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思想道德素质在人的素质结构中具有定向和动力作用。美术教师可充分挖掘美术课程中的德育资源,结合美术学科的特点,在美术教学中渗透反对暴力、热爱和平的情感教育;积极乐观、热爱生活的情感教育;环保教育、感恩教育等,从而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积极的态度和良好的品德意志,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关键词】美术教学;德育;渗透;教育
《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强调对学生道德行为、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及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在人的素质结构中具有定向和动力作用,因此,抓好德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人的思想和情感、价值和愿望、道德和意志等人文特征都内蕴于不同历史、不同国度的艺术家所创造的美术作品中。在美术教育中,德育主要是通过美的事物或形象影响学生,促使学生树立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积极的态度和良好的品德意志,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一、美术教学中,渗透反对暴力、热爱和平的情感教育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优秀的艺术作品能攫住人的心灵,因为它蕴涵和传达了人的情感。如,欣赏艺术大师毕加索的名作《格尔尼卡》,教师可预先播放作品的背景资料:德国法西斯空军轰炸西班牙格尔尼卡镇的悲惨场面。画面里虽没有飞机、炸弹和硝烟,却聚集了残暴、恐怖、绝望和呐喊……作品中众多变异的图形冲击着学生的视觉,引导学生理解作品里那些:被践踏的鲜花、断裂的肢体,抱着死婴号啕大哭的母亲、断臂倒地的士兵、濒死长嘶的马匹……都是对法西斯暴行的无声控诉,撕裂长空。从中可以看出,作品是运用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绘画的形式,以变形、象征和寓意的手法描绘了在德国法西斯的兽行下,人民痛苦、惊恐和死亡的悲惨情景。作品表达了画家对法西斯暴行的愤怒和抗议,控诉了战争所带来的灾难。通过对《格尔尼卡》一画的欣赏,引导学生不但要学习画家运用变形、象征和寓意的手法来表达自己的强烈情感,更要树立反对暴力、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美好品质。
又如,在每年由狮子会举办的“世界和平海报比赛”中,学习借助具有象征意义的事物或艺术符号来表现世界和平主题。和平是一种社会状态,是人们的一种愿望,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教学辅导中,教师从情感入手,运用多媒体播放战争与和平的视频吸引学生眼球,使教学手段更具体、更生动、更形象;让学生感受战争是野蛮、残酷、痛苦的。当情感受到冲击,学生就会知道要倡导和平反对战争。和平的社会是美好的、是安定的、是人类文明延续发展的保证,是值得人们赞美和珍惜的。通过欣赏历届世界和平的优秀海报作品,感受世界各地青少年儿童热爱世界和平的美好愿望,表达要反对暴力、维护正义、倡导和平的决心。通过和平海报的设计,学生在学习实践中播下维护正义、倡导和平的种子,主动追求和平美好的生活愿望,激發学生向往正义,向往和平的美好生活。在现实生活里,如碰到矛盾冲突,都应以和平的方式来解决。美术教学中,渗透反对暴力、热爱和平的情感教育,能够培养学生反对暴力、热爱和平、珍惜美好生活的美好情操。
二、美术教学中,渗透积极乐观、热爱生活的情感教育
美国画家罗克韦尔·肯特说过:“艺术的最高目的,就是使人们更深刻地懂得生活,进而更加热爱生活。”美术教学通过训练学生观察事物、感受事物、认知事物来了解社会和生活,进而认识自己和完善自己。所以,要让学生通过美术课体会到美好的事物其实就存在于现实生活之中,从而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热爱自然。如,在八年级《鸟语花香》和《情境交融的山水画》两课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去探索、理解和领悟画中意境,同时,他们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画家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欣赏画家笔下一草一木,高山流水,生活中所见一景一物,了解中国画寄物言情的特点,感受画家对生活的热爱情感,无形中,学生也会模仿画家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去欣赏欣赏生活。如,一位学生描绘了自己家乡的荔枝,他说:“画家可以带着个人的感情去描绘景物,那我也可以描绘家乡的荔枝。”学生的每一幅作品,往往都是学生心灵世界的展现和内心情感世界的表达。其中隐含的不仅是学生对美术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也体现了他们的审美情操、情感等。课程结合美术欣赏与评述,以及绘画技能教学活动等,不仅让学生了解了美术作品中形成的美感及作品的意境,也使学生的思想情感得到升华,灵魂得到净化,情操和人格都会在潜移默化和日积月累中得到提高和完善,从而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热爱生活的人生态度。
三、美术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在《地球·绿洲·家园》这一课时中,教师为了让学生意识到地球所遭受的污染和破坏是多么严峻,在课堂上,教师用视频给学生展示让人触目惊心的画面:资源过度开采引发的地质灾害;动植物濒临灭绝的程度;土地沙漠化;淡水资源严重不足的事实;湖面上漂满各种生活垃圾;工厂烟囱放出的滚滚浓烟;光秃秃的山丘……相信学生看完之后心中应该五味杂陈、汹涌澎湃。他们议论纷纷并踊跃发表自己的看法。很多学生都强烈表示谴责破坏环境的行为。笔者发现,一座环保的丰碑已经在他们幼小的心灵无形中屹立起来。通过手中的画笔,用美术特有的符号描绘我们绿色的理想家园。在这节课,不仅要学生学创意图形构思与表现,更重要是让学生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树立环保的意识,从自己做起,共同行动,坚持不懈,养成环保的良好行为习惯。
