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运用的具体表现,是判断语文教学水平和学生语文能力的主要标准。
语文 教学 写作
一、目前写作教学的现状分析
1、从教师方面看
(1)思想上。轻视写作教学。大部分教师注重阅读教学,为上好一节阅读课,不惜花费时间找材料,写教案,详分析,想尽一切办法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内容,但一到上作文课,心里便一片茫然,敷衍了事,相当一部分老师没有作文教案。另外,视作文批改为一大包袱,认为费力多,见效慢,但又不能不做,无可奈何,精神负担沉重。
(2)命题上。系统计划性差,盲目性、随意性大。而所出的题目“老化”现象严重。如《童年趣事》、《难忘的一件事/一个人》等等。部分“文学化”的倾向,也使大部分学生可望而不可及。
(3)指导上。常规作文练习,多写于课堂上,教师的指导意见就是作文批语。批语见“红”,分数醒目。学生看重的就是分数的高低。作文评讲课上学生可欣赏“优秀习作”,可鉴一些作文技巧,诸如文体、选材、结构、语言等。
2、从学生方面看
(1)心理上。对于作文,学生普遍怀有程度不同的畏惧心理。怕写作文,又不得不写,背上不轻的思想包袱。
(2)内容上。大部分空调的多,实际的少,半僵化的多,富有灵气的少,随大流的多,畅述个人观点的少,动辄编故事,说假话。少数同学,能说真话,抒真情,但往往是苦闷,孤寂、失落、迷惘情感的渲泄,表现出一种青少年不应有的空虚消极的心态。另外,还有一些异类文章。
(3)语言上。大多数作文八股调,学生腔,青少年说成人的话,不自然,不活泼,缺少朝气和活力。普通中学许多学生的语言不过关,错别字不少,病句较多,词汇贫乏,文气不通。
二、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写作的策略
1、培养学生的命题能力,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目前,在各级各类的语文考试中,命题作文出现的频率很少了。特别是近几年,几乎是“活题作文”的天下,针对此种现状,培养学生的命题能力,可真是迫在眉梢。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将会扼杀学生对学习的欲望。学生的兴趣可以使整个教学过程积极化,使学生具有高昂的求知欲,产生丰富的想象力。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保持学生对写作的兴趣,把命题作为突破口,进行学生命题、学生作文的探索。首先要有步骤地将各种文体的命题方法进行指导,然后在教学课堂内利用简短的时间,开展命题比赛活动,规定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出好一组作文题,看谁的命题多,命题好,赛后选出最佳文题供全班同学写作训练用,可谓集思广益。
2、指导学生巧立意
行文必须先立意,纲举的确保目张,就是说这个“意”是统领全文的“主帅”,是文章不可或缺的“魂”。如何过好立意这一关,创设情景、由表及里、诱导参与、启发联想是可行之路。
1)、情景的创设是激发创作欲望的前导因素。
鸟语花香、瓜果满树、青山绿水、鸟飞鱼跃、鸡啼鸭唱……多美妙的画景啊!要写美丽的大自然,还需费尽心思找题材吗?关键是指导学生时时处处留心身边周围的多彩世界。要表达美,就必须善于发现美、捕捉美,或创设情景全情投入,尤如置身其中,即所谓的“入戏”。
2)、要写好文章,还必须引导学生由表象看实质,善于抓住事物的内部联系,把自己当作事件中的主角,完全融入其中,切身感受事件可能出现的种种结果,体验事情结局的喜怒哀乐。生活无时无刻在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奇闻趣事,为什么往往到写文章时却没材料可写?原因是人们对表面的这些熟视无睹的事件不在意,所谓多见不怪,更不容说体味其是否包含着奇妙之处了。
3)、在实际经历的基础上,诱发其充分展开联想。
令想象之门骤然大开,尽情地容纳天地万物,任凭激情纵横驰骋,写作的灵感必定由其而生。开心的、痛苦的、该褒扬的、需批判的、美好的、丑恶的……自己的真实感受融入其中,必然思绪万千,激情澎湃,写作的冲动跃然而出,要表达你的写作意图就可随心所欲了。
具体到课堂教学上,精心设计创意性的诱导问题,更是诱发激情,准确立意的关键。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与三隅反,则不复也。”立意的诱导,在于为作文训练指点方向,举一反三,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总之,要写出中心明确,情节感人,逻辑严密,能从深层次说明问题的文章,必须在立意这方面下足功夫。
