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空间的微观说

来源 :电化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ili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媒体空间代表着物质与信息的双重属性。用物质和信息的微观量——原子与比特来解析空间的微观特性是我们研究的基础。引入原子的组合度和比特的知识度构成了媒体空间的特定分布。介质性和传播性是媒体空间中原子与比特的空间特征体现。原子与比特间的作用力是媒体空间的价值动力。教育形态的空间微观表述使我们认清了教育的微观机制——比特的知识化、教育的比特化和教育的技术化的意义。
   [关键词] 媒体空间; 原子; 比特; 媒介微子; 比特价值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识码] A
   [作者简介] 高荣国(1959—),男,江苏金湖人。副教授,主要从事教育技术、计算机辅助教学、现代传媒研究工作。E-mail:gaorg@jsie.edu.cn。
  
  一、序 言
   媒体空间是一个揭示物质和信息运动及其相互作用的空间。这是一个真实与精彩的空间,每天我们都置身在这一空间。如何以一个新视角,解析媒体世界的形态与结构,对于理解媒体空间的特性,应用空间的价值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以往我们在对于媒体事物的构建描述中,习惯使用“硬件”与“软件”一词来形容有形与无形的意喻。同样,我们在对于人的需求描述中也通常用“物质”与“精神”一词来形容有形与无形的类别。但这只是在分类上的表述,并没有达到揭示结构与规律本质的目的。
   用空间的概念来描述媒体世界,是以宏观的特征揭示规律,笔者在《广义媒体观与媒体空间论》[1]一文中已经略有构建。但要诠释媒体空间的运动本质,我们必须引入微观的视角,来解析媒体空间的结构特征和基本特性。基于物质性与信息性共属的媒体空间概念,用物质和信息的微观量来表述空间的微观特性,成为我们研究的基础。
   让我们虚拟一个简单的观察实验:桌子上放着两件物品,一件是一部通讯用的手机,另一件是一块含有与手机相同物质类型和元素数量的石头,分析其异同,你会得出怎样的结论?引出问题,开始我们媒体空间的微观讨论。
  二、媒体空间的微观解析
   尼葛洛庞帝(Negroponte)在他的《数字化生存》一书中,为我们提出了物质与信息的微观视角。贯穿全书的核心思想是,比特,作为“信息的DNA”,正在迅速取代原子而成为人类社会的基本要素。[2]依据这一思想,我们引入两个微观量,表述物质的微观量——原子(Atom)和表述信息的微观量——比特(Bit)。以这两个微观量作为研究的基础,通过赋予原子与比特的空间特性,揭示媒体空间的基本原理、基本特性和基本规律。
   1. 媒体空间的本质构成
   世界是由物质、能量和信息组成,以原子代表物质的微观量,以比特代表信息的微观量,能量的因素我们暂且不予表述。下面我们解释开始的那个虚拟实验:我们可以观察到,手机与石头是两个截然不同的物件,但我们用纯物质观的原子表述,它们的性质是相同的,这里面相差的就是组成和构建它们的比特不同。手机含有比石头大得多的比特,这些比特就是已经知识化的信息,其中包含制造手机的技术、工艺和方法。
   在媒体空间里,可以得出这样一个基本定律:一切事物都是由原子和比特组成的。解析这个定律,也就是说一切媒体产品是由“材料”和“知识”组成的,是由制造它的物质材料和含在其中的技术知识组成的。一部手机或一台电脑,我们可以看作是由构成它的原子物质和其中应用的技术比特组成。
   2. 媒体空间的微观特性
   我们描述“事物”的原子性代表物质的特性,比特性代表信息的特性。以原子和比特表述空间的特性是借以将虚拟和抽象的“事”与“物”具体化。在这里我们可以陈述媒体空间的三个特性:
   (1)媒体空间是比特的运动空间。
   (2)参与运动比特的原子和比特是构成媒体空间的微观量。
   (3)媒体空间的微观量应该具有介质性或传播性。
