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育界不少教师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背诵”不够重视,甚至把它与“死记硬背”简单地画上等号而加以摒弃。而今,在大力提倡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今天,我们对传统的“背功”有了新的认识,中学生要有“死记硬背”之功,读背出素质。
关键词:语文;教学;训练
无数事实表明,重视诵读会促使人的知识越来越充实,大脑越来越聪颖,提高人的素质,促使人成才。三国时的曹植十岁起,专心背诵诗赋十万言,行七步吟出感人肺腑的《七步诗》,被誉为“奇才”;《琵琶行》的作者白居易背书以致“口舌成疮”;蜚声当代世界文坛的巴金,十二三岁的时候,就能背出《古文观止》等好几部书。记得读《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不但为文中梁任公先生兴会所至近于表演的演讲唏嘘不已,而且被先生深厚的背功所折服。不仅如此,当代许多自然科学家也提倡学生多“吟诗诵文”。想一想苏步青、钱学森、杨振宁,哪一位不能背诵大量的唐诗宋词呢?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多读多背,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和主要手段。
团中央曾向全国青少年发出了“读千古诗文,做中华赤子”的号召,希望借此东风掀起一个读背热潮。然而现实并非如此。虽然国家这样倡导,现行教学大纲也作了要求,但在教学活动中,真正抓好“背诵”这一基本功的并不多,原因何在?笔者认为:首先是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未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读背训练,用于训练读背的时间极少。有时虽然按课文要求布置了课后读背的任务,但在课堂上也未作认真检查。其次,学生沉重的课业负担,使得他们在数理化的硬性作业与语文背诵记忆的相对“软”作业之间选择了前者而抛弃了后者。最后,背诵本身是很枯燥、辛苦的,这也使许多学生望而却步。
综上所述,要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抓好“读背训练”,除了扎扎实实下苦功外,不妨在方式方法上下点功夫,激活学生的背诵欲望,让学生体会到背诵之乐。笔者在教学中实践了以下几种方法,仅供参考。
一、 把老师引“下水”,师生共比拼。
在作文训练中,提倡写“下水”作文,事实证明这不失为一种好的教学方法。笔者在对学生的背诵训练上引入了这一教学方法。对同一背诵内容,师生共同在课堂上进行比试,看谁先完成背诵,结果学生反应激烈,背书欲望大增,争先恐后,欲与老师试比高,事实上,不少学生在这一竞赛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保证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 把“音乐”引进来,在唱诗中背诗。
古典诗词,节奏感、音乐性极强。很多诗歌都是入乐的。比如最早的《诗经》,后来的词。古调难寻,但今人也把许多古典诗词谱上新曲,使之成为人们喜爱的歌曲。比如,李煜的《虞美人》、苏轼的《水调歌头》、李清照《一剪梅》、岳飞的《满江红》、毛泽东的《七律·长征》等。背这些诗词时,我给学生播放了这些歌曲,让学生边听歌曲,边学唱。歌学会了,诗词也就背熟了。而且学生还可以受到音乐的感染进入诗词的意境中,对诗词也可以加深理解。对没有现成歌曲唱的,我们也可抓住学生喜欢唱通俗歌曲这一点,让学生套上曲调唱。比如,背诵《秋浦歌》就可以用“北风吹,雪花飘”的曲调唱。背《钱塘湖春行》就可以用《新白娘子传奇》中的结尾主题歌的曲调来唱。这样枯燥的背诵便成了兴趣盎然的活动。
三、 把“游戏”引进来,边玩边背。
喜愛游戏,喜欢玩是孩子的天性,因此我们不妨把游戏的形式引进来,把背诵训练变成游戏活动。游戏的方法很多,可以用“接龙”的方式,也可用“应对”的方式。近几年,中央电视台举办的“中华诗词大赛”也非常受观众喜爱,组织学生观看,并参与网上答题,这也可以激发学生读背诗文的热情。总之,让学生在玩游戏的同时,促进背诵。
四、 把“考试”引进来,出题互考。
通常都是老师出题考学生,现在我们让学生也来当一个老师。让每位学生出一份试卷,内容是要求背诵的篇目,可以采取诗词名句填空的题型,也可以采取问答题的方式,学生在出题考别人的同时,也熟悉了背诵的内容。出题互考后,评改也由学生做,这样既巩固了所背内容,而且学生也过了一把当老师的瘾。
五、 把“朗诵会”引进来,美读促背。
诗歌朗诵会,散文朗诵会是语文教学中经常开展的活动,它要求学生对文章声情并茂地美读,要有感情地读出不同的语调,读出轻重缓急,读出抑扬顿挫,让人如临其境,如痴如狂。美读必须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达到,因而通过这种方式,不但使学生体会到文章的文理、文思、文情、文气,从而产生共鸣,品味作品中的美感,而且学生在美读的基础上更易背诵。只要进入诗词文的意境中,背诵将不再是一件苦差事。读背训练培养语感,增加文化底蕴,提高文学素养,形成优良的气质,何乐而不为呢?
