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只要放对位置,任何事物都有意义
有一次,上林竹庵请茶道宗师千利休参加茶会。千利休答应了,还带着众弟子前往。上林竹庵非常欢喜,在千利休和弟子们进入茶室后,开始亲自为大家点茶。但是,由于他过于紧张,点茶的手有些发抖,致使茶盒上的茶勺跌落、茶筅倒下、茶筅中的水溢出,显得十分不雅。千利休的弟子们都暗暗地在心里发笑。可是,茶会一结束,作为主客的千利休就赞叹说:“今天茶会主人的点茶是天下第一。”弟子们都觉得千利休的话不可思议,便在回府的路上问千利休:“那样不恰当的点茶,为什么是天下第一?”千利休说:“那是因为上林竹庵为了让我们喝到最好的茶,一心一意去做的缘故。所以,没有留意是否会出现那样的瑕疵,只管一心做茶。那种心意是最重要的。”
那样小小的瑕疵,反而让千利休觉得完美。在千利休看来,真正的完美里必须有瑕疵的成分。他以瑕疵来衬托美,甚至特地找老手工艺人制作粗糙的茶碗。
千利休的儿子在打扫茶室的庭径,完毕之后报告父亲。千利休认为不够干净,吩咐他再扫一次。过了一个多小时之后儿子再次禀告,说地上干净得哪怕一根小树枝一片落叶都没法找到。千利休走入庭中,抓住一棵树干摇将起来,院内顿时洒满红黄落叶,片片皆是秋之锦缎!“这才打扫好了!”千利休说。瑕疵便如那人生的落葉,永远无法打扫干净,何不顺其自然,让它成为你生命里美丽的点缀?
所有人都认为千利休有着鬼神般的茶道创作力,他的一举一动都能使普通的事物带有特殊的美感。然而这一切看似圆满的核心却是带有瑕疵的,就好像一颗沙子在蚌壳里变成美丽的珍珠一样。
“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人生真是匆匆,刚谈得投机就又要分手”等,都让人无可奈何。张爱玲在《红楼梦魇》里有个话头:“有人说过‘三大恨事’是‘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三恨红楼梦未完’。小时候看红楼梦看到八十回后,一个个人物都语言无味,面目可憎起来,我只抱怨‘怎么后来不好看了?……很久以后才听见说后四十回是有一个高鹗续的。怪不得……”且不论后四十回到底是不是高鹗续写的,但我想,就算是曹雪芹本人,也不敢保证后四十回就完美无瑕吧。正是因为有遗憾,才让人无比怀想期待中的完美。接纳它们,它们就是一种美。
散文家张晓风很喜欢曾国藩“阙”的境界,她说:“曾国藩把自己的住所题作‘求阙斋’,求阙?为什么?为什么不求完美?那斋名也使我着迷。”“求阙斋”,有阙为美,是中国哲学极其深邃的一种心灵向度和人生智慧。曾国藩凭自己的器识和人生阅历,一眼就看透人性弱点,认为“其一损一益者,皆自然现象,物生而有嗜欲,好盈而忘阙”。明白人性有缺的本质,才是个明白人,就懂得宇宙万物的此消彼长,如同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其执黑守白、皆符合造化之理,他深谙其客观规律,“求阙斋”的斋名,泄露了他洞穿人生的高妙目光。
念这悠悠世间,多少未完成的事,不必为此太过遗憾。爬不过去的山,仍然横亘在那里,那么不妨就把它画到画板上来,顺便把白云也移过来,身体过不去,心总飞得过去吧。靠自己双手培育的幸福,虽有残缺,也是令人满足的,余味绕梁。
(责任编辑/刘大伟 张金余)
有一次,上林竹庵请茶道宗师千利休参加茶会。千利休答应了,还带着众弟子前往。上林竹庵非常欢喜,在千利休和弟子们进入茶室后,开始亲自为大家点茶。但是,由于他过于紧张,点茶的手有些发抖,致使茶盒上的茶勺跌落、茶筅倒下、茶筅中的水溢出,显得十分不雅。千利休的弟子们都暗暗地在心里发笑。可是,茶会一结束,作为主客的千利休就赞叹说:“今天茶会主人的点茶是天下第一。”弟子们都觉得千利休的话不可思议,便在回府的路上问千利休:“那样不恰当的点茶,为什么是天下第一?”千利休说:“那是因为上林竹庵为了让我们喝到最好的茶,一心一意去做的缘故。所以,没有留意是否会出现那样的瑕疵,只管一心做茶。那种心意是最重要的。”
那样小小的瑕疵,反而让千利休觉得完美。在千利休看来,真正的完美里必须有瑕疵的成分。他以瑕疵来衬托美,甚至特地找老手工艺人制作粗糙的茶碗。
千利休的儿子在打扫茶室的庭径,完毕之后报告父亲。千利休认为不够干净,吩咐他再扫一次。过了一个多小时之后儿子再次禀告,说地上干净得哪怕一根小树枝一片落叶都没法找到。千利休走入庭中,抓住一棵树干摇将起来,院内顿时洒满红黄落叶,片片皆是秋之锦缎!“这才打扫好了!”千利休说。瑕疵便如那人生的落葉,永远无法打扫干净,何不顺其自然,让它成为你生命里美丽的点缀?
所有人都认为千利休有着鬼神般的茶道创作力,他的一举一动都能使普通的事物带有特殊的美感。然而这一切看似圆满的核心却是带有瑕疵的,就好像一颗沙子在蚌壳里变成美丽的珍珠一样。
“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人生真是匆匆,刚谈得投机就又要分手”等,都让人无可奈何。张爱玲在《红楼梦魇》里有个话头:“有人说过‘三大恨事’是‘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三恨红楼梦未完’。小时候看红楼梦看到八十回后,一个个人物都语言无味,面目可憎起来,我只抱怨‘怎么后来不好看了?……很久以后才听见说后四十回是有一个高鹗续的。怪不得……”且不论后四十回到底是不是高鹗续写的,但我想,就算是曹雪芹本人,也不敢保证后四十回就完美无瑕吧。正是因为有遗憾,才让人无比怀想期待中的完美。接纳它们,它们就是一种美。
散文家张晓风很喜欢曾国藩“阙”的境界,她说:“曾国藩把自己的住所题作‘求阙斋’,求阙?为什么?为什么不求完美?那斋名也使我着迷。”“求阙斋”,有阙为美,是中国哲学极其深邃的一种心灵向度和人生智慧。曾国藩凭自己的器识和人生阅历,一眼就看透人性弱点,认为“其一损一益者,皆自然现象,物生而有嗜欲,好盈而忘阙”。明白人性有缺的本质,才是个明白人,就懂得宇宙万物的此消彼长,如同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其执黑守白、皆符合造化之理,他深谙其客观规律,“求阙斋”的斋名,泄露了他洞穿人生的高妙目光。
念这悠悠世间,多少未完成的事,不必为此太过遗憾。爬不过去的山,仍然横亘在那里,那么不妨就把它画到画板上来,顺便把白云也移过来,身体过不去,心总飞得过去吧。靠自己双手培育的幸福,虽有残缺,也是令人满足的,余味绕梁。
(责任编辑/刘大伟 张金余)