   围绕三个基本特性,我们可以研究媒体空间基本量值和规律。值得一提的是这与单独研究物理空间或信息空间不同,媒体空间是物质与信息共同运动和作用的空间,它遵循两个空间的规律,但研究的是共同运动作用的世界。
  三、媒体空间的度量与性质
   与物质空间一样,媒体空间也必然有其空间特定的度量与性质。这里我们研究主要的基本空间度量。
   1. 物质特征量与信息特征量
   在媒体空间里,一切事物都由具有物质特性或信息特性的要素组成。物质特征量用原子(Atom)A表示,以表示一切构成媒体空间的物质要素。信息特征量用比特(Bit)B表示,以表示一切构成媒体空间的信息要素。MA为原子的媒体空间特征量,MB为比特的媒体空间特征量。引入空间变换符E表征原子或比特在媒体空间的表现力(Expressive Force),我们有MA = EA ,MB = EB。媒体空间的特征量M(Media)表述为:
   M = MA + MB + MAB
   = EA + EB + MAB
   = E (A+B) + MAB (1)
   A和B可以表述为原子和比特在媒体空间中各自的形态量,[3]这里增加MAB项是表示原子与比特的作用项。赋予比特的原子和借助原子的比特表现为媒体空间的作用形态。我们的理解是,用技术造就的材料一定“与众不同”,用机器加工的信息也一定“别有新意”。
   2. 组合度与知识度
   在媒体空间中,构成空间的原子具有组合度F(Foundation Degree),构成空间的比特具有知识度K(Knowledge Level)。原子的组合度F表示空间的物态从元素、材料、零件到机器等物质的构成度。比特的知识度K表示空间的物态从现象、信号、技术到智慧等信息的知识度。
   引入这一量值后,我们可以观察到,一切自然的和人造的媒体都是有不同组合度的原子和含有不同知识度的比特组成。我们以原子的组合度为横坐标,以比特的知识度为纵坐标,建立这两个互不相干量的直角坐标系,表示媒体构成的分布性。如图1所示。
  
   在这一坐标系的图解中,我们可以粗略地表述出媒体空间的解释和自然媒体、技术媒体与人脑的大致分布。组合度只表示原子的排列形式分类度,组合度和知识度有人造的与非人造的。人脑是一种复合媒体,其原子的组合度是一种生物的形态,以物态来表述应该是比较高的组合度,具有与机器相同的系统性质。
   可将图1坐标扩展,原子组合度的负属性应该是虚拟结构度,由符号、语言、文化、艺术等梯度变化组成。比特的(人造)知识度负向假设为非人为智能度。由此可以得到广义媒体观下的空间媒体构成图,如图2所示。
  
   由图2我们可以看到虚拟载体的媒体构成分布,人工智能的开发成为媒体空间新的拓展领域,导致非人为智能的出现将使媒体空间推演到知识化媒体形态,这也是当今科幻影剧作品富有想象力的、非人类智能的故事情结。
   3. 介质性与传播性
   表述媒体空间的存在特性是介质性,用Me(Medium)表示。表述媒体空间的运动特性是传播性,用Sp(Spread)表示。介质性表示原子或比特参与运动信息的程度,是构成媒体空间存在的属性。如果不参与运动信息,这个空间也就不存在。传播性表示比特的运动程度,是媒体空间运动的属性。如果信息不运动,也就没有传播。用通俗话来讲就是介质性是帮人搬(加工)东西,传播性是被人搬运(加工)。介质性强就是搬东西能力强,传播性强就是便于被搬运。在媒体空间里不研究单纯原子的传播性,原子和比特都具有介质性特征,而传播性是只属于比特的特征。
   在人类发展现代媒体的今天,介质性主要是物质特征量A关于原子的组合度与比特的知识度的矩阵函数。
   Me = A(F,K) (2)
   传播性主要是信息特征量B关于比特的知识度与原子的组合度的矩阵函数。
   Sp = B(K,F) (3)
   A(F,K)中K的量值表示含在物质中的比特知识度,B(K,F)中F的量值表示加工信息的原子组合度。同样,以介质性和传播性这两个互不相干量建立直角坐标系,我们可以得到媒体空间的传播特性图,如图3所示。
  
   介质性和传播性是媒体空间中原子与比特的空间特征体现。依据介质性和传播性的定义,我们可以将现代人类社会的传媒形态用微观特征表示在坐标图中。教育形态的空间特征是微观介质作用性强,是组合度和知识度提高(加工)的作用过程。娱乐形态的空间特征是微观运动性强,即比特的传播性(被加工)强。一首MP3歌曲在光盘上和在网络上其介质性表现不同。同样,一部娱乐电影与一部科教电影其传播性表现得也不一样。
