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春节过后,各地频频传出了用工告急的信息,世界工厂东莞缺工百万,广州的三大行业缺工15万,用工荒首先是在广东深圳等珠三角地区初露端倪,随后迅速波及到浙江福建一带的东南沿海地区,就连安徽等内地省份也出现了用工荒现象,个别地区的企业甚至因为招工不足,导致部分生产线停工。
上述文字来自2010年2月22日中央电视台“早间新闻”《关注用工荒》。这里有一个疑问:新闻中的“波及”一词使用是否准确呢?
《辞海》对“波及”作如下解释:谓为播散到。《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子女玉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其波及晋国者,君之余也,其何以报君?”王引之《经义述闻·春秋左传上》:“波读为播。郑注《禹贡》云:‘播,散也。’言散及晋国者也。”今多指影响到或牵涉到。
再举几个例子:
1. 水灾波及南方数省。(《现代汉语词典》)
2. 美国次贷危机波及世界。(http://www.plcsky.com/ls/lszt/ztlb)
3. “三鹿奶粉”事件波及全球鱼粉市场。(《海洋与渔业》2008年第10期)
从《辞海》的解释及上面的几个例子可以看出,正确使用“波及”一词要有这样的语境:某一地发生的带有负面作用的中心事件犹如激起的波纹,不断向外延展,影响范围不断扩大。也就是说,该事件与其所影响到的范围要有因果关系。如上面三个例句,南方某地的洪水泛滥影响到其他省份、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动荡、“三鹿奶粉事件”影响到整个奶制品行业乃至鱼粉的销售等,在这样的语境下使用“波及”是很准确的。所以,如果我们想判断央视新闻中“波及”一词使用是否正确,就要看文中所提到的“浙江福建等东南沿海”出现的用工荒是不是由“东莞”用工荒引起,即“东莞”用工荒与“浙江福建等东南沿海”用工荒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如果有,文中的“波及”使用就没有什么问题,否则,“波及”一词的使用就是不准确的。
从理论上讲,东莞用工荒出现后,从那里流失的民工并不会闲置起来,只是流向发生了变化,他们必然会补充到其他地区,因此,“东莞”的用工荒不仅不能必然引起“浙江福建等东南沿海”在其后也出现用工荒,相反,还有可能会缓解那些地区的用工短缺问题。
从事实上看,东莞及沿海地区出现用工荒是因为原来服务于这些地区的农民工被其他用工领域所“瓜分”,正如新闻所报道的那样,春节以后,珠三角、长三角等用工需求旺盛的地区频频上演用工荒,而以往作为劳务输出大省的四川、江西、河南等地则出现火爆热闹的农民工就业场面,一些以往不被看好的二线城市用工情况也比大城市要好。而且,随着国家惠农政策的实施,越来越多的劳动力加入到了自主创业的行列,还有一批农民工因本地经济的迅速发展而留在了家乡务工。以上这些情况的出现,自然分流了发达地区的一部分劳动力,这对珠三角、长三角地区而言无疑是“釜底抽薪”,因而“东莞”及“浙江福建等东南沿海”出現用工荒就在情理之中了。由此看来,“浙江福建等东南沿海”出现的用工荒并不是“东莞”用工荒之“波”所“及”的结果。
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央视新闻中“波及”一词的使用是不够准确的。
(作者单位:濉溪中学)
上述文字来自2010年2月22日中央电视台“早间新闻”《关注用工荒》。这里有一个疑问:新闻中的“波及”一词使用是否准确呢?
《辞海》对“波及”作如下解释:谓为播散到。《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子女玉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其波及晋国者,君之余也,其何以报君?”王引之《经义述闻·春秋左传上》:“波读为播。郑注《禹贡》云:‘播,散也。’言散及晋国者也。”今多指影响到或牵涉到。
再举几个例子:
1. 水灾波及南方数省。(《现代汉语词典》)
2. 美国次贷危机波及世界。(http://www.plcsky.com/ls/lszt/ztlb)
3. “三鹿奶粉”事件波及全球鱼粉市场。(《海洋与渔业》2008年第10期)
从《辞海》的解释及上面的几个例子可以看出,正确使用“波及”一词要有这样的语境:某一地发生的带有负面作用的中心事件犹如激起的波纹,不断向外延展,影响范围不断扩大。也就是说,该事件与其所影响到的范围要有因果关系。如上面三个例句,南方某地的洪水泛滥影响到其他省份、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动荡、“三鹿奶粉事件”影响到整个奶制品行业乃至鱼粉的销售等,在这样的语境下使用“波及”是很准确的。所以,如果我们想判断央视新闻中“波及”一词使用是否正确,就要看文中所提到的“浙江福建等东南沿海”出现的用工荒是不是由“东莞”用工荒引起,即“东莞”用工荒与“浙江福建等东南沿海”用工荒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如果有,文中的“波及”使用就没有什么问题,否则,“波及”一词的使用就是不准确的。
从理论上讲,东莞用工荒出现后,从那里流失的民工并不会闲置起来,只是流向发生了变化,他们必然会补充到其他地区,因此,“东莞”的用工荒不仅不能必然引起“浙江福建等东南沿海”在其后也出现用工荒,相反,还有可能会缓解那些地区的用工短缺问题。
从事实上看,东莞及沿海地区出现用工荒是因为原来服务于这些地区的农民工被其他用工领域所“瓜分”,正如新闻所报道的那样,春节以后,珠三角、长三角等用工需求旺盛的地区频频上演用工荒,而以往作为劳务输出大省的四川、江西、河南等地则出现火爆热闹的农民工就业场面,一些以往不被看好的二线城市用工情况也比大城市要好。而且,随着国家惠农政策的实施,越来越多的劳动力加入到了自主创业的行列,还有一批农民工因本地经济的迅速发展而留在了家乡务工。以上这些情况的出现,自然分流了发达地区的一部分劳动力,这对珠三角、长三角地区而言无疑是“釜底抽薪”,因而“东莞”及“浙江福建等东南沿海”出現用工荒就在情理之中了。由此看来,“浙江福建等东南沿海”出现的用工荒并不是“东莞”用工荒之“波”所“及”的结果。
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央视新闻中“波及”一词的使用是不够准确的。
(作者单位:濉溪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