总之,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重视“背诵基本功”的训练,只要背诵得法,学生有兴趣积极参与,那么“吟诗诵文”,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将不会是一句空话。
关键词:语文;教学;训练
无数事实表明,重视诵读会促使人的知识越来越充实,大脑越来越聪颖,提高人的素质,促使人成才。三国时的曹植十岁起,专心背诵诗赋十万言,行七步吟出感人肺腑的《七步诗》,被誉为“奇才”;《琵琶行》的作者白居易背书以致“口舌成疮”;蜚声当代世界文坛的巴金,十二三岁的时候,就能背出《古文观止》等好几部书。记得读《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不但为文中梁任公先生兴会所至近于表演的演讲唏嘘不已,而且被先生深厚的背功所折服。不仅如此,当代许多自然科学家也提倡学生多“吟诗诵文”。想一想苏步青、钱学森、杨振宁,哪一位不能背诵大量的唐诗宋词呢?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多读多背,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和主要手段。
团中央曾向全国青少年发出了“读千古诗文,做中华赤子”的号召,希望借此东风掀起一个读背热潮。然而现实并非如此。虽然国家这样倡导,现行教学大纲也作了要求,但在教学活动中,真正抓好“背诵”这一基本功的并不多,原因何在?笔者认为:首先是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未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读背训练,用于训练读背的时间极少。有时虽然按课文要求布置了课后读背的任务,但在课堂上也未作认真检查。其次,学生沉重的课业负担,使得他们在数理化的硬性作业与语文背诵记忆的相对“软”作业之间选择了前者而抛弃了后者。最后,背诵本身是很枯燥、辛苦的,这也使许多学生望而却步。
综上所述,要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抓好“读背训练”,除了扎扎实实下苦功外,不妨在方式方法上下点功夫,激活学生的背诵欲望,让学生体会到背诵之乐。笔者在教学中实践了以下几种方法,仅供参考。
一、 把老师引“下水”,师生共比拼。
在作文训练中,提倡写“下水”作文,事实证明这不失为一种好的教学方法。笔者在对学生的背诵训练上引入了这一教学方法。对同一背诵内容,师生共同在课堂上进行比试,看谁先完成背诵,结果学生反应激烈,背书欲望大增,争先恐后,欲与老师试比高,事实上,不少学生在这一竞赛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保证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 把“音乐”引进来,在唱诗中背诗。
古典诗词,节奏感、音乐性极强。很多诗歌都是入乐的。比如最早的《诗经》,后来的词。古调难寻,但今人也把许多古典诗词谱上新曲,使之成为人们喜爱的歌曲。比如,李煜的《虞美人》、苏轼的《水调歌头》、李清照《一剪梅》、岳飞的《满江红》、毛泽东的《七律·长征》等。背这些诗词时,我给学生播放了这些歌曲,让学生边听歌曲,边学唱。歌学会了,诗词也就背熟了。而且学生还可以受到音乐的感染进入诗词的意境中,对诗词也可以加深理解。对没有现成歌曲唱的,我们也可抓住学生喜欢唱通俗歌曲这一点,让学生套上曲调唱。比如,背诵《秋浦歌》就可以用“北风吹,雪花飘”的曲调唱。背《钱塘湖春行》就可以用《新白娘子传奇》中的结尾主题歌的曲调来唱。这样枯燥的背诵便成了兴趣盎然的活动。
三、 把“游戏”引进来,边玩边背。
喜愛游戏,喜欢玩是孩子的天性,因此我们不妨把游戏的形式引进来,把背诵训练变成游戏活动。游戏的方法很多,可以用“接龙”的方式,也可用“应对”的方式。近几年,中央电视台举办的“中华诗词大赛”也非常受观众喜爱,组织学生观看,并参与网上答题,这也可以激发学生读背诗文的热情。总之,让学生在玩游戏的同时,促进背诵。
四、 把“考试”引进来,出题互考。
通常都是老师出题考学生,现在我们让学生也来当一个老师。让每位学生出一份试卷,内容是要求背诵的篇目,可以采取诗词名句填空的题型,也可以采取问答题的方式,学生在出题考别人的同时,也熟悉了背诵的内容。出题互考后,评改也由学生做,这样既巩固了所背内容,而且学生也过了一把当老师的瘾。
五、 把“朗诵会”引进来,美读促背。
诗歌朗诵会,散文朗诵会是语文教学中经常开展的活动,它要求学生对文章声情并茂地美读,要有感情地读出不同的语调,读出轻重缓急,读出抑扬顿挫,让人如临其境,如痴如狂。美读必须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达到,因而通过这种方式,不但使学生体会到文章的文理、文思、文情、文气,从而产生共鸣,品味作品中的美感,而且学生在美读的基础上更易背诵。只要进入诗词文的意境中,背诵将不再是一件苦差事。读背训练培养语感,增加文化底蕴,提高文学素养,形成优良的气质,何乐而不为呢?
总之,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重视“背诵基本功”的训练,只要背诵得法,学生有兴趣积极参与,那么“吟诗诵文”,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将不会是一句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