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清你,我的顾客

来源 :中国科学美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oj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顾客至上”是西方营销理论中的一个经营理念,在中国市场经济初期时被传到了中国,“顾客至上”被我们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地译解为“顾客就是上帝”,这也昭示着买方市场时代的到来。但随着市场化的发展与深入,一般性服务已经普及,微笑待客、质量担保、售后服务等原来算是“奢求”的服务已经变成今天企业市场准入的标准门槛后,顾客的“上帝”身份,似乎就不那么恰当了。
  
  


  重新定义顾客的身份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企业与顾客不存在仰视或是俯视的关系,因为,企业为顾客创造以商品为载体的价值,顾客用金钱作为酬劳来交换这种价值,谈不到人与上帝的关系。而且,顾客也不需要一个虔诚的信徒,需要的只是一个能为其提供问题解决方案的人。
  如果你是这个人或组织,那么不用把顾客视为上帝,顾客也会心甘情愿地掏腰包,反之,如果你所提供的产品不是顾客需要的,即使你烧香叩头消费者也不会对你这个虔诚的信徒多看上一眼。现在这样一个事实摆在我们企业面前:即使把顾客当作是上帝,也并获取得更高的顾客满意度与忠诚度,甚至被宠坏了的顾客会反复无常,经常发脾气,给企业难看,使企业忙前忙后,焦头烂额,也不能讨好顾客。
  这时我们似乎应该摘下顾客头上的上帝光环,以发现的目光,重新定义一下顾客的身份。
  
  顾客是“惟利是图者”
  这里说的“惟利是图”不是贬义词,只是描述顾客的消费立场与消费特征。
  顾客付出了金钱、时间、购买风险等各种成本,目的当然是要换取自己期待的利益,顾客并不想做上帝,只想合理的换取自己想要的东西,你能提供,顾客自然忠诚于你,你的对手能提供其更想要的价值,其自然会毫不犹豫地离开你,虽然你平时奉其如神明。所谓满意与忠诚是建立在满足了顾客利益需求基础之上的。
  顾客的满意与忠诚是在动态变化着的,利益交换是市场经济构成的基础,我们企业讲求利益的最大化,那有什么理由不让消费者选择利益最优化呢?
  面对“惟利是图”的顾客,我们做一个虔诚的信徒是不够的,只有持续比竞争对手做的更好,消费者没有比选择你的商品更好的选择时才会忠诚,此时,也许你还会是顾客的上帝。比如,微软的计算机操作系统,我们对其的依赖程度是多么的高,当微软公布要停止生产windos xp时,成千上万的消费者出来劝阻、抢购,这时你说谁是上帝?所以,当我们在审视,定义目标顾客的时候,记得利字当头,因为,他们是一群“惟利是图”者。
  
  顾客是朋友
  企业与客户产生友谊,主要是建立在双方利益交换的基础之上,因此,这是一种比较合理也相对稳定、恰当的关系。企业如果能做到以顾客为友并使其也以你为友的话,那么这个企业无疑是非常成功的。
  这种关系的建立技巧可以用老子在《道德经》中的一句话来概括:“虚其心,实其腹”。让顾客得到实惠,即而对你形成依赖。对顾客提供保姆式服务,让他们慢慢懒得或失去选择与思考的能力,只知道出现问题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你这个朋友。此时只要你能真诚地善待这个他,满意与忠诚是唾手可得的。
  例如,IBM虽然是生产型企业,却定位于服务业,以服务来强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顾客提供各种问题的解决方案。IBM员工的上班地点不是在IBM的公司,而是在客户的企业,工作就是为客户解决问题,创造价值。其不仅是销售他们的产品,还提供战略建议、管理指导,再到产品的维护、使用培训等,当顾客需要一些IBM没有的产品时,IBM甚至会帮助客户以最的低价格采购竞争对手的产品。为什么?因为客户的所有需求IBM都帮其做了,客户必然对其形成依赖,有什么事自然会先想到这个“朋友”,到了这个时候,在向其销售产品,自然一帆风顺。
  上帝这个尊贵的职称对于顾客已经没有什么吸引力,但顾客却非常愿意结交一个强大又体贴,靠得住的,愿意在自己遇到困难时提供帮助的朋友,你的企业做到了,顾客的忠诚自然就产生了。
  
  顾客是学生
  其实很多时候顾客希望的是相关专家给出购买意见,或更相信专业的企业,而不是“信徒”眼巴巴期待“上帝”施舍的目光。现在很多企业打出“XX专家”的旗号,就是在迎合消费者迷信专家的心理。这种情况在产品专业性强的行业中更加突出。企业抓住顾客的这种心理,以一个权威的形象向顾客销售产品,交易会很容易达成。
  


  有这样一个有趣的调查:学生对老师的信任,超过对父母的信任,年纪越小的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度越高,老师说的话学生几乎会100%的相信,而父母所说的话学生却希望从老师那里得到证实。对于一些专业性强的行业,顾客就等于是一个无知的小学生,企业这时正应该发挥师长的特殊身份与作用,来教育、引导顾客,而不仅是只用周到的服务来等着顾客做出购买决策。
  
