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络,给中学生带来有利的一面的同时,更让很多学生沉溺其中,深受其害。为此,应采取各种有利措施,趋其利而避其害,使学生免受网络的毒害,使网络真正成为学生全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
《中学生守则》规定:“遵守网络道德和安全规定,不浏览、不制作、不传播不良信息,慎交网友,不进入营业性网吧。”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利用好网络,对中学生的发展有极大帮助;利用不好,就会使中学生迷恋上网络,沉溺于其中,深受其害。为此,教育工作者要从矫正触网学生的心理入手,综合各方面力量,引导学生合理利用网络资源,促进身心健康成长。
做好学生心理疏导工作
在对学生上网的问题上不能简单地“禁”和“堵”,而应“疏”和“导”。防患于未然,应在学生上网前就向学生传播有关上网可能导致心理障碍的信息,以及防止心理障碍产生的方法,使学生尽量避免上瘾。学校要利用集会、班会、墙报等多种形式,进行正面引导;组织专题讨论,提高学生对上网的正确认识;组织专家组,开展心理咨询活动,与上网学生交朋友,在取得对方信任的基础上做好转化工作;开设讲座,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搜集迷网受害典型,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志向
学生迷网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的学生出于好奇,有的出于消遣,有的为了放松,有的因为厌学等等,他们认为网络是灵丹妙药,上网能解决一切问题。结果恰恰相反,有的学生一旦踏入网吧,就陷入“网”中不能自拔。归根结底,这是由于学生没有崇高的理想、坚定的毅力。因此,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采取措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转移学生注意力,帮助其树立远大的目标,培养其高尚的情操,加强其自控力,将他们的求知欲引向正确的轨道。
加强网络道德教育
帮助学生了解电脑只不过是传播信息的机器,是用来为人类服务的,而不是制约人类和支配人类的,熟悉网络也只是进入虚拟世界的一种手段而已;增强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使其形成对网络道德的正确认知,指导他们端正上网动机,增强其自我心理保健意识,避免“网络成瘾”现象出现;引导学生进行自我道德修养,主动追求真善美,培养学生“见贤思齐,改过迁善”,使其自然产生提高道德修养的愿望。
联合家庭教育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应积极与孩子进行平等的交流沟通,加强对孩子的精神关怀。父母应该积极去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了解孩子所需所想,给孩子以精神上的关怀、理解与安慰。父母应经常与孩子聊他们感兴趣的事情,参与他们感兴趣的有益的活动,尊重孩子的认知。如有条件,还可经常带孩子外出旅游度假等,以此来消除与孩子间的隔阂,满足孩子对精神之爱的需求,减少孩子上网的欲望。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
中学生有很大一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因此,学校应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经常性地开展各种文体活动和智力游戏、竞赛,长期举办各种兴趣小组,有意识地将学生的视线从网络上转移,不让他们觉得现实的无聊。通过这样“润物细无声”的春风化雨式的教育方法,将思想教育渗透在丰富多彩的活动当中,从而使得学生的心理在活动中得到健康的发展。
充分利用校园网
现在,很多学校都有校园网和电子阅览室。平时的学习中,可安排一些电子阅览课,让学生有指导地接触网络。鼓励学生上校园网。校园网站安装节点过滤器和一些必要的软件,以此来屏蔽不健康的内容。学校可向学生推荐一些官方网站,让学生在指定的网页上“冲浪”,也可随时调整学生能够浏览的网站内容,既可以做到有效控制,又能不断让学生感受网上的最新内容。
用行政、法律等手段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管理
面对网络上良莠参杂的信息流,有必要建立有关的监控机制,可通过技术、行政、法律等手段,控制信息源头,以达到正本清源的目的。特别是有关技术部门,应承担起保护青少年的重大职责,及早研制出能“过滤”有害信息,为青少年学生输送科学、正确、健康信息的软件。还有对无营业执照的网吧或游戏机,要一律扫清,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综上所述,网络是把双刃剑,利用的好与坏,对学生的影响很大。教育工作者要通过学校、家庭、社会以及学生自身的共同努力,坚持正面引导,防患于未然,培养健康的网络道德意识、网络信息意识,使学生免受网络的毒害,而使网络真正成为学生全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任岩松中学)
