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单向收费真正得以全面实施,还要等到3G牌照发放以后
“这也太考我智商了吧。”自称一向就害怕数学的李冉对本刊记者说。在北京一家公司做销售的李冉,每个月的手机花费至少在1000元左右。手机资费下调,本来是她一直期盼的事情,但近来的所谓手机资费套餐,却有如数学奥赛题般地“困扰”着她。
“北京移动目前推出的套餐,有99元、139元、199元、299元四类,你说我选择哪种更划算呢?”李冉不止一次地将这个问题,抛给她的同事或朋友。“直接单向收费得了,也省得我盘算来盘算去的。”这是李冉的呼声。
单向收费时代来临?
这也是中国4亿多手机用户的呼声。事实上,手机单向收费的呼声由来已久。只是,手机单向收费,却一次次地折戟在移动运营商的垄断“铁蹄”之下。在近10年的时间里,消费者也在呼喊了多年的“狼来了”声中,逐渐麻木并丧失兴奋感。
1月25日,广东移动宣布,推出全球通“被叫免费”新资费方案,从2月1日起,全球通用户接听本地电话免费。随后,北京移动推出“畅听99套餐”,声称接听电话将完全免费。从目前来看,这股风潮已经大有蔓延全国的趋势。
信息产业部的数据显示,到2006年5月底,全国不包括小灵通用户的移动手机用户,已超过4.2亿。同时,近年来手机用户增长速度明显放缓,2005年用户增长量明显低于上年度。但固定电话用户总数却已达7.8亿。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手机资费大战愈演愈烈。
此前的2006年年底,信息产业部副部长奚国华在一家运营商的年会上表示,“信息产业部将进一步推进资费改革,鼓励企业实行单向收费。”这让媒体解读为,政府政策开始积极支持手机单向收费。
据媒体报道,奚国华当时甚至坦言,信息产业部对手机漫游费偏高问题,虽然实行上限管制,但效果并不显著,移动通信这一垄断范畴的资费仍居高不下。而且,“消费者对双向收费、月租费、区间漫游费偏高等问题还不满意。”
此轮的手机“准单向”收费,不仅有政府政策的支持,还有运营商的积极配合,这让人以为手机单向收费时代已经到来。有论者提醒说,仔细研读这些资费下调方案,不难发现,目前被媒体炒得正火的手机单向收费,其实是移动运营商玩的文字游戏而已。
首先,此轮资费调整的覆盖面并不广泛。比如,移动的单向收费,目前仅仅惠及了全球通用户,动感地带和神州行的用户与单向收费无缘。联通方面的单向收费,亦有一定的片面性。
另外,在费用方面,也有不合理之处。比如,北京移动的套餐,如果消费者承诺了139元的套餐,即便话费不够139元,也要交给运营商们139元。而且,“各档套餐包含的本地主叫免费通话时间当月有效,不累计到下月。”
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政策研究所所长陈金桥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称,消费者不要天真地去计算自己的话费会下降。因为,第一,手机用户大多是套餐用户,运营商会通过调整套餐方案保障自己的利益。同时被叫免费了,主叫费用也必然升高;第二,虽然政府有上限管制保护消费者权益,但已把电信资费更多的定价权还给了企业。
那么,单向收费真能解决问题吗?著名电信专家阚凯力一直反对手机单向收费,他曾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明确表示,手机单向收费有害。在他看来,手机资费的更大幅度下降才是硬道理,无限制接听应该成为未来的选择。
陈金桥则向本刊表示,双向收费和单向收费各有利弊。保留双向收费,每分钟的话费会比单向收费相应便宜,网间结算也会较为简单。实行单向收费,网间结算会较为复杂,要求资费结构再平衡。从运营的角度看,双向的利益关系也比较简单,而单向的利益关系会比较复杂。
单收或在3G之后?
