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部分同学认为历史学习只是死记硬背,枯燥乏味,甚至“谈史色变”,其实是没有理解历史学科的特点,没能掌握历史学习方法。只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采取正确的学习方法,历史学习就一定会事半功倍。
关键词: 高中历史教学 历史兴趣 时间线索 做练习
高中历史课内容繁多,时空跨度大,同学们普遍反映学时容易记时难,其实只要展开想象的翅膀运用特别的方法,就能在轻松、快乐的情境下记忆知识。
要想学好历史首先要对历史有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学习起来就不难了。课本要多看,每个地方都要仔仔细细看到(包括小字,高考最喜欢考小字里面的内容了);上课听讲认真,记忆效果最好,老师讲的小故事也不要错过,我们往往在考试中能回忆起老师讲的故事内容,进而了解当时的情况;记好笔记,把发生的事件有联系的记忆,形成一条线,先以时间顺序记住,再把相似或有关联的事件进行比较(比如古代史的分封制、井田制、相地而衰征,王安石变法……这些制度分别出现的朝代大概时间(时间不需要记得太细,只需了解重要事件的时间即可)及他们的主要内容,对比其优越性,得到了什么发展,对历史的意义。注意历史的记忆一定要有条理,主要侧重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考卷中的问答题要多从政治、经济、文化方面考虑,还要考虑其利与弊,尽量全方位多角度;选择题,多用排除。需注意的一点是,在历史考试时要从全局去想,而不是你个人的意思(往往在题目中你觉得应该是这样的,但出题者却不这么想)。现阶段历史考试的目的是:把学生培养成社会主义思想的接班人,党的意愿的执行者,所以一切都要为党、社会主义、执政者考虑。
高中历史分为三部分,可用不同的方法学。古代史:这部分知识比较零散,不好记忆,对历史感性认识要求不高,纯粹是考历史基础。如果差,就算熟记住一些,过段时间还是会忘的,建议做一些选择题,不用多,一天五道就行,然后仔细找出错因,对书找,这样慢慢就会对琐碎考点有模糊的认识。近代史:按时间段来看,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分,控制在五个以内,记住时代交替:旧、新、社。世界史:按标题记忆去学,每个单元的课题都要分好,战争部分不要费心,多记些改革、革命。近代史和世界史对答题能力要求很高,要学会多思考,但答题必须按规定答。
历史学习也不是全靠强背,要注意总结,学生可以自己理一个大纲,这样就可以把书“由厚变薄”。比如可以以时间为线索,自己理一个“历史长河”,记住每个时期的大事件,再由每个时期里分出更小的时间线索,可具体到年,找出重要年份的历史事件,这就是纵向的总结。然后再根据这个知识网一点一点地找每个知识点,理解记忆,一下记不住很正常,历史这门科知识量很大,需要耐心。横向总结也很重要,比如每一个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原因、结果、影响、经验教训及其与其他历史事件的比较,等等。要对所学的历史有一个概况,就是时间表,并且要了解所学历史事件的时间、起因(背景)、导火线、表现、结果、意义及影响,烂熟于心。对相似但本质不同的概念,要区分记忆,还要多做题,做好题,做完要分析总结。高中历史学习与初中完全不同,并不是靠死记硬背就能实现的。高中历史更需要的是理解。最好是能每星期复习一次,每个月再总复习一次。复习时要反复地看书,在反复中提高,书才是最根本的,离开书本谈能力是不现实的。在读每一节的内容时,要想想在一个历史事件之前之后都发生了些什么事,它们之间有没有什么内在的联系,能够说明什么历史道理,也可进行历史事件间的横向与纵向的比较。书本绝不仅仅是读过即可的,光记住一些时间、地点、事件是没有用的,更重要的是要学会用历史思维去思考去研究,去探索事件背后的东西。相信不久你就会发现,历史是越读越有味的。
一个人无论怎样细心都会有疏忽的地方,通过与同学交流笔记、与老师探讨习题,往往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也可读一读像《历史学习》这样的杂志,了解一些课本上没有的东西,提高自己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对解题很有帮助。另外,专题复习也很重要,有助于掌握歷史线索,可以深入地研究一些历史规律之类的东西,增加自己思考的深度和广度。例如,某两场政变或两种政策之间有什么异同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异同,说明了什么。分析异同点很简单,无非就是从背景、性质、影响等几个固定的版块入手。经常这样思考,就可以较准确地分析出不同历史现象的实质,从而无论碰到什么题都能迎刃而解。
其实,历史是一门很有意思的科目,不用担心学不好它,只要肯用心,掌握方法,历史就会变得很简单。最好有一个目录,从夏商周、春秋、战国等到明、清、民、中华,要了解其行政、文化、民族融合、外交等,主要目的是进行归纳,便于记忆。再者就是做题,题不再多,要经典。最后了解一定的历史文化,比如(庙号、谥号、尊号)等。不推荐看影视等,因为改造颇多,比如《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用躯辕犁,可是此为唐时发明;《宰相刘罗锅》,清朝没有宰相,有的只是军机大臣、内阁首府,当时刘墉只是内阁首府。
总之,历史教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们每位历史教师坚持不懈,勇于创新,抓住时机,为祖国的教育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朱美丽.浅谈历史研究性学习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世纪桥,2008(08).
