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学术期刊的商业化发展与市场推广

来源 :传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xun4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术期刊作为科学研究的交流工具,源于早先各种讨论会或沙龙的手稿。目前,学术期刊已经成为专业媒体的重要分支之一。传统的学术期刊以内容为根本,并不存在任何商业或市场的概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学术期刊的种类日益增多,表现形式和发行渠道日趋多元化。社会分工在学术期刊出版领域也开始体现专业化,出现了专门负责期刊生产经营的期刊社,以及专门从事期刊发行的代理商等。这种社会分工客观上促进了期刊业的发展,如大范围的发行、快速数字化进程以及先进检索技术的开发和应用等,大大提高了期刊出版的工作效率,提升了内容的可发现性,在方便读者的同时,进一步加快了学术交流的步伐。
  学术期刊是研究内容的载体,其核心价值不仅体现在内容本身,还体现在内容的传播和被使用上,良好的商业化发展和市场运作恰恰是实现后者的必备手段。在不同的社会环境背景下,期刊商业化发展与市场运作采用不同的模式。作为期刊的生产和经营者,学术期刊的商业化发展与市场运作日益成为期刊社的重点工作。
  
  期刊出版环境的变化
  1665年,世界公认的第一本学术期刊《哲学汇刊》出版。学术期刊出现的主要原因是越来越多的研究成果需要交流,需要以正式的文章形式搭建永久的知识体系,从而避免重复的研究工作。尽管图书具有更悠久的历史,但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去完成出版。随着期刊的数量越来越多,刊物的重点越来越体现在主编、声誉和各种排名上。
  传统期刊的模式至今还依然大量存在,但期刊的出版环境却已发生很大的变化,这主要体现在各种相关人员的需求变化,各种质量、相关度和可用性指标的应用,在高等教育领域的投入,以及越来越多与实践相结合的要求等方面。在数字化出版方面,明显地出现了传统印刷向在线出版的转变。与期刊相关的要求也出现了大幅提高,特别是在即时性、相关性和可用性等方面,使用者往往要求随时、随地以便捷的方式获取想要的信息。
  作为学术期刊社,除了传统的获取、证实、改进、保存、组织和传播研究信息外,还需要考虑提供适当的工具,使各种信息能够方便地与研究人员的日常工作联系在一起,以提高内容的可发现性和可获取性。另外,要成为出色的出版机构,需要更多地参与研究过程,而不仅仅是充当信息服务商和发布流程的被动处理器。
  
  用户需求将改变业务模式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各种研究的深入,科学的迷宫越来越庞大和复杂,信息往往过于丰富。提供先进的检索技术,提升信息的可发现性和可获取性,与研究团体更多的交流,同时利用各种专业的社交网站开展各项工作显得很迫切。
  最近,在一项针对涵盖215个国家2414名研究人员使用社交网站的调查发现,在知晓和使用之间存在很大差距,即很多研究人员知道社交网站,但并不一定会使用它们。排名在前的研究人员社交网站分别是Skype、Wikipedia、YouTube和GoogleDocs,这些社交网站对于研究人员的首要作用是联合写作。调查问卷的所有回复结果在不同年龄段上没有什么差异。
  在该项调研中,我们还针对读者对期刊社的期望作了问询,结果显示读者期望最大的是出版内容能在所有平台上使用,其次是文章中数据能有相关链接,以及能使用更多的多媒体等。
  新的信息载体带来用户需求和用户行为的变化。随着信息交换的速度空前加快,支付的形式也从单一的订购模式发展为贷记模式、即时付款以及单篇支付等。同时,除了全文以外,文摘、视频、音频和附加的数据等都可以作为附属产品进行分类销售。
  目前,开放获取出版主要是在科学技术和医学领域盛行,社会科学领域还在尝试和摸索阶段。根据运营主体分类,不仅有期刊社主持的开放获取项目,还有由大学以及专业的研究机构托管的各类知识库。开放获取虽然具有免费传播的优势,但并不能摆脱传统的价值链条,即必须有人为信息的传播埋单。因为成本从机构转向作者,这给一些落后的以及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传播带来一定障碍,同时定价和业务模式也存在未知因素。假设价格设定没有灵活可行的机制,在收入相对固定的前提下,会影响运营机构增加投入的积极性。
  
