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每一位画家的成长、成功经历都是个案,不可复制。唯一的共同点就是他们对艺术真善美的执着追求。对一个画家来说,寻找到自己的艺术信念,并且坚守它,比什么都重要。侯滨正是这样,他坚守着自己最初对写实主义艺术的信念。特别是在当下非常浮躁的社会氛围中,坚持自己的理想显得很艰难,而在艰难中坚持信念的人就显得愈发可贵。
关键词:侯滨;写实主义;油画艺术
记得2013年11月,在第十七届上海艺术博览会上,我遇见父亲的老朋友侯滨伯伯,并观赏到他应画廊之邀展出的两幅油画新作。2014年12月底,我在上海结束考研后,侯滨夫妇热情地邀请我的父母和我到他家做客,迎接2015年元旦。我们一起到中华艺术宫参观“蒙卡奇和他的时代——世纪之交的匈牙利艺术”展览。侯滨的家靠近上海大学宝山校区,他的家有三层,各层的每面墙上以及房间都挂着大小不一的侯滨油画作品,真的像家庭美术馆。侯滨是典型的山东大汉,身材魁梧,为人敦厚、朴实、豪爽。走近侯滨,让我感到亲切,并了解到一位谜一样的前辈油画家的成长经历。
国家一级美术师侯滨,1950年11月生于山东省微山县微山湖畔的一个小村庄。他的家乡很容易让人想起电影《铁道游击队》中的主题歌:“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微山湖上静悄悄。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唱起那动人的歌谣。……”
“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侯滨从小天性喜欢画画。21岁那年,侯滨考入济宁师专艺术系。由于是师范院校,各画种都在学习范围之中。当时美术班只招6名学生,却有4位专业老师教他们的课。侯滨非常珍惜这难得的学习机会。大学三年,他勤奋学习,由此奠定了坚实的专业基础。由于成绩优秀,1973年毕业时被推荐分配到山东青年杂志社工作,先后任美术编辑、美编室主任(副编审)。在繁忙的编辑工作之余,侯滨挤出时间致力于连环画、插图创作,经常在《连环画报》《中国连环画》《富春江画报》《山东青年》等刊物上发表作品。
油画创作始终是侯滨的一个念想和追求。为了圆梦,1984年他进入山东艺术学院油画专业深造。先后两度在大学接受严格的专业训练,使他有了更加扎实的写实绘画基本功。自从罗中立的《父亲》闻名于世后,乡土现实主义在20世纪80年代占据了中国写实绘画主流。这时期,侯滨创作了一批以乡土为题材的“微山湖”系列油画作品,如:《微山湖上的老游击队员》《微山湖的傍晚》《远方的呼唤》等。
正如秦大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教授)所说:“我和侯滨是老朋友了,在70年代初,我们就很熟悉…… 侯滨最早是以自己家乡微山湖为背景创作了‘微山湖风情’系列作品,在他的油画中能体会到家乡人民背负苍天,生死于一方水土的感人画面,同时也看到家乡人民向往新生与大时代同步的愿望……在一笔笔细致入微的刻画中看到了画家的深厚内功。”
1989年,侯滨当选为山东省青年美术家协会主席。1993年调任山东省青年书画院院长,1994年被山东教育学院聘为教授。身为山东省青年美术家协会主席、山东省青年书画院院长,侯滨无疑是忙碌和辛苦的。在大量繁杂的行政事务之余,他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潜心于绘画艺术的研究与创作。1984年作品《闪光的青春》入选全国六届美展。1999年作品《老交通员》参加全军美展。2006年作品《迟到的人》参加“精神与品格”全国油画展。出版有《侯滨插图集》(1991年,山东美术出版社)、《侯滨油画自选集》(1996年,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侯滨油画集》(2006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等。
21世纪初,随着网络传媒和数码科技的迅猛发展,世界成为地球村,中国同许多国家一样快速跨入影像时代,油画艺术也不断呈现出更多元的形式。但无论是20世纪80年代的“85新潮美术”时期,还是在当今流行的“当代艺术”面前,侯滨在油画艺术创作中始终有着明确的追求,即以写实油画为研究方向,不断在作品内涵和油画形式语言方面进行探索,逐渐建立了自己深厚、凝重的艺术风格。
2000年,侯滨奔赴西藏、新疆、宁夏采风、体验生活。那浓郁的民族风情、淳朴厚重的民风让他产生了强烈的创作欲望,也促使他创作出一批富有别样生活质感的油画,其中便有“西藏风情”系列作品。如《盼着希望的未来》《高原春风》《天笛》等作品,粗重厚实的人物服饰,灰暗深沉的背景色调,巧妙安排的人物动态,无不凸显藏民的独特印象。侯滨总是善于把自己对生活的体验和感受融入创作中,传递出一种向上、感恩的价值现,从而使作品更多地展现出一种人文情怀和对生命的尊重。
