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转型的机遇

来源 :管理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中国成立65年来,中国制造业从一张白纸发展成为现代产业体系,规模在2010年达到了世界第一的位置,倾注了中国制造人的共同心血。今天,制造业如何抓住新技术革命的机遇?我认为有三点需要注意。
  中国制造业的大趋势
  中国制造业要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要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要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就必须充分利用中国的比较优势、制度优势,走符合中国国情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在这个过程中,我认为需要抓住三个趋势。
  第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是不可逆转的,而且会持续上升。产业发展的目是让全体人民的生活质量、生活水平持续的提升,而全体人民生活质量的提升的一个基本条件就是收入必须提高,福利待遇必须提升。这两个“必须”就决定了我们制造业的成本将面临持续上升的环境。
  第二,制造业的发展面临资源环境的刚性约束。在经济学理论里,稀缺性问题是由市场来调节的。最近的APEC蓝,是关闭了成千上万的企业和工地,几百万辆汽车停驶带来的,这就不是简单的市场调节。资源环境是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刚性约束,中国制造业必须在此约束下求发展。
  第三,制造业的发展正面临着一个在新技术体系推动下的新的发展机遇,走向一个在新技术体系推动下的新的发展阶段,而这样一个阶段将可以和当时蒸汽机、电动机为代表的工业革命的发展相媲美,是制造业发展过程中又一个充满着机遇、充满着活力的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和发展方向。从德国的工业4.0,到美国的工业再制造,再到中国的两化深度融合,各国制造业都在迎接新的变革。麻省理工学院今年刚刚出版了《第二次机器革命》(The Second Machine Age),实践和理论两个角度指出了制造业发展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互联网思维助益中国制造
  在互联网思维下,中国的制造业如何生产出满足需求的各种产品?如何使产品具有成本优势、质量优势、品牌优势,具有国际竞争优势?本质上,互联网使我们的制造更加有效,成本更低、质量更好,创新发展更快,更好的满足国内消费者的需求。
  但是互联网来了,不意味着企业要把原来的工业技术、制造所形成的一系列技术、工艺、模式丢在脑后,另觅新模式;不是把工业技术和信息技术对立起来,把互联网和传统的制造业对立起来,而是要两化融合、两化三维融合。信息技术和工业技术的发展、融合将推动制造业在信息物理空间这样一个新平台,从设计、制造管理、服务、各个环节衍生出新的模式、新的产品、新的工艺。
  我们可以看到,互联网为我们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由产业供应大国走向我们真正具有制造业的强国为他服务。阿里巴巴创造了双11的奇迹,而这个奇迹是在互联网的条件下实现的。互联网究竟改变了什么?它没有改变流通过程,没有改变产消关系,但是它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所以,要用好互联网,来考虑企业的发展。
  企业如何调整战略
  在新的环境下,制造业企业要有新思维,新战略。信息技术、互联网和工业技术的结合,使得我们原来所习以为常的各种方式正在变化,而且必须得变化。企业家要为传统制造业增加智能元素,用信息技术改造制造流程。最近我看到,发电厂中百万千瓦的两个机组拥有近六万的传感器,使整个机组的自动控制变成现实;神华集团的矿井,年产2000万吨的采矿系统完全由智能控制,不需要一个人去做。
  新环境中,新的商业模式涌现出来。企业需要与消费者沟通,帮助消费者按照自己的愿望来得到产品。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创新是关键的。在新环境下,基于互联网的创新成为创新力量的主要来源。如果说自己企业的创新是1的话,如何使得通过互联网这个1变成10、变成100,这是新模式下新的创新模式的核心的问题。
  每家企业都有自己的发展目标,同时要根据三大趋势来调整自己的角度。三大趋势中的前两个看似与互联网没有关系,但是必须结合起来看,来研究战略,重新把握方向。各个企业所在行业不同,所在地区不同,在行业中的位置不同,你面临的紧迫的问题的性质不同,所以知道大方向、大趋势后,各个企业不可能做同样的事情。所以,企业必须根据你自己企业所在的行业中产业链中的位置,以及特别是你面临的与竞争力相关的核心的问题是什么,然后找重点、找切入点,一步一步往前走。所以我始终说要实干、实际、实想,不要把“互联网思维下的中国制造”当成一种想法,而没有演变成切入点。现在要做的重点,就是抓住战略方向,朝着新的目标、沿着正确的路径往前走,做更有竞争力的企业。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从只有制造到中国创造,我们新型工业化道路就在一个个企业的程度上得到了落实。 (本文根据作者在第十一届中国制造业管理国际论坛上的演讲编辑整理)
