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中国成立65年来,中国制造业从一张白纸发展成为现代产业体系,规模在2010年达到了世界第一的位置,倾注了中国制造人的共同心血。今天,制造业如何抓住新技术革命的机遇?我认为有三点需要注意。
中国制造业的大趋势
中国制造业要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要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要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就必须充分利用中国的比较优势、制度优势,走符合中国国情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在这个过程中,我认为需要抓住三个趋势。
第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是不可逆转的,而且会持续上升。产业发展的目是让全体人民的生活质量、生活水平持续的提升,而全体人民生活质量的提升的一个基本条件就是收入必须提高,福利待遇必须提升。这两个“必须”就决定了我们制造业的成本将面临持续上升的环境。
第二,制造业的发展面临资源环境的刚性约束。在经济学理论里,稀缺性问题是由市场来调节的。最近的APEC蓝,是关闭了成千上万的企业和工地,几百万辆汽车停驶带来的,这就不是简单的市场调节。资源环境是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刚性约束,中国制造业必须在此约束下求发展。
第三,制造业的发展正面临着一个在新技术体系推动下的新的发展机遇,走向一个在新技术体系推动下的新的发展阶段,而这样一个阶段将可以和当时蒸汽机、电动机为代表的工业革命的发展相媲美,是制造业发展过程中又一个充满着机遇、充满着活力的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和发展方向。从德国的工业4.0,到美国的工业再制造,再到中国的两化深度融合,各国制造业都在迎接新的变革。麻省理工学院今年刚刚出版了《第二次机器革命》(The Second Machine Age),实践和理论两个角度指出了制造业发展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互联网思维助益中国制造
在互联网思维下,中国的制造业如何生产出满足需求的各种产品?如何使产品具有成本优势、质量优势、品牌优势,具有国际竞争优势?本质上,互联网使我们的制造更加有效,成本更低、质量更好,创新发展更快,更好的满足国内消费者的需求。
但是互联网来了,不意味着企业要把原来的工业技术、制造所形成的一系列技术、工艺、模式丢在脑后,另觅新模式;不是把工业技术和信息技术对立起来,把互联网和传统的制造业对立起来,而是要两化融合、两化三维融合。信息技术和工业技术的发展、融合将推动制造业在信息物理空间这样一个新平台,从设计、制造管理、服务、各个环节衍生出新的模式、新的产品、新的工艺。
我们可以看到,互联网为我们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由产业供应大国走向我们真正具有制造业的强国为他服务。阿里巴巴创造了双11的奇迹,而这个奇迹是在互联网的条件下实现的。互联网究竟改变了什么?它没有改变流通过程,没有改变产消关系,但是它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所以,要用好互联网,来考虑企业的发展。
企业如何调整战略
在新的环境下,制造业企业要有新思维,新战略。信息技术、互联网和工业技术的结合,使得我们原来所习以为常的各种方式正在变化,而且必须得变化。企业家要为传统制造业增加智能元素,用信息技术改造制造流程。最近我看到,发电厂中百万千瓦的两个机组拥有近六万的传感器,使整个机组的自动控制变成现实;神华集团的矿井,年产2000万吨的采矿系统完全由智能控制,不需要一个人去做。
新环境中,新的商业模式涌现出来。企业需要与消费者沟通,帮助消费者按照自己的愿望来得到产品。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创新是关键的。在新环境下,基于互联网的创新成为创新力量的主要来源。如果说自己企业的创新是1的话,如何使得通过互联网这个1变成10、变成100,这是新模式下新的创新模式的核心的问题。
每家企业都有自己的发展目标,同时要根据三大趋势来调整自己的角度。三大趋势中的前两个看似与互联网没有关系,但是必须结合起来看,来研究战略,重新把握方向。各个企业所在行业不同,所在地区不同,在行业中的位置不同,你面临的紧迫的问题的性质不同,所以知道大方向、大趋势后,各个企业不可能做同样的事情。所以,企业必须根据你自己企业所在的行业中产业链中的位置,以及特别是你面临的与竞争力相关的核心的问题是什么,然后找重点、找切入点,一步一步往前走。所以我始终说要实干、实际、实想,不要把“互联网思维下的中国制造”当成一种想法,而没有演变成切入点。现在要做的重点,就是抓住战略方向,朝着新的目标、沿着正确的路径往前走,做更有竞争力的企业。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从只有制造到中国创造,我们新型工业化道路就在一个个企业的程度上得到了落实。 (本文根据作者在第十一届中国制造业管理国际论坛上的演讲编辑整理)
