丽的风景

来源 :心理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35479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然界一年四季的变化周而复始、无穷无尽,人们早已熟悉了这样的变化,并能够适应和欣赏四季的不同景象。人生也是如此,从婴幼儿、青年、中年到老年,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风景和任务。从出生到青春期,一个人的主要任务就是成长,包括生理和心理的成长,这个阶段也是最充满惊喜和变化的一个时期;青年时期是一个人从被养育者转变为社会的建设者的过渡阶段,适应工作环境、恋爱、结婚、生育子女、寻找自己的社会定位,等等,都是这一阶段的重要任务;中年是人生的重要转折时期,人生的追求从适应外部环境逐渐转向满足内心的需要,故有“中年危机”之说;而人生的最后阶段——老年,也应该有其生活情趣和自我满足感。
  如果我们不清楚自己在人生的每个阶段应该承担的任务,就会陷入困惑和彷徨;如果我们不能接受并顺应这种自然变化的过程,就无法体会和欣赏人生每一阶段的美丽景色。
  春天,我们播下希望的种子
  夏天,我们辛勤地耕耘
  秋天,我们收获劳动的成果
  冬天,我们尽情享受美好生活
  让生命的每一时刻都变得精彩!
  
  小悠今年14岁,正值青春年少。青春的花朵在她身上绚丽绽开,但是她的烦恼也越来越多。小悠不满爸爸妈妈还拿她当小孩子看待,出门要问她去哪儿,花钱要问清缘由,家里有的事情还不让她知道。小悠不满自己的现状,不能像大人一样上班挣钱,不能随心所欲地安排自己的生活。小悠还觉得自己的日子过得很辛苦,天天上学不说,回家后还要学习到很晚……
  一天,小悠越想越沮丧,迷迷糊糊地进入半睡半醒的状态。朦胧中,小悠见到一位可爱的卡通小精灵。小精灵说:“小悠,别不开心,我可以帮你实现愿望。你可以变成你希望的人物,但是机会只有三次,一定要好好把握哟!”
  小悠高兴极了,她第一个想到要像爸爸妈妈那样,可以决定家里的一切。她说:“我想变成妈妈。”
  小悠成为家里的女主人,想买什么买什么,想去哪儿就去哪儿,心里爽极了。正在客厅里享受美食呢,邮递员来了,是银行的通知单,要求她尽快还清信用卡里透支的大笔金额。小悠这才意识到自己短短几天内花掉了一个月的生活费,剩下的日子怎么办?小悠正想着到哪里去筹到短缺的钱,先生回家了,特别高兴地对她说:“周末我邀请同事来家里Party,你一定要好好露一手,帮我在同事面前挣足面子。”小悠一听差点晕过去,“Party,天哪,得准备多少东西啊,美酒,佳肴,客厅的装饰,小礼物,自己还得装扮得优雅高贵,更不要说晚宴后洗碗刷盘子……完了!”小悠心情低落地走进卧室,往床上一倒。“哇……”熟睡的孩子被她惊醒了,手舞足蹈地又哭又喊,原来孩子尿湿了裤子,而且也饿了,要吃东西。小悠一心想睡觉,却不得不照料孩子,给他弄吃的,忙得晕头转向。“做大人还真不容易,”小悠这回有了体会,赶紧对小精灵说,“我不要当妈妈,我选别的。”
  小悠经常在电视上看到大公司的老总在豪华的大楼里办公,出门有奔驰宝马,挥金如土,一呼百应,真是羡慕极了,于是她毫不犹豫地说:“我要当最大公司的老总。”
  小悠如愿以偿地换上光鲜的服装,坐在宽大的总裁室里,现代办公设施一应俱全。还没来得及欣赏窗外的美景,秘书推门进来,请她去会议室听取各部门经理的汇报。会议气氛沉闷得不得了,每个人都有厚厚的一摞资料和表格要解说,在座的还有合资方的英国代表,所以大家都用英文发言。小悠听着似懂非懂的英语,看着那些根本看不懂的表格数据,后悔自己没有好好学习外语,没有学过MBA,没有做过任何相关的工作……终于熬到会议结束,午餐是陪一位重要的客户吃饭。一见到那个客户,小悠就不喜欢,语言无味、行为可憎不说,还故意摆出一副自命不凡的样子。小悠憋了一肚子奚落的话想甩给他,但想到这是商务会谈,只能好言相伴,根本不能像跟小伙伴相处那样痛快淋漓、随心所欲。累了一天,拖着疲乏的双腿,刚踏上门前的台阶,电话响了,外地分公司出了事故,让她连夜赶去处理……
  小悠终于知道了,坐什么位置都得有资本,而且外表光鲜未必就是真正快乐幸福,还是自己现在这样更快乐、更自由。
  还有一次机会,尝试什么呢?小悠开始犹豫了。算了,就做一回最轻松的人,像奶奶那样,整日不需要学习,也不需要上班,多悠闲呀。
  小悠变成了奶奶,刚走到镜子面前就吓了一跳,自己变得好难看啊!乌黑的头发变得花白,而且稀稀拉拉的;脸上满是皱纹,眼角耷拉着,还有好多斑点;腰是弯的,眼睛看东西模模糊糊,听着周杰伦的歌怎么也觉得吵得心烦。小悠想去散步,却不习惯自己的步履变得这么迟缓,好像全身上下的器官都不听使唤了。小悠心想,这就是衰老的感觉吗,确实不怎么好。她转来转去没有什么事情可做,就走到街心花园里,看见小孩子在玩一种新的玩具,她也想试试。这时,旁边一位年纪差不多的大妈劝她:“你可不能像小孩子那样冒冒失失,他们摔倒了也就是吃点皮肉苦,很快就能恢复,你就不同了,真摔坏了就麻烦了!”小悠就问这位大妈:老年生活是不是很平淡乏味呢?大妈回答:“我年轻时走过很多地方,也有过轰轰烈烈的生活,现在回忆起来,我觉得我这一辈子没有白过,所以我不觉得平淡。你呢,你以前都做过哪些工作,遇到过什么特别有意思的事情吗,说来听听?”小悠心里发虚,自觉惭愧,应付了几句,赶紧溜回家去。看来年轻时没有一番作为,老了一定会觉得愧对人生啊!
  小悠的三次机会用完了,小精灵问她:“你决定选择哪个了吗?”小悠坚定地回答:“不,我哪个也不选,我就做现在的我,还是青春最美好!”
其他文献
  
