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物细无声

来源 :科教新报·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feng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育是教育的根本,是学生成人成才的基石。在中学化学教材中渗透着许多德育内容,作为化学教师,不仅要给学生传授化学知识,解题技能和技巧,同时还应在化学教学的过程中,根据本学科的特点,结合教材中的德育渗透点,抓住德育教育的契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及环境保护教育。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在化学教学中是如何进行德育渗透的。
  一、通过中外科学家的感人事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在学习钠的化合物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时,给学生介绍中国化工之父侯德榜:他从小学习刻苦,热爱祖国,在美国留学八年,获得了博士学位后,满怀报国之情,回到已是满目苍夷的祖国,建起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永利制碱厂,为了打破帝国主义对制碱工业的垄断,经过艰辛的努力和反复的探索与实验,终于在1926年生产出“红三角牌”纯碱,并获得了美国万国博览会金质奖章。他成功地改进了索维尔制碱法,发明了联合制碱法(又称“侯氏制碱法”),为纯碱和氮肥工业技术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为中华民族争得了荣誉。在学习氧族元素时,为学生介绍了居里夫人:她一生荣获两次诺贝尔化学奖,她把自己通过无数艰辛努力发现的元素,命名为“钋”,用来纪念自己的祖国波兰。通过不失时机的介绍,使学生从科学家身上感受到热爱祖国的优秀品德,激发起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二、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在学习氧化还原反应时,我从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特征、实质入手,氧化还原反应中有物质“得氧”,必然就有物质失“氧”;有元素化合价的“升高”,必然就有元素化合价的“降低”;有电子“得到”(或有电子对的“偏向”),必然就有电子“失去”(或有电子对的“偏离”)。抓住这些特点,教育学生,要尊重事物的发展规律,对任何事物都要用辩证的观点去认识和理解,这样做才能使自己全面的认识事物,而不是盲目遵从,客观的做出评价,而不是主观臆断,理智的做出判断,而不是感情用事。
  三、对学生进行优良品质的教育
  (一)利用化学史对学生进行“追求真理,顽强不屈”品质教育。
  在学习卤族元素时,我给学生介绍了单质氟的制取:从1812年英国化学家戴维开始对氟进行研究,到1886年由法国化学家莫瓦桑成功制得了单质氟,在此期间,不少科学家为之付出了艰辛的劳动,有很多人因此而中毒,有的人甚至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然而,科学家们依然前赴后继而毫不退缩。通过它教育学生要学习科学家们为了追求真理,而勇于献身的科学精神。
  (二)利用化学史对学生进行“严肃认真,勇于创新”的品质教育。
  在实际教学中,结合元素周期表的发现过程,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18世纪,对于元素的分类,从德伯莱纳的“三元素组”,迈尔的“六元素表”到纽兰兹的“八音律”都渗透着化学家的心血,都闪烁着他们创新思维的火花。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面对杂乱无章的各种元素,他坚信“偶然中一定有必然”,元素与元素之间一定存在某种规律,他抓住“相对原子质量”这一元素的共性,大胆假设,进行探究和论证,终于在1869年发现了元素周期表,并根据元素周期表预测新元素及其性质。通过元素周期表的发现,教育学生要敢于打破陈规,勇于创新。让学生懂得,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
  四、通过与环境保护有关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环境问题已成为世界性热点,中学化学教材中潜在环境教育的因素很多,日常教学中要把它科学地、巧妙地渗透到各章节的教学之中,潜移默化中使学生明白,为了人类自身的生存,就一定要保护环境,爱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在学习“硫及其化合物”时,我给学生列举了八十年代以来我国南方重庆、贵阳等工业城市大面积的“酸雨”,2005年全国二氧化硫的排放量比2000年增加了27%,在此基础上,我进一步给学生分析了酸雨的形成及其危害;在学习“臭氧”时介绍了臭氧层的作用,指出空调、冰箱等家用电器的使用,已造成大气臭氧层的破坏,导致臭氧层出现空洞,太阳光的紫外线肆无忌惮的辐射到地球表面,致使癌症发病率增加,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存。结合环境保护的教育话题,还为学生介绍了“温室效应”的形成及其危害,“光化学烟雾”的形成及其危害等环保问题。抓住时机把环境保护教育穿插于课堂教学,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培养学生的环境忧患意识。
  五、抓住实验教学的契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实验是化学的基础,是化学的灵魂。在实验教学中也有许多德育渗透地机会,通过学生分组实验活动,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更为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脚踏实地的科学精神,以及团结协作的人际交往能力。
