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玉石雕刻产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路径探析

来源 :美与时代·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zhongshan_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玉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河南作为中原文化、黄河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其璀璨夺目的文化遗产中,玉文化无疑是重要的一脉。河南玉石雕刻行业不仅从业人员众多、规模庞大,而且产业聚集、特色突出,交流广泛、影响深远。河南玉石雕刻产业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河南玉石雕刻产业至今还没有一套完整的整体发展规划;玉石雕刻设计人才培育体系建设滞后;玉普遍存在做工简单粗糙,缺乏创意设计和工艺创新,样式工艺老套,时代感不强;玉石雕刻产业没有基本的“行业标准”,市场主体行为不规范。基于上述问题,河南玉石雕刻产业的未来发展需做好:多部门联动,摸清宝玉石资源现状,做好我省宝玉石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工作;充分发挥行业引领,深入生产加工一线,提供专业专门专项的技术指导,提高玉石雕刻行业企业的形象价值和影响力;提升玉石雕刻行业设计雕刻创新意识;传承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构建河南玉石雕刻人才高地。
  关键词:河南省;玉石雕刻产业;现状;发展路径
  玉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某种程度上是中华民族文化身份的标志之一。从出土的考古实物来看,在新石器时代,中华远古先人就开始了用玉、品玉的历史,形成了爱玉、玩玉、懂玉、赏玉的社会习俗。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长河中,被誉为“山川精英、人文精美”的玉石被历代文人骚客赋予了多元而深刻的政治、经济、文化内涵,形成了博大精深、独具特色的中华传统玉文化。河南作为中原文化、黄河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其璀璨夺目的文化遗产中,玉文化无疑是重要的一脉。玉文化在中原、在河南历史悠久,传承有序,形成了积淀深厚、特色鲜明、影响深远的“豫石”文化。
  一、河南玉石雕刻产业的发展规模及技艺特色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会呈现出鲜明的历史性特征,玉石雕刻更是如此。遥远的新石器时代,玉石雕琢直接简单、纹样装饰粗放,宗教神秘色彩浓厚;夏商周时期出现了圆雕技艺,出现了实用装饰玉器;汉代玉石雕刻技艺丰富,出现了新的镶嵌工艺和游丝毛雕技术,代替了部分阴线刻;唐宋时期,出现了佛教、人物、花鸟题材的新玉器,巧妙地处理了形与神、骨与肉的关系,使玉文化呈现世俗化、生活化的新趋势;到了明清时期,玉石雕刻工技艺高超,玉石雕刻器形丰富,风格上追求写实逼真,透射出浪漫的诗情画意。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特别重视玉石雕刻产业的发展,工艺上形成了分别以上海(扬州、苏州、浙江、福建)和北京(北京、天津、河南镇平、河北)为中心的“南”“北”两大基地。南方玉石雕刻线条优美,工艺平滑细腻,注重写实、动态多姿、富于变化。北方的玉石雕刻注重刻画人物、动物传神逼真,有成熟的薄胎工艺,压丝嵌宝技术普遍。改革开放以来,玉石雕刻产业全面发展,玉石雕刻工艺革新快,玉石雕刻题材创新快,玉质品种拓展快,行业整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玉石雕刻作品的价值主要体现为收藏价值和装饰用途,玉石资源又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因此,其用途的特殊性和资源的稀缺性使其经济价值异常突出,充分印证了“黄金有价玉无价’的历史法则,市场前景乐观。