   4. 原子和比特的作用性与加工力
   媒体空间存在的最重要的属性就是物质与信息的作用性。就是媒体空间形态MAB一项的表述。比特能对原子进行“加工”,原子能对比特进行“加工”,被加工的原子能够提高组合度,被加工的比特能够提高知识度。因此作用性表现为一种“加工力”。人脑就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加工系统,思维就是一种加工力,是在原子和比特的特定组合构成条件下产生的作用。
   我们用矩阵量P表示空间加工力(Proceed Force)要素,可以得出:
   MAB = PA+PB =P(A+B) (4)
   加工力的引入可以使媒体空间的作用项分解为原子与比特的基本形态。我们将公式(4)带入公式(1)可以得出:
   M = E(A+B)+ P(A+B)
   = (E + P) (A+B) (5)
   因此,引入V = E + P,我们可以最终得出:
   M =V(A+B) (6)
   原子与比特的空间表现力与空间作用力之和V表示为媒体空间的价值动力(force of value),也是空间运动的本质动力。
   5. 媒介微子
   研究工作到这里,我们从公式(5)中是不是可以得到一种暗示,尝试引入媒体空间的微观量。如果A+B代表的是原子加比特在媒体空间里的微观要素,那么M是什么?我们暂且称它为媒介微子(Medium Micro-unit)。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媒介微子的引入定义:原子与比特的各自媒体空间的表现与相互作用的空间性之和。换言之,媒介微子是原子和比特在空间中的传媒形态的表述单位。
   类比量子信息论的量子比特研究思想[4]与量子隐形传态研究成果,[5]人们都在试图验证信息微观表述形态和传播现象。事实上,媒介微子是一个虚拟概念,借用微观概念表述媒体世界。它包含两个量值,就是我们先前研究过的介质性Me和传播性Sp。媒介微子的引入使媒体世界的研究不再是以原子和比特为概念基础的研究,而是用表现共同作用的“微观粒子”的特征进行研究。我们可以看出,现代社会带来的传媒世界,原子和比特的共同生产与依存的行为是最为主要的特征,也正是体现了引入媒介微子的本质思想。
  四、媒体空间的教育形态的微观意义
   1. 教育的形态——比特的知识化
   教育是媒体空间的重要形态,是制造和消费比特的形态。参与教育的事物是一个巨大的世界。教育就是人脑的媒体空间事业。人脑是比特知识化的系统,教育的过程是比特知识化过程。知识是比特比较高级的形态,知识的价值表现在比特的价值。知识具有加工力,是空间的一种资源和财富。从本质上讲,教育是人脑的微观加工力的提高过程,是组合度与知识度改变的过程,是媒体空间孕育“恒星”的事业。[6]媒体空间确定了教育形态就是创造比特财富空间的事业。
   2.教育的比特化——信息化的微观运动律
   比特可以被制造,也可以被消费。我们讲一门课就是制造比特,我们听一堂课就是消费比特。比特的价值律是使用的人越多越值钱,原子使用的人越多越不值钱。[7]消费原子需要拥有原子,消费比特不能占有比特。原子的价值体现在“稀有”,而比特的价值体现在“知晓”。
   教育是制造比特和加工比特的形态。教育的比特化是信息化微观运动。教育比特遵循比特的价值律与传播律。教育的要素有学校、知识、研究和传播。在这些要素中有原子的形式,也有比特的形式;有加工的形态,也有运动的形态。纵观教育的价值就是在验证教育的“稀缺”、“知晓”、“创造”、“培养”的比特和原子的价值律与传播律。
   3.教育的技术化——比特的作用力
   一般认为教育有两大功能:知识的传承和知识的研究,其微观解析应该为教育比特的传播性和知识比特的加工性。我们要观察到参与教育的原子和参与教育的比特。原子的教育功效在于它含有比特的特征,而比特的教育性在于它的加工性和传播特征,此时的比特可分为教育消费比特和教育加工比特。技术是一种比特,参与教育的技术是知识比特,它具有加工力。教育技术的研究其本质上就是一种加工教育的比特,生产出应用在教育形态的知识比特。
  五、结束语
