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研究积极心理学使心理学的研究思路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积极心理学注重从正面对人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研究,注重培养人们良好的心理品质,更好地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发展。由于高职教育的发展比较晚,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所以需要高职院校在积极心理学方面,结合高职院校教育的特点,探索出合适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使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实现良好的效果。
[关 键 词] 积极心理学;高职;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34-0185-01
积极心理学是一种新兴的学科知识,积极心理学对传统心理学进行积极的研究,使其结论更加积极有效。积极心理学的出现受到人们的欢迎。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是极为重要的内容,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就需要有完善的心理学理论作为支撑,但是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还无法满足教学的实际需要,因此需要将积极心理学的方法引入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实现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一、将高职学生的积极特点充分挖掘出来
积极心理学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一定的支持和启发,使相关学者开始积极探索人类的积极因素。充分挖掘人身上的积极潜力,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使学生更好地适应高职学校生活,在学习中能够获得良好的发展,产生幸福感。高职学生在中学时期学习比较落后,他们很少得到教师的关注,一直处于失落状态,甚至出现破罐子破摔的心理,但是这并不代表这些学生身上就没有好的品质。高职院校的教育人员,特别是心理教育人员,不能只关注学生的学习,要全面认识学生其他方面的品质,充分挖掘高职院校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将学生身上潜在的积极品质发扬光大,使学生的人生价值得以充分发挥,让学生树立信心和勇气,树立自信心。
二、强化学生的积极情绪体验
学生的积极情绪体验能力是可以通过训练实现的,积极的情绪体验,如幸福、快乐等是人们最为直接的、外在的表现,学生的心理健康、幸福指数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学生对客观环境、事物等的认知、理解以及评价的影响。面对相同的情境,不同的人其感知等是存在差异的,对于开朗、乐观的学生,他们的认知方式是积极向上的,能够从积极的角度对事物进行认识和理解,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而消极、悲观的学生通常是从悲观的角度认知事物,其情感体验是消极的,常常表现出不开心、忧郁的情绪。高职院校的教育人员需要转变学生对客观事物的认知,从正面、乐观的角度引导学生,让学生认识到自己身上的积极力量,让学生获得快乐、积极的情感体验,实现学生的心理健康。
三、积极转变教学模式
当前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和障碍,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也明确了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并提出了有效地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让学生依据自己的實际体验对其进行有效的把握。高职院校的心理咨询教师注重心理问题的解决,但是这种方法只关注学生负面的心理问题,觉得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就是为了帮助有心理问题的学生。积极心理学的出现给教育人员一定的启示,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只关注心理问题,更需要从积极的角度培养和挖掘学生的优秀品质。在心理咨询和教育工作中要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关注正面的信息,善于发现自己身上的优秀品质,将学生作为中心,让学生逐步从负面评价转为正面评价,教师要充分挖掘学生身上优秀的品质,并鼓励学生相互挖掘身上的优点,将教学中心转变为积极引导,心理教师要注重学生人格的完善,培养学生优秀的品质,比如自信、乐观、勇敢等。
四、构建学生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学生进入高职院校后会有一段时间是比较迷茫的,对于自己的未来和人生缺乏规划,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时要积极引导学生,使其重新树立人生目标,对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如果职业生涯规划不够理想,学生的自我价值实现也会受到影响,同时也会影响学生的幸福感,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要强化学生的职业规划,让学生形成积极的自我认知,形成良好的职业体系,强化学生的幸福感。积极心理学注重发挥学生的潜能,实现自我价值。高职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意识,强化学生的职业规划能力,使学生能够关注自己的成长。如果学生形成积极的职业生涯规划,就会有明确的目标,保证目标顺利实现,调动学生身上的积极因素,激发学生的优秀品质,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势和特长,实现学生的自我价值。
总而言之,积极心理学的出现使传统的教育模式发生了改变,要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转变自己的教育理念,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也需要帮助学生构建美好的生命,使学生的人生价值充分体现出来。
参考文献:
[1]张丽,蔺子雨.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径探析[J].职教论坛,2014(26):19-21.