中国制造业的大趋势
中国制造业要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要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要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就必须充分利用中国的比较优势、制度优势,走符合中国国情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在这个过程中,我认为需要抓住三个趋势。
第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是不可逆转的,而且会持续上升。产业发展的目是让全体人民的生活质量、生活水平持续的提升,而全体人民生活质量的提升的一个基本条件就是收入必须提高,福利待遇必须提升。这两个“必须”就决定了我们制造业的成本将面临持续上升的环境。
第二,制造业的发展面临资源环境的刚性约束。在经济学理论里,稀缺性问题是由市场来调节的。最近的APEC蓝,是关闭了成千上万的企业和工地,几百万辆汽车停驶带来的,这就不是简单的市场调节。资源环境是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刚性约束,中国制造业必须在此约束下求发展。
第三,制造业的发展正面临着一个在新技术体系推动下的新的发展机遇,走向一个在新技术体系推动下的新的发展阶段,而这样一个阶段将可以和当时蒸汽机、电动机为代表的工业革命的发展相媲美,是制造业发展过程中又一个充满着机遇、充满着活力的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和发展方向。从德国的工业4.0,到美国的工业再制造,再到中国的两化深度融合,各国制造业都在迎接新的变革。麻省理工学院今年刚刚出版了《第二次机器革命》(The Second Machine Age),实践和理论两个角度指出了制造业发展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互联网思维助益中国制造
在互联网思维下,中国的制造业如何生产出满足需求的各种产品?如何使产品具有成本优势、质量优势、品牌优势,具有国际竞争优势?本质上,互联网使我们的制造更加有效,成本更低、质量更好,创新发展更快,更好的满足国内消费者的需求。
但是互联网来了,不意味着企业要把原来的工业技术、制造所形成的一系列技术、工艺、模式丢在脑后,另觅新模式;不是把工业技术和信息技术对立起来,把互联网和传统的制造业对立起来,而是要两化融合、两化三维融合。信息技术和工业技术的发展、融合将推动制造业在信息物理空间这样一个新平台,从设计、制造管理、服务、各个环节衍生出新的模式、新的产品、新的工艺。
我们可以看到,互联网为我们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由产业供应大国走向我们真正具有制造业的强国为他服务。阿里巴巴创造了双11的奇迹,而这个奇迹是在互联网的条件下实现的。互联网究竟改变了什么?它没有改变流通过程,没有改变产消关系,但是它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所以,要用好互联网,来考虑企业的发展。
企业如何调整战略
在新的环境下,制造业企业要有新思维,新战略。信息技术、互联网和工业技术的结合,使得我们原来所习以为常的各种方式正在变化,而且必须得变化。企业家要为传统制造业增加智能元素,用信息技术改造制造流程。最近我看到,发电厂中百万千瓦的两个机组拥有近六万的传感器,使整个机组的自动控制变成现实;神华集团的矿井,年产2000万吨的采矿系统完全由智能控制,不需要一个人去做。
新环境中,新的商业模式涌现出来。企业需要与消费者沟通,帮助消费者按照自己的愿望来得到产品。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创新是关键的。在新环境下,基于互联网的创新成为创新力量的主要来源。如果说自己企业的创新是1的话,如何使得通过互联网这个1变成10、变成100,这是新模式下新的创新模式的核心的问题。
每家企业都有自己的发展目标,同时要根据三大趋势来调整自己的角度。三大趋势中的前两个看似与互联网没有关系,但是必须结合起来看,来研究战略,重新把握方向。各个企业所在行业不同,所在地区不同,在行业中的位置不同,你面临的紧迫的问题的性质不同,所以知道大方向、大趋势后,各个企业不可能做同样的事情。所以,企业必须根据你自己企业所在的行业中产业链中的位置,以及特别是你面临的与竞争力相关的核心的问题是什么,然后找重点、找切入点,一步一步往前走。所以我始终说要实干、实际、实想,不要把“互联网思维下的中国制造”当成一种想法,而没有演变成切入点。现在要做的重点,就是抓住战略方向,朝着新的目标、沿着正确的路径往前走,做更有竞争力的企业。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从只有制造到中国创造,我们新型工业化道路就在一个个企业的程度上得到了落实。 (本文根据作者在第十一届中国制造业管理国际论坛上的演讲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