其他文献
我对管理术语的澄清受到了许多读者的好评(见本刊2014年第8期《管理语言的巴别塔》一文,编者注)。他们立刻就发现,从头到尾应用一致的、清晰定义的术语,让他们受益匪浅。  这保证了语言的一致性和精确度,也保证了管理思维的一致性和精确度,并进而确保了管理的兼容性——对任何组织而言,这都是至关重要的问题。其结果是增加了功能可靠度和速度,减少了沟通问题和冲突。  任何学科的主要科学成就之一就是给出明确定义
期刊
唐代文学之发达,举世闻名。初唐、盛唐的诗篇,气势磅礴,直抒情怀。读李白的诗,犹如观看壶口瀑布,豪迈之气扑面而来。读王维的诗,则像参观农家小院,清新之风若有若无。但这些文学杰作并未与国家治理形成直接关联。即便到了杜甫,那份厚重沉痛和家国情怀,交织了万千思绪,却依然没有管理思想的踪影。这并不是诗人不关心国家大事,而是时势使其然。从贞观之治到开天盛世,社会不失康乐之相,国家自有能人治理,文人大可不必为此
期刊
探讨战略的时候,高管们往往会引述某个愿景、使命、宗旨、计划或一连串目标——我们将这些称为“企业五要素”。毫无疑问,每个要素都有助于提高企业的执行力,但切记不要将它们误认为是战略。企业五要素或许可以丰富企业的战略,但它们不会形成一个能够上手的战略。  尽管如此,企业五要素经常被误认为是战略。这种情况下,实质性的危害就会随之产生。如果把企业五要素看成是马车,把战略看成是马,那只看重马车的领导最后往往找
期刊
1994年4月20日,NCFC工程(中国国家计算机与网络设施,The National Computing and Networking Facility of China)通过美国Sprint公司连入Internet的64K国际专线开通,实现了与Internet的全功能连接。中国成为互联网大家庭的第77个成员。20多年来,互联网正在全面改变着中国,“触网”的深度、广度日新月异。据统计,截至今年6
期刊
关于中国制造业的处境,我个人的体会有两个。第一,经过多年经营,中国制造业份额上去了,但相对还在低端;第二,我们的两化融合有成效,但还不充分。现在是互联网时代,中国制造业该怎么办?  首先面对诱惑:在工业4.0的时代,我们可以弯道超车吗?还有困惑:中国制造业的积累还不够,靠几个概念就能升级了?所以,中国制造业还是要培养两个能力:基础能力就是坚持制造业的本质,精益求精;腾飞能力就是利用互联网和信息化,
期刊
郑芝龙是福建泉州人。幼时随外祖父家生活,稍长,随同乡人沿海贩卖商品。芝龙经商之地广泛,台湾、日本、菲律宾、南洋等处都有他的踪迹。至日本时,芝龙娶长崎森氏女子为妻。森氏饶有姿色,生了两个儿子,长名福松(后称郑成功),次名七左卫门。其后芝龙由日本往台湾,以北港附近为根据地,聚集党徒,横行海上,势力很是庞大。当时的明廷采取绥靖策略,为笼络芝龙,授给他“海防游击”的官职。  芝龙当了明廷官吏之后,在福建之
期刊
这是领导经历中让人难受的时刻:一个重要的项目正在走向失败,无法继续,却没有人能指出错在哪里。作为团队的领导者,你是亲手解决这个问题,还是把它抛给一个不幸的下属呢?  我们都有过那种经历。大多数情况下,那些令人遭罪的新项目是那些重要但不紧急的多元化战略。每个牵涉其中的人都很受挫,特别是牵头人。牵头人不断报告很多事务(但几乎没有进展),不断修改活动计划和推迟截止时期。事情必须改变。问题,要改变什么? 
期刊
西门子公司是工业4.0概念的主要参与公司之一,也是一家电气化、自动化、数字化方面全球领先的企业,在离散制造业、流程制造业、装备机械制造业提供自动化产品。当然,所有产品都不是一夜之间从天上掉下来的,都是经过一代代产品创新才达到了今天的水平。第三次工业革命一个标志性产品就是可编程序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PLC)在工业现场中的广泛应用。西门子第一代PLC出现
期刊
红领是一家成立于1995年的服装企业,从2003年开始转型,专注个性化定制,选择了美国纽约市场做验证,已经完成了从每天1套/件到每天2000套/件的过程。红领用11年的时间,投入数亿资金,以3000名员工的制造企业作为实验室,探索、制定、实施、验证了互联网工业的路径和方法。现在做服装行业是很辛苦的,渠道层层杀价,挣钱很不容易。红领之所以能探索出自己的生存空间,我认为有四个关键要素。  第一,信息化
期刊
十年来的经济数据显示,中国GDP增速从2012年起开始回落,2012年、2013年、2014年上半年增速分别为7.7%、7.7%、7.4%,告别过去30多年平均10%左右的高速增长。新常态背景下,经济增长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传统制造企业转型升级压力增加。与此同时,互联网行业正蓬勃发展,“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互联网千变万化,让人眼花缭乱,看到的只有一个字:快。于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