四、美术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
当代的中小学生中,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而且大部分都是在比较优越的环境中成长,只知道享受,不懂得付出,更不懂得感恩。他们对父母、教师的付出,认为是天经地义的,情感淡漠;对同学的帮助,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从而,事事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去关心他人、社会责任感不强等弱点。美术课程蕴藏许多感恩教育的资源,美术教师应好好利用,在美术教育中渗透感恩教育。如,七年级《传情达意的贺卡》这一课时,导入新课时应激情设境,进行感恩教育的启发,教育学生感恩是生命中最珍贵的情感之一,让学生在浓浓的情感中深入学习,主动探究,引导学生制作感恩卡、友谊卡等贺卡活动,并在贺卡上附上发自内心的话语,表达自己对教师、父母、同学的关心与感激及对未来的美好祝愿。在展示学生作品时,笔者让学生表达自己对长辈的情意,让大家心里明白如何去尊重培育他们而辛勤付出的教师和父母。感恩他人不一定需要赠送贵重的礼物等,自己动手制作贺卡也可以表达这份情感,礼轻情意重呀!最后,教师可用深情的语言总结引导:在课堂上认真听讲、与同学们和睦相处、主动为父母分担家务,就是对教师和父母最好的尊重;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个普通、平凡的劳动者,也是对他人的尊重。使学生认识感恩从身边的生活出发,发现关心自己的人,记住受到恩惠的事,感恩一切为自己的健康成长而付出心血和汗水、提供服务和帮助的人。从感恩父母、教师、亲友开始,感恩生活、感恩社会,学会以实际行动去报答为自己付出过的人,培养学生有一颗懂得感恩的心。
美术教学并不是单纯为了让学生提高绘画技能,而且让学生掌握美术理论知识,形成良好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能力,完善自己的人格。美术教学中的德育,不同于品德课中的道德说教。它是在进行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同时下进行的,往往会起到“润物细无声”的神奇效果。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正如教育行家所说:“教无定法,贵在实效”。美术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技法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充分挖掘美术教材中所蕴含的德育因素,充分利用本学科的特点,采用有效的教法,真正使学生在情感上受到熏陶,在思想上受到感染,在心灵上受到启发,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参考文献:
[1]尹少淳.美术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王嘉澍.在美术教育中加强人文素质培养[J].中国教育导刊,2007.
责任编辑 温铁雄
【关键词】美术教学;德育;渗透;教育
《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强调对学生道德行为、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及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在人的素质结构中具有定向和动力作用,因此,抓好德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人的思想和情感、价值和愿望、道德和意志等人文特征都内蕴于不同历史、不同国度的艺术家所创造的美术作品中。在美术教育中,德育主要是通过美的事物或形象影响学生,促使学生树立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积极的态度和良好的品德意志,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一、美术教学中,渗透反对暴力、热爱和平的情感教育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优秀的艺术作品能攫住人的心灵,因为它蕴涵和传达了人的情感。如,欣赏艺术大师毕加索的名作《格尔尼卡》,教师可预先播放作品的背景资料:德国法西斯空军轰炸西班牙格尔尼卡镇的悲惨场面。画面里虽没有飞机、炸弹和硝烟,却聚集了残暴、恐怖、绝望和呐喊……作品中众多变异的图形冲击着学生的视觉,引导学生理解作品里那些:被践踏的鲜花、断裂的肢体,抱着死婴号啕大哭的母亲、断臂倒地的士兵、濒死长嘶的马匹……都是对法西斯暴行的无声控诉,撕裂长空。从中可以看出,作品是运用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绘画的形式,以变形、象征和寓意的手法描绘了在德国法西斯的兽行下,人民痛苦、惊恐和死亡的悲惨情景。作品表达了画家对法西斯暴行的愤怒和抗议,控诉了战争所带来的灾难。通过对《格尔尼卡》一画的欣赏,引导学生不但要学习画家运用变形、象征和寓意的手法来表达自己的强烈情感,更要树立反对暴力、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美好品质。
又如,在每年由狮子会举办的“世界和平海报比赛”中,学习借助具有象征意义的事物或艺术符号来表现世界和平主题。和平是一种社会状态,是人们的一种愿望,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教学辅导中,教师从情感入手,运用多媒体播放战争与和平的视频吸引学生眼球,使教学手段更具体、更生动、更形象;让学生感受战争是野蛮、残酷、痛苦的。当情感受到冲击,学生就会知道要倡导和平反对战争。和平的社会是美好的、是安定的、是人类文明延续发展的保证,是值得人们赞美和珍惜的。通过欣赏历届世界和平的优秀海报作品,感受世界各地青少年儿童热爱世界和平的美好愿望,表达要反对暴力、维护正义、倡导和平的决心。通过和平海报的设计,学生在学习实践中播下维护正义、倡导和平的种子,主动追求和平美好的生活愿望,激發学生向往正义,向往和平的美好生活。在现实生活里,如碰到矛盾冲突,都应以和平的方式来解决。美术教学中,渗透反对暴力、热爱和平的情感教育,能够培养学生反对暴力、热爱和平、珍惜美好生活的美好情操。
