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 牛

来源 :前卫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hui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实,这牛头山与当年朱元璋放的牛压根就没有一丝一毫的联系,可当地方圆百里的百姓硬说这山头就是洪武皇帝放的那头牛。以前有没有这个传说谁也无从考究,可现在似乎是因为牛头山上突兀地矗立着一处牛角峰,牛角峰上常年住着的一个人也姓牛,便觉得这牛头山越发变得神奇起来。百姓们谁也说不准这人常住牛头山有了多少个年头,只是在不知不觉中对他的称呼由“小牛” 慢慢变成了“老牛头”。
  准确地讲,老牛头是在半夜时分被一阵无声的惨白吵醒的。常常吵醒他的多是带着尖利呼哨的风,或者像鞭子一样把人抽得生疼的雨,像今夜无声无息的雪如此惨白的吵醒他的时候,还真不是很多。
  他像当年在部队听到紧急集合急促的哨音一样,想都没想便一骨碌爬了起来,眼光木木地看着窗外。
  老牛头本名牛伟松,从退伍回乡来到这个平均海拔600米的牛头山区的牛角尖上当电工已经整整33个年头。这个电工组原本有五个人,其中有三个人相继退休,与他朝夕相伴的“老马头”还有两个月也就到了退休年龄,因腿脚不便,多是在村里查查电表,换换灯泡什么的。年老的退休,年轻的一听工作的地点是在常年孤零零的山顶,鼻子一歪,眼皮一呱嗒,没了后话。结果久而久之,在这牛角尖上就剩了老牛头孤身一人,却要负责周围9个村,19个配电室,18公里高压输电线路和16公里低压线路的维护。可别小看了这股高压线,它可是从国家电网输入这座城市的唯一通道。
  老牛头负责的9个自然村,星星一样散落在大山之中,从牛角尖到最远的牛尾村,来回要走17公里,羊肠小路蜿蜒曲折,且不说山风呼啸,山上时常有滚石坠落,就是脚板底下稍有不慎,跌下去的后果远远不是树枝滑破衣衫那么简单,而是裹着云,笼着雾,一眼看不到底的万丈深渊。这些在常人看来觉得胆战心惊的地域,已经成为老牛头的家常便饭,能够让他害怕的当数雨雪天。雨雪连绵十天八天,这高挑在牛角尖上的小屋,就成了牛头山区漫无边际的雨雪海洋中的一只孤舟。
  老牛頭在部队时本是电话兵,虽说只干了不长不短的五年,但是凭着他的能吃苦和机灵劲,山涧深壑,架线设站,演习拉练从来都没有难倒过他,所以,退伍分配让他到这牛头山电工组工作时,他想都没想就答应了。当时向供电部的领导表态时,他豪气十足地一拍胸脯子说:“把小牛放到牛头山,这叫放‘牛’归山,领导您就一万个放心!”因为有了一段军营生活的经历,又加上年轻气盛,使小牛放松了对这个特殊环境的高度重视,也正因为他的“轻敌”,上山不足七天的一次险情,差点要了他的小命。
  雪依然飘飘扬扬地下着,不大不小的雪花密密层层地织成了一口硕大的网,严严实实地笼罩了百里牛头山。山上的积雪已经没过了老牛头的膝盖,他前面刚刚踏出一个深坑,后面的雪立马就将其掩埋起来。从深一脚浅一脚出门巡完18公里高压线,到进门用麻木的右脚猛力踹开冰冻的木门,整整用了六个半小时。
  “咕咕”叫的肚子早就提开了意见。老牛头拿着水瓢习惯性地到屋角的缸里舀水,舀了一下,是空的。他将胳膊向下伸了伸,一声摩擦,水瓢碰到了缸底,什么时候缸里变得一滴水也没有了。老牛头直了直酸痛的腰,窗外的惨白射进小屋。他干脆就推开窗子,用瓢满满刮了几瓢雪扣到锅里。当他盖上锅盖拿过一把柴草点火烧水时,一盒火柴划完一半,柴草只冒了一阵青烟。
  肚子再次强烈地反抗起来,疲惫也传到了老牛头的全身。他瑟瑟地蜷缩到自己打制的“实木”床上,摸起一个干馒头啃了起来,啃着啃着,当年上山不久遇险的镜头又出现在了他的眼前。
  像所有人一样,刚到山顶,什么都新鲜,别说湿润润的空气,就连奇形怪状的石头感觉都是透明的。
  虽说山里凉,但是,七月流火的季节,从中午头到下午三四点钟,日头还是毒得灼人,如果是没有风的天气,湿气与闷热搅和在一起,走在山中连喘气都费劲,别说还要开展工作。正因如此,电工组的人夏季巡线,都会选择一早一晚。
  这天是老李头当班,什么都新奇的牛伟松像徒弟悟空为唐僧师傅巡山一样,一会儿蹦到老李头的前面,一会儿又蹦到他的后面,嘴里不停地喊着师傅。由于天气好,他们又出来的早,十几公里的高压线路很快就巡完了,心情极好的老李头笑吟吟地对这个新徒弟说:“小牛,累不累,不累的话咱再去看看低压线路有没有问题。”小牛调皮地跟师傅做了个鬼脸:“师傅,这高压线你都告诉我怎么巡了,低压线路就交给徒弟我吧!”没等师傅说完,小牛一蹿老高地蹦到前面去了,任凭老李头怎么呼喊,他都不回头。
  大约过了半个小时,老李头总算爬过一道山涧,隐约看到徒弟的背影,可接着他就听到了一声变调的求救声。多年巡山的经验告诉他:调皮的徒弟出事了。老李头撕掉荆棵,斩断棘绊来到山顶,只见小牛的一条裤腿挂在一棵枣树上,头下脚上悬在悬崖的空中,山风吹得他忽忽悠悠,随时都可能掉进深渊。见此情景,只见老李头用一根粗壮绳子的一头将自己牢牢拴在一棵老槐树上,同时,变戏法一样“嗖”地从腰中抛出一张网包,那网包随风翻跳着向小牛飞去,不偏不斜,将小牛包了个严严实实,然后听到一声“走”,小牛便从几十米处带着呼哨“梆”的一声摔在自己面前。面色发紫的小牛过了几分钟慢慢缓过气来,第一句话就是:“师傅,我再也不敢逞能了!”
