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写透一件事

来源 :阅读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min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写自己真知道的事,不写自己不十分知道的事
  一个学生不写学生的生活,而在报纸上找些婚姻法宣传资料去写,一定写不出什么名堂来。写东西非有生活不可。不管文字多么好,技巧多么高,也写不出自己不知道的事情。我们是工人,就写工人的生活。
  这样,写作范围不就太小了么?只要写得深刻,范围小点没有什么关系。一位伟大的作家的确能够写出许多不同的人物,好多不同的事情,可是咱们现在的目的是先写好一件事,还不能希望马上成为伟大的作家。不怕写得少,就怕写不好。写出十几句话的一首好歌,风行全国,到处起很大的鼓舞作用,功劳也不小呵!
  2.抱定一个题目写,不要一会儿一换
  初学写作的人往往有这个困难:很高兴地看中了一件事,打算用它写成一篇小说或戏剧。可是,一动笔,才写了几句就写不下去了!这是怎么一回事呢?这有许多不同的原因,其中最常遇见的一个是我们只看见了事情的表面,而没有看见它的根儿,所以写了几句就搁下笔,怪扫兴的。我们不应当这么容易动摇,而应当深入地去挖那件事的根儿,养成我们对事事物物要刨根问底的习惯。我们的责任就是遇见事必去刨根问底。假如我们老满足于事情的表面,看見一件热闹的事,不求甚解,动笔就写,写不出就扫兴,一来二去我们就丢了信心,不想再拿笔了。反之,我们若是抱定刨根问底的态度,我们就会慢慢地体会出来,不管事情多么热闹或多么简单,不过都是表面的现象。赶到咱们挖到事情的根儿上,热闹的事也许原来很简单,简单的事儿也许并不那么简单。事情的根儿就是问题所在。
  找到问题,咱们心里可就透亮多了。这样,咱们就不再被表面的现象迷惑住,也就容易判断出哪个值得写和哪个值不得写,不再冒冒失失地不管三七二十一拿笔就写,也就减少了因写不出而扫兴灰心的毛病。
  还有,看到了问题就得解决问题。这么一来呀,咱们的文章可就有头有尾,是个整的了。我们看问题,挖问题,而后解决问题,我们就能写出相当好的作品来。不抱住一个问题挖到底,而随便今天试试这个,明天试试那个,必至一无所成。
  3.能抓住问题就不至于千篇一律了
  一个问题怎么来的和怎么解决的,必与别的问题的来龙去脉不同。同一样的问题又因为人物的性格不同,时间不同,而有特点。我们要细心地看,看问题,看人物,看地点,看时间,把有关的事物都看了,自然会写出一篇与众不同的东西来。
  工人同志们一写到解放后的生活提高,往往就描写家里吃饺子。不错,吃饺子的确是好现象;可是,千篇一律都说包饺子就不新鲜了。难道不许吃炸酱面么?再说,真要是看出问题,不提包饺子也不要紧。要写透一件事必须钻到事情里边去,可千万别不管是写什么问题老先预备下一个套子——老拿包饺子开始!钻到问题里面去就必定有话可说,用不着套套子。
  也许有的同志要问:我们能那么细心,钻到问题里面去吗?我说:能!一定!您多半是有点害怕,怕没有现成的套子,写出的东西就不像样子。您不必胆小,那些套子不是给您预备的,只要您肯用心,肯下工夫,您会创作!