  独特定位与精准推广
  期刊发展的重点在于确保内容的质量和主题领域的独特性,对目标人群、主要竞争对手进行分析,提升刊物的品牌效益,以及如何发现和利用相关的网站与合作者实现上述目标。主编和编辑委员会是内容质量的关键,他们直接决定刊物的品牌和声誉。很多主要期刊社采用的独立主编模式,能够保证内容的可信度、完整性以及专业化和细分化。
  尽管刊物的内容本身有价值,但随着海量信息的产生和流通,有必要针对刊物的目标群体进行特定的宣传。很显然,宣传的方式已经不知不觉地回避了直接推广和纸质材料,更多地使用电子邮件、社交网站等,主要关注增加作者群、提高使用量和促进销售等方面。在推广过程中首先必须了解所要推广的对象是潜在的作者还是现有的作者,是图书馆员还是终端使用者,等等。除了传统的高等教育领域外,还必须关注各类公司和其他行业。
  其次,刊物的推广可以基于多个层面,例如有学科层面、刊物层面、特定期次、特定主题乃至指定的某篇文章、某个片段或某个观点。在竞争方面,需要思考作者为什么投稿、用户为什么订购,从学科的覆盖领域、编委队伍、作者群体、排名、刊物的历史以及出版文章需要的时间等方面来突出品牌特色并提升编辑服务。利用学术网站,对知名的思想引领者、具有影响力的学术团体进行采访,制作播客,并不定期提供一些免费的内容。会议是刊物推广的重要场合,通过参加各种会议、赞助宴会,在会议期间召开编委会议,参与主题发言和各种小组讨论,能够很好地学习和收集各种观点,结合刊物的编辑范围做到有的放矢,找出真正的目标人群,这些对刊物的推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术期刊在数字时代的新发展
  印刷、邮政与交通事业的发展,使期刊的大范围发行成为可能。随着期刊读者数量的增加,更多的出版机构开始对期刊的出版与经营产生兴趣。期刊的商业化出版受政府对出版行业的法律法规的影响。国际期刊出版业在初期受到当地政府或者教会的严格限制。随着民主革命的进程和政治体制的改革,许多欧洲国家开始逐步废除出版前审查制度,实行追责制。期刊的出版也实现了由审批制向登记制的转变。
  世界上已经有许多大型的学术期刊出版集团,其中,少数资金雄厚的大集团时常兼并一些著名的期刊社,期刊出版业的垄断性日益加剧。在美国,20家大公司拥有美国主要的期刊社的产权,它们年度营业额之和,约占美国期刊出版业年度营业总额的一半。形成国际学术期刊集团化经营的深层次原因是,学术期刊的内容环节需要专业化、细分化,而发行和传播方面则需要市场化、集团化。无论采用独立主编、专业编辑、收购或和学(协)会、研究机构、大学合作,国际学术期刊大多遵循的是“经营与学术分离”的出版原则,即使全额收购一本或者一个出版机构的若干刊物,通常都会保留和继承原有的编委队伍;独立主编、专业编辑、学(协)协会或者研究机构只决定出版的内容,不对刊物的经济效益负责,保持学术的独立性并不受商业因素的干扰。另外,集团化经营还有效避免了学术机构之间的直接竞争,更加有利于学术交流。
  数字化的发展大大促进了学术期刊的集团化经营,使来自不同地区、不同时间、不同语言的内容在同一数字平台出现成为可能,在方便生产经营和管理的同时,以较低成本体现出规模效益。众多大型的学术期刊并购项目都发生在数字化背景下。基于体制的因素,中国的学术期刊还大量分散在各个研究和教育机构,尽管有中国期刊网等信息服务商收集了大量期刊的内容,但双方的合作仍然是松散的,同样的内容往往同时出现在不同的信息服务商平台,属于二次出版合作的范畴。大量期刊出版机构在数字化发行方面的收入不足以维持刊物的发展,在没有形成规模效益的情形下,也没有完全实现经营与学术的分离,这在某种意义上不仅限制了机构的发展,同时也阻碍刊物学术水平的提高。
