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形势下,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已经成为人们茶钱饭后讨论的热门话题。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发展时期,人们重点抓经济的不科学观念对生态环境的保护造成了极大伤害。那么,怎样才能够弥补生态环境保护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让我国朝向生态、经济发展两不误的方向发展呢?本文对此给出了几点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新形势;生态环境保护;策略;
中图分类号:F32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4-0328-01
自从人们在了解到传统只注重经济发展为生态环境保护带来的严重伤害后,我国开始积极的探索保护生态环境的各种策略,希望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营造环境保护的良性发展模式,努力挖掘出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中间的平衡点,实现经济和环境保护两不误。
一、现今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现状
当人们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后,虽然在环境保护方面已经采取了有效措施,但是依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第一、浅薄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随着我国经济的大力发展,生态环境遭受了严重破坏,这种现象之所以出现究其原因是在竞争激烈的21世纪,人们一门的追求经济,而忽略了环境保护,部分人在了解环境保护重要性的基础上也不采取任何保护环境的手段,环境保护意识淡薄。部分人群认为环境保护是部分环境保护机构的责任,个人就算能捡起一张纸对地球的影响也不大,所以,环境保护意识淡薄就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性循环。第二、过渡开发自然资源、导致生态环境恶化。资源的过渡开发也是引起生态环境恶化的最主要因素之一。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在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上面使用的设备越来越先进,在开采中其开采方式也有着很多不足,资源资源的过渡开发,会导致水土流失、洪涝、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出现,严重影响了我国生态环境质量。第三、用于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上的资金匮乏。足够的资金是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本质条件,在生态环境保护上,也需要投入大量资金来开展植树造林、废渣、废气、废水等的处理,但是现今资金投入的匮乏,让工作无法得到有效开展。所以,各个机构、企业与政府部门都需要加大用于进行生态环境保护的资金投入力度等。
二、新形势下的生态环境保护策略
(一)强化宣传工作、科学治理、人人参与
针对当前人们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薄弱的现状,人们还应该强化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增强保护环境的宣传力度,各个企业都应该认识到经济的发展应与生态环境的保护相适应。同时,不断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政策,让人们正确认识环境保护,让环境保护在他们心中有刻度,了解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不该做,对于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行抵制,必要时还可用法律手段来保护环境,已达到有效保护的目的。
(二)开发得当,坚持“科学发展观”,发展健康循环经济
由于部分企业只注重经济发展,而忽略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这也是导致现今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在竞争力较强的21世纪,不是说经济发展不重要,生态资源不需要开采,而是应该本着良好的“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不断发展健康循环经济,对已经损害的生态环境进行综合治理,最终达到生态环境保护的目的。同时,还需要不断开发生态旅游资源,强化景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这不仅能够发展劲旅经济,获得更多的经济收入,还能够让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三)增加在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上的资金投入
针对前面已经提到的用于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上资金投入不足的情况,各大企业和政府都已经对此引起高度重视,对于企业来讲,经济的发展使得他们破坏了生态环境,那么就应该投资大量资金来处理生态环境恶化带来的不良影响,从而保护生态环境。政府也应该在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上面投入资金。对于所得到的资金,一定要妥善保存,珍惜来之不易的每一分钱,不能将钱花在可用可不用的环境保护项目上,应将其花在刀口上,用钱来干实事,做真正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事,来科学整治生态环境破坏问题。
(四)完善管理体制,公平、透明执政
不断完善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强化环保部门的职责,提升其工作人员的执法能力,详细了解各相关职能单位的责任分工,要求工作人员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在执法过程中及时接受群众的监督,保持其政绩具有公开性与透明度,当涉及到排污许可证的核发时,环保部门还需设立听证程序,让广大群众积极的参与到工作监督中来。
(五)依法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问题
国家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工作,不能仅严抓经济发展,而忽略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将行政、经济、法律等三种手段有效的结合起来,使其在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上发挥重要功效。另外,还需要强化《环境保护法》《草原法》《森林法》《资源法》各自突出的功效,来作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后盾牌,为环境保护提供保障,要求各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一定注重环境保护,有效、合理的开发自然资源,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培养公民保护环境的习惯,提升公民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结语
总之,在新形势下,应该完全消除过去的“先污染、后治理”观点,正确的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二者之间的关系,对于已经破坏的生态环境问题,加大其治理措施,加大对未破坏的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发展健康循环经济。
参考文献
[1] 刘瑛.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立法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南方论刊,2010,(12).