  总体而言,河南玉石雕刻行业不仅从业人员众多、规模庞大,而且产业聚集、特色突出,交流广泛、影响深远。据不完全统计,全省从事玉石文化产业(设计雕刻)人员有65多万人,遍及全国和缅甸及港澳台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几近占全国玉石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的半壁江山,年经济规模600多亿元。河南玉石加工逐步形成了以南阳市的镇平县、新密市、洛阳市、安阳市和沈丘县等为中心的规模化产业集聚的特点。
  就镇平县而言,作为“中国玉石雕刻之乡”,全县范围内有15,000多个玉石雕刻加工企業,从事玉石雕刻人员250,000,多人,年产值近百亿元,形成了生产摆件类、饰品类、保健类等产品为主的八个产业群体,产品种类达1500多种。石佛寺玉石雕刻湾和国际玉城,已是中国最大的玉石雕刻产品交易市场,产品畅销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玉石加工品类也由过去单一的独山玉,发展到现在如新疆白玉、辽宁岫玉、湖北绿松石、缅甸翡翠、大利孔雀石、南非绿玉、巴西东陵玉等几十种。镇平县已基本形成了玉石雕刻工艺门类齐全、城乡协调发展的经济链产业基地。
  河南玉石雕刻工作者继承先辈的雕刻技艺,形成了浑厚凝重、古朴素雅、稳重大气的艺术特色,具有典型的“北”派玉石雕刻风格。玉石雕刻“豫人”在花活方面,技艺精湛、刀法复杂、寓意丰富;素活方面朴素端庄,生活气息浓厚。在创作中,大胆融汇国画的山水、人物、花鸟画风格,逐步形成了花活以技取奇、素活以色显贵的风格特点。他们不断地从现实生活中汲取营养,博采众长,力求发展创新,积极探索艺术创作风格的多元化。这样一批开拓进取、与时俱进、艺术独到、功底深厚、勇于创新的中青年玉石雕刻刻艺人成为了玉石雕刻“豫”军中的中坚力量。他们对传统题材的雕饰工艺技法古为今用,融合变通、吐故纳新;而对现代题材的雕饰工艺则博采众长,大胆创新,满足了当今多元化的审美情趣。
  二、河南玉石雕刻产业存在的问题
  河南玉石雕刻产业在“立足河南、走向全国、影响世界”发展方针的引领下,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和广泛的认可度和影响力,涌现出了一大批的玉石雕刻“豫人”。但与北京、广州、深圳等地的玉石雕刻行业相比,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河南玉石雕刻产业至今还没有一套整体发展规划。河南的玉石雕刻其发展过程中,基本上都是封闭的、零散的全手工、半手工产业,生产规模多是家庭小作坊式的,生产工艺相对落后。每一个生产者虽然有自己的专长,但只局限于自己的领域,未能形成规模化的产业格局。国家和省级的相关部门也从未组织过专门化的玉石雕刻从业人员的培养与培训交流,在资源的储备和开发利用与保护、玉石开采加工的新技术设备的开发与运用、玉石雕刻行业的国际国内市场的培育与引导等方面至今仍缺乏完整的发展规划,这就直接导致了省内的玉石雕刻企业在生产经营销售方面只是零星的单打独斗,没有形成集团化优势,也缺乏开拓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二)玉石雕刻设计人才培育体系建设滞后。我省各级别的教育体系中,至今仍没有任何层次的玉石雕刻专业人才的学历教育,即使玉石雕刻技能培训大多也是短期的资格培训教育,缺乏系统性、规范性的专业学习和实践。研究成果方面,我省的工艺大师们只专注于各自的技能创新,缺乏玉石雕刻的工艺学、美学等的理论研究。人才培养方面仍然沿袭着传统的“师傅带徒弟”“心授”模式,玉石雕刻行业中子承父业、父授子业的家族式企业非常普遍。有些甚至为了所谓的“独家绝技”,只传授自家子女,固步自封,孤芳自赏。这些行业潜规严重制约了从业人员的技艺切磋交流和水平的提高,也直接导致我省工艺大师雕刻技艺可能很高,但是基本的文化知识水平却不高的窘境。
  (三)我省玉石雕刻产业普遍存在做工简单粗糙,缺乏创意设计和工艺创新,样式工艺老套,时代感不强。目前我省玉石雕刻产品绝大部分在题材选择和设计、工艺等方面都是追寻历史的单线遗传,还是把玉文化简单地理解为“福禄寿”,大多停留在对传统题材的复刻上,不能与时俱进,很少借鉴吸收其他艺术门类优秀成果,很难实现与它们的优化嫁接,也没有鲜明的时代气息,无法吸引现代新生人群的消费。整个玉石雕刻市场缺少既有优秀继承又有现实创新的精品,使得观赏、把玩、珍藏的精品市场成为“无米之市”。