3、丰富第二课堂
好的文章总是根植于现实生活。但在我们的习作教学中,往往忽略了现实生活是创造的根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生活体验,没有课外阅读,写起作文来当然不能得心应手。所以我们应摆脱课堂的束缚,让学生走进第二课堂:
1)、品生活、说生活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为作”。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走出课堂,扎进生活。留心各样的事物,多看看,多思考,从而获得生活的体验和情感的积累。从生活中提炼素材,捕捉生活中的感人情景,积累丰富的生活素材,让学生懂得作文就是用笔描绘生活,写生活感受,摆脱无话可说、无情可抒的困境。
2)、多读书、读好书
《语文课程标准》中常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意在让学生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积累材料。最后将积累的好词、佳句,在习作中学以致用。当然积累的不应只是在课内,更多的应该扩大学生的课外阅读,广泛涉猎各种书籍,不仅视野更加开阔,还可以使思想受到多方面的熏陶。而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一定量的文章阅读,尤其是一些名篇佳作,那么学生就会有自己的思想和独到见解。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劳于读书,逸与写作”,都很好的说明了各种书籍对作者获得写作材料是不可或缺的源泉之一。
4、完善教师批改标准,激发学生写作动机
作文教学成功的关键就在于使学生的行为产生有效的结果,形成有效率的循环。这样,才能真正引发学生强烈的写作欲望,激发和保持长久的写作热情。教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要把自己定位为学生的朋友。这样,教师才能对学生的写作内容产生相类似的情感体验,才能成为学生写作的忠实阅读者。
语文 教学 写作
一、目前写作教学的现状分析
1、从教师方面看
(1)思想上。轻视写作教学。大部分教师注重阅读教学,为上好一节阅读课,不惜花费时间找材料,写教案,详分析,想尽一切办法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内容,但一到上作文课,心里便一片茫然,敷衍了事,相当一部分老师没有作文教案。另外,视作文批改为一大包袱,认为费力多,见效慢,但又不能不做,无可奈何,精神负担沉重。
(2)命题上。系统计划性差,盲目性、随意性大。而所出的题目“老化”现象严重。如《童年趣事》、《难忘的一件事/一个人》等等。部分“文学化”的倾向,也使大部分学生可望而不可及。
(3)指导上。常规作文练习,多写于课堂上,教师的指导意见就是作文批语。批语见“红”,分数醒目。学生看重的就是分数的高低。作文评讲课上学生可欣赏“优秀习作”,可鉴一些作文技巧,诸如文体、选材、结构、语言等。
2、从学生方面看
(1)心理上。对于作文,学生普遍怀有程度不同的畏惧心理。怕写作文,又不得不写,背上不轻的思想包袱。
(2)内容上。大部分空调的多,实际的少,半僵化的多,富有灵气的少,随大流的多,畅述个人观点的少,动辄编故事,说假话。少数同学,能说真话,抒真情,但往往是苦闷,孤寂、失落、迷惘情感的渲泄,表现出一种青少年不应有的空虚消极的心态。另外,还有一些异类文章。
(3)语言上。大多数作文八股调,学生腔,青少年说成人的话,不自然,不活泼,缺少朝气和活力。普通中学许多学生的语言不过关,错别字不少,病句较多,词汇贫乏,文气不通。
二、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写作的策略
1、培养学生的命题能力,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目前,在各级各类的语文考试中,命题作文出现的频率很少了。特别是近几年,几乎是“活题作文”的天下,针对此种现状,培养学生的命题能力,可真是迫在眉梢。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将会扼杀学生对学习的欲望。学生的兴趣可以使整个教学过程积极化,使学生具有高昂的求知欲,产生丰富的想象力。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保持学生对写作的兴趣,把命题作为突破口,进行学生命题、学生作文的探索。首先要有步骤地将各种文体的命题方法进行指导,然后在教学课堂内利用简短的时间,开展命题比赛活动,规定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出好一组作文题,看谁的命题多,命题好,赛后选出最佳文题供全班同学写作训练用,可谓集思广益。