“单向收费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这是运营商们一贯的说法。《人民日报》的评论称,单向收费都“渐进”十年了,还是不彻底,原因就在于垄断。如果电信业竞争很充分,问题就会变得简单,即使技术上再难也会很快实现。
赛迪顾问电信咨询总监绎明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认为,实行单向收费是必然的,这是由技术的发展、市场竞争和外界压力决定的。在业绩增长要求的压力下,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在各地的竞争将日益激烈。
另一方面,小灵通利用低资费优势正侵蚀着移动用户市场。在这种背景下,各地纷纷推出各种模式的降价套餐,准单向收费已成为主流。“进一步降低收费标准,甚至在现行资费标准下实行单向收费已为期不远。”绎明宇说。
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政策研究所所长陈金桥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称,政府是否推行“双改单”要看时机。首先,看消费者的消费习惯,要看消费者是否能适应单向收费。其次,看运营商是否能接受利益的再分配。再次,看资费结构是否必须调整。
“从现阶段看,这三方面的条件大多已经具备。”陈金桥解释说,尤其是北京移动2月8日推出的新的收费套餐,北京开始测试,更说明时机趋于成熟。
在陈金桥看来,关键要看两个时间点,一个是推出这种被叫免费的业务,用户多不多;另一个是这一两个月对运营商的影响大不大。“如果接受被叫免费业务的用户多并且对运营商的影响不大,那么离‘双改单’政策出台就不远了。”
据媒体报道,近日信息产业部副部长奚国华表态支持手机单向收费,但由于涉及双向结算的问题,需等中国电信、中国网通获得移动牌照。
有分析人士认为,言下之意,单向收费真正得以全面实施,还要等到3G牌照发放以后。而3G牌照的发放,也如“狼来了”一样,迟迟不见踪影。因此,业界热盼的“双改单”暂时依然没戏。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种分析并非没有道理。比如,此次单向收费套餐所指向的均是各自的高端用户。尽管曾有调查声称,逾七成中国手机用户将购买3G手机。但最初进入3G的时代的,其实是这些贡献了高ARPU值(每用户平均收入)的高端用户。
陈金桥认为,固话的优势是被叫免费,主叫资费也不高,但“双改单”后,这仅有的优势会丧失,固网运营商所经营的传统业务,被移动通信业务所分流或替代。这时候就要求政府放宽政策,打破分业经营的限制,给固网运营商更多的帮助,用有形的手进行调节,“比如,可以让固网拿移动牌照,与移动一起竞争。”
而一旦3G之门被打开,固网运营商将和移动、联通直接竞争。移动和联通显然不希望因为“结算费用”的问题,而在起跑线上吃亏。因此,借助话音业务资费的套餐优惠,来刺激数据业务的增长,未尝不是运营商们酝酿中的一个备选方案。
也有分析人士认为,联通此前关闭2000余家连锁网吧之举,就有炮轰“网间结算政策”的意味。所以,如果将3G发牌与单向收费的时间点进行统一,“单向收费”亦可看作是平衡各方利益的砝码。
本刊接触的专家均表示,未来的手机用户所支付的应该是服务费用,语音话费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因为3G时代的来临,用户会更多的享受各种增值服务。换言之,单向收费是必然趋势,也是一个阶段,不代表就此结束。
“这也太考我智商了吧。”自称一向就害怕数学的李冉对本刊记者说。在北京一家公司做销售的李冉,每个月的手机花费至少在1000元左右。手机资费下调,本来是她一直期盼的事情,但近来的所谓手机资费套餐,却有如数学奥赛题般地“困扰”着她。
“北京移动目前推出的套餐,有99元、139元、199元、299元四类,你说我选择哪种更划算呢?”李冉不止一次地将这个问题,抛给她的同事或朋友。“直接单向收费得了,也省得我盘算来盘算去的。”这是李冉的呼声。
单向收费时代来临?
这也是中国4亿多手机用户的呼声。事实上,手机单向收费的呼声由来已久。只是,手机单向收费,却一次次地折戟在移动运营商的垄断“铁蹄”之下。在近10年的时间里,消费者也在呼喊了多年的“狼来了”声中,逐渐麻木并丧失兴奋感。
1月25日,广东移动宣布,推出全球通“被叫免费”新资费方案,从2月1日起,全球通用户接听本地电话免费。随后,北京移动推出“畅听99套餐”,声称接听电话将完全免费。从目前来看,这股风潮已经大有蔓延全国的趋势。
信息产业部的数据显示,到2006年5月底,全国不包括小灵通用户的移动手机用户,已超过4.2亿。同时,近年来手机用户增长速度明显放缓,2005年用户增长量明显低于上年度。但固定电话用户总数却已达7.8亿。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手机资费大战愈演愈烈。
此前的2006年年底,信息产业部副部长奚国华在一家运营商的年会上表示,“信息产业部将进一步推进资费改革,鼓励企业实行单向收费。”这让媒体解读为,政府政策开始积极支持手机单向收费。
据媒体报道,奚国华当时甚至坦言,信息产业部对手机漫游费偏高问题,虽然实行上限管制,但效果并不显著,移动通信这一垄断范畴的资费仍居高不下。而且,“消费者对双向收费、月租费、区间漫游费偏高等问题还不满意。”