  这雪已经纷纷扬扬地下了七天,老牛头的“粮仓”里只剩下了几个老玉米。
  天依然惨白地晕眩着这只孤舟,应该是夜幕降临的时候,这只孤舟仍然惨白如昼。他和衣躺到了床上,大约半夜时分,门窗四周突然吹起来千万只呼哨,肆虐的风将它们摔来摔去,毫无顾忌。日间融化的冰雪,被这山风一吹,瞬间变成了光滑如镜的琉璃。
  老牛头早早起了床,事实上他根本就不曾睡。他试着推推门,准备去弄点吃的东西,可是,努力了半天,只是白费力气。不,应该说他根本就没了力气。即使能打开门,刺溜一下滑出去,跌到山底的后果想都不敢去想。
  他费力爬到床上,把所有的被褥裹到身上,刺骨的寒气仍毫不留情地刺向他的身心。
  老牛头倒下了。他到山头三十多年,除第一次跟师傅巡线出过那次事后,处处谨慎小心,遇事前思后想,没有出过大碍。谁曾想这次的雪下得这么凶,凶得就要断了他的生路。当年志愿军抗美援朝一把炒面一把雪,尚且还有炒面,我老牛头现在除了那个玉米棒子之外,剩下的只有琉璃一样冰冻的雪了,难道老天今日竟要绝我?
  不成呀,我老牛头虽无多大能耐,可是,这方圆百里的1076口人还指着我呢。由于牛头山区地处穷乡僻壤,交通不便,资源匮乏,考学的、打工的走出去就再也不愿回来,留在家中的不说老弱病残吧,反正都是60岁以上的老人。我名义上是电工组的电工,父老乡亲们可不这么认为呀,哪家老人有个头疼脑热,第一个电话会打给我,子女给买的手机不会用,也让我给看看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诸如山林起火,追赶小偷小摸,都是再平常不过的事。至于说供电收入,老人们过惯了苦日子,全家只用一个15瓦的灯泡,一年的电费超不过5元钱,9个村合起来用的电还比不上一个中型工厂……不是说天无绝人之路吗,老天這次为什么会与我过不去呢?
  想着想着,幻觉之中的他脑海中出现了当年演习时全团官兵抢占山头时的场面。倏然,他的躯体如坐针毡般弹了起来,放眼望去,只见山下九支队伍拼命用镐刨锹凿破着坚冰,分别从九个方向不约而同地向山上开辟着九个通道。
  涌泉般的泪水遮住了老牛头的视线,一阵激动使他晕了过去。晕眩中他感觉自己变成了一头无所不能的五色神牛。
其他文献
“八一”清晨,南昌城内,一面鲜红的八一军旗在军营冉冉升起。  这一天,八一军旗升起在首都北京、南沙礁盘、东海之滨、喀喇昆仑……  這一天,八一军旗升起在航母上,升起在遥远的亚丁湾护航战舰上,升起在我军驻外维和部队营地里……  我在历史的隧道里追寻,我在血染的军旗上探觅。那辉煌的“八”字,是腾飞的一双金翅,还是奔涌的一股潮头?是钢铁长城的一个缩影,还是东方喷薄的两道晨曦?  那金黄的“一”字,是东方
期刊
中纬度海洋锋区是中纬度海表温度经向梯度最大的区域,也是中纬度海气相互作用的关键区域。天气尺度瞬变涡旋活动在中纬度海洋锋区上空最为旺盛,形成风暴轴,对中纬度的天气气候产生重要影响。开展风暴轴与中纬度海洋锋相互作用的研究对加深中纬度海气相互作用的认识、完善中纬度海气相互作用理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论文首先基于高分辨率的海表温度资料和大气再分析资料,研究了不同季节北太平洋风暴轴与中纬度海洋锋之间的关系。其次利用百年时间长度的20世纪大气再分析资料和海洋同化资料,采用超前-滞后最大协方差分析方法,阐
多年前采访过这样一个家庭:妻子因脑瘤压迫神经变成了植物人,丈夫坚持照料了25年。采访现场,我也成了某电视节目的采访对象,当问到最让我感动的是什么的时候,面对镜头,我脱口而出:亲情。那时候还没有太多的体会,完全是一种情不自禁地表露。如今,我为当年的敏感和细腻所欣慰,但也渐渐领悟到了这种亲情是恩情的集聚和升华,也渐渐知晓了亲情才是婚姻的终点站。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爱因欣赏而开始,因心动而相恋,