  不同于出版业的发展,中国在科学技术和医学领域的学术研究所产生的世界影响力有目共睹,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科学显然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特别是在商业和管理领域。尽管目前在该领域公布的研究成果主要出自欧洲和北美,但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经济的增长正在改变整个世界。商业和管理的研究必须与世界主要经济体紧密关联,进而带来不同文化间交流的客观需求。毫无疑问,中国的经济正在引领世界经济的发展,使中国成为最热门的地区之一,其中自然包括出版行业在内。
  新技术具有完全改变研究工作流程的潜力,这一点是我们必须相信和适应的。所有的出版机构和信息提供者都必须考虑将来人们会如何使用各种信息,并根据用户习惯的改变而改变。以文章的形式为例,未来的文章不仅有题名、文摘和全文等内容,还有动态的音像、数据表格和趋势图嵌入,以及有关文章应有尽有的各种相关信息,如作者采访录、博客、主题论坛等。
  在质量和影响力方面,影响因子会继续扮演重要的角色,预计从2014年开始,全球会出现期刊使用因子和文章使用因子等深度分析工具。美国的科技公共图书馆(PLOS)已经开发了科学技术领域基于文章层面的评价标准和方法,包括文章使用统计、参考文献数量、网上读者评价、由读者投票的文章排名等。
  可以肯定,期刊出版机构进行大量投入以适应这些新趋势是非常必要的。全球有大量的研究人员关注来自中国和关于中国的内容。中国的期刊出版机构可以利用各种形式的合作,提高内容在国际范围内的传播和使用,分享全球的用户和网络,引进先进技术进行基础建设,最终达到在全球范围提升品牌影响力的目的。
  纵观期刊业的发展历史,开始由少数综合性刊物起步,到后来越来越多的专业性、主题性刊物的出现,学术期刊出版形成细分化趋势。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跨学科研究成为普遍现象。此外,数字化检索技术的发展,使读者能够通过平台实现一站式检索和浏览,读者越来越不关注刊物的名称和出处,超级期刊开始出现。可以预见,期刊业正在经历一个“合—分—合”的轮回。对于多数具有国家经费支持的中国期刊出版机构而言,这是一个良好的发展机遇。如果能够就内容编辑、技术投入和市场推广等方面做出努力,不仅能够获得较大发展,而且孕育着巨大的内外部市场潜力。
  
  作者Vicky Williams系Emerald 出版集团市场部经理
  方理华系Emerald出版社中国区经理
其他文献
本刊讯(记者 李栋)8月21日,由北京国际广播电影电视设备展览会(BIRTV)主办、中广互联承办的首届中国台网融合峰会在京举行。此次会议主题为“探索电视台的新媒体转型路径”,共设置了主题报告、电视台与互联网的“台网融合”、电视媒体的移动互联网机遇、从全台网到全媒体平台、IPTV/DTV与OTT的竞合、“台网融合”下的内容制作与版权市场6个专题板块。  会议全方位解读电视台在“台网融合”过程中的政策
期刊
坐落于武汉市武昌区东湖路169号的是一处让人过目不忘的“大家业”:柏油路的尽头,绿荫葱葱之中,高耸着一栋白色的大楼,楼顶红色的两个大字分外耀眼——“知音”。围绕着这座大楼的是占地70亩、由6栋高楼组成的知音传媒集团。《知音》,这份在1985年创刊之初就创造了单期销量40万份的情感类期刊,经历了28年的风风雨雨,发行量从40万份飞跃到600余万份,现已发展壮大为覆盖期刊出版、网络媒体、动漫制作、高等
期刊
湖北省是我国“中部崛起”战略的支点、中心,其科教文化实力位居全国前列。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湖北省报刊业整体实力不凡,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传统媒体普遍遭遇挑战,然而,湖北省报刊业以其独特的发展之路平稳过渡、逆势上扬。截至2012年,湖北省拥有报纸130种、期刊408种,报刊总收入达57亿元。期刊数量位居中部第一、全国第三,是名符其实的报刊大省。湖北省拥有11种发行量超过百万份的报刊
期刊
在全球传媒生态巨变的背景下,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报业集团的生存和发展取决于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打造。培育核心竞争力,关键在于“整合资源,打造合理的产业结构,并使产业具有持续产能”。各报业集团处于不同发展阶段,面临不同的竞争环境,媒体结构的打造和资源整合的路径选择,可以是多元的,但是检验效果的标准都应是——资源配置合理、发展良性稳定、竞争力不断增强。  《长江日报》创刊于1949年,由毛泽东亲笔题写报