此轮的手机“准单向”收费,不仅有政府政策的支持,还有运营商的积极配合,这让人以为手机单向收费时代已经到来。有论者提醒说,仔细研读这些资费下调方案,不难发现,目前被媒体炒得正火的手机单向收费,其实是移动运营商玩的文字游戏而已。
首先,此轮资费调整的覆盖面并不广泛。比如,移动的单向收费,目前仅仅惠及了全球通用户,动感地带和神州行的用户与单向收费无缘。联通方面的单向收费,亦有一定的片面性。
另外,在费用方面,也有不合理之处。比如,北京移动的套餐,如果消费者承诺了139元的套餐,即便话费不够139元,也要交给运营商们139元。而且,“各档套餐包含的本地主叫免费通话时间当月有效,不累计到下月。”
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政策研究所所长陈金桥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称,消费者不要天真地去计算自己的话费会下降。因为,第一,手机用户大多是套餐用户,运营商会通过调整套餐方案保障自己的利益。同时被叫免费了,主叫费用也必然升高;第二,虽然政府有上限管制保护消费者权益,但已把电信资费更多的定价权还给了企业。
那么,单向收费真能解决问题吗?著名电信专家阚凯力一直反对手机单向收费,他曾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明确表示,手机单向收费有害。在他看来,手机资费的更大幅度下降才是硬道理,无限制接听应该成为未来的选择。
陈金桥则向本刊表示,双向收费和单向收费各有利弊。保留双向收费,每分钟的话费会比单向收费相应便宜,网间结算也会较为简单。实行单向收费,网间结算会较为复杂,要求资费结构再平衡。从运营的角度看,双向的利益关系也比较简单,而单向的利益关系会比较复杂。
单收或在3G之后?
“单向收费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这是运营商们一贯的说法。《人民日报》的评论称,单向收费都“渐进”十年了,还是不彻底,原因就在于垄断。如果电信业竞争很充分,问题就会变得简单,即使技术上再难也会很快实现。
赛迪顾问电信咨询总监绎明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认为,实行单向收费是必然的,这是由技术的发展、市场竞争和外界压力决定的。在业绩增长要求的压力下,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在各地的竞争将日益激烈。
另一方面,小灵通利用低资费优势正侵蚀着移动用户市场。在这种背景下,各地纷纷推出各种模式的降价套餐,准单向收费已成为主流。“进一步降低收费标准,甚至在现行资费标准下实行单向收费已为期不远。”绎明宇说。
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政策研究所所长陈金桥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称,政府是否推行“双改单”要看时机。首先,看消费者的消费习惯,要看消费者是否能适应单向收费。其次,看运营商是否能接受利益的再分配。再次,看资费结构是否必须调整。
“从现阶段看,这三方面的条件大多已经具备。”陈金桥解释说,尤其是北京移动2月8日推出的新的收费套餐,北京开始测试,更说明时机趋于成熟。
在陈金桥看来,关键要看两个时间点,一个是推出这种被叫免费的业务,用户多不多;另一个是这一两个月对运营商的影响大不大。“如果接受被叫免费业务的用户多并且对运营商的影响不大,那么离‘双改单’政策出台就不远了。”
据媒体报道,近日信息产业部副部长奚国华表态支持手机单向收费,但由于涉及双向结算的问题,需等中国电信、中国网通获得移动牌照。
有分析人士认为,言下之意,单向收费真正得以全面实施,还要等到3G牌照发放以后。而3G牌照的发放,也如“狼来了”一样,迟迟不见踪影。因此,业界热盼的“双改单”暂时依然没戏。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种分析并非没有道理。比如,此次单向收费套餐所指向的均是各自的高端用户。尽管曾有调查声称,逾七成中国手机用户将购买3G手机。但最初进入3G的时代的,其实是这些贡献了高ARPU值(每用户平均收入)的高端用户。
陈金桥认为,固话的优势是被叫免费,主叫资费也不高,但“双改单”后,这仅有的优势会丧失,固网运营商所经营的传统业务,被移动通信业务所分流或替代。这时候就要求政府放宽政策,打破分业经营的限制,给固网运营商更多的帮助,用有形的手进行调节,“比如,可以让固网拿移动牌照,与移动一起竞争。”
而一旦3G之门被打开,固网运营商将和移动、联通直接竞争。移动和联通显然不希望因为“结算费用”的问题,而在起跑线上吃亏。因此,借助话音业务资费的套餐优惠,来刺激数据业务的增长,未尝不是运营商们酝酿中的一个备选方案。
也有分析人士认为,联通此前关闭2000余家连锁网吧之举,就有炮轰“网间结算政策”的意味。所以,如果将3G发牌与单向收费的时间点进行统一,“单向收费”亦可看作是平衡各方利益的砝码。
本刊接触的专家均表示,未来的手机用户所支付的应该是服务费用,语音话费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因为3G时代的来临,用户会更多的享受各种增值服务。换言之,单向收费是必然趋势,也是一个阶段,不代表就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