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来自澳大利亚佛林德斯大学社会与政策研究学院的黄玉浓分享了澳大利亚的社区发展和社区营造。尽管澳大利亚本身的社区范围、界定都与中国不同,但黄老师介绍了近十年来在当地广泛使用的一个社区福利指数(communitywellbeing indicators)。 该指数整合澳洲统计局、地方政府数据库、当地政府调研等,通过包括健康安全包容的社区环境、社区的活力扛逆力、可持续和自然的、文化的丰富性、社区的民主性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来自澳大利亚佛林德斯大学社会与政策研究学院的黄玉浓分享了澳大利亚的社区发展和社区营造。尽管澳大利亚本身的社区范围、界定都与中国不同,但黄老师介绍了近十年来在当地广泛使用的一个社区福利指数(communitywellbeing indicators)。
该指数整合澳洲统计局、地方政府数据库、当地政府调研等,通过包括健康安全包容的社区环境、社区的活力扛逆力、可持续和自然的、文化的丰富性、社区的民主性等多個维度,去衡量一个社区的综合情况。最终社区幸福指标,来测量社区各种维度,展示社区综合状况,它也成为一个民主化的资源平台、政策制定的依据。
其他文献
江汉区属于武汉现代服务业中心区,大量的农民工进城务工给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保障,但是由于生活的艰辛、经济不稳定,家庭变故、学习障碍、亲情缺失、城市边缘化等原因,导致部分农民工子女情绪困扰现象普遍、思想倾向负面且消极、甚至出现各种行为偏差、心理问题和犯罪问题。 为了建立一个防患于未然的社会预防和干预机制,我们从农民工子女及其家庭的实际需求出发,建立健全“个人、家庭、学校、社区、社会”全方
1.居民主体原则 2.共同参与原则 3.过程导向原则 4.自下而上原则 5.权责对等原则 成都市民政局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处处长江维发表了“成都市社区营造政策创制的思考和展望”主题演讲。她指出,为了应对社区居民缺乏社区公共参与、缺乏公共精神这一社区建设的历史性难题,2008年以来成都社区治理制度设计围绕还权、赋能、归位,用“社区一社会组织一社工”三社联动力求改善社区中的种种问题,并取得了明
西南财经大学社会工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邓湘树教授根据大陆实际,首度提出“公共社区”的建设理念和方式。 “社区在我国,更多是行政概念。因此和社区原有的概念是不同的。尤其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从熟人社会到陌生人社会,我们希望推动改变社区的面貌——不仅仅是居住的地方,而是人和人可以发生链接,有归属感。我们的理念和愿景,就是打造有公共精神、有公共平台、有公共文化的公共社区”。 在邓教授看来,公共社
如何将行政地域概念色彩较重的社区,变为社区居民真正的家园,让他们感受到归属感、认同感和幸福感?12月4日,20位海内外社区营造的知名专家齐聚西南财经大学,和成都社区工作实践者们展开了一场特别的对话——探讨怎么打造“有温度”的社区。 这是由西南财经大学社会工作发展研究中心和成都市民政局联合主办,四川光华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协办的“社区营造: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西南财经大学教授边慧敏代表社会工作发展研究
“在中国,社区是什么,邻里就是社区”。从事城市社区建设研究10多年的西华大学社会发展学院钱宁教授一语中的。邻里如何形成,规则怎么建立,都是在日常生活中,根据人的需求自发形成。人的需求,是凝聚社区自组织的根本力量。 但是社区组织不能脱离社会组织,社区要组织起来,需要和社会产生联系(他组织)。社区发展就是解决社区问题的战略、策略和行动组成的体系。在这个体系中,自组织是内在的根据,他组织是外在条件。自
“何为尊严:在衣食住行的小事里” 肖威,24岁,现居四川凉山,做救灾专岗一年零八个月 7月长江流域的洪灾重,我被调到湖北协助救灾。在麻城救灾的时候,有一天去乘马岗镇小寨村挨家挨户地发物资。有一户的男主人接过物资,激动地告诉我说:“我们一家三口已经在这家住了差不多二十天了,每天都吃主人家的粮食、用主人家的日用品。我一个男子汉都很不好意思了,今天你们这些物资送给我了,今晚上,我就可以请主人家吃我的
一、项目概述 近年来,“官二代”、“富二代”、“农二代”等群体颇受关注,而长期生活在城市中的“摊二代”,却很少引起人们的关注。“摊二代”,是指以经营小门店、摆摊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个体商户的子女。这些个体商户大多为外来务工人员,扎根城市,为城市建设注入了不少活力,但由于其生意忙碌等原因,他们的下一代一直处于缺少关注的状态。 “摊二代”儿童的暑期生活十分单调,几乎就是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很少有自学
2016年12月15日,由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恩派公益组织发展中心携手珠海拱北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共同主办的“汇丰社区伙伴计划”三期项目授标仪式暨二期典范项目颁奖在广东珠海举办。广东省民政事业发展研究服务中心理事长王先胜、珠海市香洲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兼拱北街道党工委书记彭(更+生)、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可持续发展总监张惠峰以及广州、东莞、中山等地的政府代表、社区建设领域的专家学者、公益组织和
2016年11月28日下午,坐标山西盂縣,我们6个是来自北京服装学院数字媒体专业的大学生,出于对乡村和对美食的热爱,在毕业设计选择了“归田去”这个课题,第一次听说铜炉村是从老师口中提到,机缘巧合我们又和先前去过铜炉村的人们取得了联系,及RCRA乡村保护组织,开始初识铜炉,了解铜炉。 铜炉村,一个几乎不为人所知的古村落,在百度百科还查不到相关的介绍,村内年轻劳动力较少,绝大部分青年外出经商或打工,
台湾联合大学创意统合设计研究中心的王本壮向大家分享台湾社区营造从始至今的历程,并呈现了共创、共想、共好的3.0版本社区营造。 社区营造理念,是必须和生活脉络连接。一群人在一起生活,共同追求集体生活,就是社区营造。 台湾30余年的社区营造实践,是逐渐经历了几个阶段。最初,由政府推动,很多项目或者计划是从建立社区文物馆、地方传统文化建筑等“景”开始。在第二阶段,开始主题式的补助计划,由中央政府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