期刊
一支画笔,勾勒南苏丹生活百态;一张白纸,绘尽维和路上点滴往事。一位名叫范韬的普通士兵,凭着对绘画艺术的热爱,在遥远、荒凉,甚至有一些危险的神秘非洲,在执行维和任务之余,他拿起画笔,画身边战友,画异国民众,画维和任务区的花鸟草木。今天,让我们从这位维和士兵的水墨画笔间,了解一下非洲风情和中国维和军人的生活。  非洲东北部,基涅提山下,尼罗河水流潺潺,一个古老的文明就建立在这块肥沃的土地上,尼格罗人用
期刊
作家绘画,古已有之,及至当今,兼绘丹青的作家诗人已数不胜数,个个都是多才多艺。  在兰州东较场大院内,有一栋被雪松掩映的办公楼,这栋楼与大院众多楼房的不同之处是有一批文人墨客。当你走入三楼,遇到任何一个貌不惊人者,都不可小视,很可能他就是一位名扬全国的作家、画家、书法家。历史上,确曾有一批文坛、画坛名家从这里起步、成名,而今也还有那么几位,待在这风水宝地。任真,便是其中之一。  任真携笔从戎已三十
期刊
村里的人都知道,那棵五角枫树下,埋着几块红军的骨头。  一到秋天,整個树通红,开满五角星。树下埋的,说是一只炸碎的男人的右胳膊,是借用吴小勇他老爷爷锯木头的锯,生生锯下来的。他老爷爷吴老六当时实在不愿借,他是方圆百里有名的木匠。  这只胳膊本来不该受伤,但他的主人在听到炮弹呼啸的一刹那,一把扳倒身旁的司号员小四川,一时蒙了的小四川被他死死地压在身子底下,手刨脚踹地挣扎着,试图挣脱突如其来的控制,甚
期刊
每当磨盘村老李家的孙子栓柱探亲归来,总会到爷爷福顺坟前唠会磕,提到最多的就是磨盘,说些不着边际的话。过一会儿,他又径直走到城墙前,用那香烟熏得发黄的指尖触摸着斑驳陆离的青石墙面,坑坑洼洼的,活像一个泪流满面怨妇的脸。走着走着他呼吸逐渐沉重起来,仿佛整个人与城墙融为一体。  小时候,总听村里老人提起,有一个叫栓柱的孩子,身材瘦小,黑红的脸庞,有一双鹰一般的眼睛,仿佛能洞察万象,但这孩子的身世却异常悲
期刊
题记  黑龙江是一条界江。  黑龙江从支流洛古河开始,江流蜿蜒舒展,两岸风景如画,风和日丽的天气,她波光如镜的江面仿佛女子脉脉含情的明眸。江水且行且吟,变换着山水田园和苍凉边塞的诗章,一路穿越深山、峡谷、平原、湿地,她时而像身材曼妙的少女,婀娜清秀,时而像风姿绰约的贵妇,大气端庄,她更像是一首欢快悠扬的协奏曲。在俄罗斯,她有一个美丽动人的名字——阿穆尔河。“阿穆尔”在俄文中有“爱情之神”的意思,也
期刊
“坐!开饭!”  新兵们如一根根木棍似的戳在自己的位置上,经历了一上午的折磨,这个清脆的口令如发令枪一般刺激着他们饥饿的神经。  开训第二周了,新同志们的脸上少了些许稚气,多了几分虎气,身为排长的王华看着这些被阳光炙烤过的面孔,暗暗自喜,这十多天没白折腾,有效果!  王华排长的兵训练场上最怕他教学。亲身示范,摸爬滚打一样不落,一遍做不好再来一遍,教会为止。王排长身上的作训服一天下来比新兵都脏。新兵
期刊
这天,是村西周老爷子出殡的日子,在送行的队伍里,一位穿着绿军装的人格外引人注目。  有个年轻人说,他家老大不是死在南方前线了,难道当年没死,又回来了?  胡说八道什么?那是他家老大的战友,听说是县城城关的,在县里工作,是什么院的院长,这些年不但过年过节来,平常也来,老爷子老太太有个病有个灾,比谁跑得都勤,真是个好人哪!一位老人感叹道。  说话的这位老人,回忆起周家这些年的事,脑子里过起了电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