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机床行业如何才能走出下滑困境?必须加强对用户需求进行深入研究,不断适应智能化、个性化制造要求,同时奋力向高端领域谋求突破,才能解决当前行业面临的结构性矛盾,摆脱低端产品同质化竞争局面。
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的最新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机床工具行业整体景气度指数仅为34.5%,远低于50%的分界线,且比2014年大幅下降8.8个百分点。
“去年机床行业继续低位运行,承受的下行压力强度更大、范围更广,内外贸双下降,整体形势比较严峻。”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陈惠仁日前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说,我国机床行业正处于转型阵痛期,企业要对当前形势有全面深刻理性客观的认识和把握,主动调整积极应对。
供需结构性矛盾突出
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机床行业结束了连续10年的高速扩张和迅猛增长态势,行业整体进入下行通道。其直接原因是国内机床消费市场发生了显著且持续的变化:一方面市场需求总量明显减少;另一方面则是需求结构快速升级。
“对于这一轮市场变化的基本特征,我们早在2012年底就作出了判断,但总量的降幅和结构升级的速度还是超出了我们的预期。”陈惠仁说。根据机床协会的统计数据,相比2011年,2014年国内机床市场消费总额下降18.6%,2015年较2014年又同比下降13.5%。“但必须指出,市场需求总量的下降是结构性的,即低档通用型产品的下降最为突出。”陈惠仁告诉记者,与最高峰的2011年上半年相比,目前普通机床、重大型机床的产销量已经下降至原来的三成甚至两成。
与此同时,随着用户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开始追求智能化和个性化,对机床这一“工作母机”的需求升级为自动化成套、客户化定制和普遍的换档升级。比如,用于智能手机壳体加工的小型立式加工中心近年来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
“这些需求升级方向与我国机床制造业的长期固有优势完全相反。”陈惠仁说,“我们最擅长的是以大批量的方式制造中低端的标准通用型单机产品,短板是按客户的特定要求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随着需求结构升级的不断加速,供需错配的矛盾就日益突出”。
由此可见,低端过剩和高端不足的结构性矛盾、国内市场需求结构快速升级与机床行业不能适应和满足这种需求的矛盾,成为掣肘机床产业健康发展的主要问题,也成为行业转型升级亟需破解的重要课题。
寻找差异化生存空间
日前,济南二机床承担的“大型精密复合冲压成形机床创新能力平台建设”和“汽车车身大型智能冲压生产线”两项国家重大专项得到了“多项技术性能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高度评价,并顺利通过验收。近年来,济南二机床抓住汽车工业迅猛发展的市场机遇,在汽车数控冲压装备制造领域深耕细作,自主核心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发展,在装备国内自主品牌和合资品牌汽车企业的同时,加快国际化进程,与德、日同行优秀企业同台竞争并屡夺订单,奠定了在世界冲压市场的重要地位。
同样,宁江机床也是机床行业调整转型中表现突出的企业之一。在市场环境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宁江机床果断调整企业发展战略,外部收缩战线,内部瘦身强体,重新明确了以“专、精、特”为主要特征的差异化产品发展战略,企业因此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了脚跟。
陈惠仁认为,济南二机床、宁江机床在行业转型升级中赢得了先机,他们的经验给行业带来了重要启示,也让行业看到了新的方向和希望。
“企业战略趋同导致产品同质化严重,是造成机床行业结构性矛盾突出的主要原因之一。”陈惠仁说,大多数机床企业多年来战略趋同,带来的后果就是低端产品的同质化竞争严重。在市场不好、订单下降的情况下,企业争相铺面,企图扩大覆盖抢占订单,但这样只会导致更严重的同质化,同时还会忽略对用户需求进行细致深入的研究。
“中国机床行业缺的不是面,而是深度。”陈惠仁认为,当前机床企业必须转变思维观念,横向收缩战线,加强纵深发展,寻找差异化生存空间,这是行业的基本战略选择。要在深度上下功夫,研究个性化定制、为用户提供全套解决方案。
向高端领域求突破
去年11月,备受关注的国产大飞机项目C919在上海成功下线,在中国制造新突破的背后,也有国产高端机床的贡献。为了确保国产大飞机技术质量不输国际水平,飞机零部件制造厂在全国范围内寻找最优秀的生产设备。凭借“高效稳定,高速智能”的加工技术,冲压机床、锻压机床等国产高端数控机床很好地满足了航天零部件产品的高要求。
“低端混战、高端失守”是我国机床行业一直以来的尴尬局面。近年来,在国家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支持下,我国机床行业在高端领域奋力追赶。
“高速增长的10年,机床行业取得的成就之一是高端产品由‘不能做’到‘能做’,这很不容易。行业内出现了像济南二机床等一批在高端领域坚持创新的优秀企业,国产高端机床开始进入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等产业的核心部分。但总体来说还远远不够。”陈惠仁说,高端机床的发展有三个层次:能做—做好—做出竞争力。目前大部分国产高端产品仍停留在“能做”阶段,必须要再迈两道坎,进一步“做好”“做出竞争力”。
陈惠仁认为,要在高端领域实现突破,一方面企业要努力创新加强研发,自主掌握核心技术,同时主动与重点领域用户深度对话,共同实现应用;另一方面也需要政策大力支持,引导供需两端加强结合,鼓励企业采用国产高端机床。
在《中国制造2025》目标下,智能制造成为当前国内先进制造企业追求的目标,为机床行业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智能化产品将是机床行业在高端市场的一个新突破口。