  责编:何建娇
其他文献
1848年《共产党宣言》问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正式诞生。但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至半个世纪后的五四运动时,这本只有23页的德文版小册子已先后被翻译成俄、丹麦、西班牙、波蘭、日、意大利等30多种文字,在全球范围内出版了300多个版本,但没有中文版。零星的介绍只有1905年底朱执信在《民报》上发表《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一文,第一次简要介绍《宣言》的写作背景、基本思想和历史意义;
期刊
A.S.W.罗森巴哈去世约十年后,他的两位门生沃尔夫和弗莱明出版了洋洋洒洒六百多页的《罗森巴哈传》,加州大学图书馆资深馆员、作家鲍威尔在《纽约时报书评》的文章里生动地回忆了他与传主的交谊。罗森巴哈晚年酗酒益发严重,身体大不如前,但当他准备要把一本书卖给你的时候,依然自信到不讲道理:那本书永远是你这辈子“见过的最厉害的书”。  在鲍威尔看来,优秀的书商有很多,当得起“伟大”二字的却凤毛麟角。他要同时
期刊
一、深情  《红楼梦》第三十回中,宝玉对黛玉说过一句感人肺腑的话:“你死了,我就去当和尚。”  但同样的一句话,他在第三十一回中,也对袭人讲过,甚至当时黛玉也在场。  有时,世人在情感上吃的苦,并不是找不到那个对自己深情的人,而是我们执著地把深情当唯一。  所谓深情,就是当你在遇到一个人时,在某一刻,你对他(她)有过真心实意的关心和在乎,但这与你一生会遇到很多心动的人并行不悖。  二、焦虑  在《
期刊
《中国共产党简史》出版  人民出版社和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共产党简史》,是按照党中央部署,为配合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编写的党史简明读本。在书稿编写过程中,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就起草和修改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中央组织部等中央有关部门和科研单位提供了大力支持和帮助。《简史》忠实记录了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光辉历程,充分反映了我们党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和人类文
期刊
这是1988年的清明前几天或后几天,或许就在清明这个好日子的早晨,我坐在乡村木匠割制的沙发上,把一个大16开的硬皮本在膝头上打开,写下《白鹿原》草拟稿第一行钢笔字的时候,整个世界已经删简到只剩下一个白鹿原,横在我的眼前,也横在我的心中;这个地理概念上的古老的原,又具象为一个名叫白嘉轩的人。  自1985年秋天写作中篇小说《蓝袍先生》引发长篇小说创作欲念,足足用了两年半时间,我的主要用心和精力都投入
期刊
一本书的影响力到底有多大?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和他的《红星照耀中国》(中译本又名《西行漫记》)因其增加了世界人民对中国和中国革命的了解而闻名于世,并被历史铭记。直到今天,这部著作仍然是人们了解现代中国的必读书。  “用春水一般清澈的言辞,解释中国革命的原因和目的”  1928年,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来到上海。在中国,他结识了宋庆龄和鲁迅。1936年6月,斯诺和乔治·海德姆(即马海德)一起冲破重重封
期刊
今天腾空所有的档期  只聆听人民  对你的祝福和赞许  中华大地上遍布的足迹  数着你的辉煌和不易  那一首歌  唤醒沉睡的中国  绵绵的山脉挺起龙的传说  华夏儿女的呐喊  化作成了  奔腾不息的长江黄河  那一首歌  引领我们趟过  一個又一个困难与坎坷  辉煌苦难的中国  一代代生生不息奉献执着  那一首歌  激励着我们的青春和热血  在神州广袤大地上  团结奋斗顽强拼搏  歌声澎湃着  中
期刊
中华文化历经千年,很多成语的意思在流通的过程中逐渐改变,褒义变贬义,女性变男性,简直南辕北辙。比如说我们今天讲到的“朝三暮四”就是其中之一。  这个词出自庄子的《齐物论》,说的是这么一个故事:有个叫狙公的养猴子的老头,因家里粮食短缺,他就打算限制猴子的食物。但又怕猴子们不听自己的话,所以假意对众猴子说:“每天两顿干饭,标准是早上三颗橡实,晚上四顆橡实。”猴子们一听,十分恼怒,狙公又说,“既然你们不
期刊
100种优秀党史主题读物展在京举办  北京军事主题书店从历年来出版的众多党史主题读物中精选出100种优秀图书,从党的思想理论、历史征程、使命情怀、丰功伟绩等多重维度,以理论典籍、历史纪实、人物传记、文学形象等多个角度,全方位呈现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百年画卷,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过的百年历程和党领导人民创造的伟大历史、铸就的伟大精神、形成的宝贵经验、开创的伟大奇迹。  全国职工党史知识竞赛火热进
期刊
我们不能说读书是一个老话,读书这个文章是做不完的,虽然一代代人都在做。读书首先有一个自我定位的问题,你将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的问题。首先你是一个读书人。你有机会读书,成为一个读书人,是一种幸运,有些人想都想不到。我也算是幸运的,不管怎么样,总算读了一辈子书。读书人必须要读书,不然就不叫读书人。读书人一个最大的特征就是将读书变成一种本能。  读书人要从书中获得精神财富  读书是一个精神世界,你要能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