  (四)河南省玉石雕刻产业缺乏基本的“行业标准”,市场主体行为不规范。玉石雕刻加工业的自发性和消费的潜意识性,国家、政府和行业都很难对其通用的制定标准。“行业标准”的缺失,玉石雕刻产业市场的有序发展就无法给予科学有效的规范和引导,再加上玉石自身的价值属性,直接导致长久以来一直制约市场的“以次充好”“以假当真”假冒伪劣行为和低价格的无良竞争状态,加剧消费者的信任危机,进入一个恶性循环。
  三、河南玉石雕刻产业未来发展路径
  基于上述對河南玉石雕刻产业的发展规模、技艺特色及存在问题的分析,很难玉石雕刻产业的未来机遇与挑战并存,应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多部门联动,摸清我省玉石资源现状,做好我省玉石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作。河南玉石资源非常丰富,据调查统计,现已发现玉石类就有独山玉、虎睛石、密玉、梅花玉、吉祥玉、伊源玉、墨绿玉、息县玉、紫云玉、软玉、绿松石、玛瑙、玉髓、蛋白石、芙蓉石、仙主玉、回龙玉、工艺萤石等17种。这样丰富的玉石资源和品类,除新疆外,无有其他省份可比。面对储藏丰富的玉石资源,我省要要投入一定的财力做一些基础性的地质工作,组织包括地质、环境、工艺专家组成的科学团队对储藏量大的独山玉矿山、密玉矿山、虎睛石矿山、吉祥玉、伊源玉矿山等十几处玉石矿山的品种储量、成矿规律、资源利用前景等进行深度的地质勘查,为玉石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有效保护奠定基础。。详细了解各品种玉石矿点的资源储量、开采技术、资源利用率、市场需求等情况,综合分析、科学论证,按照不同玉石资源矿种的地质工作程度、开采现状、市场需求和前景制定规划。并与当地民间发现和开发相印证,摸清河南境内14种玉石矿物品种及矿床区位。开采过程要先易后难,先管后采,遵循开采、限制和保护并举的方针,充分发挥优势资源经济价值,延长资源的开采供给寿命,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之路。
  (二)充分发挥行业引领,深入生产加工一线,提供专业专门专项的技术指导,提高玉石雕刻行业企业的形象价值和影响力。充分发挥河南省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的资源优势,组织各级相关部门深入加工生产企业召开设计、琢磨、雕刻大师等人员座谈会,结合国内行业发展现状,就原料的利用与市场调剂、提高工艺水平、产品设计创新等开展调研和交流,根据企业加工生产实际制定玉石雕刻人才培养计划,实行人才强技计划,推动我省玉雕行业的有序高质量发展。同时积极搭建玉石加工品的经营平台,组织省内玉石加工生产企业积极参加国际、国内及省内的各种玉石雕刻节展评活动,为河南广大玉石加工企业提供产品展示和对外交流的平台。河南玉石雕刻行业的从业者都要加强行业自律,规范市场运作,自觉遵守《河南省珠宝、玉石及贵金属首饰行业自律公约》。引领玉石雕刻行业企业树立品牌,走战略发展之路。省内的每一家玉石雕刻企业都要明确自己企业的经营理念,突出企业形象识别,并利用多媒体渠道进行企业宣传,深入学习国际品牌的经销思路和国内著名品牌的成功模式,练好自己品牌的内功,在玉石市场中,永立潮头。
  (三)提升玉石雕刻行业设计雕刻创新意识。创新是雕刻设计的灵魂,是艺术不断发展的动力。玉石雕刻产业想要发展必须走技艺创新之路,不断地推陈出新,既要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丰富深厚的玉石文化精髓,又要适应当今消费社会的发展要求,推出一些具有鲜活时代气息的优质作品,不断扩大市场的占有率,还要着力培育消费者的粘性。雕刻设计师要不断地开阔眼界,实施“走出去、请进来”战略,与同行业、相关行业甚至是一些不相关行业的艺术家、设计师、专家学者进行对话交流,丰富自己的社会阅历、沉淀自己的人生经验,感悟艺术创作规律,激发自己的创作激情。在具体的设计创意环节,要构思奇妙、因势取型,依质布局、因色取俏,舍繁求简、舍粗存精,创作出主题鲜明、造型生动、品类新颖、生动灵巧、意趣盎然的精品佳作。创新还需要联合国内外协(学)会、科研、教育、企业等组织,建立打造玉石雕刻业强势品牌的新机制。依托中国宝玉石协会、中国工商联珠宝商会以及各省协(学)会在产业政策、市场、交流、合作等方面的信息优势;发挥科研、教育等机构组织在学术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技术集约优势,调动企业、从业人员等的创造性,突出其在产业市场的主体性,逐步营造以产业市场为主体的统一协作平台,建立打造玉石雕刻业强势品牌的新机制,为河南玉石雕刻产业赋能。