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的最新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机床工具行业整体景气度指数仅为34.5%,远低于50%的分界线,且比2014年大幅下降8.8个百分点。
“去年机床行业继续低位运行,承受的下行压力强度更大、范围更广,内外贸双下降,整体形势比较严峻。”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陈惠仁日前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说,我国机床行业正处于转型阵痛期,企业要对当前形势有全面深刻理性客观的认识和把握,主动调整积极应对。
供需结构性矛盾突出
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机床行业结束了连续10年的高速扩张和迅猛增长态势,行业整体进入下行通道。其直接原因是国内机床消费市场发生了显著且持续的变化:一方面市场需求总量明显减少;另一方面则是需求结构快速升级。
“对于这一轮市场变化的基本特征,我们早在2012年底就作出了判断,但总量的降幅和结构升级的速度还是超出了我们的预期。”陈惠仁说。根据机床协会的统计数据,相比2011年,2014年国内机床市场消费总额下降18.6%,2015年较2014年又同比下降13.5%。“但必须指出,市场需求总量的下降是结构性的,即低档通用型产品的下降最为突出。”陈惠仁告诉记者,与最高峰的2011年上半年相比,目前普通机床、重大型机床的产销量已经下降至原来的三成甚至两成。
与此同时,随着用户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开始追求智能化和个性化,对机床这一“工作母机”的需求升级为自动化成套、客户化定制和普遍的换档升级。比如,用于智能手机壳体加工的小型立式加工中心近年来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
“这些需求升级方向与我国机床制造业的长期固有优势完全相反。”陈惠仁说,“我们最擅长的是以大批量的方式制造中低端的标准通用型单机产品,短板是按客户的特定要求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随着需求结构升级的不断加速,供需错配的矛盾就日益突出”。
由此可见,低端过剩和高端不足的结构性矛盾、国内市场需求结构快速升级与机床行业不能适应和满足这种需求的矛盾,成为掣肘机床产业健康发展的主要问题,也成为行业转型升级亟需破解的重要课题。
寻找差异化生存空间
日前,济南二机床承担的“大型精密复合冲压成形机床创新能力平台建设”和“汽车车身大型智能冲压生产线”两项国家重大专项得到了“多项技术性能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高度评价,并顺利通过验收。近年来,济南二机床抓住汽车工业迅猛发展的市场机遇,在汽车数控冲压装备制造领域深耕细作,自主核心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发展,在装备国内自主品牌和合资品牌汽车企业的同时,加快国际化进程,与德、日同行优秀企业同台竞争并屡夺订单,奠定了在世界冲压市场的重要地位。
同样,宁江机床也是机床行业调整转型中表现突出的企业之一。在市场环境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宁江机床果断调整企业发展战略,外部收缩战线,内部瘦身强体,重新明确了以“专、精、特”为主要特征的差异化产品发展战略,企业因此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了脚跟。
陈惠仁认为,济南二机床、宁江机床在行业转型升级中赢得了先机,他们的经验给行业带来了重要启示,也让行业看到了新的方向和希望。
“企业战略趋同导致产品同质化严重,是造成机床行业结构性矛盾突出的主要原因之一。”陈惠仁说,大多数机床企业多年来战略趋同,带来的后果就是低端产品的同质化竞争严重。在市场不好、订单下降的情况下,企业争相铺面,企图扩大覆盖抢占订单,但这样只会导致更严重的同质化,同时还会忽略对用户需求进行细致深入的研究。
“中国机床行业缺的不是面,而是深度。”陈惠仁认为,当前机床企业必须转变思维观念,横向收缩战线,加强纵深发展,寻找差异化生存空间,这是行业的基本战略选择。要在深度上下功夫,研究个性化定制、为用户提供全套解决方案。
向高端领域求突破
去年11月,备受关注的国产大飞机项目C919在上海成功下线,在中国制造新突破的背后,也有国产高端机床的贡献。为了确保国产大飞机技术质量不输国际水平,飞机零部件制造厂在全国范围内寻找最优秀的生产设备。凭借“高效稳定,高速智能”的加工技术,冲压机床、锻压机床等国产高端数控机床很好地满足了航天零部件产品的高要求。
“低端混战、高端失守”是我国机床行业一直以来的尴尬局面。近年来,在国家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支持下,我国机床行业在高端领域奋力追赶。
“高速增长的10年,机床行业取得的成就之一是高端产品由‘不能做’到‘能做’,这很不容易。行业内出现了像济南二机床等一批在高端领域坚持创新的优秀企业,国产高端机床开始进入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等产业的核心部分。但总体来说还远远不够。”陈惠仁说,高端机床的发展有三个层次:能做—做好—做出竞争力。目前大部分国产高端产品仍停留在“能做”阶段,必须要再迈两道坎,进一步“做好”“做出竞争力”。
陈惠仁认为,要在高端领域实现突破,一方面企业要努力创新加强研发,自主掌握核心技术,同时主动与重点领域用户深度对话,共同实现应用;另一方面也需要政策大力支持,引导供需两端加强结合,鼓励企业采用国产高端机床。
在《中国制造2025》目标下,智能制造成为当前国内先进制造企业追求的目标,为机床行业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智能化产品将是机床行业在高端市场的一个新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