值得一提的是,毕业于华东师大艺术系油画专业的刘刚,2001年5月在上海浦东创办了“上海画家村”:租用一栋24层楼房,拥有180多个艺术家工作室,还有一个360平方米的展厅。应邀而来的侯滨怀着考察的心情入驻这里,同150多位来自全国各地及海外的艺术家在一起生活、创作、交流和交易……2003年9月,侯滨《大宇宙》等油画作品参加“上海画家村艺术双年展”活动。不久,“上海画家村”最终因为房产转移而消失。
也许,命运注定了侯滨的人生归宿。“五十而知天命”(孔子《论语·为政》)。50岁出头的侯滨,经历“上海画家村”的“体验生活”之后,确认上海很适合自己。2003年初,他毫不犹豫地辞掉山东省青年书画院院长的职务,并办理提前退休手续。他的妻子也“夫唱妇随”地辞掉某医院工作,提前退休。那时,侯滨的儿子即将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也想到上海发展。就这样,2003年4月侯滨举家定居上海。
上海,不愧为“海纳百川”之地。定居上海后,侯滨迎来了自己艺术创作上的“黄金时代”。他成立了“侯滨美术工作室”,拥有更多的时间专心油画创作和研究。于是便有了20多幅“海上旧梦”系列油画作品。这个以怀旧和老上海都市生活为故事场景的系列作品,浓缩了人们对风华绝代的海上旧梦的诸多回忆和想象。这批作品全部被上海兰莉画廊收藏,其中《远眸》《海上旧梦·之一》在2005年上海天衡拍卖行举办的秋季艺术品拍卖会上拍卖成功。2003年在上海举办个人画展,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刘大为到场祝贺。2006年在上海举办第二次个人画展,获得声誉。 伴随中国油画艺术的发展进程,尚辉(《美术》杂志执行主编)强调:“不断回溯欧洲油画传统,无疑是推动油画在中国本土深化以及提高中国油画艺术水准的重要途径。这是油画在中国引进与传播的百余年历史过程所获得的宝贵经验,也是中国油画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的必修课。” 侯滨深知这必修课的重要性。因而,他在2002年专程赴欧洲参观考察,又于2013年赴俄罗斯参观考察。回国后陆续创作了“漫步俄罗斯”系列《莫斯科的郊外》等油画作品。
从侯滨的大量油画作品中,可以梳理排列出贯穿其中的两大部类作品,人物肖像和风景,蕴藏的两条线索是油画艺术语言的纯化精进与艺术作品内涵的深化升华。几十年来,他喜欢以系列题材进行油画创作。除文中所述的系列之外,还有“中国梦”系列之一《为了那个遥远的梦》,以写实技法描绘一位生长在渔乡准备参加高考的姑娘,她抱着“学习改变命运”的信念,正在简陋的屋里专心复习的情景;“惠安女”系列《又一个好天气》、“留守儿童” 系列《凉风轻轻拂过》,等等。侯滨充分运用自己的艺术语言来述说和思考当下中国的社会和文化问题,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社会由“乡土中国”到“现代化中国”再到“国际化中国”的发展变迁,
侯滨还擅长大型壁画创作。如:2000年应邀创作全景图《我空军在抗美援朝战场》(800cm×5000cm),作品不仅再现了历史,更是在穿越历史,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2007年应邀为银川市政府大厅创作《雄浑贺兰》(600cm×1800cm),其写生作品《贺兰山》被银川美术馆收藏。2012年应邀与王振峰合作为空军某部创作大型油画《黄河》(301cm×703cm)等。
不觉之中,侯滨扎根在上海十几年了。一直奉西方传统古典主义写实风格为典范的侯滨能够“与时俱进”地致力于探索新的图像语言,通过释放自己娴熟的绘画语言突出重围,融入当下社会图景之中。如今,虽然侯滨已经步入耳顺之年,但对他来说正处在创作的最佳状态。几年前,侯滨就在“雅昌博客”建立了展示自己油画作品的艺术平台,人们时常能在日志中见到他的新作。2015年11月,侯滨等四位上海画家在宁波大榭举办“上海画家走进大榭”写生作品展。
每一位画家的成长、成功经历都是个案,不可复制。唯一的共同点就是他们对艺术真善美的执着追求。侯滨能够掌握自己的命运,抓住一切机遇深入生活,并且勤奋地写生、采风,从而获取丰富的生活素材进行油画创作。对一个画家来说,寻找到自己的艺术信念,并且坚守它,比什么都重要。侯滨正是这样,他坚守着自己对写实主义艺术的信念,始终如一,永不放弃。在当下非常浮躁的社会氛围中,坚持自己的理想显得很艰难,而在艰难中坚持信念的人就显得愈发可贵。
参考文献:
[1]侯滨.侯滨油画集[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
[2]尚辉.卷首语[J].美术,2013,(08).