  顾客是追星族
  我们大多数的企业每天追着顾客跑,疲惫不堪却还业绩不佳,但有很多企业却高高在上,等着顾客挤破门槛进来消费,比如GOOGLE曾经就采用过这种方式,推出一批GOOGLE帐号,但是该帐号不公开发行,只有接到GOOGLE公司邀请函的人才有资格拥有,或是老用户进行推荐,审核通过了才可以获得。
  这么高的门槛造成了一种稀缺效应,引得大家纷纷想拥有这个帐号,有一段时间在美国非常流行这样的话:“你有GOOGLE的邀请函吗?”“你有GOOGLE的帐号吗?”。
  其实,对于很多行业中的企业来说,定义顾客的身份为“追星族”反而可以取得很好的业绩,比如奢侈品行业、流行性商品等。如果行业或产品适合,企业不妨换一种方式,让顾客追着你跑。
  
  顾客是“戏弄”、“娱乐”的对象
  戏弄顾客显然是一种愚蠢的行为,但这里说的“戏弄”顾客是以一种带有娱乐性色彩的方式来取悦顾客。比如,制造一些独特并具有稀缺性的新闻及事件来吸引顾客猎奇的目光,也可以使用一些愚弄的手段来开一些善意的玩笑,用巧妙的点子把顾客拉进来一起娱乐,让观众即使知道了自己被利用或愚弄也心甘情愿或乐在其中。
  美国一家餐厅在门前摆放了一只大大的啤酒桶,上面写着四个醒目的大字:“不许偷看!”越是这样,路人越好奇,很多人都凑到酒桶旁向里看,啤酒桶里放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本店啤酒6折促销,欢迎品尝”看过的人多是会心一笑,进到店中喝上一杯。只要手法与尺度得当,不必担心愚弄顾客会有不良后果,从大家非常喜欢参与到愚人节、万圣节就可以看出,只要方法得当巧妙并且没有恶意,我们都很乐于接受这种善意并可以为我们带来欢乐的愚弄。
  今天的顾客是一群满足了温饱需要后,即而追求更高精神需求的人,他们喜欢新奇、刺激,甚至是一些意外,尤其是在一些流行时尚,以年轻人为主要消费者的行业中更是如此。恰当的把顾客当作娱乐与戏弄的对象,他们会乐颠颠的把商品买回家。
  
  顾客是“魔鬼”
  有一对兄弟在森林中发现了宝藏,他们先看见的是满地的铜币,两个人一边捡一边向前走,地上又出现了无数的银币,哥哥继续捡地上的银币,弟弟则把身上的铜币全部扔掉,而后再捡银币,又走了一会,地上竟然全是金币,哥哥继续向已经快满了的口袋中装金币,弟弟则把口袋中的银币全部扔掉,而后装满了一袋金币。兄弟俩走出森林后,把捡到的财宝全部卖掉,弟弟卖得的钱是哥哥的20倍。
  我们都说做生意要一视同仁,但事实却是,如果真的一视同仁,那么企业将没利润可赚。依据80/20法则,80%的顾客只能带来一个企业20%的业绩,另80%的业绩却是由另外20%优质顾客带来的。而很多劣质顾客甚至会创造负价值,即所谓的魔鬼顾客,我们应该向这些顾客说不。
  美国西南航空公司总裁赫伯·克勒赫说过这样的话:“顾客也并不总是对的,他们也经常犯错。这时我们不该说顾客永远是对的。我们要说:你永远也不要再乘坐西南航空公司的航班了,因为你竟然那样对待我们的员工。”
  西南航空公司的管理层了解一线员工的工作,支持和尊敬一线员工的工作,甚至宁愿得罪无理的顾客,这样做换来了员工的高度认可与组织强大的核心凝聚力。他们把顾客划分出等级,越高级别的顾客,提供越优质的服务,慢慢的,能产生高价值的顾客越来越多,而低价值或负价值的顾客因为不受到重视而慢慢离去。这样的结果导致了经营成本不变的情况下,效益却明显提高。在当下这个完全的买方市场环境下,学会说不也是一种经营策略,同样会为企业创造价值,提升业绩。
  
  看清你的顾客
  根据行业的不同,顾客的身份可以有很多种,企业应该跳出固有的思维,发现你的目标顾客其真正恰当的身份,而利润也会随着你的这种发现与重新定义滚滚而来。
其他文献
教学质量是衡量一堂课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实施情感教育、培养学生体育兴趣、营造融洽和谐的教学环境、优化教学方法几个方面入手,努力提高课堂教
目的观察治疗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临床疗效并总结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神经外科2009~2011年治疗的28例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观察其临床
孩子的教育往往涉及到学校、家庭、社会和个人等多方面的因素。孩子的教育问题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同样,职业高中中学生的教育也一直受到社会关注。怎样才能教育好这部
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最近党中央、国务院又明确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与实施西部大开发是全国经济战略布局中东西互动的两个轮
有线电视发展到今天,无论是从技术进步上,还是从用户的消费心理上都有了质的飞跃,作为CATV技术人员应对CATV有更深入的研究,以适应目前形势的变化,单纯的只知道测信号功率电
目的探讨改良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剥脱术的临床功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科室2008年9月~2012年3月下肢大隐静脉的治疗过程,传统组与改良组进行对比性研究。结果下肢大隐静脉
音乐是人类社会中最具普遍性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陶冶个人情操以及培养艺术涵养的重要工具。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对于人才培养的需要,积极提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