期刊
国家数字文化产业高级研修班开班仪式同时举行  本刊讯(记者 左志新)8月30日,国家手机(移动终端)动漫行业标准发布会暨2013国家数字文化产业高级研修班开班仪式在清华大学举行。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司长刘玉珠、副司长高政、财政部文资办副主任胡帆、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韩景阳、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熊澄宇教授、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金兼斌教授、标准起草小组代表北京邮电大学陈洪教授等领导和嘉
期刊
2013年5月10日,原湖北省新闻出版局与广播电视局合并成立湖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该局作为我国新一轮机构改革后第一个成立的省级新闻出版广电局,标志着湖北省传媒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湖北省拥有多个国内知名报刊品牌,尤其是期刊的发展走在全国前列。2013年9月14-16日,“首届中国期刊交易博览会”将在武汉举办,并永久落户武汉,这是湖北省第一个国家级、永久落户的大型文化专业展会。在“刊博会”筹备期间,湖
期刊
东湖之滨,奇迹舞动。  一匹传媒“黑马”,在湖北省委省政府和省委宣传部的领导关怀下,在历届党委班子和9000名员工持续奋斗下,湖北日报传媒集团迎来新闻宣传大突破、产业发展大跨越、团队形象大提升的新面貌,踏上建设全国一流党报集团的新征程。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现有总资产近50亿元,是一家以党报为核心、拥有11报11刊5网站和1家出版机构、8个公司的综合性传媒集团,初步形成集报纸、期刊、新媒体、图书出版
期刊
些年,我们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但在成就的背后,也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比如现在我们在打假方面的任务就很多很重。就餐饮业而言,我们需要对付包子的香精问题、菜肴的地沟油问题、火锅的伪劣底料问题、馒头的增白剂问题、西瓜的膨大剂问题等;就学术界而言,我们需要对付论文的剽窃问题、科研成果的造假问题、创新业绩的虚报问题;就干部工作而言,年龄虚报、学历造假、履历造假的情形不在少
期刊
期刊作为传媒大军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对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变革和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期刊的形态和传播特点也发生了重大改变。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战场,环境保护日渐受到公众关注,而在新媒体盛行的当下,如何根据时代特征最大程度地发挥自身社会功能,满足社会公众的要求,承担社会赋予的义务,则成为行业性质相对较强的环保期刊不得不思考和面对的课题。  环保类期刊应发挥特有的时代功能  当下社会,
期刊
当前,如何打造中国学术期刊的“航空母舰”,中国期刊如何走出去,成为业界热议的话题。作为期刊人,笔者结合《浙江大学学报(英文版)A辑》的实践,谈谈这方面的思考。  冷静客观地分析学术期刊外部环境,几组数据和现象能够让大家更加清醒地意识到任重而道远。譬如:尽管我国发表的学术论文已居世界第二,2012年的投稿论文还有可能成为世界第一,但我国论文影响力尚未进入前15位,文章的录用率仅居28位。尽管我们不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