作者简介:
钟声,新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15级美术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油画。
关键词:侯滨;写实主义;油画艺术
记得2013年11月,在第十七届上海艺术博览会上,我遇见父亲的老朋友侯滨伯伯,并观赏到他应画廊之邀展出的两幅油画新作。2014年12月底,我在上海结束考研后,侯滨夫妇热情地邀请我的父母和我到他家做客,迎接2015年元旦。我们一起到中华艺术宫参观“蒙卡奇和他的时代——世纪之交的匈牙利艺术”展览。侯滨的家靠近上海大学宝山校区,他的家有三层,各层的每面墙上以及房间都挂着大小不一的侯滨油画作品,真的像家庭美术馆。侯滨是典型的山东大汉,身材魁梧,为人敦厚、朴实、豪爽。走近侯滨,让我感到亲切,并了解到一位谜一样的前辈油画家的成长经历。
国家一级美术师侯滨,1950年11月生于山东省微山县微山湖畔的一个小村庄。他的家乡很容易让人想起电影《铁道游击队》中的主题歌:“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微山湖上静悄悄。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唱起那动人的歌谣。……”
“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侯滨从小天性喜欢画画。21岁那年,侯滨考入济宁师专艺术系。由于是师范院校,各画种都在学习范围之中。当时美术班只招6名学生,却有4位专业老师教他们的课。侯滨非常珍惜这难得的学习机会。大学三年,他勤奋学习,由此奠定了坚实的专业基础。由于成绩优秀,1973年毕业时被推荐分配到山东青年杂志社工作,先后任美术编辑、美编室主任(副编审)。在繁忙的编辑工作之余,侯滨挤出时间致力于连环画、插图创作,经常在《连环画报》《中国连环画》《富春江画报》《山东青年》等刊物上发表作品。
油画创作始终是侯滨的一个念想和追求。为了圆梦,1984年他进入山东艺术学院油画专业深造。先后两度在大学接受严格的专业训练,使他有了更加扎实的写实绘画基本功。自从罗中立的《父亲》闻名于世后,乡土现实主义在20世纪80年代占据了中国写实绘画主流。这时期,侯滨创作了一批以乡土为题材的“微山湖”系列油画作品,如:《微山湖上的老游击队员》《微山湖的傍晚》《远方的呼唤》等。
正如秦大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教授)所说:“我和侯滨是老朋友了,在70年代初,我们就很熟悉…… 侯滨最早是以自己家乡微山湖为背景创作了‘微山湖风情’系列作品,在他的油画中能体会到家乡人民背负苍天,生死于一方水土的感人画面,同时也看到家乡人民向往新生与大时代同步的愿望……在一笔笔细致入微的刻画中看到了画家的深厚内功。”
1989年,侯滨当选为山东省青年美术家协会主席。1993年调任山东省青年书画院院长,1994年被山东教育学院聘为教授。身为山东省青年美术家协会主席、山东省青年书画院院长,侯滨无疑是忙碌和辛苦的。在大量繁杂的行政事务之余,他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潜心于绘画艺术的研究与创作。1984年作品《闪光的青春》入选全国六届美展。1999年作品《老交通员》参加全军美展。2006年作品《迟到的人》参加“精神与品格”全国油画展。出版有《侯滨插图集》(1991年,山东美术出版社)、《侯滨油画自选集》(1996年,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侯滨油画集》(2006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等。
21世纪初,随着网络传媒和数码科技的迅猛发展,世界成为地球村,中国同许多国家一样快速跨入影像时代,油画艺术也不断呈现出更多元的形式。但无论是20世纪80年代的“85新潮美术”时期,还是在当今流行的“当代艺术”面前,侯滨在油画艺术创作中始终有着明确的追求,即以写实油画为研究方向,不断在作品内涵和油画形式语言方面进行探索,逐渐建立了自己深厚、凝重的艺术风格。
2000年,侯滨奔赴西藏、新疆、宁夏采风、体验生活。那浓郁的民族风情、淳朴厚重的民风让他产生了强烈的创作欲望,也促使他创作出一批富有别样生活质感的油画,其中便有“西藏风情”系列作品。如《盼着希望的未来》《高原春风》《天笛》等作品,粗重厚实的人物服饰,灰暗深沉的背景色调,巧妙安排的人物动态,无不凸显藏民的独特印象。侯滨总是善于把自己对生活的体验和感受融入创作中,传递出一种向上、感恩的价值现,从而使作品更多地展现出一种人文情怀和对生命的尊重。