二、美术教学中,渗透积极乐观、热爱生活的情感教育
美国画家罗克韦尔·肯特说过:“艺术的最高目的,就是使人们更深刻地懂得生活,进而更加热爱生活。”美术教学通过训练学生观察事物、感受事物、认知事物来了解社会和生活,进而认识自己和完善自己。所以,要让学生通过美术课体会到美好的事物其实就存在于现实生活之中,从而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热爱自然。如,在八年级《鸟语花香》和《情境交融的山水画》两课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去探索、理解和领悟画中意境,同时,他们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画家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欣赏画家笔下一草一木,高山流水,生活中所见一景一物,了解中国画寄物言情的特点,感受画家对生活的热爱情感,无形中,学生也会模仿画家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去欣赏欣赏生活。如,一位学生描绘了自己家乡的荔枝,他说:“画家可以带着个人的感情去描绘景物,那我也可以描绘家乡的荔枝。”学生的每一幅作品,往往都是学生心灵世界的展现和内心情感世界的表达。其中隐含的不仅是学生对美术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也体现了他们的审美情操、情感等。课程结合美术欣赏与评述,以及绘画技能教学活动等,不仅让学生了解了美术作品中形成的美感及作品的意境,也使学生的思想情感得到升华,灵魂得到净化,情操和人格都会在潜移默化和日积月累中得到提高和完善,从而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热爱生活的人生态度。
三、美术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在《地球·绿洲·家园》这一课时中,教师为了让学生意识到地球所遭受的污染和破坏是多么严峻,在课堂上,教师用视频给学生展示让人触目惊心的画面:资源过度开采引发的地质灾害;动植物濒临灭绝的程度;土地沙漠化;淡水资源严重不足的事实;湖面上漂满各种生活垃圾;工厂烟囱放出的滚滚浓烟;光秃秃的山丘……相信学生看完之后心中应该五味杂陈、汹涌澎湃。他们议论纷纷并踊跃发表自己的看法。很多学生都强烈表示谴责破坏环境的行为。笔者发现,一座环保的丰碑已经在他们幼小的心灵无形中屹立起来。通过手中的画笔,用美术特有的符号描绘我们绿色的理想家园。在这节课,不仅要学生学创意图形构思与表现,更重要是让学生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树立环保的意识,从自己做起,共同行动,坚持不懈,养成环保的良好行为习惯。
四、美术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
当代的中小学生中,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而且大部分都是在比较优越的环境中成长,只知道享受,不懂得付出,更不懂得感恩。他们对父母、教师的付出,认为是天经地义的,情感淡漠;对同学的帮助,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从而,事事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去关心他人、社会责任感不强等弱点。美术课程蕴藏许多感恩教育的资源,美术教师应好好利用,在美术教育中渗透感恩教育。如,七年级《传情达意的贺卡》这一课时,导入新课时应激情设境,进行感恩教育的启发,教育学生感恩是生命中最珍贵的情感之一,让学生在浓浓的情感中深入学习,主动探究,引导学生制作感恩卡、友谊卡等贺卡活动,并在贺卡上附上发自内心的话语,表达自己对教师、父母、同学的关心与感激及对未来的美好祝愿。在展示学生作品时,笔者让学生表达自己对长辈的情意,让大家心里明白如何去尊重培育他们而辛勤付出的教师和父母。感恩他人不一定需要赠送贵重的礼物等,自己动手制作贺卡也可以表达这份情感,礼轻情意重呀!最后,教师可用深情的语言总结引导:在课堂上认真听讲、与同学们和睦相处、主动为父母分担家务,就是对教师和父母最好的尊重;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个普通、平凡的劳动者,也是对他人的尊重。使学生认识感恩从身边的生活出发,发现关心自己的人,记住受到恩惠的事,感恩一切为自己的健康成长而付出心血和汗水、提供服务和帮助的人。从感恩父母、教师、亲友开始,感恩生活、感恩社会,学会以实际行动去报答为自己付出过的人,培养学生有一颗懂得感恩的心。
美术教学并不是单纯为了让学生提高绘画技能,而且让学生掌握美术理论知识,形成良好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能力,完善自己的人格。美术教学中的德育,不同于品德课中的道德说教。它是在进行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同时下进行的,往往会起到“润物细无声”的神奇效果。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正如教育行家所说:“教无定法,贵在实效”。美术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技法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充分挖掘美术教材中所蕴含的德育因素,充分利用本学科的特点,采用有效的教法,真正使学生在情感上受到熏陶,在思想上受到感染,在心灵上受到启发,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参考文献:
[1]尹少淳.美术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王嘉澍.在美术教育中加强人文素质培养[J].中国教育导刊,2007.
责任编辑 温铁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