  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深深地认识到教书育人的真正含义,教书是教育的手段,育人才是教育的根本所在。而德育是教育的一个永恒不变的主题,所以德育教育是重要的,也是必要的。在教学活动中进行德育渗透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工程,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坚持不懈的坚持和努力。教师必须要自己有德,成为“以美传美”,“以德育人”的榜样,教师要充分挖掘化学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潜移默化地实施德育渗透,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这样,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其他文献
一、前言  温泉旅游是旅游者以体验温泉、感受温泉沐浴文化为主题,达到养生、休闲、度假为目的的时尚旅游。伴随着休闲度假的兴起,温泉旅游作为一种体验性旅游,受到越来越多的度假旅游者的青睐。温泉经济更是被称为朝阳产业中的朝阳。温泉独特的疗养、保健作用,其异类资源替代性弱、重游率高、经济效益可观的特点,也引起了很多企业家、投资商的关注。截止2009年底,在国家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温泉企业已占全国旅游注册企业
期刊
一、实验的重要意义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实验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重要主观原因。良好的学习兴趣,是求知欲的源泉,是思维的动力。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具有千变万化的现象。学生刚接触化学,用千变万化的实验现象来吸引学生,是唤起初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例如在化学入门课增添一系列趣味性实验。如:1.“捉迷藏”;2.“魔棒点灯”;3.“雨落红花开”;4
期刊
我国是由56个民族共同组成的文明古国,各民族在长期劳动生活中积累了丰富的舞蹈形式,这种民间艺术逐渐成为推动社会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伴随着国内市场经济改革发展,我国的民间舞蹈由各地的区域市场走向国内市场。经济全球化发展时代到来,使得民间舞蹈更加趋于国际化发展,这些都离不开“市场化”特性,研究民间舞蹈市场化的相关问题是艺术研究的重点。  一、民间舞蹈的共同特点  尽管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间舞蹈
期刊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为了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以利于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师应当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及教材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精心备课,认真组织教学,及时收集反馈信息,适当给学生补充一些相关知识,便于加深理解,拓展知识面。几年来,通过我对历届初中学生学习物理的观察和了解,发现初中生学习物理往往趋于表面的知识,死记规律,硬套公式,抓不住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本质东西。为了便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
期刊
影片首映仪式是为影片第一次放映举行的仪式,主要是庆祝、宣传、播放片花,让参礼者看到一些精彩片段甚至是整部电影,以此来吸引更多人去电影院买票看电影。首映礼通常会邀请主要演员助阵以提高该戏剧知名度。如美国的商业大片,经常会在电影放映之前开一场电影首映式。在首映式中,电影的主要演员一般都会表演节目、与观众进行问答和游戏互动。在首映仪式期间,媒体记者可以近距离采访明星。在仪式结束后,一般会播放电影。  一
期刊
一、巧用信息技术,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在教学生学习《愉快的梦》时是这样引入新课的:老师说,“夜幕降临了”,这时大屏幕上的美丽景色随着太阳的下山,逐渐变暗,直到满天的小星星一闪一闪的眨着眼睛,然后屏幕上出现了一个正在熟睡的漂亮小女孩,渐渐的她进入了梦境中,梦见了她乘着自己的梦之船飘过绿色的海洋来到了美丽神奇的椰子岛,惊奇的发现七个小矮人和白雪公主正在愉快的跳舞歌唱。接着她又飞向了迷人的太空,看见
期刊
华罗庚先生早就指出“宇宙之大,粒子之微……无不用数学。”可见,让学生深刻领会数学的巨大作用,培养他们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现实世界,应是我们数学教学的宗旨。在职中,大部分学生都是为了学习技能而来的,对于数学他们认为是考试有用,考完无用的东西,因此要让学生学好数学应先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的许多问题都需要用数学去解决。下面就职中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期刊
李政道博士说过:自己制作的教具,永远比买来的好。乍一听这句话,似乎是一种自慰与调侃,但仔细分析,却蕴涵有很深刻的道理。师生自己动手设计、制作教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想象能力,活跃思维,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体味到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科学的基本方法。国际上通常把自制教具称为“无价”(non-cost)或“廉价”(low-cost)教具,这种称呼意指花钱少,不是指教具的使用价值低。
期刊
分层教学法在教学实践当中的得到了很好的推广,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本文将分层教学法引入到高职物理教学当中,提出班内分层教学法来进一步细化高职物理教学的内容,以期对高职物理教学的总体实践与创新能有所贡献和启示。  一、班内分层教学基本内涵  班内分层物理教学就是根据高职物理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在一个班级内针对不同的物理水平、认知能力、学习状况等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物理教学目标定位,根据他们不同的目标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