值得一提的是,毕业于华东师大艺术系油画专业的刘刚,2001年5月在上海浦东创办了“上海画家村”:租用一栋24层楼房,拥有180多个艺术家工作室,还有一个360平方米的展厅。应邀而来的侯滨怀着考察的心情入驻这里,同150多位来自全国各地及海外的艺术家在一起生活、创作、交流和交易……2003年9月,侯滨《大宇宙》等油画作品参加“上海画家村艺术双年展”活动。不久,“上海画家村”最终因为房产转移而消失。
也许,命运注定了侯滨的人生归宿。“五十而知天命”(孔子《论语·为政》)。50岁出头的侯滨,经历“上海画家村”的“体验生活”之后,确认上海很适合自己。2003年初,他毫不犹豫地辞掉山东省青年书画院院长的职务,并办理提前退休手续。他的妻子也“夫唱妇随”地辞掉某医院工作,提前退休。那时,侯滨的儿子即将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也想到上海发展。就这样,2003年4月侯滨举家定居上海。
上海,不愧为“海纳百川”之地。定居上海后,侯滨迎来了自己艺术创作上的“黄金时代”。他成立了“侯滨美术工作室”,拥有更多的时间专心油画创作和研究。于是便有了20多幅“海上旧梦”系列油画作品。这个以怀旧和老上海都市生活为故事场景的系列作品,浓缩了人们对风华绝代的海上旧梦的诸多回忆和想象。这批作品全部被上海兰莉画廊收藏,其中《远眸》《海上旧梦·之一》在2005年上海天衡拍卖行举办的秋季艺术品拍卖会上拍卖成功。2003年在上海举办个人画展,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刘大为到场祝贺。2006年在上海举办第二次个人画展,获得声誉。 伴随中国油画艺术的发展进程,尚辉(《美术》杂志执行主编)强调:“不断回溯欧洲油画传统,无疑是推动油画在中国本土深化以及提高中国油画艺术水准的重要途径。这是油画在中国引进与传播的百余年历史过程所获得的宝贵经验,也是中国油画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的必修课。” 侯滨深知这必修课的重要性。因而,他在2002年专程赴欧洲参观考察,又于2013年赴俄罗斯参观考察。回国后陆续创作了“漫步俄罗斯”系列《莫斯科的郊外》等油画作品。
从侯滨的大量油画作品中,可以梳理排列出贯穿其中的两大部类作品,人物肖像和风景,蕴藏的两条线索是油画艺术语言的纯化精进与艺术作品内涵的深化升华。几十年来,他喜欢以系列题材进行油画创作。除文中所述的系列之外,还有“中国梦”系列之一《为了那个遥远的梦》,以写实技法描绘一位生长在渔乡准备参加高考的姑娘,她抱着“学习改变命运”的信念,正在简陋的屋里专心复习的情景;“惠安女”系列《又一个好天气》、“留守儿童” 系列《凉风轻轻拂过》,等等。侯滨充分运用自己的艺术语言来述说和思考当下中国的社会和文化问题,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社会由“乡土中国”到“现代化中国”再到“国际化中国”的发展变迁,
侯滨还擅长大型壁画创作。如:2000年应邀创作全景图《我空军在抗美援朝战场》(800cm×5000cm),作品不仅再现了历史,更是在穿越历史,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2007年应邀为银川市政府大厅创作《雄浑贺兰》(600cm×1800cm),其写生作品《贺兰山》被银川美术馆收藏。2012年应邀与王振峰合作为空军某部创作大型油画《黄河》(301cm×703cm)等。
不觉之中,侯滨扎根在上海十几年了。一直奉西方传统古典主义写实风格为典范的侯滨能够“与时俱进”地致力于探索新的图像语言,通过释放自己娴熟的绘画语言突出重围,融入当下社会图景之中。如今,虽然侯滨已经步入耳顺之年,但对他来说正处在创作的最佳状态。几年前,侯滨就在“雅昌博客”建立了展示自己油画作品的艺术平台,人们时常能在日志中见到他的新作。2015年11月,侯滨等四位上海画家在宁波大榭举办“上海画家走进大榭”写生作品展。
每一位画家的成长、成功经历都是个案,不可复制。唯一的共同点就是他们对艺术真善美的执着追求。侯滨能够掌握自己的命运,抓住一切机遇深入生活,并且勤奋地写生、采风,从而获取丰富的生活素材进行油画创作。对一个画家来说,寻找到自己的艺术信念,并且坚守它,比什么都重要。侯滨正是这样,他坚守着自己对写实主义艺术的信念,始终如一,永不放弃。在当下非常浮躁的社会氛围中,坚持自己的理想显得很艰难,而在艰难中坚持信念的人就显得愈发可贵。
参考文献:
[1]侯滨.侯滨油画集[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
[2]尚辉.卷首语[J].美术,2013,(08).
作者简介:
钟声,新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15级美术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油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