[2]单冬旺.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实施策略及反思[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9(02).
[3]王冬辉.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与探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08).
关键词: 高中历史教学 历史兴趣 时间线索 做练习
高中历史课内容繁多,时空跨度大,同学们普遍反映学时容易记时难,其实只要展开想象的翅膀运用特别的方法,就能在轻松、快乐的情境下记忆知识。
要想学好历史首先要对历史有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学习起来就不难了。课本要多看,每个地方都要仔仔细细看到(包括小字,高考最喜欢考小字里面的内容了);上课听讲认真,记忆效果最好,老师讲的小故事也不要错过,我们往往在考试中能回忆起老师讲的故事内容,进而了解当时的情况;记好笔记,把发生的事件有联系的记忆,形成一条线,先以时间顺序记住,再把相似或有关联的事件进行比较(比如古代史的分封制、井田制、相地而衰征,王安石变法……这些制度分别出现的朝代大概时间(时间不需要记得太细,只需了解重要事件的时间即可)及他们的主要内容,对比其优越性,得到了什么发展,对历史的意义。注意历史的记忆一定要有条理,主要侧重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考卷中的问答题要多从政治、经济、文化方面考虑,还要考虑其利与弊,尽量全方位多角度;选择题,多用排除。需注意的一点是,在历史考试时要从全局去想,而不是你个人的意思(往往在题目中你觉得应该是这样的,但出题者却不这么想)。现阶段历史考试的目的是:把学生培养成社会主义思想的接班人,党的意愿的执行者,所以一切都要为党、社会主义、执政者考虑。
高中历史分为三部分,可用不同的方法学。古代史:这部分知识比较零散,不好记忆,对历史感性认识要求不高,纯粹是考历史基础。如果差,就算熟记住一些,过段时间还是会忘的,建议做一些选择题,不用多,一天五道就行,然后仔细找出错因,对书找,这样慢慢就会对琐碎考点有模糊的认识。近代史:按时间段来看,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分,控制在五个以内,记住时代交替:旧、新、社。世界史:按标题记忆去学,每个单元的课题都要分好,战争部分不要费心,多记些改革、革命。近代史和世界史对答题能力要求很高,要学会多思考,但答题必须按规定答。
历史学习也不是全靠强背,要注意总结,学生可以自己理一个大纲,这样就可以把书“由厚变薄”。比如可以以时间为线索,自己理一个“历史长河”,记住每个时期的大事件,再由每个时期里分出更小的时间线索,可具体到年,找出重要年份的历史事件,这就是纵向的总结。然后再根据这个知识网一点一点地找每个知识点,理解记忆,一下记不住很正常,历史这门科知识量很大,需要耐心。横向总结也很重要,比如每一个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原因、结果、影响、经验教训及其与其他历史事件的比较,等等。要对所学的历史有一个概况,就是时间表,并且要了解所学历史事件的时间、起因(背景)、导火线、表现、结果、意义及影响,烂熟于心。对相似但本质不同的概念,要区分记忆,还要多做题,做好题,做完要分析总结。高中历史学习与初中完全不同,并不是靠死记硬背就能实现的。高中历史更需要的是理解。最好是能每星期复习一次,每个月再总复习一次。复习时要反复地看书,在反复中提高,书才是最根本的,离开书本谈能力是不现实的。在读每一节的内容时,要想想在一个历史事件之前之后都发生了些什么事,它们之间有没有什么内在的联系,能够说明什么历史道理,也可进行历史事件间的横向与纵向的比较。书本绝不仅仅是读过即可的,光记住一些时间、地点、事件是没有用的,更重要的是要学会用历史思维去思考去研究,去探索事件背后的东西。相信不久你就会发现,历史是越读越有味的。
一个人无论怎样细心都会有疏忽的地方,通过与同学交流笔记、与老师探讨习题,往往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也可读一读像《历史学习》这样的杂志,了解一些课本上没有的东西,提高自己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对解题很有帮助。另外,专题复习也很重要,有助于掌握歷史线索,可以深入地研究一些历史规律之类的东西,增加自己思考的深度和广度。例如,某两场政变或两种政策之间有什么异同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异同,说明了什么。分析异同点很简单,无非就是从背景、性质、影响等几个固定的版块入手。经常这样思考,就可以较准确地分析出不同历史现象的实质,从而无论碰到什么题都能迎刃而解。
其实,历史是一门很有意思的科目,不用担心学不好它,只要肯用心,掌握方法,历史就会变得很简单。最好有一个目录,从夏商周、春秋、战国等到明、清、民、中华,要了解其行政、文化、民族融合、外交等,主要目的是进行归纳,便于记忆。再者就是做题,题不再多,要经典。最后了解一定的历史文化,比如(庙号、谥号、尊号)等。不推荐看影视等,因为改造颇多,比如《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用躯辕犁,可是此为唐时发明;《宰相刘罗锅》,清朝没有宰相,有的只是军机大臣、内阁首府,当时刘墉只是内阁首府。
总之,历史教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们每位历史教师坚持不懈,勇于创新,抓住时机,为祖国的教育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朱美丽.浅谈历史研究性学习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世纪桥,2008(08).
[2]单冬旺.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实施策略及反思[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9(02).
[3]王冬辉.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与探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