期刊
编辑老师:  您好!我是一名初中男孩,最近遇到了一个难题。暑假里,我迷上了网络世界。当初,我认为上网一两次,不会影响我的学习。可谁知由此一发而不可收,我迷上了上网,迷上了交网友。虽然我也告诉自己不能这样,上网时常常想:再上一会儿就结束。可总是管不住自己,越陷越深。我的父母一直远离家乡在外面打工,家里经常是我一个人,没有人能提醒我,当然就是父母管着我也不一定有效。  我有很多网友,他们经常约我上网,
期刊
对于那些爱发火的同学,心理学家建议:  1. 心里有不愉快的事,不要独自去琢磨,可找一个你信任的、明事理的人,把自己的心事向他倾诉,以减轻自己的痛苦。对方的劝说可能不会有多大的实际意义,可贵的是他的倾听和真诚的接纳。  2. 要学会转移自己的烦恼。不管遇上多么不愉快的事,转移都是一个实用的方法。但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把自己的坏情绪转嫁给周围的人。要知道,把自己一点点不愉快的事搞成大问题的人,给人的
期刊
所谓心理养生,就是从精神上保持良好状态,以保障机体功能正常发挥,达到防病健身、延年益寿的目的。留意心理养生者请记住六句口诀:“压力别太强,关系别太僵;善良是根本,心宽能容让;乐观心境好,淡泊寿自长。”  压力别太强:强烈的竞争性、时间的紧迫感、对成就的强烈欲望以及过度追求有害而无益,生活中诸多影响人们情绪的因素不可小瞧。抱有平常心,做事量力而行,懂得体验快乐的人多拥有健康的心身。  关系别太僵:生
期刊
我的一位老叔叔,已退位离职多年,快90多岁了,身体依然结实、健康,行人背后说他“老糊涂”。其实他心里明白着呢,“糊涂一点”正是他得以长寿的原因所在。人们难免遇到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矛盾与麻烦,如果遇事总是过分计较,久而久之不利于身心的健康。  有关研究证实,人经常处于烦恼和忧愁中,不仅会加速人的衰老过程,心脏病、高血压、肝肾病、精神病、癌症等疾病也会不期而至。而“糊涂”既可使矛盾消除,又可以缓解紧
期刊
山花烂漫的2003年9月,当我登上第六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领奖台,先后两次挂上冠军奖牌,一次挂上铜牌时,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在泪光中,我成长路上悲喜交集的一幕幕又呈现在眼前……    遭受厄运    那是一个金色的秋天。田野里、晒场上,到处是忙碌的农人。不懂事的我和小伙伴们穿行在打谷场上看热闹。看着那飞旋的打谷机和溅起的稻粒,我好奇极了。大人们休息时,我像哥哥姐姐们一样,学着大人的样子,踏上打谷机玩
期刊
“以邻为伴,与邻为善”,是一高尚主张,表达出美好、强烈的睦邻愿望。且慢,如果你的近邻并不如你希求的那样,常常遭遇纷至沓来的家长里短,剪不断理还乱的鸡毛蒜皮;楼道刚刚扫清又被麻木不仁的邻居弄脏;月光星稀静谧间突然响起夜半歌声;不经意谈出的邻家印象被颠覆为恶意的成见,到处播散……你还能保持心境平和吗?看来很难。笔者在与性格、特点不同的邻居相处中,有些经验与教训,现筛选出如下经典心得。  心得A:小写“
期刊
年少时不懂事,总觉得父母的婚姻是家长包办的产物,毫无爱情可言。特别是在翻家里那些老照片的时候,这种想法就更加强烈:父亲年轻时长得眉清目秀,可以说是一表人才;而母亲却瘦瘦小小,一副弱不禁风的样子。直到自己也有了温馨的家庭,才逐渐理解了父亲和母亲之间那无语的深情。  记忆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母亲不识字,不会算账,自己从来不敢上街买东西,怕被人骗了。父亲二话不说,每次都用自行车带着母亲去集市,母亲看中了
期刊
早熟不是孩子的“优势”    编辑老师:  您好!我的女儿刚读初一,只有13岁,举手投足、待人处事显得比一般的孩子成熟,少有孩子的天真童稚。她还特别善于察言观色,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在学校特别会讨好老师,在家里则对爷爷奶奶甜言蜜语。孩子的表现,使我隐隐地产生了一种担忧,这是优点还是缺点?我是否该适当地指导她,教育她?特向您请教。  母亲 李严  李严:  你好!信中所涉及的现象,是一个具有共性的话
期刊
2004年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对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作了明确规定。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关注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怎样把思想道德建设做到青少年心里?《心理与健康》杂志编辑部带着这个问题,请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的四位专家分别谈了他们在这方面所做的工作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