[2] 郑江.对新疆土地生态环境保护的思考[J].测绘与 空间地理信息,2008(2)
[3] 杨永虎.浅析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态环境保护与政府治理[J].民营科技,2010(9).
[关键词]新形势;生态环境保护;策略;
中图分类号:F32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4-0328-01
自从人们在了解到传统只注重经济发展为生态环境保护带来的严重伤害后,我国开始积极的探索保护生态环境的各种策略,希望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营造环境保护的良性发展模式,努力挖掘出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中间的平衡点,实现经济和环境保护两不误。
一、现今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现状
当人们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后,虽然在环境保护方面已经采取了有效措施,但是依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第一、浅薄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随着我国经济的大力发展,生态环境遭受了严重破坏,这种现象之所以出现究其原因是在竞争激烈的21世纪,人们一门的追求经济,而忽略了环境保护,部分人在了解环境保护重要性的基础上也不采取任何保护环境的手段,环境保护意识淡薄。部分人群认为环境保护是部分环境保护机构的责任,个人就算能捡起一张纸对地球的影响也不大,所以,环境保护意识淡薄就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性循环。第二、过渡开发自然资源、导致生态环境恶化。资源的过渡开发也是引起生态环境恶化的最主要因素之一。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在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上面使用的设备越来越先进,在开采中其开采方式也有着很多不足,资源资源的过渡开发,会导致水土流失、洪涝、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出现,严重影响了我国生态环境质量。第三、用于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上的资金匮乏。足够的资金是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本质条件,在生态环境保护上,也需要投入大量资金来开展植树造林、废渣、废气、废水等的处理,但是现今资金投入的匮乏,让工作无法得到有效开展。所以,各个机构、企业与政府部门都需要加大用于进行生态环境保护的资金投入力度等。
二、新形势下的生态环境保护策略
(一)强化宣传工作、科学治理、人人参与
针对当前人们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薄弱的现状,人们还应该强化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增强保护环境的宣传力度,各个企业都应该认识到经济的发展应与生态环境的保护相适应。同时,不断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政策,让人们正确认识环境保护,让环境保护在他们心中有刻度,了解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不该做,对于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行抵制,必要时还可用法律手段来保护环境,已达到有效保护的目的。
(二)开发得当,坚持“科学发展观”,发展健康循环经济
由于部分企业只注重经济发展,而忽略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这也是导致现今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在竞争力较强的21世纪,不是说经济发展不重要,生态资源不需要开采,而是应该本着良好的“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不断发展健康循环经济,对已经损害的生态环境进行综合治理,最终达到生态环境保护的目的。同时,还需要不断开发生态旅游资源,强化景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这不仅能够发展劲旅经济,获得更多的经济收入,还能够让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三)增加在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上的资金投入
针对前面已经提到的用于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上资金投入不足的情况,各大企业和政府都已经对此引起高度重视,对于企业来讲,经济的发展使得他们破坏了生态环境,那么就应该投资大量资金来处理生态环境恶化带来的不良影响,从而保护生态环境。政府也应该在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上面投入资金。对于所得到的资金,一定要妥善保存,珍惜来之不易的每一分钱,不能将钱花在可用可不用的环境保护项目上,应将其花在刀口上,用钱来干实事,做真正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事,来科学整治生态环境破坏问题。
(四)完善管理体制,公平、透明执政
不断完善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强化环保部门的职责,提升其工作人员的执法能力,详细了解各相关职能单位的责任分工,要求工作人员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在执法过程中及时接受群众的监督,保持其政绩具有公开性与透明度,当涉及到排污许可证的核发时,环保部门还需设立听证程序,让广大群众积极的参与到工作监督中来。
(五)依法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问题
国家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工作,不能仅严抓经济发展,而忽略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将行政、经济、法律等三种手段有效的结合起来,使其在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上发挥重要功效。另外,还需要强化《环境保护法》《草原法》《森林法》《资源法》各自突出的功效,来作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后盾牌,为环境保护提供保障,要求各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一定注重环境保护,有效、合理的开发自然资源,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培养公民保护环境的习惯,提升公民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结语
总之,在新形势下,应该完全消除过去的“先污染、后治理”观点,正确的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二者之间的关系,对于已经破坏的生态环境问题,加大其治理措施,加大对未破坏的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发展健康循环经济。
参考文献
[1] 刘瑛.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立法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南方论刊,2010,(12).
[2] 郑江.对新疆土地生态环境保护的思考[J].测绘与 空间地理信息,2008(2)
[3] 杨永虎.浅析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态环境保护与政府治理[J].民营科技,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