《中学生守则》规定:“遵守网络道德和安全规定,不浏览、不制作、不传播不良信息,慎交网友,不进入营业性网吧。”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利用好网络,对中学生的发展有极大帮助;利用不好,就会使中学生迷恋上网络,沉溺于其中,深受其害。为此,教育工作者要从矫正触网学生的心理入手,综合各方面力量,引导学生合理利用网络资源,促进身心健康成长。
做好学生心理疏导工作
在对学生上网的问题上不能简单地“禁”和“堵”,而应“疏”和“导”。防患于未然,应在学生上网前就向学生传播有关上网可能导致心理障碍的信息,以及防止心理障碍产生的方法,使学生尽量避免上瘾。学校要利用集会、班会、墙报等多种形式,进行正面引导;组织专题讨论,提高学生对上网的正确认识;组织专家组,开展心理咨询活动,与上网学生交朋友,在取得对方信任的基础上做好转化工作;开设讲座,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搜集迷网受害典型,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志向
学生迷网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的学生出于好奇,有的出于消遣,有的为了放松,有的因为厌学等等,他们认为网络是灵丹妙药,上网能解决一切问题。结果恰恰相反,有的学生一旦踏入网吧,就陷入“网”中不能自拔。归根结底,这是由于学生没有崇高的理想、坚定的毅力。因此,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采取措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转移学生注意力,帮助其树立远大的目标,培养其高尚的情操,加强其自控力,将他们的求知欲引向正确的轨道。
加强网络道德教育
帮助学生了解电脑只不过是传播信息的机器,是用来为人类服务的,而不是制约人类和支配人类的,熟悉网络也只是进入虚拟世界的一种手段而已;增强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使其形成对网络道德的正确认知,指导他们端正上网动机,增强其自我心理保健意识,避免“网络成瘾”现象出现;引导学生进行自我道德修养,主动追求真善美,培养学生“见贤思齐,改过迁善”,使其自然产生提高道德修养的愿望。
联合家庭教育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应积极与孩子进行平等的交流沟通,加强对孩子的精神关怀。父母应该积极去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了解孩子所需所想,给孩子以精神上的关怀、理解与安慰。父母应经常与孩子聊他们感兴趣的事情,参与他们感兴趣的有益的活动,尊重孩子的认知。如有条件,还可经常带孩子外出旅游度假等,以此来消除与孩子间的隔阂,满足孩子对精神之爱的需求,减少孩子上网的欲望。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
中学生有很大一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因此,学校应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经常性地开展各种文体活动和智力游戏、竞赛,长期举办各种兴趣小组,有意识地将学生的视线从网络上转移,不让他们觉得现实的无聊。通过这样“润物细无声”的春风化雨式的教育方法,将思想教育渗透在丰富多彩的活动当中,从而使得学生的心理在活动中得到健康的发展。
充分利用校园网
现在,很多学校都有校园网和电子阅览室。平时的学习中,可安排一些电子阅览课,让学生有指导地接触网络。鼓励学生上校园网。校园网站安装节点过滤器和一些必要的软件,以此来屏蔽不健康的内容。学校可向学生推荐一些官方网站,让学生在指定的网页上“冲浪”,也可随时调整学生能够浏览的网站内容,既可以做到有效控制,又能不断让学生感受网上的最新内容。
用行政、法律等手段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管理
面对网络上良莠参杂的信息流,有必要建立有关的监控机制,可通过技术、行政、法律等手段,控制信息源头,以达到正本清源的目的。特别是有关技术部门,应承担起保护青少年的重大职责,及早研制出能“过滤”有害信息,为青少年学生输送科学、正确、健康信息的软件。还有对无营业执照的网吧或游戏机,要一律扫清,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综上所述,网络是把双刃剑,利用的好与坏,对学生的影响很大。教育工作者要通过学校、家庭、社会以及学生自身的共同努力,坚持正面引导,防患于未然,培养健康的网络道德意识、网络信息意识,使学生免受网络的毒害,而使网络真正成为学生全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任岩松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