   媒体空间的微观说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熟悉的世界。用原子与比特代表的微观概念,研究的是媒体空间的宏观现象。庞大的媒体世界使我们集中了生活中绝大部分的注意力。我们时刻在传播、制造和消费比特,比特和原子一样时刻在我们的身边。
   媒体世界是一个比特消费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原子,我们不能制造它,只能改变它的组合度。比特,我们可以随时制造它,并能提高它的知识度。现代社会财富是通过制造比特而创造的,无论它是加工原子的比特,还是提供消费的比特。我们的教育事业是一个提高原子与比特价值动力的事业,要实施教育的比特战略,追逐一个创造无限财富的比特世界。
  
  [参考文献]
  [1] [3] [6] 高荣国.广义媒体观与媒体空间论[J].电化教育研究,2010,(10):25~28.
  [2] [7] 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7.
  [4] 吴国林.量子信息的本质探究[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5,22(6):32~35.
  [5] 曹卓良,等.量子隐形传态的研究进展[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0(3):48~53.
其他文献
海带、裙带菜和紫菜是我国海藻养殖的支柱产业.利用配子体在海带、裙带菜的遗传育种中,发现了孤雌生活史;获得了全雌性海带和裙带菜;并实现了种质资源的长期保存.培育的"单海
内隐认知加工具有相对独立性,不受心理资源限制。人的语言学习,各种技能的习得都与人的内隐认知能力直接相关。内隐认知与人类的隐性知识获取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单向关系,内隐认
(江苏省响水实验小学南校区)  [摘要]我们学校坚持走“常规立校、质量兴校、科研强校、特色名校”的内涵发展思路,始终以教育科研为先导,群策群力开展教育科研,提升了办学品位,凸显了办学特色。  [关键词]科研能力 科研管理 科研工作  一、组建科研管理机构,加强组织领导  一所学校是否成功,首先看是否具有一个科研意识、协作精神的领导班子。领导班子成员如果能审时度势,做出科学决策,就能带领全体师
在设计、实施活动课程中,我们应从观念到实践都应将活动课与学科课程和其它数学活动做出界定,以保证活动课本身的结构性和体系化,保证数学活动课教学的正常开展,更好地实现其育人价值。数学活动课 学科课 联系 区别 为了全面落实义务教育《课程计划》,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各地把开设小学数学活动课程作为一项重要的研究项目列入教研计划,并列入课表。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们反映突出的一个问题是对活动课的认识问题。如
室内环境设计是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室内设计中运用中国传统装饰艺术可提升居住者的品味与格调。本文首先分析中国传统装饰艺术的内涵,其次简要阐述传统装饰艺术的特点
[摘 要] 云计算为聚合海量教育资源、开展教育/教研/教学在线服务、促进各业务系统功能的整合与协作提供了充分的可能,因此,打造北京基础教育服务体系(基础教育云)已成为推进北京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发展,探索新型的教育信息化建设与推进模式的新机遇,通过北京基础教育云平台的建设,为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全程化活动支持提供一体化的、便捷的应用空间。  [关键词] 基础教育; 教育信息化; 基础教育云  
电子课本一般指称用于教学的电子书,是一种不同于电子书、教学软件的特殊形态的数字学习资源。其不仅需要具有数字化阅读的一般属性,而且需要体现教育领域的应用特性,起到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