[2]黄安云,廖卫红.积极心理学理念下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探析[J].煤炭高等教育,2013(4):97-99,122.
[关 键 词] 积极心理学;高职;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34-0185-01
积极心理学是一种新兴的学科知识,积极心理学对传统心理学进行积极的研究,使其结论更加积极有效。积极心理学的出现受到人们的欢迎。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是极为重要的内容,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就需要有完善的心理学理论作为支撑,但是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还无法满足教学的实际需要,因此需要将积极心理学的方法引入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实现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一、将高职学生的积极特点充分挖掘出来
积极心理学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一定的支持和启发,使相关学者开始积极探索人类的积极因素。充分挖掘人身上的积极潜力,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使学生更好地适应高职学校生活,在学习中能够获得良好的发展,产生幸福感。高职学生在中学时期学习比较落后,他们很少得到教师的关注,一直处于失落状态,甚至出现破罐子破摔的心理,但是这并不代表这些学生身上就没有好的品质。高职院校的教育人员,特别是心理教育人员,不能只关注学生的学习,要全面认识学生其他方面的品质,充分挖掘高职院校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将学生身上潜在的积极品质发扬光大,使学生的人生价值得以充分发挥,让学生树立信心和勇气,树立自信心。
二、强化学生的积极情绪体验
学生的积极情绪体验能力是可以通过训练实现的,积极的情绪体验,如幸福、快乐等是人们最为直接的、外在的表现,学生的心理健康、幸福指数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学生对客观环境、事物等的认知、理解以及评价的影响。面对相同的情境,不同的人其感知等是存在差异的,对于开朗、乐观的学生,他们的认知方式是积极向上的,能够从积极的角度对事物进行认识和理解,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而消极、悲观的学生通常是从悲观的角度认知事物,其情感体验是消极的,常常表现出不开心、忧郁的情绪。高职院校的教育人员需要转变学生对客观事物的认知,从正面、乐观的角度引导学生,让学生认识到自己身上的积极力量,让学生获得快乐、积极的情感体验,实现学生的心理健康。
三、积极转变教学模式
当前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和障碍,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也明确了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并提出了有效地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让学生依据自己的實际体验对其进行有效的把握。高职院校的心理咨询教师注重心理问题的解决,但是这种方法只关注学生负面的心理问题,觉得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就是为了帮助有心理问题的学生。积极心理学的出现给教育人员一定的启示,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只关注心理问题,更需要从积极的角度培养和挖掘学生的优秀品质。在心理咨询和教育工作中要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关注正面的信息,善于发现自己身上的优秀品质,将学生作为中心,让学生逐步从负面评价转为正面评价,教师要充分挖掘学生身上优秀的品质,并鼓励学生相互挖掘身上的优点,将教学中心转变为积极引导,心理教师要注重学生人格的完善,培养学生优秀的品质,比如自信、乐观、勇敢等。
四、构建学生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学生进入高职院校后会有一段时间是比较迷茫的,对于自己的未来和人生缺乏规划,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时要积极引导学生,使其重新树立人生目标,对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如果职业生涯规划不够理想,学生的自我价值实现也会受到影响,同时也会影响学生的幸福感,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要强化学生的职业规划,让学生形成积极的自我认知,形成良好的职业体系,强化学生的幸福感。积极心理学注重发挥学生的潜能,实现自我价值。高职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意识,强化学生的职业规划能力,使学生能够关注自己的成长。如果学生形成积极的职业生涯规划,就会有明确的目标,保证目标顺利实现,调动学生身上的积极因素,激发学生的优秀品质,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势和特长,实现学生的自我价值。
总而言之,积极心理学的出现使传统的教育模式发生了改变,要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转变自己的教育理念,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也需要帮助学生构建美好的生命,使学生的人生价值充分体现出来。
参考文献:
[1]张丽,蔺子雨.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径探析[J].职教论坛,2014(26):19-21.
[2]黄安云,廖卫红.积极心理学理念下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探析[J].煤炭高等教育,2013(4):97-99,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