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而是阅读,再阅读。有学者通过调查得出这样的结果:中国公众基本科学素养水平的比例仅为1.4%。在各种竞争愈演愈烈的今天,社会对科技专业人才的要求将越来越高,人们越来越注重对青少年科学素养的培养,希望青少年通过科学阅读,开阔视野,掌握更多的在课堂上没有学到的知识。谢金梅在《语文课程视角下的科学语言研究》一文中指出:“教师在教学中不重视科学思维与科学美的培养,造成学生学习中对社会最新重大科技发明创造的漠不关心,造成学校教育与社会科技发展的脱节,这样培养出的学生进入社会,就会茫然而无所适从。”注重学生的阅读指导,尤其是课外注重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品味科学语言的魅力,丰富学生科学文化素养,是拓展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生活、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的重要阵地。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巧妙培养学生阅读科技书籍的兴趣
古人云:“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认为,“教师应在学生心灵中激起求知欲望和点燃热爱知识的火花”,这“欲望”与“火花”就是学习的兴趣与动机。引导学生阅读科普书籍,必须从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入手,向学生展示科普知识的趣味性及实用性,向学生说明科普书籍是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之间的一座桥梁。科普书籍对学生开阔眼界、启迪思维、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综合素质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应该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阅读。例如,利用课堂,找准机会,向学生描述在科学史上有过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和发明家,介绍他们在少年时代喜欢阅读科普读物的经历,给学生讲跟课文内容有关的科普知识,给学生讲一些令人惊叹的科学奥秘,讲中国航空科技领域取得的新成就,引导学生阅读科普读物,巧妙诱导学生积极主动地从科普书中去探求未知的科学天地。
二、引导学生品味精美科学语言,感受科学语言的巨大魅力
《语文课程标准》 的阅读要求有这样的概括:“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品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指导学生对语言的品味,努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1.立足文本,体会文本内容,积累语言材料。科普文章的语言特征是准确、简明、生动,说明事物时,在时间、空间、数字、范围、程度等方面均表述准确严密。在阅读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品味这些语言特点。首先通读文章,大体了解文中讲了哪些科学现象或科学问题,并准确理解科普文中的新概念。其次揣摩词语。阅读时要推敲那些表数字、范围及程度的修饰限制性词语,感受用词的准确性和严密性,即使是一些模糊词语也不能放过,如,“大约”“估计”“可能”等,模糊词语的使用恰恰说明作者用语的严谨。其次,通过说明方法的分析品味语言,如,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会使语言表述更准确。
2.以境促读,运用品味科学奥秘的精读法。精读法可应用于文质兼美的科学文艺作品,科学文艺作品不同于科学论文,它要用形象思维进行创作,以丰富的感情和想象将抽象的科学概念和原理化为生动的形象,让读者通过巧妙的构思、鲜明的形象、有趣的情节、生动的文字,来潜移默化地接受科学的启迪和教育。科学文艺作品需要学生静心细读,因此在阅读中学生应该更加认真地品味、揣摩语言的精妙之处,体会它独特的审美情趣。
3.以读促说与写,提升学生运用科学语言的能力。学生在阅读大量的科普读物中,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并掌握了许多精妙词句,此时教师就应以读促写,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科学语言的能力。可以通过这样几个途径来实施:第一,举办科技信息简讯发布演说活动。利用课前三分钟演说,鼓励学生走上讲台进行简讯发布演说,不但为教师检查学生的科普阅读情况提供良好的机会,而且能训练学生运用科学语言阐述科学现象、科技资讯的表达能力与勇气。第二,开展科技小论文征文比赛和科普手抄报创作比赛。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意识渐浓后,可通过开展科技小论文征文比赛和科普手抄报创作比赛,提升学生对科学语言的运用能力。
一、巧妙培养学生阅读科技书籍的兴趣
古人云:“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认为,“教师应在学生心灵中激起求知欲望和点燃热爱知识的火花”,这“欲望”与“火花”就是学习的兴趣与动机。引导学生阅读科普书籍,必须从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入手,向学生展示科普知识的趣味性及实用性,向学生说明科普书籍是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之间的一座桥梁。科普书籍对学生开阔眼界、启迪思维、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综合素质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应该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阅读。例如,利用课堂,找准机会,向学生描述在科学史上有过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和发明家,介绍他们在少年时代喜欢阅读科普读物的经历,给学生讲跟课文内容有关的科普知识,给学生讲一些令人惊叹的科学奥秘,讲中国航空科技领域取得的新成就,引导学生阅读科普读物,巧妙诱导学生积极主动地从科普书中去探求未知的科学天地。
二、引导学生品味精美科学语言,感受科学语言的巨大魅力
《语文课程标准》 的阅读要求有这样的概括:“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品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指导学生对语言的品味,努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1.立足文本,体会文本内容,积累语言材料。科普文章的语言特征是准确、简明、生动,说明事物时,在时间、空间、数字、范围、程度等方面均表述准确严密。在阅读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品味这些语言特点。首先通读文章,大体了解文中讲了哪些科学现象或科学问题,并准确理解科普文中的新概念。其次揣摩词语。阅读时要推敲那些表数字、范围及程度的修饰限制性词语,感受用词的准确性和严密性,即使是一些模糊词语也不能放过,如,“大约”“估计”“可能”等,模糊词语的使用恰恰说明作者用语的严谨。其次,通过说明方法的分析品味语言,如,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会使语言表述更准确。
2.以境促读,运用品味科学奥秘的精读法。精读法可应用于文质兼美的科学文艺作品,科学文艺作品不同于科学论文,它要用形象思维进行创作,以丰富的感情和想象将抽象的科学概念和原理化为生动的形象,让读者通过巧妙的构思、鲜明的形象、有趣的情节、生动的文字,来潜移默化地接受科学的启迪和教育。科学文艺作品需要学生静心细读,因此在阅读中学生应该更加认真地品味、揣摩语言的精妙之处,体会它独特的审美情趣。
3.以读促说与写,提升学生运用科学语言的能力。学生在阅读大量的科普读物中,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并掌握了许多精妙词句,此时教师就应以读促写,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科学语言的能力。可以通过这样几个途径来实施:第一,举办科技信息简讯发布演说活动。利用课前三分钟演说,鼓励学生走上讲台进行简讯发布演说,不但为教师检查学生的科普阅读情况提供良好的机会,而且能训练学生运用科学语言阐述科学现象、科技资讯的表达能力与勇气。第二,开展科技小论文征文比赛和科普手抄报创作比赛。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意识渐浓后,可通过开展科技小论文征文比赛和科普手抄报创作比赛,提升学生对科学语言的运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