2、指导学生巧立意
行文必须先立意,纲举的确保目张,就是说这个“意”是统领全文的“主帅”,是文章不可或缺的“魂”。如何过好立意这一关,创设情景、由表及里、诱导参与、启发联想是可行之路。
1)、情景的创设是激发创作欲望的前导因素。
鸟语花香、瓜果满树、青山绿水、鸟飞鱼跃、鸡啼鸭唱……多美妙的画景啊!要写美丽的大自然,还需费尽心思找题材吗?关键是指导学生时时处处留心身边周围的多彩世界。要表达美,就必须善于发现美、捕捉美,或创设情景全情投入,尤如置身其中,即所谓的“入戏”。
2)、要写好文章,还必须引导学生由表象看实质,善于抓住事物的内部联系,把自己当作事件中的主角,完全融入其中,切身感受事件可能出现的种种结果,体验事情结局的喜怒哀乐。生活无时无刻在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奇闻趣事,为什么往往到写文章时却没材料可写?原因是人们对表面的这些熟视无睹的事件不在意,所谓多见不怪,更不容说体味其是否包含着奇妙之处了。
3)、在实际经历的基础上,诱发其充分展开联想。
令想象之门骤然大开,尽情地容纳天地万物,任凭激情纵横驰骋,写作的灵感必定由其而生。开心的、痛苦的、该褒扬的、需批判的、美好的、丑恶的……自己的真实感受融入其中,必然思绪万千,激情澎湃,写作的冲动跃然而出,要表达你的写作意图就可随心所欲了。
具体到课堂教学上,精心设计创意性的诱导问题,更是诱发激情,准确立意的关键。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与三隅反,则不复也。”立意的诱导,在于为作文训练指点方向,举一反三,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总之,要写出中心明确,情节感人,逻辑严密,能从深层次说明问题的文章,必须在立意这方面下足功夫。
3、丰富第二课堂
好的文章总是根植于现实生活。但在我们的习作教学中,往往忽略了现实生活是创造的根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生活体验,没有课外阅读,写起作文来当然不能得心应手。所以我们应摆脱课堂的束缚,让学生走进第二课堂:
1)、品生活、说生活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为作”。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走出课堂,扎进生活。留心各样的事物,多看看,多思考,从而获得生活的体验和情感的积累。从生活中提炼素材,捕捉生活中的感人情景,积累丰富的生活素材,让学生懂得作文就是用笔描绘生活,写生活感受,摆脱无话可说、无情可抒的困境。
2)、多读书、读好书
《语文课程标准》中常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意在让学生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积累材料。最后将积累的好词、佳句,在习作中学以致用。当然积累的不应只是在课内,更多的应该扩大学生的课外阅读,广泛涉猎各种书籍,不仅视野更加开阔,还可以使思想受到多方面的熏陶。而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一定量的文章阅读,尤其是一些名篇佳作,那么学生就会有自己的思想和独到见解。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劳于读书,逸与写作”,都很好的说明了各种书籍对作者获得写作材料是不可或缺的源泉之一。
4、完善教师批改标准,激发学生写作动机
作文教学成功的关键就在于使学生的行为产生有效的结果,形成有效率的循环。这样,才能真正引发学生强烈的写作欲望,激发和保持长久的写作热情。教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要把自己定位为学生的朋友。这样,教师才能对学生的写作内容产生相类似的情感体验,才能成为学生写作的忠实阅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