  (四)传承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构建河南玉石雕刻人才高地。2020年12月10日,习近平在致首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的贺信中指出: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人才保障。传承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构建河南玉石雕刻人才高地,就要做到:1.加大宣传引导,出台玉石雕刻技能人才引育政策,让广大青年走上玉石雕刻成才之路,技能报国,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2.加大投资力度办好玉石雕刻技能院校,建好实践实训平台,培养一批优秀的教练和裁判队伍,统筹解决好社会团体的实训基地资金不足问题,制定奖补政策;3.落实奖罚制度,对作出突出贡献的玉石雕刻院校、企业、团队及获奖选手、教练和裁判给予奖励,同时要惩罚不作为、不负责任的玉石雕刻团体和个人,把求真务实的导向立起来,把真抓实干的规矩严起来;4.进一步优化完善玉石雕刻职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各类政策,完善玉石雕刻技能人才多元化评价方式,解决好教练、选手和裁判的生活待遇及职称就业等实际问题,特别是要重点考虑院校以外的参赛人员,让玉石雕刻技能人才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晋升渠道。
  新时期,河南省玉雕产业将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充分运用移动互联、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生产力,构建我省现代玉文化产业战略体系,提升产业竞争力,加强玉石雕刻人才队伍建设,规范市场行为,培育市场主体,打造知名品牌,推进玉文化行业标准化、工业化、珠宝化,玉文化产业文旅化、信息化、智慧化,实现我省玉文化产业在更高层面上实现高质量发展。
  作者简介:张丽霞,河南省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秘书长。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摘 要:文章以材料为切入点,分析首饰设计的发展变化。随着时代的发展,首饰材料的范围被大大拓宽,材料形式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在当下的首饰作品中,材料是设计师的创作基础。在掌握了材料的特性后,创作者能够以恰当的材料形式将创作观念表达出来,带给首饰艺术更加丰富的表现方式,使首饰设计作品更加具有生命力。  关键词:首饰设计;首饰材料;材料形式;创作观念;表现方式  一切人类的创造都是由不同的材料组成的,材
期刊
期刊
摘 要:随着互联网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普及,云端的学习资源越来越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与课程教学模式也应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境具有更好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本文结合扬州大学针织服装设计课程的教学实践,通过对不同教学情境的比较研究,提出与课程特点和形势相匹配的、具有一定灵活性的教学规划基本策略,并根据实际的教学进度,合理调整课程内容衔接。通过线上和线下教学的配合,有效打造柔性化的教学体系,优化教学的培养效果和体验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